諸葛亮的借刀殺人之計,他為何如此痛恨孟達

Posted 太守

篇首语: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諸葛亮的借刀殺人之計,他為何如此痛恨孟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諸葛亮的借刀殺人之計,他為何如此痛恨孟達

導言:

諸葛亮給人的形象,一直都是恢弘大氣的翩翩君子。可人無完人,一向頗有雅量的諸葛亮,為了除掉孟達,卻不惜付出重大代價。那么孟達究竟做了什么,才讓諸葛亮這般痛恨呢?

諸葛亮畫像

諸葛亮,南陽高士也。劉備為得其相助,不惜三顧茅廬,才請出這位絕世大才。在諸葛亮幫助下,劉備順利與孫權結盟。並在曹操敗退之後,在荊州站穩了腳跟,這才有了角逐天下的資本。在史料記載中,諸葛亮一直以恢宏大氣、頗有雅量而著稱。可他對待孟達之時,卻不擇手段,不惜舍棄巨大代價也要致後者於死地。這其中,到底有什么隱情呢?

孟達,是頗有名聲的益州宿將。在劉備入蜀之時,孟達接受好友法正的意見,帶着數千士兵投靠了劉備。後者大喜,遂重用孟達。等劉備取得益州,孟達也被委任為宜都太守。可別小看這個宜都太守,宜都城位於益州和荊州的交界處,是一處戰略要地。歷史上,蜀國張飛、吳國周瑜也都鎮守過此地。而劉備入蜀不久,便將孟達委任為宜都太守,足可見後者頗受劉備信任。

由此看來,諸葛亮和孟達一文一武,應該沒什么直接的矛盾才是。但根據相關史料記載,諸葛亮對孟達卻有切齒之恨。《三國志·費詩傳》提到:有個叫李鴻的降將,曾受到費詩款待,當時宴席上還有蔣琬、諸葛亮等人。期間,李鴻曾這么說道:"間過孟達許,適見王沖從南來,言往者達之去就,明公切齒,欲誅達妻子,賴先主不聽耳。"

《擒孟達》連環畫

不難看出,諸葛亮對孟達的痛恨,當時有不少人知道。而為了報復孟達,諸葛亮更是要拿他的的家人問罪,只是劉備沒有答應。李鴻說出此話後,費詩也幫腔道:"孟達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後又背叛先主,反覆之人,何足與書邪!"

可面對眾人的憤慨,諸葛亮卻一直顯得很淡然。當李鴻引出孟達這個話題時,他只是有些感慨,說自己應該保持和孟達的書信往來。當費時也在指責孟達時,諸葛亮又默然不語。正因如此,當時不少大臣都認為諸葛亮為了蜀國利益考慮,選擇了與孟達和談。沒過多久,諸葛亮和李嚴等人便開始與孟達交游,並勸說後者回到蜀國。孟達以為諸葛亮此舉,是放過了自己,但他卻沒想到,這背後有一個更加危險的圈套。

劉備畫像

一、孟達在魏國的處境很不樂觀

孟達在蜀國之時,還是頗受劉備信任的。但好景不長,法正此時病故了。相對於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士族集團來說,法正則是益州集團的領軍人物。而法正突然離世,這便意味着益州集團開始失勢。孟達被劉備安排去進攻上庸三郡,就是一種變相的外放。只是劉備沒想到,孟達雖然善於領軍,卻不擅長處理人際關系。

原來,孟達在進攻房陵郡之時,郡太守蒯祺不願投降,竟然死於亂兵之中。後者出身荊州大族,在附近的地界有很高的聲望。劉備本來與荊州士族相處的不錯,但孟達行此擅殺之舉,的確讓不少名士生出反抗心理。無奈之下,劉備只好派出自己的義子劉封,令他接替孟達的職務。

令劉備意外的是,看起來老實的劉封,對自己的命令也開始陽奉陰違。其一,關羽敗走麥城時,劉封曾見死不救,並在事後將過錯推到了孟達身上。

其二,劉封又借機羞辱孟達,奪了後者依仗,最終讓孟達驚怒交加,一舉叛出了蜀國。孟達投降魏國後,不甘心劉封對自己的羞辱,所以他主動向曹丕請命,引來大將徐晃和幾千士兵,又將上庸三郡給奪了回去。這樣一來,孟達依舊鎮守上庸三郡,可這個地盤卻成了曹丕的。

關羽敗走麥城

上庸三郡,位於魏國和蜀國的交界處,也是一處絕佳的戰略要地。孟達將其獻給曹丕,自然得到後者重視,並因此結交到不少像夏侯尚這樣的朝中重臣。但隨着曹丕、夏侯尚的去世,孟達在魏國的處境便開始不容樂觀。

裴松之注引《魏略》提到:

"達既為文帝所寵,又與桓階、夏侯尚親善,及文帝崩,時桓、尚皆卒,達自以羈旅久在疆埸,心不自安。"孟達雖然名為魏臣,但是他聽調不聽宣。而對於這樣的一位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朝中自然也有人不放心。"

有個叫申儀的人,曾是劉封部下,後來也投效了魏國。他跟孟達之間,一直存在很深的矛盾。趁此機會,申儀便上書彈劾孟達。事情越鬧越大,連司馬懿都開始出手介入。得到消息之後,孟達惴惴不安,夜不能寐。而此時諸葛亮的示好,便順理成章地讓他抓住了"希望"。

二、諸葛亮設計的借刀殺人之計

回到文章開頭,諸葛亮隱忍住自己的殺意,開始向孟達釋放好感。《三國志·費詩傳》提到,諸葛亮是這樣"引誘"孟達的,主要兩句話是:"引誘"孟達的,"嗚呼孟子,斯實劉封侵陵足下,以傷先主待士之義……雲足下量度吾心,不受沖說。尋表明之言,追平生之好,依依東望,故遣有書。"

諸葛亮劇照

看看諸葛亮的說話藝術。第一句話,諸葛亮直接撇清了孟達背叛蜀國的事實,並將罪名推到了劉封身上。如此一來,孟達對諸葛亮,對蜀國都放松了警惕。第二句話堪稱"肉麻",諸葛亮表達了對孟達歸降的殷切之情。孟達聽了這話,也會更加迫切地回到蜀國。

由此一來,兩人之間的秘密協議便達成了。孟達在上庸起兵,諸葛亮亦出兵接應,魏國將旦夕可破。但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孟達起兵失敗,慘遭司馬懿鎮壓,最後身死族滅。

一種主流的看法認為,孟達辦事不密,泄露了消息,這才致使他功敗垂成。頗具影響力的《三國演義》,便支持此說法。而在《晉書·宣帝紀》中,這卻是諸葛亮的一個陰謀:

"達於是連吳固蜀,潛圖中國。蜀相諸葛亮惡其反覆,又慮其為患。達與魏興太守申儀有隙,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詐降,過儀,因漏泄其謀。"

三國戰爭模擬圖

或許有讀者覺得,《晉書》畢竟是司馬氏一族編纂的史書,因此這番說辭,也可能是對諸葛亮的刻意抹黑。但西晉另外一位著名史學家司馬彪,也支持這個說法。不僅如此,他還詳細點明了諸葛亮與孟達交游的信物,是一塊玉玦。無獨有偶,在《太平御覽》中也收錄了孟達寫的《與諸葛亮書》:"今送綸帽、玉玦各一,以征意焉。"

綜上所述,孟達起兵失敗被殺,的確是諸葛亮一手策劃。他唆使孟達起兵,卻又暗中告密,在孟達陷入包圍之時,諸葛亮亦是采取了見死不救,最終讓孟達不明不白的被司馬懿鎮壓。由此可見,諸葛亮這一招借(司馬懿)刀殺人之計,起到了顯著成效。不過,諸葛亮此舉也代表他舍棄了上庸三郡,這顯然是極大的代價。那么問題來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讓諸葛亮如此痛恨孟達,甚至不惜花費大代價,也要致後者於死地呢?

司馬懿劇照

三、諸葛亮除掉孟達的四個理由

首先,從蜀國的角度考慮,孟達的背叛曾為蜀漢集團帶來了嚴重損失。前面提到過,孟達為了泄憤,將上庸三郡送給了魏國。此舉極大威脅到了蜀國北方地區的安全問題。再加上關羽昔日敗亡,也與孟達的見死不救有關。所以對孟達,整個蜀國都是既不歡迎的。正因如此,諸葛亮後來不出兵支援孟達,也沒有人為此而詬病他的不守誠信。

其次,從孟達的人品考慮,諸葛亮並不放心他這個盟友。在孟達一生中,他先後投奔過劉璋、劉備、曹丕;但在日後,他也依次背叛了劉璋、劉備和魏國。由此可見,孟達是一個反復無常的小人。而且他的每次背叛,都會給舊主帶來嚴重損失。諸葛亮生平謹慎,他自然不會放任孟達這樣一個不穩定因素回到蜀國。

緊接着,從荊州士族集團的利益考慮,孟達的回歸將會影響到諸葛亮的地位。有一個細節很重要,孟達與李嚴是至交好友。眾所周知,劉備托孤白帝城,唯有諸葛亮和李嚴二人。依靠輔政大臣的名頭,李嚴本就代表了益州士族集團。倘若手握重兵的孟達再次回歸,他與李嚴的聯合勢必會對諸葛亮的地位造成一定沖擊。顯然,這並非是諸葛亮想看到的。

李嚴畫像

最後,從諸葛亮個人角度來說,兩人有一定仇怨。孟達曾經殺死了房陵郡太守蒯琪。而根據《襄陽耆舊記》記載,蒯琪應當是諸葛亮的大姐夫。諸葛亮少年時期,沒少受到這個姐夫的關照,兩人感情也是挺好的。所以諸葛亮設計除掉孟達,倒也算是為蒯琪保持了。

參考文獻:

《三國志》

《晉書》

《太平御覽》

《襄陽耆舊記》

相关参考

諸葛亮的墓為何1700年來無人敢動

盜墓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行當,三國時期,曹操專設“摸金校尉”一職,從事專業盜墓,以所得補充軍費,可見盜墓之風的盛行。所以古往今來,沒被盜掘過的帝王將相陵墓少之又少,但諸葛亮的陵墓到現在已1700多年了,沒

馬謖是諸葛亮的親信,孔明為何還要殺他

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做出了一個讓他痛心疾首的的決定,將自己的親信、好友馬謖處死!馬謖死後,諸葛亮留下了眼淚,親自前往祭奠,「待其遺孤若平生」。諸葛亮與馬謖關係很好,所以他會流淚;但他還是蜀漢的權臣

諸葛亮為人寬厚,為何卻要害死劉封

公元220年,魏將徐晃在孟達的幫助下,率軍攻打東三郡,結果蜀將劉封戰敗,喪師失地,被迫逃回成都。可是劉封沒有得到劉備的諒解,反而被「義父」賜死。在劉封之死這件事中,諸葛亮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劉備正是聽了

劉備稱帝後,諸葛亮的職位並不高,這幾人官位遠超於他

至三顧茅廬得諸葛亮後,劉備軍事上的實力便如魚得水、如虎添翼。在未遇到諸葛亮前,劉備手下也都有些大大小小的人才,但為何又苦心請求諸葛亮出山,稱帝之後卻讓諸葛亮任職不高,還有幾人官位遠超於他呢?了解三國歷

曹操詢問手下:諸葛亮是何許人也

在《三國演義》中,最為有名的三個主公便是曹操、劉備和孫權,若說三者能力對比,年紀最大的曹操略勝一籌。而在這三位主公的手下,有著不少的文臣武將,最有名的莫過於諸葛亮,魯迅評價他為“多智近妖”。諸葛亮的才

他是一個 ”不忠不孝”之人,為何被認為是諸葛亮最優秀的接班人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他本來是曹魏天水郡參軍,被郡守馬遵懷疑有異心,於是歸順諸葛亮。姜維歸順蜀漢後,受到諸葛亮的器重,被稱之為「”涼州上士”,後成為蜀漢大將軍。然而卻有人說姜維其實是一個「”不忠不

他是一個 ”不忠不孝”之人,為何被認為是諸葛亮最優秀的接班人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他本來是曹魏天水郡參軍,被郡守馬遵懷疑有異心,於是歸順諸葛亮。姜維歸順蜀漢後,受到諸葛亮的器重,被稱之為「”涼州上士”,後成為蜀漢大將軍。然而卻有人說姜維其實是一個「”不忠不

諸葛亮最大對手

「北定中原,還於舊都」,這是諸葛亮平生的理想。所謂「還於舊都」,就是要幹掉曹魏,回到洛陽重建大漢江山。如此,坐鎮洛陽的魏明帝曹叡,自然是他最大的對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的死,常

諸葛亮最大對手

「北定中原,還於舊都」,這是諸葛亮平生的理想。所謂「還於舊都」,就是要幹掉曹魏,回到洛陽重建大漢江山。如此,坐鎮洛陽的魏明帝曹叡,自然是他最大的對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的死,常

劉備如何做到三分天下的,靠諸葛亮的隆中對

隆中對也好,草廬對也罷,指的是同一件事——諸葛亮為劉備制定三分天下的戰略。類似的主張,周瑜、魯肅都提到過,所以很多人不把諸葛亮的隆中對當回事。殊不知,劉備的情況,跟東吳完全不同。赤壁之戰前後,孫權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