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關將士中流出的溫情,從書信和郵驛的發展,看看他們的家國情懷

Posted 大漠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邊關將士中流出的溫情,從書信和郵驛的發展,看看他們的家國情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邊關將士中流出的溫情,從書信和郵驛的發展,看看他們的家國情懷


作者:源子

01「 ”北地將士”的由來與書信的往通「 ”郵驛”的聯系

西漢是繼秦朝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王朝,但是邊地問題一直是它的隱憂,當時匈奴雄踞北方,其鐵騎勢力銳不可擋,西漢前期基本一直處於被動地位,這種現象一直延續到漢武帝時期。他在繼位之初,便開始計劃反擊匈奴,前後共歷時四十四年之久。

公元前138年至前119年,漢武帝曾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這被後世所銘記的絲綢之路,它的開拓是一個中外歷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大舉動,此前漢武帝針對匈奴的作息,制定反擊匈奴,為了保證這場持久戰爭的順利舉行,命人在河西走廊屯田戍邊、設郡置縣,後面又隨着不斷的開拓在河西一直延伸到西域的城、障、亭、燧、置地方,這些地方在一定的層面上將軍事防御和交通往來相結合起來,可以理解為這些地方的功能充當了「 ”郵局”的功能。

關於這一段的描述,在《漢書·武帝紀》中有記載:

武帝征伐四夷,開地廣境,北卻匈奴,西逐諸羌,乃度河、湟,築令居塞。初開河西,列置四郡,通道玉門,隔絕羌胡,使南北不得交關。於是障塞亭燧出長城外數千里。

其中的重要節點,比如著名的敦煌便是郵驛系統中最重要的一個節點,中原王朝每年源源不斷的派有大批戍卒防守。「 ”北邊”也在這個時期,被賦予上邊塞的代名詞。


02 關於書信的由來和郵驛的發展

(一)書信的發展是郵驛的必然

提起烽火狼煙,想必大家在對烽火戲諸侯有着很深的記憶,其中古代快速傳遞信息的方式還有擊鼓鳴號。古代的交通不便,唯一便捷快速的傳遞方式便是以上面兩種這樣的方式,但是其中最為詬病的就是不知道發出者是否提供了真實的信息,通過烽火戲諸侯,可以看出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幾次燃燒篝火戲耍諸侯,諸侯當時無法判定這種信息的傳遞是否還有具有准確性,故此這樣被耍了幾次之後,在最後一次固然認為和前幾次一樣是「 ”不真實”的信息,所以造成了悲劇的產生。


在後面,就有了結繩計數,古書上記載:「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這種方法就是在大事上要結大疙瘩,遇到小事要結小疙瘩,隨後也塗上不同的顏色來區分各種事情。

人類發明文字之後,特別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慣用竹子或木頭做成的小薄片,竹片叫竹簡,木片叫木簡,又稱牘,人們在那個時候開始用竹簡和木簡作為寫信的一種工具,而那個時候木簡通常是三寸寬、一尺長,攜帶極為不便,一些貴族便開始將信寫在又輕又薄的絲綢絹帛上,為了保證隱私,將寫好的信裝在兩塊刻成鯉魚狀的木塊之間,所以這種又稱為 「 ”魚書”。

當時絹帛價格昂貴,平民多一半是寫在木簡、竹簡上。在當時,為了更可能表明觀點,信長用的竹簡也多,這就為郵傳加重了負荷。


(二)郵驛的發展依賴書信的「 ”改良”

古代的書信大體可以分為公牘和私函,前者主要是臣下向皇帝的陳言進詞所上表、官府往來一類的公文書信,後者主要是指熟人之間的各種書信,這些書信特別是官方文件,被官方統一標准,那個時候書信傳遞主要依靠的是車,這種「 ”傳車”,早在春秋戰國時由於各個國家的不同政治政治需求和軍事上的往來,都設有驛馬和郵車,用來往返傳送官府公文。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頒布「 ”車同軌”、「 ”書同文”的詔令,這就為全國范圍內統一形成的「 ”官方快遞”做了統一的標准。

先秦時期書信僅做為是政治交流的一種工具,著名文學理論家劉勰說:「 ”故書者,舒也。舒布其言,陳之簡牘,取象於夬,貴在明決而已。三代政暇,文翰頗疏; 春秋聘繁,書介彌盛。”就是說春秋之前政務較為簡單,到了秦漢,在對外交流的過程中,衍生出眾多作為「 ”書信”傳播的方式。可是當時畢竟交通能力有限,所以郵驛的發展,雖然需求很大,但是供應卻很少。

《史記》中記載,漢武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東方朔上書自薦,詔拜為郎,「 ”朔初入長安,至公車上,凡用三千奏牘。公車令兩人共持舉其書,僅然能勝之。”在當時交通不便的條件下,唯一對傳遞影響最大的就是「 ”包裹”是否足夠小巧,但當時需要傳遞的東西只多不減,也是這樣的原因,人們刪繁就簡,西漢時期蔡倫改良造紙術,到東漢中後期的時候,以紙作為信息傳播的書信在民間得到普及。


03戍卒書信的社會背景下邊塞詩產生

據《漢書·趙充國傳》中記載:

窺見西邊、北邊萬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有吏卒數千人。

《史記》《漢書》等文獻對漢朝進軍北方戍邊進行了詳細的記載,我們腦海中涌現出了鄭吉、常惠、班超等戍守邊關戎馬一生的軍人。可是還有默默無聞的戍卒,這些人往往拋棄妻兒,將熱血灑在邊關。據《居延漢簡釋文合校》記載:「 ”始春不和,願子游謹衣強餐飯,子游幸賜尺記 ……

這封家書是邊關的某個戰士對家人的懷念,惦念親人的傷心之感及因無法侍奉父母而流露出的愧疚之情,這種感情的躍然紙上,通過寥寥數語,但背後卻情真意切、句意平遠。


我們看漢代地理圖可以發現,漢代邊塞的地方因位處大漠塞外的位置,西漢早期胡漢爭鋒、與匈奴的背水一戰,在整個硝煙彌漫的酷寒戰爭環境,邊關將士馬革裹屍,不建功立業誓不回家鄉的報國情懷,無數人便隨着大漠駝鈴、面對着離家千里的思鄉愁苦,不知歸期如何,為了可以讓千里之外的家人放心,所以書信作為唯一一種和家人報平安的方式,都是所謂的「 ”報喜不報憂”。

而遠在千里之外的妻兒和父母,無奈看着征人遠去、還期無日,一遍遍對着這些書信將清淚灑在明月之上,正是這些獨特的社會背景與感人肺腑的情感,思婦情懷和大漠邊關具有其他類型詩歌所不具備的要素,為後面的魏晉和隋唐邊塞詩歌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04、戍卒邊關詩——訴說普通人的邊塞情感

漢代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中:「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這首關於邊塞的早期詩,與後期邊塞詩的詩意情景頗為淵源。尤其書中所表達的相思之情更是直接出現在了往後的邊塞詩中。

兩漢時期統治者為了開疆拓土和固守家園,與匈奴爭雄於大漠,而作為征討的將領,如歷史上著名的李廣、衛青、霍去病、趙充國、班超等著名將領,也在後世中,不斷作為邊塞詩中常常出現的意象,借他們對國家的貢獻來抒發壯志未酬或者建功立業的堅定決心。

這一風氣,特別是在唐代「 ”以漢喻今”的創作背景,融合了漢代的寫實風格。比如唐代詩人岑參著名的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這種寫實的描寫塞外邊關的風土人情,改變了《詩經》征戍詩地域模糊,無法判斷其征戍地點,與單純抒寫情懷不同的是,此後的創作手法將寫景與抒情合二為一,再對西北邊塞環境下進行的描寫和渲染,成為了邊塞地域獨特的詩歌體現。

西漢漢武帝時期在經歷過著名的三次重大反擊作戰(漠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後,匈奴失去水草豐盛、氣候溫和的河南、陰山和河西兩大基地,遠徙漠北苦寒之地,人畜銳減,無力再與漢室相抗衡,匈奴退出歷史長河,可敵人退出,將士也不可掉以輕心,一輪換着一輪的戍守邊關,自此負羽從軍、身處異鄉、思念妻子這種情懷一直伴着這些將士。

-END-

參考文獻:

《漢書》、《史記》、《資治通鑒》

人海茫茫中,你我溺逝於人潮擁擠中,相聚片首,還好與你共烹茶飲酒。

喜歡,那就點個贊,歡迎分享本文


相关参考

明代 ”傳首九邊”的九邊是哪里

前言「”傳首九邊”是明王朝所特有的一種懲罰,專用於邊塞統兵大將身上。「”傳首九邊”可以泛指:將有罪之人處死後取下首級,朝廷專門派出一支類似欽差的隊伍,拿着這首級到北方九邊示眾,對邊關將士起到言傳身教的

明代 ”傳首九邊”的九邊是哪里

前言「”傳首九邊”是明王朝所特有的一種懲罰,專用於邊塞統兵大將身上。「”傳首九邊”可以泛指:將有罪之人處死後取下首級,朝廷專門派出一支類似欽差的隊伍,拿着這首級到北方九邊示眾,對邊關將士起到言傳身教的

”不破樓蘭終不還”中樓蘭是什么地方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首唐朝詩人王昌齡的《從軍行》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詳吧,這首歌不但贊頌了邊關將士不畏艱險的壯志豪情,而且也帶我們認識了樓蘭這個地方。

”不破樓蘭終不還”中樓蘭是什么地方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首唐朝詩人王昌齡的《從軍行》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詳吧,這首歌不但贊頌了邊關將士不畏艱險的壯志豪情,而且也帶我們認識了樓蘭這個地方。

他是一國之君,也是梨園之祖,一生的得失不及音樂上的發展

經過了仔細了解之後,我們也能夠看到很多特別出色的國君。他們用自己的努力造就了朝代的輝煌,也讓自己在歷史上永遠留名。基本上每一個皇帝都有自己的特征,要么賢明,要么會用昏庸,或者是愚昧。在這樣的過程中,也

他是一國之君,也是梨園之祖,一生的得失不及音樂上的發展

經過了仔細了解之後,我們也能夠看到很多特別出色的國君。他們用自己的努力造就了朝代的輝煌,也讓自己在歷史上永遠留名。基本上每一個皇帝都有自己的特征,要么賢明,要么會用昏庸,或者是愚昧。在這樣的過程中,也

茶在中國歷史上的發展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居老末,在百姓日用的事物里都排不到前面去,隨便張三李四,閑著沒事都能泡壺茶喝喝,混得至不濟,大搪瓷缸里滿滿一杯釅茶,也不是什麼難事。但這是現在,在古代,可要複雜得多。古人

他毀掉了明朝,卻躲過了歷史的審判,知道他的人卻寥寥無幾

歷史的發展趨勢,既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一般人心目中,能夠決定歷史發展走向的都是那些叱吒風雲、名傳四海的大人物,因為他們大權在握,一言一行足以決定千萬人的生死存亡,足以決定一個國家的發展大局。但實

他毀掉了明朝,卻躲過了歷史的審判,知道他的人卻寥寥無幾

歷史的發展趨勢,既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一般人心目中,能夠決定歷史發展走向的都是那些叱吒風雲、名傳四海的大人物,因為他們大權在握,一言一行足以決定千萬人的生死存亡,足以決定一個國家的發展大局。但實

有時候遺忘比記住要好得多

內容簡介《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創作的小說,作者從少年人的角度洞悉人性的溫情,通過男女主人公的所見所感,道出所有人對親情、友情和愛情終極幸福的嚮往。《擺渡人》一舉摘得五項世界文學獎,版權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