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才干,好機遇,卻終難成就大事業,為何

Posted 朝廷

篇首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真才干,好機遇,卻終難成就大事業,為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真才干,好機遇,卻終難成就大事業,為何


東晉短短一百余年的歷史,幾乎就是皇帝與權臣的斗爭史。前期有王敦、蘇峻,中期有桓溫、桓玄、王恭,後期有劉裕等人。桓溫雖然能力不如王敦,人品不如劉裕,但他的機遇卻是最好的。


縱觀桓溫一生,當屬命運的寵兒。出生譙國桓氏,雖非門閥大族,但也算是名門,祖先是東漢名儒桓榮,其父桓彝隨中原士族南渡後,結交天下名士,躋身 「 ”江左八達”之列,名噪一時,任宣城內史。


桓溫是桓彝長子,未滿周歲便得到天下名士溫嶠的贊賞,並因此以「 ”溫”為名。長大成人後,得到當權外戚庾氏賞識,娶南康長公主,拜駙馬都尉,襲爵萬寧男。後隨庾翼北伐,年紀輕輕就出任梁州刺史,統領四州軍事。


庾翼去世後,年僅33歲的桓溫,成為朝廷平衡削弱庾氏的棋子,接替庾氏升任安西將軍、荊州刺史、持節都督荊、司、雍、益、梁、寧六州諸軍事,並領護南蠻校尉,掌握了朝廷整個長江上游的兵權,成為了舉足輕重的實權人物。


事業發展順風順水的桓溫,本可為東晉朝廷建立一番豐功偉業,為深陷戰亂的中原百姓謀一番平安,但桓溫心中從未有忠義和道義,只有個人名利和私欲。


桓溫


替父復仇,有沽名釣譽的嫌疑


東晉歷陽內史蘇峻起兵造反時,攻陷京城,擔任宣城內史的桓彝,率軍進駐涇縣,與叛軍交戰。桓彝戰敗,涇縣縣令江播投降通敵,帶領叛軍攻入縣城,桓彝兵敗被俘慘遭殺害。這一年,桓溫十五歲,從此枕戈待旦,將叛徒江播視為仇人,立誓為父報仇。三年後,江播在家中去世。按照常情,人死仇滅,桓溫的殺父之仇,應該就此了結,桓溫的報仇之路,也理應就此終結。


但桓溫並沒有了結,而是在江播的喪事期間,身穿素白衣衫,假扮成吊唁的客人,混入江家,揮刀手刃江播的大兒子江彪,追殺了其另外兩個兒子,終於「 ”報”了父仇。桓溫為父報仇的事跡,在社會上贏得了「 ”至孝、猛毅”的聲譽,從此名聲大噪,拿到了混入上層社會的敲門磚。仇家已死,卻殺害仇家三個無辜的兒子,以示報仇,不管當時的社會輿論如何看待這件事情,總感覺不合常情。桓溫這種報父仇的舉動,不得不讓人對其動機產生懷疑。


迎娶南康長公主


依附庾氏,事後卻無情無義


憑借報父仇的壯舉,獲取良好社會聲譽,終於有了接觸上層社會的資本。通過主動結交當時權勢正盛的外戚庾氏家族,與皇帝的舅舅庾翼,成為了知心朋友。經庾翼穿針引線,極力推薦,迎娶了晉明帝與皇後庾文君所生的嫡長女南康長公主,成為了皇家的女婿,攀附皇家和庾氏一族的高枝。


在庾氏兄弟的舉薦提攜之下,桓溫迎來了人生最好的發展機遇,政治地位一路高歌猛進。咸康元年(公元335年),出任琅琊內史,加輔國將軍;建元元年(公元343年),出任徐州刺史並都督青州、徐州、兗州諸軍事,終於成長為東晉朝廷手握大軍的方面大員。


後來庾翼、庾冰兄弟相繼去世。庾翼在去世前,向朝廷舉薦自己的兒子庾爰之,接替自己職位,執掌東晉西部,長江上游的軍事力量。但此時的東晉朝廷,發生了新的變故,康帝去世,年僅兩歲的穆帝繼位,皇太後褚氏臨朝聽政,庾氏的政敵何充受寵。為了打壓庾氏的勢力,防止庾氏世襲軍權。朝廷選擇讓根基不牢、各方面都放心的桓溫,升任安西將軍,領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持節統領荊、司、雍、益、梁、寧六州諸軍事,徹底取代庾氏,掌控了長江上游的全部軍隊。


庾氏一族,在桓溫人生的起步階段,給予了巨大的扶持,是庾氏兄弟成就了桓溫的人生輝煌。桓溫執掌了朝廷大權後,卻絲毫沒有顧及庾氏的提攜之恩。為了消除異己,樹立權威,對庾氏大開殺戒。公元371年,將庾倩、庾柔滅族,逼庾蘊服毒自盡,庾希和庾邈及子侄五人,被斬首。庾氏一族,幾乎被徹底清除干凈。



西征北伐,主因是為提升個人威信


桓溫一生,讓其自己津津樂道的「 ”豐功偉業”,也就是一次西征,三次北伐。一次西征僥幸取勝,三次北伐功敗垂成。


公元346年,任荊州刺史、安西將軍的桓溫,率一萬余精銳部隊,沿長江一路西進,趁成漢政權不備,三戰三捷,一直打到了成都城下。在關鍵時刻,遇到成漢軍隊的殊死抵抗,戰況異常慘烈,桓溫信心動搖,打算退兵。傳達軍令的鼓吏,卻誤擊前進鼓,將撤退的軍令錯誤傳達為前進的命令。憑借全體軍士奮勇沖殺,最後奇跡般的取得勝利。這次西征為東晉收復了川蜀,滅亡了成漢。桓溫也因此戰,達到了個人政治事業的頂峰。



第一次北伐發生在公元354年,北伐對象是前秦。桓溫親率步騎四萬余人,從江陵出發,直攻西北的戰略要地武關 (今陝西丹鳳)。一路歷經數次血戰,大敗前秦軍隊,順利進入關中,兵陳長安的門戶灞上(今陝西西安東)。此是,前秦的都城長安就在眼前,但桓溫卻心懷私欲,擔心滅了前秦,失去擁兵自重的理由,選擇駐軍不前,喪失了大好機會。最後因後勤保障問題,退回出發地江陵。在撤退途中,反被前秦軍趁勢追殺,死傷慘重。


第二次北伐發生在公元356年,北伐對象變成羌族首領姚襄。桓溫再次領兵,從大本營江陵出發,一路向北進攻,進入黃河流域,直取西晉時的故都洛陽。在洛陽大破姚襄,收復故都,拜謁先帝,修復皇陵,班師南歸。收復的故土,又再次落入敵人的手中。



第三次北伐是公元369年,北伐的對象成了前燕。

桓溫親率步騎五萬,與江州刺史桓沖、豫州刺史袁真一同北伐。桓溫走水路北進,一路高歌猛進,逼近前燕國都鄴城。桓溫在敵軍的都城前,再次舉步不前,錯失良機。 後來,又是糧草耗盡的原因,不得已焚毀戰船退軍。同樣是在退卻途中,被前燕名將慕容垂率領的騎軍追殺,桓溫大敗,死傷了三萬余人。


桓溫西征北伐,本無意為東晉朝廷建功立業,收復故土,只想借助戰爭,樹立個人威信,廣布黨羽,制控軍隊,從而實現個人政治目標。所以,才一次次錯失收復中原的良機,徒耗國家的財力物力。



戰爭失敗,諉過下屬毫不仗義


桓溫第三次北伐前燕,在率兵回撤途中被打得大敗,死傷慘重。打了敗仗,總得有人出來承擔責任。桓溫首先想到的是,找個替罪羊,將失敗的責任推脫干凈。關鍵是這個替罪羊還不能是小角色,要有足夠的分量承擔。環視四周,發現豫州刺史袁真,職務大小正好合適。


於是,將失敗的責任全部歸咎於袁真,奏請朝廷將袁真免職,罷黜為普通老百姓。袁真一肚子委屈,北伐時我聽從桓溫指揮,一路拼殺,攻下好了幾座城池,屢屢立下戰功,朝廷不表彰嘉獎也就算了,還要將戰爭失敗的屎盆子,罩在一個有功之臣頭上。袁真想不通,在壽春起兵造反,投靠了東晉的敵國前燕。



私自廢立,全然不顧朝廷大局


桓溫原本指望北伐建立戰功,贏得更大的聲望,回來後接受朝廷加九錫的禮遇,好為將來篡位打下基礎。可誰知卻打了大敗戰,威名嚴重受挫。桓溫耿耿於懷,總想找個機會,重新樹立威信。


要樹立個人威信,只有兩種途徑:要么是建立功勛,讓別人服你;要么是做件惡事,讓別人怕你。建立功勛失敗了,只有做個壞人,干一件天大的壞事。在封建王朝,影響最大的壞事,莫過於廢立皇帝。


桓溫為了個人私欲,決定廢除現任皇帝。可偏偏當時的皇帝司馬奕,為人嚴謹慎重,沒有什么明顯的過失。桓溫一時找不到什么好的借口。思來想去,想出了一個讓天下人都意想不到的理由:誣陷皇帝有陽痿的毛病,不能行男女之事,沒有生孕子嗣的能力。皇帝現有的兒子,都是他身邊寵侍的種。這個借口真毒!皇帝有沒有陽痿的毛病,天下誰也不知道,誰也無法驗證,只能任由桓溫捏造。同時,皇帝的子嗣都是別人的種,這可非同小可,這是動搖國家根本的大事,是大罪!桓溫就以這樣的借口,逼迫太後,廢黜了現任皇帝,另立會稽王司馬昱為新的皇帝。


廢立皇帝的惡事是做成功了。可是至死,桓溫也沒等來朝廷給他加九錫的禮遇,更未能實現蓄謀以久,篡晉自立的美夢。晚年的桓溫,曾屢屢嘆息,「 ”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載!”但他至死也沒有明白,一個心中只有私欲,沒有公德和道義的人,想流芳百世,難!想遺臭萬年,也難!

相关参考

人在低谷時,牢記鬼谷子這一招馭人術,用對人才能成就大事業

​本文由鬼谷道、鬼谷子智囊團原創出品,版權所有,違者必究,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有朋友問:什麼樣的人才叫懂管理?對此,我們不妨請韓非子給我們講解一下。韓非子說:二柄者,刑德也。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

杜牧的诗风 杜牧的文学成就

  杜牧  杜牧虽然在政治上没有太大的作为,但是转而寄情山水和托物言志,在诗歌中展现自己的真才实学,获得的成就使他名垂千古。  杜牧的诗风  杜牧是晚唐杰出的诗人,他的七言绝句能将静态的景物描绘出动态

宦官專權,外戚干政,兩者為何會在東漢朝廷輪番上演

所謂「宦官」,顧名思義,就是封建時期統治階層的內侍「家奴」,至於「外戚」,則是帝王的「母族」或者「妻族」。那麼宦官專權以及外戚干政的意思就很明顯了,就是這兩者的實際權力逾越皇權,脫離了封建「皇權」的制

元始天尊为什么会选择姜子牙来干封神这件大事呢

姜子牙奉谁封神元始天尊为什么选择姜子牙来干封神这样一件大事呢?姜子牙武功稀松,也没有多大的本领,是怎么当上领导的,又怎么让手底下的众仙班听命的呢?首先咱们要知道,封神就是和人间的官位分封一样,各司其职

白起是如何坑殺四十萬降卒的

「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賈誼的《過秦論》中如是寫道,言辭中滿是對秦國暴行的不滿。但在古代,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不流血是不可能的,秦朝的輝煌,是由一個個視死如歸的將士用生命換來的,其中,功勞最

他辞职上瘾,拒接诏书躲进厕所,终于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

在北宋历史上,有一个奇人,苦读书被录进士第四名,这还是被宰相晏殊做了手脚,本来第一毫无悬念。他是个有远大理想的青年才俊,积极向上,给当时的仁宗皇帝上万言书。可惜,被仁宗给晾了,从此,他爱上了辞职,只要

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机缘巧合继承帝位,一生干了两件大事

逝去即历史,来了就是缘分,批评、赞扬都是鼓励,点赞、转发都是支持!康熙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二任皇帝,名叫爱新觉罗•玄烨,是顺治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原本玄烨是当不了这个皇帝的,但是他是如何成为这个皇帝的呢

只给了一万兵马,诸葛亮让赵云秘密干了一件大事,影响整个北伐

诸葛亮:「”赵将军,昔日我军兵败长坂,幸亏你将陛下救下,使得陛下转危为安,赤壁战后,又是你身先士卒,为我军夺取荆南地区,做出卓越贡献,后来汉水之战,又是你以少胜多击败曹操,使得大汉彻底收复汉中。先帝执

20歲終於大漢,49歲卻終於曹魏,然而司馬懿出場了

隨著三國演義和軍師聯盟的渲染,司馬懿算是捅了馬蜂窩了,人們紛紛指責司馬氏的篡魏行為。然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是,高平陵之變的時候,曹魏真正建國不過29年而已。曹丕於公元220年篡漢稱帝,而高平陵之變

反复无常的吕布不能成就大事

辕门射戟:反复无常的吕布不能成就大事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术派大将纪灵,带领步骑共三万多人马征讨刘备,刘备向吕布求援。吕布手下将领说:“将军您一直想除掉刘备,如今可借袁术的手除掉他。”吕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