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无为

Posted 政府

篇首语:人凭志气,虎凭威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黄老无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黄老无为

文/减水书生 图/来源网络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读历史、感悟思辨。 1.大汉繁荣是一种怎样的繁荣? 立汉建国,也就70年的时间,接秦之敝的汉代便实现了繁荣。 而且这种繁荣几乎是一种全方位的繁荣。 关中繁荣,而关外也是繁荣。 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围绕帝都长安的关中经济圈,面积是天下的三分之一、人口是天下的十分之三,但财富却占到了天下的十分之六。权力集中的地方,也是财富集中的地方。 关中之地在秦末战火之后发展了起来,关外的六国之地也不差。 中原的洛阳、赵地的邯郸、燕地的蓟城、齐地的临淄、吴楚之广陵,皆是天下的大都会。其中人口众多、工商发达,足可炫耀当世。 空间地域上,大家都是齐头并进,你有你的繁华,我也有我的富足。 权力架构上,也是如此,民间经济繁荣,而政府财政也能盈余。 老百姓有钱、国家也有钱,这是极为难得的。 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 一般百姓能吃饱饭,而富裕一点的则开始车马代步、追求生活品质的提升。 宾客游玩聚会,或骑或车,但谁要是敢驾匹母马来会,大家就不跟他玩了。 汉代车马出行图 老百姓是如此,官府也不逊色。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中央和地方的府库皆满,特别是帝国中央,钱多的层层叠压,以致串钱的绳子都朽坏了。 太仓的粮食多得无处存放,陈粮还没吃完就又堆进了新粮,以致腐败不能食。 而与后世显著不同的是:同样是传统农业国家,但汉代居然出现了周行天下的富豪财阀。 而且这些富人,都堪富可敌国,结成了一个个的商业集团。 《史记•货殖列传》里举列举了汉初二十一位大富豪,并且详细记述了八位富豪的致富之道,即所谓叙「 ”贤人所以富者”,以为后世观择之。 其中靠冶铁发家的有四位,分别是蜀地的卓氏和程郑、南阳的宛孔氏、鲁地的曹邴氏。 汉代冶铁 另外四位,分别是贩运鱼盐的齐地刀间氏、转运货物的洛阳师史氏、经营粮畜的宣曲任氏、借钱给朝廷平七国之乱的关中无盐氏。 司马迁用「 ”素封”一词来评价这些所以富者的「 ”贤人”。 也就是他们虽然不是等受百户、千户的列侯权贵,但足以与王侯比肩。 2.黄老无为怎样打造了大汉繁荣? 大汉繁荣是黄老无为的治理贡献。 黄老无为听起来很玄妙,但是在施用上却极为的简单。 它只要求统治者做到一件很反逻辑的事情。 这件事情就是:统治者啥也别管。 大汉帝国最初的两位丞相的治国理政,概括起来就是「 ”萧规曹随”。 萧何 第一任丞相萧何,首先定好了治理架构:关中之地郡县法治;关外之地封国自治。 然后呢? 然后就没了,大汉帝国就这么治。 曹参 第二任丞相是曹参,刚当上丞相,他就新官上升地烧了一把火: 把丞相府里那些一天到晚净想着如何建功立业的「 ”有志青年”和才学之士,全部开除;然后找了一批木讷听话、毫无创新精神的官吏过来任职。 然后呢? 然后就是想喝酒喝酒、想唱歌唱歌,其他啥也不管。 再之后,就不用丞相们费心怎么「 ”无为而治”了。 文帝和景帝这两位皇帝,以及活过文景武三朝的窦老太后,他们都是无为而治的坚定信奉者。 窦太后 这些人主就像小脚老太太一样地行走着,生怕有块看不到的石头就把自己的大汉帝国给碰倒了。于是,当真是「 ”治大国若烹小鲜”,静悄悄地、蹑手蹑脚地,不给天下一点儿地扰动。 所谓「 ”无为”,可以表现为啥也不干,但实际上它的内在要求是:放弃控制,把资源配置的权力交给市场、社会以及地方。 社会是一个系统,国家是一个系统,天下是一个系统。 要治理系统,就得系统地治理。 而系统治理最反感的就是雷厉风行地直接命令。 因为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线性方式解决不了系统中的问题,也就治理不了系统。 从来都盼着来一个海瑞似的市长,他一到,然后雷厉风行一把,于是腐败就治理了。 从来都盼着来一个乔布斯似的执行官,他一到,然后雷厉风行一把,于是公司就独领风骚了。 而这统统都是做梦。 如果真的这有这样的人、如果真是这样的方式,他们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失败。 然后,吟一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再后,背包走人。 仅此而已。 系统治理要求高层控制和基层治理的有机结合。 而最重要的就是:高层能够克制自己的权力欲望,给系统自然生长的机会与时间。 而汉初的无为而治就恰恰符合了这个要求,于是天下自治。 3.汉武帝为何弃之不用?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帝国朝堂上最后一位黄老无为的奉行者——窦太后,去世了。 于是,一代雄主汉武帝正式君临天下,执掌帝国政要。 汉武帝 窦太后五月去世,汉武帝六月就换了丞相。 他让自己的舅舅、儒家士大夫田蚡当了丞相。 朝堂风气立改,丞相田蚡举荐了一众新的两千石高官。 而这些人肯定不是黄老无为的同志,他们都是儒家学子。 之后,儒学之士,如董仲舒、公孙弘等,便逐渐站满了帝国朝堂。 非独人事「 ”革命”,窦太后一死,帝国的执政风格当即「 ”立正”、「 ”向后转”,然后「 ”跑步走”。 建元六年,刚过八月,汉武帝便派大行王恢兵出豫章、大农令韩安国兵出稽,讨伐闽越国。 再之后的历史,就是一段对内严刑峻法、对外连年征战的帝国战争史。 这时候,我们不禁要问:汉武帝为什么对黄老无为弃之不用? 这是汉武帝的性格使然吗? 他就是要作妖、要任性、要有为吗? 确实是。 可以说,汉武帝从骨子里就反对无为的懦弱外交和清净为政。 他要气吞山河,而建不世功勋。 打闽越国,那只是练手;打匈奴、打遍整个天下、打遍整个已知世界,才是他真正的目标。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这就是汉武帝的气魄,所以有为之主当行有为之政,所以必舍无为而治。 政治绝不是宫廷斗。 如果黄老无为弃之不用,仅是武帝的个性使然、仅是因为他的个人英雄主义,那这就是宫廷戏的桥段。好人加坏人,再有几出戏剧冲突就够了。 汉武帝对无为而治弃之不用,还有无为而治自身的问题。 而且,问题很多,也很严重。 4.黄老无为的一个致命缺陷。 黄老无为太简单,它应付不了统一大帝国的复杂性。 帝国需要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既需要回答怎么做,还需要回答为什么,同时还得给出一个愿景。 而黄老无为仅是回答了怎么做。 它没有回答为什么,也没能指出一个愿景。 按照尤瓦尔•赫拉利的说法,现代国家的故事就是人文主义。 尤瓦尔•赫拉利 人文主义的核心命题:人是可宝贵的。 所以,市场经济里顾客是上帝,国家政治中选民都是对的。 脱不脱欧,英国搞得是全民公决。 而英国人的依据就是人文主义,选民能够做出正确选择。 黄老无为之术呢? 它只告诉你放手控制,让社会自行治理就可以了。 但为什么这么做? 司马迁的话是「 ”事势之流,相激使然”。 司马迁 但是,司马迁的解释太简单、太概括,所以就等于没说了。 大故事应该是价值的故事,由价值的故事再推出方法的故事。 而黄老无为,却仅是方法的故事。 所以,如果故事仅是方法的故事,它就只能是工具层面的小故事,仅靠治理绩效是赢得不了合法性的。 这是黄老无为的致命缺陷,可以称之为不够复杂,现代一点儿的描述,也可以说是理论上的不完备。 所以,黄老无为不能满足统治者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建构大一统复杂思想的需要。 除了复杂性的问题、理论上的问题,黄老无为在实际的统治实践上也有问题。 那就是大帝国总不能一直无为下去,它总要有为,而且必将有所作为。 5.黄老无为解决不了的具体问题。 首先,它不能遏制政府系统的自我生长和有所作为。 社会是个系统,可以自我治理、可以自己实现资源配置。 政府系统也是一个系统,它也要去配置资源。 而且政府和政治权力,是市场和社会之外不可或缺的有形之手。 所以,社会系统在生长,政府系统也在生长。 生长起来的政府系统,必然要有所作为。 这不是想与不想的问题,而是进化使然。 汉初政府都是足够克制,这是无为而治的前提条件。 但是,这个前提如果不存在,无为而治就只能变成有为而治了。 汉初无为是个幸运。 这真得需要感谢那些足够克制的皇帝和丞相,他们建立了一个清静无为的小政府。 漕转山东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 之前有过计算:按五十万石统计,汉帝国农业GDP(不算工商业)的八百分之一就能养活帝国政府。 但这是养活政府,如果政府要打仗,那就只能另说了。 而如果政府生长成一个大政府,这点儿钱显然也就不够了。 其次,它解决不了帝国扩展性问题。 汉帝国不是孤立存在的,北方有匈奴、南方有百越、东方有朝鲜、西方有西域。 它要生存、要发展,就要参与国际竞争,与天下各方武力论雄长。 于是,做大做强的汉帝国,势必要开疆拓土、势必要「 ”泽”及四方。 所以,它要征服已知世界,还要探索未知世界。 小国或可无为,而大国必将有所作为。 汉帝国的体量决定了它不是小国,所以必须有所作为。 如果帝国也是一个系统,那它也要生长。 而它的生长就是这种开疆拓土和「 ”泽”及四方的对外扩展。 大汉骑兵 但是,无为而治所形成的「 ”小政府大社会”,是满足不了这种扩展性的。 所以,帝国系统想要有所作为,政府系统就要有所作为,于是「 ”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规则就会不堪重负,黄老无为也就得改弦更张了。 第三,它应付不了突发性的问题。 汉初的「 ”小政府大社会”,其得以成行,也是一种时代赐予的幸运。 那就是天下无事。 天下无事之时:与民休息,可以;轻徭薄赋,可以;约法省禁,也可以。 但是,如果天下突变、硝烟骤起,北方匈奴来犯、南方百越挑衅,这时候还怎么无为? 不要说外部,即便内部天灾民变、武将造反,无为也只能夭折。 文帝时候,为防匈奴来犯,于是徙民实边。但政府没钱,怎么办? 克制的文帝政府只能纳粟授爵,向边地输送600石粮,拜爵五大夫;向边地输送12000石粮食,拜爵大庶长。 景帝时候,上郡以西大旱,但是政府拿不出钱粮赈灾,怎么办? 景帝政府也是足够克制,所以再修卖爵令,并且让犯人交粮抵罪,以解天灾。 可见,无为治下的小政府是难以应付这种突发性问题的。 6.终极进化:规则的进化 世界充满比喻,我们就是在比喻中认识世界,也在比喻中发展对世界的认识。 农业文明,花开花落的世界已经足够复杂。 所以,比喻是道法自然。 于是,有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所以「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工业文明,机器的世界比花开花落的世界更复杂。 所以,比喻是道法机器。 于是,有了力比多、有了压力等等这些蒸汽动力的名词概念。 信息文明,计算机的世界比机器的世界更复杂。 所以,比喻是道法计算机。 现在的很多人都在想象宇宙是不是一台计算机,所以数据、信息、算法等等这些概念充斥在我们说教中。 如果将来有了比计算机更复杂的东西,人类的「 ”比喻认识”就会更上一层楼。 《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则是以生命为比喻。他精准地预测了我们这个急剧变化的世界。 凯文•凯利 所以,认识世界的喻体可能就是我们自己——生命。 技术是生命的、互联网是生命的、国家也是生命的,它们都是活系统。 所以,规则也是生命的。 黄老无为,也是这样。 它像生命一样,幸运地出现了。 如司马迁所言:事势之流,相激使然。 它像生命一样,幸运地生长着。 克制的政府、幸运的时代,造就了这套规则的顽强生命力。这套规则也激发了社会活力,实现了一种递增收益。 「 ”边界最大化”:在主流的「 ”黄老无为”的边界,儒家规则生长了起来。 这个规则更顽强、更「 ”狡猾”,更适应大汉帝国的生态。 「 ”变自生变”:规则支配着帝国系统的进化,但最后规则也会进化。 所以,帝国的统治规则也发生了变化,儒家的规则取代了无为的规则。 像生命一样,黄老无为在进化大势中被淘汰了。 或者,它并未完全淘汰出局,而是成为了一种新的「 ”边界最大化”,藏身于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等着合适的时候再被触发、再度生长、再次繁荣。

相关参考

揭秘汉窦太后的人生三大不幸 因祸得福

西汉时的窦皇后干预朝政,推崇黄老思想,自她之后,没有一位中国的统治者能像她一样真正的以“黄老思想”来“无为而治”。因此,有人说其扮演了一个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角色。但文景之治政局稳定,宽政待民,窦氏经历汉...

汉武帝祖母窦太后的人生三大不幸 因祸得福

西汉时的窦皇后干预朝政,推崇黄老思想,自她之后,没有一位中国的统治者能像她一样真正的以“黄老思想”来“无为而治”。因此,有人说其扮演了一个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角色。但文景之治政局稳定,宽政待民,窦氏经历汉...

汉武帝祖母窦太后的人生三大不幸 因祸得福

西汉时的窦皇后干预朝政,推崇黄老思想,自她之后,没有一位中国的统治者能像她一样真正的以“黄老思想”来“无为而治”。因此,有人说其扮演了一个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角色。但文景之治政局稳定,宽政待民,窦氏经历汉...

中国历史上的几个盛世

  1.”文景之治”-首先是汉初的”文景之治”  这段时期算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好时期文帝景帝奉行黄老之道讲究无为而治即政府不过多干预经济让老百姓自由发展.所以大家觉得负担轻框框少日子好过..  2.”

盘点中国历史上14个盛世时期

1、”文景之治”首先是汉初的”文景之治”这段时期算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好时期文帝景帝奉行黄老之道讲究无为而治即政府不过多干预经济让老百姓自由发展.所以大家觉得负担轻框框少日子好过..2、”武帝盛世”和文

列子个人资料介绍 列子名是什么

列子资料列子,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主张清静无为,思想本源是黄老思想。生活贫困,但修为很高,将万物的产生归结于无形。列子图《列子》,相传原著作者是列子,共二十篇,现存的《列子》一书据研究不是真迹,而是

列子御风而行的思想 列子臆说的内容是什么

列子御风而行列子,又叫列御寇,道家思想代表人之一,思想本源是黄老思想,和老子一样主张无为。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列子》八卷中,又名《冲虚经》,是道家学派重要的典籍。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八卷,应该是根据资料编

“好好先生”萧何为何要助刘邦诱杀朋友韩信?

...为领导的需要,变成品行不如领导的坏老头……萧何崇尚黄老,推崇无为,在西汉大

“好好先生”萧何为何要助刘邦诱杀朋友韩信?

...为领导的需要,变成品行不如领导的坏老头……萧何崇尚黄老,推崇无为,在西汉大

“好好先生”萧何为何要助刘邦诱杀朋友韩信?

...为领导的需要,变成品行不如领导的坏老头……萧何崇尚黄老,推崇无为,在西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