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烈士不容污蔑

Posted 北洋

篇首语: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北洋水师烈士不容污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洋水师烈士不容污蔑

昨天,笔者为大家介绍了北洋水师营务处总办罗丰禄的家书,揭示了北洋水师必败之因,那就是军方高层的怯懦与无能。然而北洋水师绝非都是罗丰禄这样的孬种,在一线士兵中好汉辈出,他们用鲜血与青春保卫了我们多灾多难的祖国。 福建闽县,可谓是中国海军之乡,北洋水师的众多烈士,均为闽籍之人。而笔者今天介绍的主角——陈京莹也是我福建的英豪。 1881 年,怀抱报国梦想的陈京莹考入了天津水师学堂第一届驾驶班,三年后被派上「 ”威远”练船见习,期满后,留在北洋任职,授把总。1887 年春,陈京莹由经远舰长林永升保举,成为军舰的二副,是为军舰的三号军官,当时他不过年仅23岁。若假以时日,必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舰长,成为中国海军的脊梁。然而,万恶的日寇趁中国收复新疆、无暇东顾之际,对中国的属国——朝鲜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侵略和蚕食,中日战争一触即发。 1894年,日寇不宣而战,在朝鲜牙山海域突袭中国战舰,中日甲午战争由此爆发。 在出战前,一向孝顺的陈京莹给自己的老父写了两封家书,而内容更是感人至深。在第一封家书中,他首先介绍了甲午战争爆发的来龙去脉: 「 ”高王请救兵于中国,中国兴兵靖难。日本乘此机会亦兴兵,名为保商,实为蚕食。现日兵有二万多,……要中国五款。一曰高丽不准属中国……如不照所要,决定与战。” 在陈京莹看来,甲午战争的爆发全因日本挑衅,因此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同时,他在家书中提到,北洋水师官兵的士气相当旺盛,曾多次向李鸿章中堂请战:「 ”海军提督请战三次,各陆营统领亦屡次请战。” 而与中下层官兵旺盛的求战欲相对的是,李鸿章、慈禧等人却主张「 ”断不可开战”。对此,陈京莹是相当理解。在家书中,陈京莹首先表达自己对于北洋水师前途的悲观: 以儿愚见,陆战中国可操八成必胜之权,盖中国兵多,且陆路能通,可陆续接济;但海战只操三成之权,盖日本战舰较多,中国只有北洋数舰可供海战,而南洋及各省差船,不特无操练,且船如玻璃也…… 在他看来,中日战争,中国可在陆战中取胜,但海战希望却很渺茫。和陆军陆战不同,海战是技术性的战争,武器装备的先进与否,能直接决定战争的成败,几乎毫无侥幸成分。在崇尚巨舰大炮的铁甲舰时代,吨位大、火力猛、速度快便意味着胜利。而相对于日本联合舰队,北洋水师却大大落后了,而作为一线军官,陈京莹是心知肚明的。 在大众眼里,北洋水师是世界第六、亚洲第一海军,而日本海军却排不进前十。但在甲午海战爆发前,日本却连续购买巨舰,比如吉野、桥立、浪速、松岛等,吨位已经超越了北洋舰队。而李鸿章受制于翁同龢,数年内竟未添一舰一炮。 此外,北洋水师战舰的技术也严重落后。首先,日本普遍装备速射炮,达100多门,而中国的速射炮仅6门;其次,中国的炮弹装载得是劣质黑火药,而日本却装备可以燃烧钢铁的下濑火药;最后,日本战舰皆为当时的新锐战舰,速度远超北洋舰队。 可以说,北洋水师吨位没有日本大,火力没有日本猛,速度没有日本快。真打起来,对轰轰不赢,想跑也跑不了。唯一的优势,只有7000吨级的定远、镇远二舰,其他战舰如陈京莹所说——「 ”且船如玻璃也”。 当时国内清流一致认为应与日本开战,他们仍然盲目相信北洋水师战力远超日本。但作为行家的北洋水师官兵明白,与日本联合舰队交战,将是一场不归的旅行。 只要是人,都是怕死的。在死亡面前,庸人只会怨天尤人、哭哭啼啼,千方百计逃跑甚至背叛;而作为英雄,死亡只会让他们更加义无反顾,作战更加英勇。而陈京莹就是这样的英雄。 面对这场不归的旅程,陈京莹心情是复杂的。毕竟对于老父,32岁的他还没等膝前尽孝。然而在陈京莹心中,在这非常时刻,弃小家而保大家,才是一个中华好男儿的选择。因此,他满蘸自己的血泪,给父亲写下了第二封家书: 「 ”父亲大人福安: 敬禀者,兹接中堂来电,召全军明日下午一点赴高,未知何故。然总存一死而已。儿幼蒙朝庭(廷)造就,授以守备,今年大阅,又保补用都司,并赏戴花翎,沐国恩不可谓之不厚矣!兹际国家有事,理应尽忠,此固人臣之本分也,况大丈夫得死战场幸事而。父亲大人年将古希(稀),若遭此事,格外悲伤,儿固知之详矣。但尽忠不能尽孝,忠虽以移孝作忠为辞,而儿不孝之罪,总难逃于天壤矣!然秀官年虽尚少,久莫能待,而诸弟及泉官年将弱冠,可以立业,以供寂(菽)水也。伏望勿以儿为念。且家中上和下睦为贵,则免儿忧愁于地下矣!若叨鸿福,可以得胜,且可侥幸,自当再报喜信。幸此幸此! 家书朴实无华,但充分显示了他「 ”为臣尽于忠、为子尽于孝”的朴素情怀。他表示,大战在即,军人应以保卫国家为天职,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他将自己此行必死而毅然蹈之的慷慨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但在字里行间,又表现出对亲人的惦念之情,读之令人潸然泪下。这不仅是他的家书,也是他的遗书,更是他向敌人下达的战书! 1894 年9 月17 日,陈京莹随经远舰在黄海大东沟遭遇了日本联合舰队的偷袭。战斗中,经远舰一马当先,在敌群中勇不可当。在敌人速射炮的狂轰滥炸之下,舰长林永升、大副陈荣相继牺牲。在这危机时刻,陈京莹接过了指挥权。面对敌方四艘军舰的围攻,他沉着应战。 由于翁同龢克扣军饷,导致经远舰上炮弹奇缺。很快,战舰的炮弹就耗尽了。然而陈京莹和经远舰的230名勇士并未就此退出战斗,他们开足马力,试图向敌方战舰靠近,以古老的跳帮战来擒获敌舰。其后,战士们纷纷聚集于船舷,用步枪向敌人英勇的射击。 敌方见经远舰迅速靠近,大惊失色,于是集中炮火攒射。最终经远舰寡不敌众,在烈火熊熊中沉没,陈京莹与舰上200多名官兵一起牺牲,仅16人幸存。陈京莹用鲜血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孟子有云:「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和陈京莹一样,邓世昌、丁汝昌、刘步蟾等北洋水师官兵,在战斗中前赴后继、义无反顾,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终为国捐躯。这不仅凝聚着中国人精神气脉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生命、力量、希望之所在。 如今,经远舰残骸已经被重新发现,而烈士们的躯体还埋藏在海底。但我相信,他们的英魂一定已经回到了温暖的祖国,他们的英灵必将保佑我们漫长的海疆,而他们的英名更不容污蔑!北洋水师烈士,永垂不朽!

相关参考

35岁日本 ”神炮手”,令日军大为恼火,死后为何被中国追封烈士

文/历史九点半侵华日军的残忍众所周知,历史影像和亲历者的叙述铁证如山,历史不容篡改,一些有良知的日本兵也积极揭露。早在侵华战争时期,一个叫坂本寅吉的日本「”神炮手”,就做了一件让日军大为恼火的事。坂本

向北洋政府请愿逻辑上很矛盾

本文摘自《中国1927·谁主沉浮》,叶曙明著,花城出版社出版冯玉祥没有把张作霖打倒,张作霖就要来找他算账了。张作霖对这个翻云覆雨的基督将军恨之入骨,大骂他是“人中妖孽,世界凶徒,中外共愤,天地不容”。

法国外交官眼中的北洋政府和五四运动

 见证过北洋政府和五四运动时代的国人不少都留下了十分珍贵的资料,这些资料也非常丰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五四的方方面面,但是另一些人的留下的资料也不容忽视,这些人就是当时驻留在中国的外国人,比

改变满清北洋的两大主角,一个在国外打工,一个在钓鱼

作者:蘑菇雅说在辛亥革命中,两个人物的影响力不言而喻,一位是清末枭雄袁世凯,一位是革命先驱孙中山,两人可谓是水火不容。今天我们以这两个人物作为主角,逐渐揭开辛亥革命的面纱,一探历史书上所写的「”革命的

寧可被殺頭也不污蔑他人

[摘要]大難當頭之際,高允並沒有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而是寧可被殺頭也不肯污蔑他人,表現出了令人敬仰的人生擔當。高允像(圖片來自網路)北魏太武帝當政時期,司徒崔浩奉旨率領眾位史官編修國史,太子的老師、中

寧可被殺頭也不污蔑他人

[摘要]大難當頭之際,高允並沒有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而是寧可被殺頭也不肯污蔑他人,表現出了令人敬仰的人生擔當。高允像(圖片來自網路)北魏太武帝當政時期,司徒崔浩奉旨率領眾位史官編修國史,太子的老師、中

为什么网上有些人会诋毁、污蔑太平天国

诋毁、污蔑,这种用词表明了你对于太平天国的评价是完全正向的,你如何证明你自己的观点?从动机上来看,太平天国有一些正义性,它是怀着打破腐朽的旧政权,建立一个平等的新社会这种美好的愿望。这也是最初它能够得

宁可被杀头也不污蔑他人

  北魏太武帝当政时期,司徒崔浩奉旨率领众位史官编修国史,太子的老师、中书侍郎高允也参加了国史的编辑工作,因为这些史官把北魏朝廷的许多丑事都不加避讳地写在了史书上,还把这些文字刻在了石碑上,因而惹怒了

張居正死後為何被人如此污蔑

1582年(萬歷十年)張居正病逝。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學者梁啟超評價:「明代有種種特點,政治家只有一張居正!」在明朝(1368-1644)長達276年裡,能人輩出,名臣、首輔多達160多人。但是在梁啟

張居正死後為何被人如此污蔑

1582年(萬歷十年)張居正病逝。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學者梁啟超評價:「明代有種種特點,政治家只有一張居正!」在明朝(1368-1644)長達276年裡,能人輩出,名臣、首輔多達160多人。但是在梁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