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曾国藩没有造反称帝,到底在顾虑什么

Posted 湘军

篇首语:人无常识,百事难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深度分析 曾国藩没有造反称帝,到底在顾虑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深度分析 曾国藩没有造反称帝,到底在顾虑什么

1864年8月初,是曾国藩人生的巅峰时刻,也是他最为头疼的时刻。太平天国的天京城,终于被攻破,这不世之功是自己的了。 曾国藩 但是,打完太平天国,后面的路该何去何从? 太平天国李秀成送来了洋洋洒洒数万字的「 ”认罪书”,这本来是要送往朝廷,让自己封王赏爵的垫脚砖。但是,其中有些内容,却让曾国藩头疼不已。李秀成告诉曾国藩,趁这个机会称帝吧!如果曾国藩同意,自己可以招募长江两岸十余万部众,全力拥戴。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之前曾国藩写信劝石达开投降的时候,石达开也说过这话。 此时,曾国藩的头脑应该是清醒的,他迅速做出决定,删改李秀成的「 ”认罪书”,然后迅速处死他。这是不得已的办法,一旦让朝廷知道了「 ”造反称帝”这件事,不管是真是假,必然会引来杀身之祸。 敌人劝说曾国藩称帝,他自然不会轻信,但如果是自己人呢? 湘军 麾下30万湘军的曾国藩,控制半壁江山,想让他称帝的人,早就有了。在曾国藩之前,汉人从来不会得到真正的重用,朝廷的重要部门和职务,永远把持在满人手里。说汉人大臣没有怨言,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没有办法,只能憋着。幸好,晚清大乱,朝廷被逼无奈,不得不启用曾国藩,造就了所向披靡的湘军。曾国藩手下的将领幕僚,敏锐的看到了湘军迅速崛起,背后是朝廷的软弱无力。他们首先按捺不住,开始试探曾国藩,想让他称帝。 1861年9月底,湘军攻下安庆,曾国藩移居于此。此后,湘军各路将领和幕僚政客,源源不断的赶来安庆,几乎踏破了曾府的门槛。当然,他们不是来道贺的。 此时,遥远的京城,咸丰帝死了,辛酉政变让朝局复杂多变。对于湘军来说,机会来了!曾国荃、胡林翼、李元度、彭玉麟等人,都纷纷游说曾国藩,让他趁着这个机会,起兵称帝。 李元度还专门写了一副对联交给曾国藩:王侯无种,帝王有真;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后来曾国藩过生日的时候,胡林翼也悄悄的递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岂有意乎? 人人都在劝说曾国藩称帝,为什么?曾国藩真的有实力吗? 湘军炮兵 当然,看看曾国藩的权势,那可以不是一般的强大。我们把时间再拉回到攻破天京城之后的那几天,也就是看到李秀成「 ”认罪书”的时候。 此时的曾国藩,拥兵30余万,而且全都兵强马壮。将士们久经沙场,士气正旺,湘军的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李鸿章本人,身为两江总督、钦差大臣、协办大学士,且节制江、浙、皖、赣四省的军事,巡抚提督以下的官员,都要听命于他。 安徽巡抚李续宜、江西巡抚沈葆桢、浙江巡抚左宗棠、江苏巡抚李鸿章,都是曾国藩的人。全国的总督和巡抚,至少有一半是出自湘军,或者和湘军关系密切。 不仅如此,全国各地分布的大量布政使、按察使和中高级官员,很多都是出自湘军,或者和湘军高层关系极其密切。 当时的曾国藩,确实非常的强大。 不过,心思细密的曾国藩,知道这都是表面,他若起兵,不一定能成功。 早在湘军刚刚起家,在武昌打了一场打胜仗的时候,朝中大臣就已经提醒咸丰帝,曾国藩不可不防。 奕䜣 辛酉政变之后,刚刚掌握权力的慈禧和奕䜣,不得不利用曾国藩,但同时也开始「 ”釜底抽薪”。 对付曾国藩,不能压制,只能分化。 慈禧和奕䜣很明白,湘军强大,也并非铁板一块。如果施压打击,一定会让他们抱团取暖,危害无穷。如果想办法从内部分化,让湘军各派系之间产生矛盾,曾国藩的威胁,不攻自破。 所以,慈禧开始找机会拉拢和扶植湘军将领,以选拔人才为名,不断的提拔湘军中的重要人物,让他们和曾国藩平起平坐,可以互相制约。 比如左宗棠,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作为曾国藩的核心幕僚,左宗棠曾经力主曾国藩称帝的。但是曾国藩一直不表明态度,这让颇有才华和野心的他,与曾国藩渐行渐远。 左宗棠 慈禧看到了这一点,1863年提拔左宗棠为闽浙总督,从曾国藩手里拉走了数万湘军,成功削弱了湘军的实力。 再比如沈葆桢,升至江西巡抚,因为和曾国藩意见不和,也被清廷利用,成功分化。当年曾国藩围攻天京城的时候,已经反目成仇的沈葆桢,竟然克扣了给湘军的半数江西筹措的军饷。所以后来太平军反攻的时候,曾国藩故意不防守皖南的广德、宣城,把太平军引到了沈葆桢的江西。 除此之外,清廷觉得既然天下大乱,就让它更乱一些。既然地方上的湘军可以强盛起来,那就再扶植一支军队:李鸿章的淮军。 英国报纸上的淮军 在清廷的支持下,到达上海的淮军,短短两年时间就从6000人增加到70000人。更关键的是,淮军还得到了洋人的大力支持,装备了先进的洋枪洋炮,实力不容小觑。这一点,曾国藩是看在眼里的。 还有,清廷顺便让多达9个省的数十位官员,在地方开办团练,形成多股地方武装势力。 曾国藩若要造反称帝,无法保证上面这些势力,会跟自己一条心。 一旦他们制造麻烦,甚至与自己为敌,再加上北方上百万的清廷军队,成败胜负,真的说不准。 曾国藩熟读史书,他很明白这一点。 曾国藩要担心的,还有洋人。如果说曾国藩深知官场规则,能够在各派势力中使用手腕,达成反清联盟。那对付洋人的话,就不容易了。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列强们 晚清的各国列强,本身就各怀鬼胎,都想制造混乱,攫取利益。所以一旦曾国藩起兵称帝,他们必然会干涉进来。到时候这些洋人到底帮谁,谁也说不准。 所以,老成持重的曾国藩,反复的盘算谋划,最终放弃了称帝的想法。与其赌上老命冒险,还不如急流勇退,留一个好名声。 事实也证明,后世对曾国藩的评价,非常之高。 曾国藩明白,万一起兵造反,完全有可能功败垂成,身败名裂,那就遗恨千古了。

相关参考

手握重权的曾国藩为什么没有造反称帝呢?

历史上曾国藩对于自己称帝是拒绝的,但是曾国藩一生对晚清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他的湘军在攻占天京后,已经有称帝的实力,为何他不选择一个为自己正名的机会呢!如果曾国藩称帝,那么我们可以考虑这一方面的原因,也...

曾国藩攻克南京后,为什么没有选择造反

刘秀(东汉光武帝)还未称帝时,已有了称帝的实力,部属们不停地劝他称帝。刘秀就是不肯,当时各地军阀多如牛毛,谁称帝谁就是把火力主动引到自己身上来。有个叫耿纯的属下语重心长地对刘秀说:“兄弟们抛家舍业,冒

朱元璋若不杀此人,朱棣绝不敢起兵造反,更没有机会登基称帝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就将长子朱标立为太子,为了能够让大明江山更加稳固,子孙后代省点心,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勤于政事。据《明史》记载,朱元璋从登基到驾崩,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简直就是个工作狂,平均每天处理几百

湘军的创立者曾国藩手握重权为什么没有称帝

历史上曾国藩对于自己称帝是拒绝的,但是曾国藩一生对晚清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他的湘军在攻占天京后,已经有称帝的实力,为何他不选择一个为自己正名的机会呢!如果曾国藩称帝,那么我们可以考虑这一方面的原因,也

决定命运的中途岛战役,山本为何没有集中力量,是顾虑还是错误

作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中途岛战役,决定了日本和美国之间,强弱力量的对比,也决定了两国在战争中截然不同的命运。而日本的作战方案,从一开始就精细无比,但是却没有集中他们的力量。那么日本联合舰队的司令长官

48岁造反54岁称帝 刘邦是如何做到在短短6年中就称帝的

作为一位骨灰级的无赖,说勇武,说智谋,说才华,汉朝开国皇帝刘邦还真就一样也没占到,但是这也没什么可惊讶的。不过刘邦还是在48岁的时候造反了,54岁就称帝了,建立了汉朝。前面说的几样他是一样也占不到,这

手握重兵为何没有称帝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

诸葛孔明到底有没有称帝的野心呢

...刘备有生之年,有关羽、张飞,还有赵云的忠心护主,并没有很好机会独立。可是在刘备死了之后,一个无能的后主刘禅,也让诸葛亮更加辛苦的奋斗了很多年,最后死在战场上,也没有完成自己和刘备的心愿。其实诸葛亮是不...

诸葛孔明到底有没有称帝的野心呢

...刘备有生之年,有关羽、张飞,还有赵云的忠心护主,并没有很好机会独立。可是在刘备死了之后,一个无能的后主刘禅,也让诸葛亮更加辛苦的奋斗了很多年,最后死在战场上,也没有完成自己和刘备的心愿。其实诸葛亮是不...

诸葛孔明到底有没有称帝的野心呢

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传奇人物,不仅智商超群,而且在刘备的大业成功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料事如神,智商高,情商也高,就成为诸葛亮最明确的标签。但是在刘备有生之年,有关羽、张飞,还有赵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