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桀骜不驯,是他政坛的敲门砖,还是他走向失意的绊脚石
Posted 李白
篇首语:什么是知识?它不是别的,是记录下来的经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白的桀骜不驯,是他政坛的敲门砖,还是他走向失意的绊脚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白的桀骜不驯,是他政坛的敲门砖,还是他走向失意的绊脚石
唐朝长安元年,也就是武则天执政后期的公元701年,李白出生于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也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五岁那年,他随家人迁到四川省江油县定居,从此一位冠军中国诗坛的千古奇才从这里走出,逐渐被世人了解和熟悉。李白诞生不久,辉煌唐朝就来临了。盛唐开拓包容的社会,使得李白很懂得怎样去表达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他想要官至宰相,就像春秋战国时候,管仲和晏婴一样,要做皇帝的辅弼之臣,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从此天下太平辅佐君主治理天下,他因国家昌盛而喜,因怀才不遇而忧。 接受了良好教育的李白,自幼便显示出了在诗文创作上的超凡才华。在当时,他的诗才就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誉和推崇。而时至今日,李白流传至今的900多首诗文中,有很多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李白也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被称为诗圣的杜甫并称唐代文学的双子星座。而李白生活的盛唐时期,正是科举制度蓬勃发展的上升期。社会上大批出身于寒门的知识分子,正是通过科举考试而鲤鱼跳龙门走向仕途,可是才华横溢的李白却偏偏不走科举,他要寻求一个跨越式的发展道路,用它跨越式的发展思想,落实到现实的具体的方式就是自我推荐信。通过这些信,确有伯乐发现李白是个胸怀天下的有识之士,当地的太守很欣赏李白的才华,请他去做官,李白一如既往的拒绝了,特立独行的他表示自己不是志在官职,而是真真正正的想要为国鞠躬尽瘁,而不是拘泥于表面的官职。 真正的伯乐不是那位太守,而是一位道士。李白年轻时见过一个人叫司马承祯,是道教界的一个领袖。20岁左右的李白见了司马承祯之后。司马承祯对他评价到说他有仙风道骨,可以神游八极之表,说明了他器宇不凡,李白在自己的评价里说自己以天为荣,以道为貌不屈及,表明了自己不愿意去求别人的这种状态。李白愿意为寻找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去自荐,但他却不愿完全抛弃自己的性格去迎合他人。他说软话,只是权宜之计,但是要让他完全屈使自己的人格来求人做事,绝对办不到。归根结底他的自荐信也好,都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这就是盛唐时代这个时代的性格。知识分子的身上反映的是时代的性格。李白是他们里边一个典型的代表人物。李白就是李白,他总是显得那样与众不同,挥洒自如。当然这与他桀骜不驯的性格有关,也与他远大的志向有关,还与他无人可比的文学才华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与他心中的政治神话有关。 天宝元年,也就是公元742年,四十多岁李白终于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可能实现他政治神话,他将梦想变为现实的绝佳机会。有一技之长,总而言之你是个有用的人。你所在的当地政府都可以举荐你。 唐玄宗李隆基发布了一则昭文:前资官及白参,有儒学博通文辞秀,一级军谋武义者所在。总而言之若你是个有用的人。当地政府就可以举荐你。举荐李白的就是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同时也是司马承祯的道教徒弟,李白能得到这个机会,归功于他是一个道教主。是受了他朋友元丹丘的影响,元丹丘是正宗的道士。李白曾经得到他的推荐,才见到司马承祯。李白经常跟朋友诉求他自己想要进长安,想要见皇帝,想要图谋政治上的发达这种愿望,因而元丹丘才处处为朋友谋划。 但李白入却并没有见到玉真公主,反而找到了张继,张继是当时唐代宰相的儿子,权倾朝野,张继在文人界颇有名气,但人品很坏,把李白安排到一个离首都长安有一百多里地的讲道的楼观台切。但李白在这个地方等了好几个月,也没见着玉真公主任何一面。 但又有另一位贵人相助,就是如今家喻户晓但在当时却名不加经传的王维。王维那时候还不如李白。他精通音乐,善于弹奏音乐,安乐公主也喜欢听音乐。就通过安乐公主的侄子齐王引荐为她表演了独奏,他就因此得了安乐公主的赏识。第二年,王维就中了进士。李白呢就通过王维总算进了长安。 虽说李白自诩不凡,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但他的入仕之旅实在算不得多清高,总归至此,李白的辉煌一生才刚刚开始。相关参考
...,就连李林甫和杨国忠也都争相讨好高力士。蔑视权贵、桀骜不驯的李白与高力士之间有什么特殊的交往吗?民间盛传力士为李白脱靴的故事,究竟是真
...以肯定为皇室后裔,李商隐似乎也与皇室沾亲带故,那么李白与皇室有没有关系呢?李白自己认为与李唐王室关系很密切。在与李唐王室中的一些不太重要的人物交往时,诗人经常理直气壮地称他们为族叔、族兄、族弟、族侄等...
读完李白的这首诗,才知道他不仅是诗仙、剑客,还是一位泡妞高手
即使你对古代文化不感兴趣,对历史也不太了解,但绝对听过李白的名号。毫不夸张地说,自从唐朝之后,历朝历代都有李白的大批粉丝,加起来能绕地球好几圈,他的名气比绝大多数皇帝还要大,用“如雷贯耳”形容毫不为过
说起晚清政坛的常青树,非李鸿章莫属。这位在大清风雨飘摇之际,到处奔走给大清修补漏洞、签下一个个不平等条约,承担一个个骂名的老人,深得慈禧太后信任,一直在晚清政坛屹立不倒。今天庸夫就带你看一组晚清“常青
刘禹锡出生于官宦世家,而立之年以前的他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风云少年。他年少成名,21岁与柳宗元一起同榜进士及第,事业从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记室一路青云直上至监察御史。然而,站的越高摔得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自从韩愈大吼这几声之后,李白、杜甫在盛唐的卓绝地位,已成为定论。按「官方」的说法,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
三国时期英才辈出,曹操手下更是文臣如云,武将如雨,这也是他为什么能雄霸北方的原因,而在他的营帐中,有一个人即使身在众多英才中,也无法掩盖他的光芒,那就是郭嘉。郭嘉字奉孝,颍川郡阳翟县人。史书上称他才策
他说:“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只要襟怀坦荡,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他曾经两次公开表示与老师康有为的分歧。第一次是在流亡日本期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写了《保教非所以尊孔
李白的才华不必多说,纵观整个盛唐,鲜有能与其相提并论之人,仅凭一首《蜀道难》就让前辈贺知章折服,由衷称赞他为“谪仙人”。世人钦佩的不只是李白傲人之才华,更羡慕他那洒脱不羁的性格,无论怀才不遇,还是身处
李白是十分受欢迎的唐朝大诗人,他一出手便是经典,和其他诗人生前籍籍无名不一样,他年少成名,闻名遐迩。不管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有李白的推崇者。似乎所有专家都把眼睛盯在他的诗作上忽略了对他生活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