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曹操废除的人才选拔制度,为何被曹丕换个包装后重新启用
Posted 拔制
篇首语: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被曹操废除的人才选拔制度,为何被曹丕换个包装后重新启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被曹操废除的人才选拔制度,为何被曹丕换个包装后重新启用
文|竹映月江 公元220年,曹丕一脚踢开了汉献帝,自己当起了开国皇帝。此举宣告着历时一百九十余年的东汉王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三国时代翻开了新的篇章。 曹丕像 虽然史书非常友好地将这一事件记载为「 ”汉献帝禅让”,然而明眼人都知道曹丕就是想过把皇帝瘾了。那么,当时汉献帝的忠臣都去哪了?他们为什么不反对曹丕做皇帝呢? 01 虽然百余年之后的两晋南北朝时代换个皇帝跟过家家一样,但曹丕所处的三国时代却上承两汉余烈,对忠君之举极是看重。所以曹丕不得不充分发挥他影帝的表演天赋,专程在篡位前上演了一出禅让大戏,自己多次推辞却推脱不掉,最终为了天下百姓不得不做皇帝。 可这样的戏码糊弄下吃瓜群众还行,世家大族却心里很清楚,禅让的说法根本靠不住,尧舜禅让就是一场血腥政变,王莽代汉的过程更是人所共知。 曹丕一看世家大族不买账,思考了三秒,难道是自己演技不好?思考之后曹丕认怂了,他决定改变策略——给士族子弟送一份实实在在的大礼包。 02 这份大礼还得从曹操时代说起。东汉末年,朝廷的人才选拔制度是「 ”察举制”,简单来说就是拼人品。各级地方长官把他们认为人品好到爆棚的优秀人才推荐给朝廷,然后这些人就既有名分又有工作了。 曹操剧照 这个制度有个缺陷,就是官吏的选拔权容易被豪门大族垄断。因为豪门大族往往有人有钱有地盘,控制舆论包装自家子弟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 到了曹操时代,由于曹操本身并非名门,他祖父还是被这些名士当作死敌的宦官集团一员,因此曹操和名士之间一直磕磕碰碰,谁也瞧不起谁。 同时,曹操为了自己的事业发展,也需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因此曹操发布了唯才是举令,只要有才华的人曹操都愿意任用。 这样一来,曹操身边既有张郃这样的降将,也有曹仁这样的亲戚,同时还有郭嘉这样的寒族。 曹操的选拔机制为自己的事业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但与此同时,也伤害了豪门大族的利益,说穿了就是曹操抢了世家大族的官吏选拔权。 想当年,世家大族人事选拔权在手之时,那真是「 ”号令天下,谁敢不从”。因此世家大族做梦都想把人事选拔权拿回来。眼下谁能帮他们实现梦想,谁就是他们鼎力支持的对象。 03 世家大族心中的不满,曹丕是清楚的。为了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为了江山的稳固,曹丕决定设立中书省,并且让士人充当中书省的官员。 这是重用士族的一个前兆,原本曹操时代不问出身、唯才是举的氛围被打破了,世家大族打开了重现昔日辉煌的第一扇门。 世家大族们终于看到了出头的希望,他们欢呼鼓舞,奔走相告,纷纷认为曹丕当皇帝一定会是一个明君。 其实,也怪汉献帝太穷了,实在拿不出来比曹丕更具有吸引力的条件,不然这些世家大族肯定有无数种办法保住汉献帝的皇位。 曹魏时代的中书省和汉代的不同,曹丕时代的中书省拥有了起草诏书的权利,几乎就是一个核心权利枢纽了,现在曹丕任用士族做中书省的官员,摆明了就是跟士族说:「 ”你们跟着我混吧,等我的新公司成立了,我给你们使劲涨工资,到时候房子车子要啥有啥啊。” 士族看到曹丕这么大方,原先曹操时代对曹家积累的偏见立刻一扫而空,世家大族对曹丕的态度迅速友善了起来。 04 其次,曹丕废除了中常侍和小黄门,宣布严禁宦官干政。世家大族和宦官集团一直不对付,但是当初曹操一直护着宦官集团,世家大族肚子里的火气已经憋了很久了,只不过一直都敢怒不敢言。 现在,曹丕削弱官宦的力量正合世家大族的心意,这些世家大族看着宦官裁撤的裁撤,削权的削权,真是开心得睡着了都笑醒了,他们对曹丕的好感立刻又多了几分。 同时,曹丕还开始严格的监视藩王,削弱藩王的权利。虽然曹丕一开始的本意是加强君主集权,便于自己的统治,但这些对藩王的限制却导致宗室力量薄弱。等到日后世家大族崛起时,王室早已没有可以与之抗衡的力量了。 汉代分封诸王,一方面是要王室成员远离政治中心以免夺权,另一方面也是防止权臣夺位,因为一旦有权臣想要挟天子而令诸侯,那么分封在各地的诸侯王就可以共同起兵征讨。 然而,现在曹丕为了坐稳江山,已经顾忌不到未来了。他为了让掌握话语权的世家大族支持自己,不惜连外围的宗室兵权也放弃了,果然是欲想取之必先予之。 这样充满诚意的做法让世家大族很满意,但对曹魏政权的伤害却在日后逐步的体现了出来。因为各地的藩王和皇室其实是共生体,曹魏时代弱小的藩王为日后世家大族独掌大权留下了隐患。 05 曹丕上台后立刻将人事选拔制度改为「 ”九品中正制”,算是送给这些门阀世家们一个丰厚的大礼包。 九品中正制 所谓的九品中正制,就是沿袭了东汉乡里评判的传统,一切重新回到当初拼人品的时代。官员们需要勤奋修炼人品,以便得一个好名次,从而得一个好官职。 选拔时,由朝廷派出裁判「 ”中正官”,然后各地的人才都由中正官来打分从而获得不同的品级,由于从「 ”下下”品到「 ”上上”品总共有有个等级,所以这套考核方法叫做九品中正制。 官员们的品级直接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发展。比如一个官员如果被评为二品,那么等待他的将是一路繁华璀璨,平步青云;如果被评定为五品,那么他就只能去做个芝麻小官,勤勤恳恳一辈子至多也就混个中层干部。 更惨的是被评为九品的人。按照九品中正制,这样的品级算是下品,那么不管这个人多有才华,没再无入仕为官的希望了。 虽说评判标准要从家世﹑道德﹑才能三个方面考量,但由于能够担任裁判的人多半都是世家子弟出身,因此评判时也更多的偏向于家世门第的考察。 结果,当时出现了神奇的一幕,寒门子弟再怎么努力都只能呆在中下层,而豪门望族的子弟还在读小学的年纪就被人追到家里去授予官职,有时甚至连走个察举的过场都给免了。 结果,朝堂之上,担任高官的世家子弟越来越多,寒门子弟发展的通道越来越窄,社会阶层越来越固化,最终发展成「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曹操当年克服万难亲手改革的人事制度,就此终结了。 世家大族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一切,曹丕也终于靠着改革九品中正制这份大礼包获得了世家大族的支持,这件事看起来似乎双方都是赢家。 可惜,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令曹丕没想到的是,九品中正制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成全了曹丕,却毁了曹魏,可惜此时的曹丕还不知道九品中正制的威力。 世家大族显然是九品中正制最大的受益者,因此他们成为了曹丕称帝后最有力的支持者。正是靠着这些门阀世家的强大力量,曹丕才能稳坐皇位,成就曹魏江山数十年风华。 06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曹丕虽然靠着九品中正制坐稳了皇位,然而在九品中正制下,门阀世家也不断的壮大,最终成长为可以和皇室分庭抗礼的巨大势力。 曹丕死后,世家大族司马氏终于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 然而此时藩王势弱,皇室已经没有可以制衡司马氏的实力了。 司马懿剧照 其实,如果一直按照曹操唯才是举的官吏选拔标准,也许司马氏永无出头之日,那曹氏子孙的命运也将改写。但历史不容假设,曹丕开创的九品中正制帮了士族的大忙,靠着这个制度,士族就此飞黄腾达,最终发展的失去控制,尾大不掉,然后反噬曹氏皇权,祸延子孙,遗害无穷。 或许曹丕当年靠着九品中正制坐稳江山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后世子孙会因为九品中正制失去江山吧。 天意弄人,大抵就是这样。相关参考
中国的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宋朝,鼎盛于明朝,可谓是历史悠久,而清朝的科举依旧是仿照前朝八股取士,但更注重对士人思想的防范。客观的说,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上具有一定历史优越性的,但随着时
曹操提出的唯才是举是一个非常急功近利的一种人才选拔政策。曹操提出这个唯才是举的口号之后,就对整个官员的选拔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个改革到他的儿子曹丕称帝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个国家制度,这个制度在我们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社会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度对于国家而言是提供一种比较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另外,对于个人而言是提供了一条一夜之间“摆脱贫困”、在金粉世界迅速“飞黄腾达”的途径
山东曲阜孔子像科举制度是由隋朝创设,沿袭至清末明初才被废除的古代中国的重要制度。选拔人才以充公用,是历朝历代都会被重视的兴国要务。古人参与「”公平竞争”要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科举制诞生前后的往世今生是
甄姬(公元182――221年),甄洛,又名甄宓(fú),是东汉王朝宰相(太保)甄邯的后裔,上蔡令甄逸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极贤的美女之一,懂诗文,貌艳丽。原是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后袁绍为曹操所灭,被曹丕
清代教育与科举制度废除探析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历经唐、宋、元、明、清。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科举制度正式废除,历经1
科举制度是我国早期出现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这种制度的出现对社会发展以及政治效率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科举制度从出现到被废除其间经历过多次改革,虽然在改制的道路上科举制的作用也在发生着改变,但是从根
九品中正制是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制度。具体是指,朝廷将人才的推举权,交给大中正。大中正由各州郡推选。并且大中正要在朝廷任职,其名望地位都要达到要求。大中正产生后,再由各郡官吏
伏寿曹丕确有私情?伏寿之谋被曹操揭穿!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伏寿伏皇后是汉献帝刘协的王后,山东人,约于公年180年生,214年过世,现年34岁。汉朝大上官伏蘸八世孙,爸爸伏完,母阳安长公
演义品读——三国曾被演义张松献图,出现在《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按照小说的时间顺序,这个事件出现在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益州牧刘璋得知张鲁即将进犯益州,连忙召集手下商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