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建议将改变中原局势,为何刘表却弃之不用,郭嘉一语中的

Posted 乌桓

篇首语:科学是为了那些勤奋好学的人,诗歌是为了那些知识渊博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备的建议将改变中原局势,为何刘表却弃之不用,郭嘉一语中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备的建议将改变中原局势,为何刘表却弃之不用,郭嘉一语中的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发生在曹操北征乌桓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曹洪和郭嘉。原文如下: 并州既定,操商议西击乌桓。曹洪等曰:「 ”袁熙、袁尚兵败将亡,势穷力尽,远投沙漠;我今引兵西击,倘刘备、刘表乘虚袭许都,我救应不及,为祸不浅矣:请回师勿进为上。”郭嘉曰:「 ”诸公所言错矣。主公虽威震天下,沙漠之人恃其边远,必不设备;乘其无备,卒然击之,必可破也。且袁绍与乌桓有恩,而尚与熙兄弟犹存,不可不除。刘表坐谈之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刘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也。” 操曰:「 ”奉孝之言极是。”遂率大小三军,车数千辆,望前进发。但见黄沙漠漠,狂风四起;道路崎岖,人马难行。操有回军之心,问于郭嘉。嘉此时不伏水土,卧病车上。操泣曰:「 ”因我欲平沙漠,使公远涉艰辛,以至染病,吾心何安!”嘉曰:「 ”某感丞相大恩,虽死不能报万一。”操曰:「 ”吾见北地崎岖,意欲回军,若何?”嘉曰:「 ”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而难以趋利,不如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备。但须得识径路者为引导耳。”遂留郭嘉于易州养病,求向导官以引路。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操占领并州后,打算向乌桓进军。大将曹洪担心大军远征乌桓,一旦刘表和刘备趁机进攻许昌,将无法及时进行救援。谋士郭嘉则非常支持远征乌桓的决定,认为如果不能歼灭袁氏兄弟,北方地区将难以稳定。同时,郭嘉认为刘表不会采纳刘备袭击许昌的建议。最终,曹操下定决定远征乌桓。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曹洪口中的「 ”势穷力尽”, 意为大势已去,力量用尽。指惨败后的困难处境。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金人王若虚所撰《复之纯交说》中的「 ”凶乘祸鸠,势穷力竭,而投诸囚,以伏于幽。” 小说中描述的这一段曹操集团内部对于远征乌桓的讨论,在历史上的确出现过。据《三国志•武帝纪》载:「 ”(曹操)将北征三郡乌丸,诸将皆曰:‘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惟郭嘉策表必不能任备,劝公行。”历史上的刘备是否真的向刘表建议袭击许昌呢?答案是肯定的。《三国志•刘表传》注引《汉晋春秋》载:「 ”太祖之始征柳城,刘备说表使袭许,表不从。”按照该传的记载,曹操取得乌桓之战胜利后,刘表对当初拒绝了刘备的建议感到非常后悔。这两段记载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假如当初刘表采纳了刘备的建议袭击许昌,将会对中原局势产生重大影响。 既然如此,为何郭嘉能准确地预判出刘表不会采纳刘备的建议呢?答案出现在《三国志•郭嘉传》中,而这段记载也被《三国演义》全文引用(见本文第二段中小说部分的引文)。在郭嘉看来,刘表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及刘备,又不知道如何使用刘备。因此,只要是刘备提出来的意见,刘表心中总是担心刘备另有目的,因此一定不会采用。而后来的历史进程也证明郭嘉的预判是完全正确的。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相关参考

郭嘉远超诸葛亮

当然,刘备方面作为联军组成部分,也配合作战了,但我们在史书上并没有见到诸葛亮提出过什么奇谋佳策。接下来诸葛亮和赵云随刘备出征荆州南部四郡。因为这四郡原为刘表的地盘,又有被刘备推举为荆州刺史的刘表的儿子

郭嘉临死前举荐一个人,曹操不用不杀,最后子孙受罪

郭嘉临死前举荐一个人,曹操不用不杀,最后子孙受罪三国时代,是一个令无数人向往的时代。虽然整个国家战乱连绵,但是武将辈出,谋士如云,几乎掏干了之后数百年中原地区的人才储备。这些人才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算无

曹操考虑是否处死吕布时,郭嘉明明站在一旁,为何他要去问刘备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在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标之后,曹操将目光逐渐投向于那些大大小小的军阀。对当时的曹操来说,盘踞在徐州一带的吕布乃是当之无愧的首要目标,于是在汉建安三年(公元1

手握荆襄九郡,为何却被鬼才郭嘉视为坐谈客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非常经典的故事——煮酒论英雄,曹刘二人遍谈天下群雄时,也曾在交谈中对荆州牧刘表有所提及:「”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手握荆襄九郡,为何却被鬼才郭嘉视为坐谈客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非常经典的故事——煮酒论英雄,曹刘二人遍谈天下群雄时,也曾在交谈中对荆州牧刘表有所提及:「”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汉末三国时期,中原陷入战乱局势,为何外族不敢入侵

在中国古代,每当中原陷入战乱时,周边的外族就会对虎视眈眈,甚至出兵侵扰中国边疆。秦朝末年,北方的匈奴看到了机会,一直在蓄势待发,即使是西汉建立后,依然被迫采取和亲的政策;唐朝末年,突厥、高句丽等也相当

刘备真的是“仁德“吗

刘备当年如果采纳了的建议,及时占据刘表诚心相献的襄阳,那么东吴后来是否还会对同属刘表的荆州所属权问题产生异议、纷争?抛开正史不说,仅以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为依据,刘备是一个受广大读者喜欢的仁德的君主,

刘表忌惮刘备,为何不将其除掉,贾诩一语中的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发生在刘备寄寓荆州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刘备、伊籍、刘表和蔡瑁。原文如下:玄德曰:「”未辞景升,如何便去?”籍曰:「”公若辞,

刘备为何不信鲁肃能成事?个人偏见?

诸葛亮看重鲁肃,但刘备不看好他,总觉得他不能成事。那么,刘备不用鲁肃是信不过诸葛亮吗?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是毋庸置疑的,这点在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之后就有个说法,还是刘备自己说的:“孤之有孔明,如鱼...

刘备为何不信鲁肃能成事?个人偏见?

诸葛亮看重鲁肃,但刘备不看好他,总觉得他不能成事。那么,刘备不用鲁肃是信不过诸葛亮吗?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是毋庸置疑的,这点在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之后就有个说法,还是刘备自己说的:“孤之有孔明,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