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者的错误

Posted 军队

篇首语: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征服者的错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征服者的错误

尼努尔塔是亚述帝国上著名的征服者国王之一,他在位期间,将亚述帝国的版图,扩大到了前所未有的面积。一身荣光的他却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遭到了人民的背弃,甚至遭到了暗杀。 尼努尔塔继承了撒缦以色时期国力强大的亚述帝国,在其父辈统治时期,亚述国王的身份被上升为阿舒尔神在人间的代理,而国王的职责,则是不断开疆辟土,开拓神的乐园,为神带来荣国。 秉承此种信念的尼努尔塔自然也紧追父辈的步伐,想要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自从亚述帝国与赫梯帝国吞并了米坦尼帝国之后,两个大帝国也就相互接壤。尼努尔塔登基之后自然按耐不住自己渴望开疆扩土的热情,不断的环视四周,恰恰这个时候,一个绝佳的机会来临了。 尼努尔塔继位时的版图 同一时期赫梯帝国的统治者为图哈里亚(Tudhaliya IV),赫梯国王大部分都是战士国王,从小就要培养他们的军事技艺和武艺,到了一定的年限也必定要和父王一起亲自上前线,有的时候甚至要和敌人短兵相接。但是图哈里亚本人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可能他自己也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所以决定转变自身的发展方向。既然他无法被作为一名优秀的战士被子民铭记,那就作为一位建造者流芳百世吧。于是图哈里亚开始大规模建造大型神庙,宫殿。在公元前十三世纪,建造技术落后,而建筑材料也相对昂贵,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物理,图哈里亚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些举动,引来了亚述人的入侵。 赫梯帝国城门 历史上赫梯帝国由于人口较少,所以军队数量也不多,走的是精兵路线,赫梯帝国的发展过程中,历代赫梯国王在面对体量较小的国家时,更多的是军事威慑使对方屈服,如果遇到不投降的城池,赫梯人通常会屠杀居民将其后付之一炬,为的就是制造心理震慑;面对体量较大的国家,如果不是深仇大恨,那么能谈就不打,要打就避免各种围城战和消耗战,引诱敌方在开阔场地面对面决战,避免过多伤亡,正面战场上面对强悍的赫梯战车和赫梯步兵敌军常常被一冲既溃。由于工程量庞大,图哈里亚征发了许多农民去充当劳力,甚至在国内发生旱灾的情况下,图哈里亚也没想要中断他的工程。当政府的储备粮用光之后,图哈里亚终于停止把钱用于购买建筑材料,转而开始向埃及等国家购买粮食来保持居民不挨饿,即使花费巨大,最终帝国钱库被掏空。正所谓存粮失地,粮地皆有,存地失粮,粮地皆无。赫梯帝国西部的士兵几乎拿不到任何薪水,没钱,那就回家种地咯。没有士兵维持秩序,受旱灾影响的灾民很快形成了暴动势力,西部的游牧部落趁机突进赫梯帝国,图哈里亚只得带兵前去镇压。 攻城中的赫梯军队 见到赫梯主力部队去西部平叛的尼努尔塔,果断集中优势兵力将赫梯帝国东部的防御工事一个个拔除,不断占领赫梯帝国东方的领土。回过神来的图哈里亚马上带领部队去抵抗亚述军队,两位王者就在战场上兵刃相见,一方是保家卫国,一方则是以神的意愿开疆扩土。 兵力短缺的赫梯人会在战俘中招募士兵 在一份尼努尔塔与其盟友通信的泥板上记录了这次对决前的情况:「 ”我让我的士兵和战车朝着赫梯的城市进发,中途,图哈里亚的信使来到我的营地,手中握着三份泥板,前两份泥板充满了挑衅的意味,当我的士兵听到这些话后心中充满愤怒,准备立马开拔去进攻图哈里亚,信使见状便拿出第三份泥板,而第三份泥写着:「 ”我不是亚述国王的敌人,我的兄弟,为何我们要相互攻”,我见到他的军队驻扎在尼扎城,便回信给他:「 ”如果你是我的朋友,那请你离开那座城市,因为我将会包围它”,然而赫梯国王没有给我回信,我便将军队稍微后撤了一点。后来一名来自赫梯军队的逃兵逃到我这里说虽然他们国王在信中以朋友的身份想要和谈,但是他的军队已经做好战斗准备了。于是我命令我的军队立马出发,并击溃了哈图里亚。” 从泥板的通信内容上看,很明显图哈里亚对战胜亚述军队心里没底,而且战前军队就出现了逃兵,说明这个时候的赫梯军队已经不能与之前的赫梯先辈们相提并论了。战斗结束后,尼努尔塔俘虏了28800名士兵和几千头牛羊。本来尼努尔塔可以继续推进,粉碎图哈里亚的部队,但是后院起火,不得不放弃近在眼前的胜利赶回后方边境。 赫梯精锐步兵 此时加色特巴比伦人的军队跨过了国境,占领了几个村庄,声称自己对这几个村庄有合法的统治权。本来,加色特巴比伦的国王这一次的战略目标并不是夺取亚述的主要城市,而是在亚述主力外出的时候趁机捞点小便宜,当亚述军队返回的时候利用自己的优势位置与亚述人通过谈判的形式捞点土地。可是国王没有想到亚述人的部队回来得如此之快,在自己军队还未准备好的时候就遭到了亚述军队的打击。尼努尔塔受够了这样反复后院起火的情况,决心趁胜追击,一鼓作气端掉巴比伦。 为何亚述军队总能很轻易的攻下巴比伦城呢?因为巴比伦城离二者的国境线并不远,可以想象当年天子守国门的大明和今天的韩国首尔。毫无悬念,亚述人打开了巴比伦城的城门,这一次,尼努尔塔直接把巴比伦城纳入自己的领土,设立了总督,洗劫了神庙里的财富满载而归,甚至把主神Marduk的雕塑也搬走了。 亚述精锐步兵 就是这一次对神庙的洗劫,让尼努尔塔丢失了自身的光环,巴比伦与亚述人处于同一个文化圈,二者拥有相同的宗教信仰,无论对于亚述人还是巴比伦人,巴比伦的神庙都是当时文明的中心,信仰的归宿,不可侵犯的圣地。就想象一下,当年的十字军洗劫了梵蒂冈,或是伊斯兰国家劫掠了麦加,或是犹太人抢劫了耶路撒冷神庙,就知道这件事情在当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 回国之后的尼努尔塔,为了纪念自己的功绩,决定给自己建立一座新的首都。实际上尼努尔塔的做法是为了逃避民怨,他也知道这一次洗劫神庙的做法亵渎了神明,在此之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历史中,许多被刺杀的统治者都被归于对神不敬,原首都阿舒尔是帝国人口最集中的地方,民怨也很高,担心被刺杀或者民众掀起暴动的尼努尔塔将新首都地址选定在帝国三角洲河对岸的另一边,这样,即使激起民变,他也有足够的时间逃跑。但这却是尼努尔塔另一项错误决定,他将洗劫神庙所得的财产用于建设他的新首都。对于他的子民来说,这些财产不是属于个人所拥有,而是神的财产,就这样,尼努尔塔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从一个伟大的征服者跌落成一个腐败的官僚,一个亵渎神的罪人。 新首都建好之后尼努尔塔整日躲避在自己的王宫内,不理朝政。正如之前提到的一样,亚述帝国的心脏是国王,国王兴则国强,国王弱则国衰。尼努尔塔的行为导致自己众叛亲离,最终在一次政变之中被自己的儿子们杀死,儿子们为了争夺王位,又拉开了一轮内战的序幕。 亚述帝国再一次陷入混战,巴比伦也乘机独立,原来的附庸见状纷纷独立,甚至联合起来企图就此消灭亚述使自己以后免受亚述帝国的剥削和统治,这一时间段,篡位者匆匆上台又下台,几乎都是没满一年便被另一个篡位者刺杀,如果不再做点什么,亚述帝国的命运也许就戛然而止。就在危难之中,一个阿达西德王朝的皇室血脉扛起了复兴帝国的大旗,将帝国混乱的局势一扫而光,不仅打退了四面八方的敌人,收复原有的领土,还确定了亚述人在美索不达米亚的霸权,他就是下一章将要介绍的人物:亚述帝中帝国时期最伟大的君主—提格拉斯皮勒瑟一世。 喜欢的可以点击一下关注,谢谢!

相关参考

元世祖忽必烈,蒙古人的首领,却没能征服大草原

元自世祖混一天下,宽恤爱人,亦可谓有人心矣——朱元璋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历史上获得成功的统治者们大都有着一个相同的特点--爱才惜才,他们会主动听取身边人提出的意见,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不断地加

如果北宋支持辽国抗金 能避免靖康之变的耻辱吗

靖康之变,始于北宋末年的错误战略路线。宋徽宗通过海上之盟,与新崛起的女真人相约围攻辽国。结果,不但是幽云十六州又丢给了金国,连北宋自己都倒在了东北亚征服者的脚下。以至于多年来,很多人据此认为北宋应该继

大明宫词历史错误

谁能指出《大明宫词》内服饰的错误从《大明宫词》看唐代服饰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也是最能唤醒中国人民族自豪感的时代之一,这个时代远去的一切无不吸引着我们,反映这个辉煌时代的电视剧不计其数,《大明宫词》就

有三大功劳两大错误

 再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有三大功劳两大错误  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永远是一个说不尽争不完的话题。两千年前,他创建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不知什么原因,竟触怒了今天的一些

小霸王孙策,血腥的江东征服者,浅谈淮泗集团的江东征服史

孙策是江东吴郡人,我却把孙策说成是江东的征服者,估计也有点奇怪。但是在历史上孙策在江东人的心目中确确实实是一个征服者,而且还是袁术派过去的一个部将身份。提到孙策很多人就会想起「”小霸王”,但是「”小霸

多亏你不然就犯错误了

核心提示:这时候,小组的同志们才感到粟裕的深思熟虑。主张表态的同志找到粟裕,说:“多亏了你,要不然我们就犯错误了。”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吕春,原题:《粟裕大将忍辱负重的晚年》本文系

第二章 征服者精英与皇亲

  征服者精英在逐渐演变为一个在法律上与被征服的汉族相隔离的集团。它在大清的统治中,特别是(但不仅仅是)在新并入帝国的东北和内亚地区的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八旗贵族虽然也出任文职官员,但更主

无法征服中国的世界征服者——一个瘸子的霸业

明永乐三年,1405年初,华夏大地的街头巷尾已经张灯结彩迎接新春。大多数百姓并不知道,西方数千里之外,瘸子帖木儿的20万大军正沿着丝绸之路悄然进发,准备侵入这个刚刚重回和平的国度。药杀水畔,霜雪覆蓋大

麻雀历史错误

一、麻雀中陈深历史原型高杉晋作(1839.9.17-1867.5.17),日本幕末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长州尊王讨幕派领袖之一,奇兵队的创建人。幕府末期尊攘、倒幕运动的志士。长州藩士,通称晋作、东

我认为父亲有三条错误

本文摘自:《党史博览》2016年2期,作者:张晖,原题为:《林彪性格的另一面:记恨与报复心》,为节选。“全国共讨之,全党共诛之”成了林彪自己的写照笔者认为,如果说,新中国成立以前,作为领兵主将的林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