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老校长,让学校摆脱美国人的控制,如今却被人遗忘
Posted 学生
篇首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华老校长,让学校摆脱美国人的控制,如今却被人遗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华老校长,让学校摆脱美国人的控制,如今却被人遗忘
走在清华的校园里,到处都可以看到「 ”周诒春”,可是却没有人知道「 ”周诒春”。 他就是清华大学的奠基人——老校长周诒春。 ▲周诒春 在他的身上,有一种传承,叫中国。 在清华的身上,有一种精神,叫自强不息。 孙子说:上者伐谋,中者伐交,下者伐兵。 纵观历史,美国对中国的策略算是最高明的「 ”伐谋”了。 比如这位美国传教士狄考文。 ▲狄考文 至今,百度百科还是这样介绍他的,享有崇高的荣誉。 诚然,他对旧中国的教育做出贡献,但是其中的动机却很不「 ”光明”。 他在1890年第二次基督教传教士大会上说: 「 ”真正的基督教学校,其作用并不在于单纯地传授宗教,而是使受教者成为社会上有势力的人物,成为一般人民的导师和领袖 。” 「 ”如果我们要取儒学的地位而代之,我们就要准备好自己的人们,用基督教和科学教育他们,从而能取得旧时士大夫所占的统治地位。” 上个世纪初,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就给总统备忘录写道:「 ”使用从知识与精神上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而控制中国的发展,为了扩张精神上的影响而花些钱,收获得更多。” 通过教育传播思想,从而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 上个世纪初,也就是使用这样的「 ”套路”,用「 ”庚子赔款”「 ”无私”支持旧中国教育事业。 ▲庚款赴美留学生合影 「 ”庚子赔款”,就是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最后要求赔偿4.5亿两白银。 加上每年支付的利息,中国实际赔款9.8亿两白银,这笔钱在今天也是天文数字呀! 美国同意把「 ”庚子赔款”退还中国,要求退回的钱必须全部用于教会大学的建设上。 今天的中国那些名牌大学的前身往往都是由西方的教会大学发展而来的。 至今,还有些学者在歌颂美国的「 ”无私”精神。 用从中国掠夺过来的钱,投资教育控制中国,值得我们感恩吗?荒唐! 美国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是充满智慧的,岂能被洗「 ”脑”?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也是100年前,我们的民族就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 ”收回教育权”运动。 西方文化侵略的美梦被打破了。 在「 ”收回教育权”中,做得最早最好的,就是清华大学周诒春。 ▲周诒春 1883年,周诒春出生在休宁一个富裕的徽商家庭。 安徽休宁,中国状元第一县,历史上出了19位状元。 周诒春自然也深受家乡的文化氛围浸染,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小时候就进入上海圣约翰学院学习,后来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期间,被授予名誉文学博士。 他成为中国本土被授予名誉博士的第一人。 学成回国,他先在上海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任教员,后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 1912年,周诒春成为清华教务长。1913年,30岁的周诒春,被任命为清华学校第二任校长,成为清华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 当时的清华,让他愁得眉头紧皱。 成立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是靠美国人退回「 ”庚子赔款”建成的。 当时的清华就是一所中等「 ”游美预备学校”,按今天的话就是留学美国的预科中学。 学校的办学方针就是:「 ”沿用美国教习,均照美国学堂,到美入学可无杆格。” 学校事宜均要「 ”与美国公使所派人员商榷”。 美国教师占了一半,单独住在「 ”小租界”,享有特权。 这简直就是一个在中国的美国学校呀。 ▲当时的清华 虽然周诒春深受西方教育,但民族的苦难让他清醒记着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他决心改造清华,摆脱美国人的控制。 周诒春提出巧妙的计策「 ”扩建学校”,他要把清华建成一所大学。 他以节省学生学费为由,延长学生在国内学习的时间,缩短在美留学的时间。 这样在校学生就多了,就需要扩大学校规模,这是在为清华成为大学做物质准备。 1916年,他主持建设了清华院内早期的著名「 ”四大建筑”——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和大礼堂。 这样清华学校在建设布局上就有了大学的规模。 当然,大学最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灵魂。 周诒春对清华乃至中国高校教育的贡献,就是首先提出「 ”三育并进”方针,培养学生「 ”完全人格之教育”。 按现在的话解释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的「 ”三好学生”。 1、德育 周诒春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救国。 他无时不刻不告诉清华学生: 「 ”今日中国,外患纷乘,正同学卧薪尝胆,发愤之时”; 「 ”同学当国步艰难之日,均宜存餐风冒雪之志,以苦学自勉”; 「 ”群策群力,同气同声,以达救国之目的”。 他定下了清华学生留学美国的宗旨:在于吸收新文明,滋养新国家,非求博士学士也。 这样的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培育了清华学子强烈的爱国精神。 在抗日战争时期,大批清华学子走向抗日战场,血洒疆场。 据不完全统计,清华学子在抗战中成为将军的就多达14人,最有名的就是抗日名将孙立人将军。 ▲ 清华求学期间的孙立人(右二),当时为清华篮球队队长 早期的清华学生多出身于上层社会,家庭条件优越,年龄又不大,容易养成骄奢之风。 周诒春认为:「 ”为能耐劳忍苦,斯能建功立业。贪安好逸无益于社会也。” 周诒春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校规规定:在校学生一律穿布衣。 学生的零用钱由学校存储加以管理,学生每月都要写用钱报告。 ▲教师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历史人物纪录片《老校长周诒春》 清华纪律严明,每早7点20分早餐点名,晚上10时熄灯睡觉,违者训示。 对学生管理很细致,例如:学生每星期必须洗澡一次,由斋务处监督;每星期写一封家书;...... 他亲自带学生在校内种树修路,建设清华校园。 正是这些看起来刻板的制度,才培养出清华尊重制度、追求效率的「 ”行胜于言”的文化基因。 1891年至1923年,清华共招生1500人,能毕业的仅636人,只占42.4%。开除学生301人,占比高达20.1%。 名校就是这样炼成的! 2、 智育 周诒春是在清华最先实行职业辅导的,并建立完善系统的职业教育辅导体系,这在中国是首创。 他除了重视学生的文化课,还强调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举办各种文艺演出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历史人物纪录片《老校长周诒春》 当时清华鼓励学生组织各种研究学识团体,编辑各种刊物。 在其任职期间,清华有达德学会、国学研究会、科学会、国情考察会等30多个专门性团体。这些团体开展大量的学术研讨、辩论会等活动。 清华当时创办了很多刊物,年级、班级都有自己的出版物。 其中最有名的《清华周刊》《清华学报》《清华年报》。 《清华学报》是中国最早的中英文高校学报,从此,「 ”学报”二字便出现在中国高校期刊名上。 看看这些期刊编辑的名字吧: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吴宓、闻一多、金岳霖、梁思成、叶企孙...... ▲学习讨论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历史人物纪录片《老校长周诒春》 这些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光辉名字,足能见证当时清华文化之灿烂,思想之自由,思潮之活跃。 3、体育 周诒春强调「 ”体质之强壮,与心力之健康,常成一种比例”。 清华也是中国最早建立现代化的体育训练体系的学校。 学生不仅每天早锻炼15分钟,每天下午4点到5点也要实行强迫运动。 这时学校就将图书馆、教室、宿舍的门锁住,逼着学生到操场、体育馆运动。 当时的清华,有体育馆、篮球场、手球场、游泳池、悬空跑道以及各种运动器械,这在当时绝无仅有。 ▲学校足球队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历史人物纪录片《老校长周诒春》 清华学生甚至能在全国乃至国际比赛获得冠军,取得佳绩。 在清华执教6年中,周诒春为中国培养了吴宓、闻一多等一批学者。 ▲清华举办的话剧演出,前排右二为闻一多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历史人物纪录片《老校长周诒春》 他创建了专科生制度,资助中国优秀青年留学,后来的茅以升等一批中国院士,都受益于此。 1918年,周诒春受到了教育界「 ”亲日派”的排挤,加以诽谤。 因为清华「 ”四大建筑”,他被指控「 ”妄靡巨款,营私害公”等九大罪状。 周诒春悲愤不已,以「 ”力微任重,劳顿成疾”为由辞职。 他离校那天,全校学生们身着军操制服,一齐举枪含泪向他致敬。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历史人物纪录片《老校长周诒春》 事后,清华的教授温源宁(钱钟书、曹禺的老师)曾回忆说:「 ”他离职的那一天,对于他领导下的教职员、他的学生和他自己,全都是悲哀的一天。” 《清华周刊》这样评价:「 ”周诒春任职四年余,建树极众,历任校长无出其右。” 虽然他离开了清华,但是他给清华留下校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却传承到了今天。 ▲清华校训 他后任燕京大学校长、民国农林部长、卫生部长等职务。 1948年退休后,迁居香港。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他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又回到了北京。 1958年,周诒春病逝于上海。 虽然身居要职,但他一生没有购置房产,淡薄名利。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历史人物纪录片《老校长周诒春》 如今,就连清华的学生也对他了解不多。 一个把西方殖民教育改造成民族教育的人,如今却被人淡忘了。可悲! 像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却被某些人当成了「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先驱”。 呜呼哀哉! 周饴春如泉下有知,岂能瞑目? ▲老年周诒春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朗博 责任编辑:华妹相关参考
在今天。二战中那些立下赫赫功勋的战舰们总是被人们纪念、传唱。但并不是所有的功勋战舰都会被人记住。比如这篇文章中要介绍的这艘战舰——美国海军波特兰号重巡洋舰,尽管这艘巡洋舰的功勋卓著,在同类军舰中名列前
汉朝制定的这条法律,因颇具争议如今已废除,却被美国效仿并沿用
刘邦和项羽的4年楚汉争霸战争,以垓下之围中项羽的自刎宣告终结。在秦末的诸多起义军当中,无论是军事指挥能力还是兵力,刘邦都不是项羽的对手,数次惨败更是让刘邦窘迫到要丢弃自己的一双儿女逃命。然而最终,刘邦
梅贻琦 梅贻琦先生宽厚温良,虽然寡言,但一言九鼎,万事都有主意。或许是因为笃信基督教,所以行为克己,接近苦行僧,连吃的饼中肉馅太多,也会觉得靡费。 梅贻琦先生在清华校史中被提得并不多,甚至刻意
梅贻琦 梅贻琦先生宽厚温良,虽然寡言,但一言九鼎,万事都有主意。或许是因为笃信基督教,所以行为克己,接近苦行僧,连吃的饼中肉馅太多,也会觉得靡费。 梅贻琦先生在清华校史中被提得并不多,甚至刻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两岸清华的渊源,最重要的纽带就是清华“永远的校长”[1]梅贻琦梅校长。梅贻琦校长于1909年第一批考入清华前身“游美学务处”庚款留美,1915年学成归国返回清
...较文学之父。吴宓照片吴宓简介:吴宓1911年考入了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这所学校是清华大学的前身,所以吴宓也常被世人说是毕业于清华大学。1916年在清华学校毕业后,就远赴美国,于1917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读书。一年...
...较文学之父。吴宓照片吴宓简介:吴宓1911年考入了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这所学校是清华大学的前身,所以吴宓也常被世人说是毕业于清华大学。1916年在清华学校毕业后,就远赴美国,于1917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读书。一年...
巴丹死亡行军是二次世界大战的惨案。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后,日本陆军也开始进军菲律宾,并与美国及菲律宾的联合守军交战,其中位在菲律宾巴丹半岛上的美菲守军与日军激战达4个月,最后因缺乏支援与接济,于19
提及到我国近代的「”偏科学霸”们,大家心中肯定有很多人选。臧克家先生、钱钟书先生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今天要说的这位「”偏科学霸”却有点儿不一样,让咱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吧。这位「”偏科学霸
北大历史更悠久谢哦,中国的大学排名是按综合实力排名的,是学校里各专业的整体实力,包括师资、科研、学术水平、学术造诣等。1898年,清政府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但如今北大每年的校庆日是5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