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位文人,写了一副对联,后来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

Posted 对联

篇首语:知识贵在质,不在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有位文人,写了一副对联,后来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有位文人,写了一副对联,后来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

明朝,是一个很有「 ”意思”的王朝! 之所以这么说,不仅因为明朝的皇帝,个个有特点,还因为明朝时期,出了许多文人雅士!比如刘基、宋濂、高启、方孝孺、唐寅、王阳明、吴承恩、冯梦龙等等,都可以称得上是:明朝的奇才! 这些文人雅士,不仅丰富了明朝的文化,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 今天,我们头条号:历史观景台即将为你讲述的这位明朝文人,虽然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太多有名的著作,但是,当年,他题写的一副对联,没想到,后来却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 究竟是哪副对联呢?一起来看看! 话说在江苏省无锡市解放东路苏家弄内,有一处著名的古迹,名叫: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最早始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当时,曾是北宋理学家程颢讲学的地方,后来,不知因为何事,最终被废弃! 但是,到了明朝万历三十二年的时候,明朝一位名叫顾宪成的文人,重新修复了这座书院,并在此讲学!从那个时候起,东林书院的人气,开始渐渐集聚。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来此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东林书院渐渐名声大噪,一时间,成了江南一带有名的书院! 由于明朝万历后期,朝政腐败,宦官专权,名声凋敝!顾宪成在讲学之余,往往喜欢讽议朝政,裁量人物。 他倡导的这种「 ”读书、讲学、爱国”的理念,渐渐得到许多学者文人的响应,于是,在东林书院,便渐渐形成了一个集团,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东林党”! 而在东林书院之内,珍藏着当年顾宪成所撰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是这样写的: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短短22个字,不仅融情于景,还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可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 如果从楹联上讲,这一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巧用叠字,「 ”声声”、「 ”事事”,用得非常漂亮,读来朗朗上口,而且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耳畔真的能听到朗朗读书声。 虽然说后来,顾宪成及其所代表的东林党,在明熹宗时期,遭遇了大太监魏忠贤的排挤和打压,但是,这样一副对联,却流传了下来,并成为许多读书人的座右铭! 记得我们那个年代上学的时候,许多同学的课桌上,都用小刀刻着这副对联,并用这副对联来勉励自己: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一晃眼,几十年过去了,虽然时过境迁,但是,每每想起这一副对联,仍然能够勾起我对儿时读书的记忆! 朋友,你小的时候,是否也对这副对联,印象深刻? 欢迎留言讨论,更多历史记忆,敬请关注头条号:历史观景台。

相关参考

纪晓岚写了一副对联,和珅自愧不如,乾隆皇帝拍手叫绝

乾隆在位六十年,身边曾有过不少受宠的大臣,和珅与纪晓岚则是其中最知名的两位。和珅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他却靠着显赫的背景入朝为官,在之后的仕途当中,又凭借过人的才华和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很快就从众人中脱

苏轼写了一副对联,和尚将它奉若至宝,得知真相后差点气吐血

北宋的大才子苏轼,诗词书画无一不精,尤其是在“词”上的造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堪称整个宋朝词坛上首屈一指的人物。二十岁到京城参加会试,仅凭《刑赏忠厚之至论》一文,就征服了主考官欧阳修和梅尧臣,欧阳

乾隆​微服私访吃鸡,结账时没带钱,写了一副对联,老板发了大财

乾隆是清朝最有名的皇帝之一,执政时间超过60年,他一生热爱出外游览,六下江南,留下了无数的故事传说。乾隆下江南,还对中国南北菜系的融合起到了关键作用。清朝宫廷菜的定型,可以说就是乾隆皇帝一手策划的。在

清朝一书生,连考九次秀才都落榜,后来因一副对联,成了两江总督

导读:在清朝晚期波诡云谲、变幻无常的官场中,官居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的彭玉麟,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他不畏权贵,不怕得罪人,无论是对湘军创始人曾国藩,还是对权倾天下的李鸿章,都绝不巴结。彭玉麟曾经斩杀

朱元璋坐上皇位,再次来到皇觉寺,写下了一副对联,几乎无人不知

元朝末年,朱元璋的老家濠州发生了旱灾,百姓几乎是颗粒无收,而朝廷却迟迟不来赈灾。俗话说,祸不单行,第二年的春天,又接连发生了瘟疫及蝗灾,许多人先后饿死或者病死,其中就包括朱元璋的父母和哥哥。埋葬好亲人

财主门口贴了一副对联,秀才随手添了几笔,财主看后差点气吐血

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位姓贾的财主,虽然家财万贯,人品却非常差,不管是府上的仆人,还是附近的百姓,没有不痛恨他的。贾财主无恶不作,经常鱼肉百姓,家中还养了不少小混混,一旦有人无意间得罪了他,肯定会被痛打一

此人到诸葛亮墓前祭拜,挥笔写下一副对联,堪称千古绝对

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才能,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道理,为历代帝王将相所推崇。千百年来,文人墨客曾写下许多称赞诸葛亮的诗词,诗圣杜甫曾写道:“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非常经典的三副对联,每一副都堪称千古绝对,你服不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璀璨文明中,逐渐融合形成了一项项优秀的文化,从诗词歌赋,到琴棋书画,再到民俗谚语,之后对联,它们在经过了诞生,成熟,再到了大发展,渐渐了融化为了全民皆喜的文化,像对联,看似

一幅对联让劝反将领散去

曾国藩对弟弟和手下这批将领的意图心知肚明,便推辞不见。大家见曾大帅不肯出来相见,更是群情激动,反复让人进内府去请。但不管怎么请,曾国藩也坚决不出来见大家。后来僵持了半天之后,曾国藩让人送了一副对联出来

朱元璋挥笔写下一副对联,刘伯温心服口服,至今让人膜拜

在明朝之前,每逢过年的时候,百姓并没有贴春联的习俗。朱元璋称帝后,觉得如果不贴春联的话,感觉太过冷清,没有过年的味道。于是,他就下了一道圣旨,不管是文武大臣,还是普通老百姓,以后过年必须贴春联。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