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赚钱秘术,《中庸》里几句话讲透了

Posted 孔子

篇首语: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孔子的赚钱秘术,《中庸》里几句话讲透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孔子的赚钱秘术,《中庸》里几句话讲透了

孔子的赚钱秘术,《中庸》里几句话讲透了 明代《孔子圣绩图》图册,绢本设色,共39页,页纵60厘米,横40厘米,美国圣路易斯美术馆藏 孔子很少谈钱的问题,《论语》中说:「 ”子罕言利”。 这一说法,差不多得到了公认。一般观点大都认为,孔子对钱差不多采取了回避的态度,那么,为什么「 ”子罕言利”?孔子不谈钱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是因为孔子不爱钱吗? 显然不是。 孔子说过,「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也就是说,如果可以得到钱(富)的话,即使去当个司机(执鞭之士),孔子也会去做。孔子是坚定的贵族制度与贵族生活的捍卫者,充满了理想主义精神,而他居然说,他愿意选择一个在贵族时代很卑微低贱的工作去赚钱。 很多人由此钦佩孔子的真性情,说话简洁而真实,一点也不做作。 可是,这好像又不太像儒家的作派。 在大家印象里,千年以来的儒家是不太谈钱的,只有俗人、商人才会谈钱,而这样的人是主流社会和主流文化所不耻的。 对于这种矛盾与疑问,儒家有解释。 《论语·里仁》一篇中就有闪光的句子存世:「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同一篇文字中,还有更详细的解释:「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后面这句话,讲起来比较麻烦,于是,最终被扼要概括为更为今天公众所熟知的八个字:「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孔子圣绩图之楚王使聘图》 儒家的财富观由此变得清晰明确:首先,「 ”君子”是可以「 ”爱财”的;其次,虽然可以「 ”爱财”,但获得财富的方式要「 ”有道”。 问题解决了吗? 没有。 因为这八个字仍然有点不清不楚—— 取之「 ”有道”?什么才叫「 ”有道”?儒家取得财富的「 ”道”又是什么呢? 这才是最紧要处! 要想剖解儒家的价值观,就必须把这个「 ”道”弄明白。 实际上,千年以来,代代儒家已经身体力行,形象地演绎着这个「 ”道”,只是没有大张旗鼓地说出来。而要破解它,我们需要读懂儒家的终极价值观。 什么叫终极价值观? 简单说,就是在儒家乃至于孔子心目中,一个人在社会中能够达到的最理想、最顶级的终极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 这就好像在今天,有人问你,你认为谁代表着最理想、最顶级的终极生活状态呢? 马云?比尔·盖茨?乔布斯?袁隆平? 对这一点,孔子自己闪烁其辞,或者说史籍记载语焉不详,我们站在好不容易找到的紧要处,却如堕云雾。但是,中国著书立言的传统,使得我们仍然可以从儒家留下的文字间细细揣摩,寻找蛛丝马迹,然后顺藤摸瓜,发现其中的秘密。 《孔子圣绩图之为委吏图》 在《中庸》一书中,儒家对于周武王留下了这么几句热情洋溢的评价——「 ”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按照《中庸》的记录,这一评价是孔子说的。这一点很难确定,但肯定是儒家说的,更重要的是,这一评价明显代表了儒家的评判标准,也非常接近孔子的终极价值观。 这个终极价值观是什么? 请看仔细—— 第一,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尊为天子); 第二,拥有尽可能多的财富(富有四海之内); 第三,有宗庙祭祀(宗庙飨之); 第四,子孙延绵且保持强势(子孙保之)。 我们把这个终极价值观和儒家自身的历史轨迹结合在一起看,严丝合缝! 这种现实的追求,就是儒家的心向往之,孔子也是一样的。说儒家是入世之学,铁证如山。 那么,既然儒家如此推崇财富、地位,这一点为什么在孔子身上体现得不明显呢? 因为,孔子追求财富、地位有一条不太明显的途径:儒家取之有道的「 ”道”,是一条「 ”隐秘”之路。 在孔子看来,财富与社会地位应从哪里来呢? 答案是,从一个人的贤能中来,用一个人的贤能来获取。 在孔子看来,在理想的社会中,君主以礼来治理天下,而要维护这种礼的秩序,君主就要依靠贤人君子,社会财富、地位也自然而然地按照贤人君子的贤能程度来分配:贤能程度越高,社会地位越高,财富也就越多。儒家以为,用这样的价值标准梳理社会,整个社会就会形成羨慕贤能君子的风气,礼的社会秩序也就由此稳固了。 从这个价值观里,我们依稀已经看到了中国的历朝历代。 《孔子圣绩图之昭公赐鲤图》 那么,什么才是评价贤人君子的标准呢? 那就是对于礼的遵从,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各种美德——仁、义、礼、智、信……这些最终全部可以兑现为财富价值。因此,当你看到「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样的诗句,千万不要以为是励志的鸡汤! 在孔子心中,你只有具备了美德,才能谈是不是贤人君子,而只有成为了贤人君子,你才有资格去要求社会地位与财富。这里有一个先后顺序。孔子是不可能撇开贤人君子的前提,而去谈获取地位、财富的,这就是所谓的「 ”道”。 你要上这个「 ”道”,首先要修身(成为贤人君子),至于你会不会因此而获取到财富、地位,这个很难说,就要看所谓「 ”天命”了。 一个贤人君子,在落魄不堪的时候也应该是一个贤人君子,否则这个贤人君子不就是假的了吗?所以,孔子称赞颜回,「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所以,孔子的财富观才会是看上去那么豁达理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请注意,「 ”君子好财,取之有道”——这个「 ”道”,并不是今天我们对良心商人的评价,因为,它与商人求富的道路大相径庭。 《孔子圣绩图之为乘田吏图》 商人的本质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在财富与道德之间,也就是「 ”利”与「 ”义”之间,「 ”利”肯定是第一位的。但在孔子的系统里,一个贤人君子应该「 ”贱货贵德”。 这个「 ”贱货”并不是真的「 ”贱货”,只是「 ”货”的地位排在「 ”德”的后面,先「 ”德”后「 ”货”,以「 ”贵德”的方式,即通过「 ”不要财富”「 ”舍得财富”的方式来收获财富,这就非常难了! 当今,很多人喜欢谈「 ”舍得”两个字,以为是道家的辩证法,其实,这是儒家最拿手,也是最顶尖的学问,当然,也是极难的学问。由于深知这种难度,所以,孔子会在他的当司机求富的例子后面补充说:「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儒家与商人的分野,最终演化为儒家对商人的极度贬低,然后把商人在上千年时间里用道德压在最底层——你们不是贤人君子,不是社会主流,更不是社会支柱,只是边缘人而已。 所以,孔子看弟子中表现出的商业才能,才会像看一个人会表演杂耍一样:惊其技巧,不以为然。他曾感叹说,像颜回这样的,学问与道德都算是可以了吧,可是他总是达不到财富的目的,端本赐这家伙不按我说的来,去做买卖,结果每次行情都给猜对了。 《孔子圣绩图之去鲁图》 分析到这里,我们发现,儒家思维的致命弱点也暴露无遗,那就是,他们缺少另一种更合理的思考方式,即今天我们人人都知道的法制环境的创建。 在好的法治环境中,商人就会成为有约束、有道德感的人;反之,在一个糟糕无比的法治环境中,不仅商人不会成为有道德感的人,那些顺着「 ”贤人君子”之道成长的人也同样没有空间,反而被异化了。 这当然不能完全归咎于儒家思想,因为在帝制时代,构建帝制存在的前提是权力结构。法治的精髓是人人平等,这是无论哪朝哪代帝王都无法接受的。而为了维持这种帝王权力结构,就必须抬高儒家地位,极端强化儒家思想的某些层面,巩固政治等级,同时打压商人,把他们妖魔化。 商人的命运就此被注定了。 不过,商人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们比较真实,重利就重利吧,小人就小人吧,从挥金如土中寻找平衡也就是了。真正难过的,倒是这些儒家教育出来的读书人。背着道德感的他们,时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人生要不断在利与义之间取舍。 《孔子圣绩图之赐药图》 艰难的儒家之路,即取之有道的「 ”道”,实在是太不好走了! 很多儒家门生最后只能选择精神分裂——明明只能流于世俗,甚至为了个人私利,去做那些卑鄙无耻的事情,然后还要慷慨激昂地拿出圣人写的语录来为自己言行寻找借口遮羞。所谓「 ”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是一个悲剧的双输结果,在实际生活中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与法治精神的相悖,最终酿成了近代的新文化运动——「 ”打倒孔家店”。被儒家文化浸透直至骨髓的中国人,怎么忽然与孔子有如此深仇大恨?实际上,这种冲突其实并不是针对孔子的,甚至都不是针对儒家的,而是针对那些利用儒家文化来维护权力社会,阻碍社会向人人平等的法制社会过渡的力量,这是中国向现代社会过渡必须克服的障碍,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相关参考

现代人适用的俗语,三句话讲三个道理,听懂了告诉穷日子

我国农村有不少俗语流通,这些俗语一般都是老一辈们总结的经验,为了让我们更好理解,俗语都比较容易懂,也比较好记,因此俗语深得百姓喜欢。我们今天也要来看一句俗语,「”穷不搬家,富不迁坟,生意不好改大门”,

四書五經-中庸原文+註釋+譯文+讀解

中庸簡 介《中庸》原來也是《禮記》中的一篇,一般認爲它出於孔子的孫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據《史記。孔於世家》記載,孔子的兒子名叫孔鯉,字伯魚;伯魚的兒子名叫孔伋,字子思。孔子去世後,儒家分

司马与诸葛的第一次交锋,司马懿的三句话真是把诸葛亮说透了

司马懿与诸葛亮的第一次碰面是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当时候的司马懿已经升任魏国的大司马、大将军兼假黄钺,风头正劲,深受当时的魏明帝曹睿的器重。当时候诸葛亮屯兵于天水,把贾嗣、魏平两位将军围困在岐山,

黑格尔最有名的几句话?

1、背起行囊,独自旅行。 2、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 3、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建筑物则是凝固的音乐。 4、悲观的头脑,乐观的意志。 5、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

谁说古代商人地位低,他凭着几句话就让敌军不敢进犯?

谁说古代商人地位低,他凭着几句话就让敌军不敢进犯?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话说春秋时期的晋文公骁勇善战,还任人唯贤,回归晋国数年之间就让周边的国家臣服于他。在晋文公打败楚国之后,看着自己开创

做人,應當中庸一點

【本文原創,點擊右上角“關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文|江徐儒家文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歷史演變中經歷了不同的階段。作爲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一個“仁”字。這是初步階段。孔子之後便是儒家

抗战时少林武僧对皮定均想动武 却被皮几句话说服

皮定均 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历史客栈,原题:中将去少林谈判少林武僧想动武被一句话吓退皮定均,虽然是个冲锋陷阵的猛将,但做起思想工作来,也丝毫不比政委差。1940年2月,

对高高在上的转基因科普精英们说几句话

  首先,表明一下我的立场,我既不挺转,也不反转,因为我对转基因知之甚少,转基因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我坚决不主动购买转基因食品,不过,如果家里有人买了转基因大豆油之类的话,我也不会生气,也是

他才是战国真正的高手,仅凭几句话,就让丞相范雎主动让位

如果说战国哪个人最不能得罪,大概就是范雎。成语「”睚眦必报”说的就是他。在魏国的时候,范雎由于能言善辩,招到领导须贾的妒忌,于是须贾就在相国魏齐面前说范雎的坏话,魏齐不分青红皂白,把范雎打的半死,好在

历史上孔子的三千弟子中真的有七十二贤人吗

导读:“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这是出自古时家教经典之作《名贤集》中的几句话,其中“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两句指的是孔子的弟子,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由于《名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