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朝,内地已经焦头烂额的明王朝,却迎来了一场大海战的胜利
Posted 舰队
篇首语: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崇祯朝,内地已经焦头烂额的明王朝,却迎来了一场大海战的胜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崇祯朝,内地已经焦头烂额的明王朝,却迎来了一场大海战的胜利
郑和 虽然中国历史发展到明朝,已经不能和强盛汉朝,和辉煌大唐相比,但是在当时的世界上还依然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泱泱大国。 尤其是航海技术和火器的发明,更是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独步天下。 1405年~1433年,航海家郑和奉明成祖之命七次出使「 ”西洋”各国,「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借以迫使东南亚国家向明称臣纳贡,向世界宣扬国威。 其中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根据明代祝允明《前闻记·下西洋》记载,有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弄手、医士、铁锚搭材等匠、水手、民梢等共27550人。 这是多么庞大的一支船队! 郑和船队 但是可惜的是,第七次航行,郑和病逝于半途,使明朝的船队在中国南海这个地方成为了绝响。 自此开始,曾经喧嚣的南海,不见了明朝的官方船只,有的只是大大小小的海盗集团的船帆。 明朝后期频繁活动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海盗头目有陈祖义、汪直、施和、徐海、许心素、郑芝龙等人。 几乎和郑和同时代,西方人也对海洋产生了兴趣,他们也开始了大航海运动。 这个活动是1415年葡萄牙横渡过了直布罗陀海峡开始的,尽管他们那时的小船和郑和的庞大船队有天壤之别,但毕竟有了良好的开端。 随着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浩瀚的海洋喧腾了起来,南中国海也热闹起来。 郑芝龙 1588年,在欧洲成立了一个小国家,叫荷兰联省共和国,它是世界上第一个「 ”赋予商人阶层充分的政治权利的国家”。 虽然这个国家成立后,还没有完全脱离西班牙的统治(直到1648年西班牙才正式承认荷兰独立),但它发展海上贸易的速度非常快。 因为是商人就要做买卖,在海上来说就要不断开拓海路。1602年,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自此开始,他们的买卖做到了世界各地。 荷兰在1604年以两艘军舰攻占了澎湖,明朝总兵施德政派都司沈有容率兵把他们撵跑了。 1622年,荷兰以七艘军舰900人,再次占领澎湖,并封锁了漳州湾,使得明朝军队无法出动。 荷兰商船 明朝政府一看无力对付荷兰人了,于是就招安海盗郑芝龙,让他来对付荷兰。 由于荷兰的殖民扩张也威胁到了海盗的生存空间,因而郑芝龙同意配合明朝军队。 1623年,郑芝龙袭击了荷兰舰队,之后明朝200艘战船和10000多人围攻澎湖,最终经过了7个月苦战,耗费17万两军费终于驱逐了荷兰人。 荷兰人一看在澎湖待不住,于是在1624年登陆了台湾南部,而西班牙也在1626年登陆台湾岛。 但由于明朝依然坚持海禁政策,荷兰仍然无法和中国进行正常的贸易。不做贸易,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就会坐吃山空。 坐等了好几年的荷兰商人,终于憋不住了,谈判不行,那就大炮开路吧。 1633年10月22日,最终爆发了料罗湾大战。 料罗湾海战 此时明朝是崇祯时期,在内陆上由于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朝廷的军队屡屡败北,距离崇祯在煤山上吊死,明王朝灭亡仅有11年。 这次是海上作战,主要对手还是西洋人,他们能打赢这一仗吗? 郑芝龙的舰队与普特曼斯的舰队在金门南部的料罗湾一带遭遇,明朝水师出动的是50艘大型战船100艘火船,荷兰舰队8艘帆船以及海盗(头领刘香)50艘大小帆船。 虽然明朝的船只数量多,但装备比起荷兰来,差距太大了。 这次荷兰的巨舰并没有参加作战,参战战舰多是小型武装军商两用战舰,每艘船的士兵运载量大概在10名左右,水手人数在40-60人。 其中最后参加了料罗湾海战的战舰共是八艘军商两用战舰,这些荷兰战舰两侧为单层侧舷装炮,舰首两炮,舰尾4炮,重型加农炮的总炮数在26-30门炮,另外甲板上有8-10门火炮,总炮数在40门以下。 在明代《武备志》中记载,大福船的火力装备为:舰首备红夷炮1门、千斤佛郎机6门、碗口铳3门,迅雷炮20门,喷筒60个,噜密铳10支,弩箭500支,火药弩10张,火箭300支,火砖100块。人员配备上为乘员64人,水手9人,战士55人。 武器先进程度上,唯一可以和荷兰人达到同一水平的武器,只有每艘船上的一门红夷大炮。 料罗湾海战 作战时荷兰-刘香联合舰队摆开了一个荷兰战舰居中,海盗船四散策应的防御阵形。 明军舰队则在料罗湾东南角展开,以郑芝龙部队为先锋,顺东风采取了两路突击,黑虎掏心的战术。 战前郑芝龙对士兵的悬赏是:「 ”烧掉荷兰船得200两赏银,取得一个荷兰人头颅得50两赏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因而明军的士气空前高涨。 按照事先布置,明军的主力船只,一开战就全部直奔荷兰舰队,只以辅助部队对付海盗船。同时,他们采用了荷兰人在欧洲战场从未见过的打法,这是从赤壁之战中学来的东西,即用火海战术。 指挥作战 那100条小船,其实都是清一色的火船。随着一声令下,在大船火炮掩护下,百条火船蜂拥而上,搭钩点火。 明军的火攻船撞上荷兰舰船后,立即被点燃,瞬间化为一道火墙,与荷兰船只同归于尽。这时候普特曼斯才意识到中国的舰队不按套路来,这批火攻船就是来和自己陪葬的。 但当他意识到此种情况时,已经为时过晚,因为小船像膏药一样,已经贴上来了。 据荷兰统治台湾时期在台湾的各种活动的史料《巴达维亚城日记》所载,料罗湾海战明军以阵亡86名士兵的代价,俘虏荷兰人84人,斩首五颗,俘虏荷兰金发绝色美女2人,仆人1人,海贼19人,共有106人。 荷兰舰队首领普特曼斯侥幸捡回一条命,突围而逃。 在陆地上已经焦头烂额的崇祯皇帝,他的戍边将领却取得了海上对西洋人作战的空前胜利,为这个黄昏中的帝国,好歹抹上一道美丽的晚霞。 参考资料: 《明史》清·张廷玉 《明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相关参考
魏藻德是崇祯13年考上的状元,崇祯16年做上了内阁首辅,这个人做官没有什么建树,就是最后崇祯没钱了,给崇祯出个主意让百官捐钱,这个人的优点是懂崇祯帝的心思,知道崇祯的战略,所以比较受重用,可是有才无德
他献出为大明续命的良方,却被崇祯否决,晚清却用此方续命六十年
明朝末年,一直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明王朝面对着两场不得不打的战争:外有关外虎视眈眈的努尔哈赤的八旗兵;内有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两支农民起义军。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大明王朝,已经是岌岌可危了,此时,有一个人
晚年的大明,或许是出于上天的怜悯,在送走了迷信的嘉靖、昏庸的万历、无能的泰昌和天启等五六位荒唐的皇帝后,迎来了怀有强烈的中兴之梦的能干之君----崇祯帝,但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不是那个再能在历史舞台上呼
1644年,李自成率军兵临北京城下,此时的明王朝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但是胜利在望的李自成却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三条件议和。但崇祯竟拒绝,上吊自杀,且喊「群臣误我」。根据史书记载,第一,李自成要割据西北
崖山之战简介:公元1279年2月,南宋残军与元军在新会崖门海域(今属广东省江门市)展开了一场历时20多天的大海战,这是宋朝末年宋朝军队与元军的一次战役,中国方面对参与这场战争的人数有30万及50万两种
李自成提出3个要求,崇祯都能实现,为何崇祯竟不答应却选择去死
明朝是两千年封建历史中最后一个由汉人组建的王朝,它的灭亡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历史上繁荣昌盛的王朝不多,能够和明朝相媲美的只有秦朝、汉朝和唐朝了,这四个王朝是封建王朝中最值得称颂的王朝,它们在历史中起着
隋朝末年,因为徭役繁重,公民们吃力不胜言,走投无路之下,只好揭竿而起。隋炀帝为了镇压此起彼伏的起义师已经事焦头烂额,这时民间不知为何突然撒布起一句谶语:"李氏当王"。这句谶语显现之后,各路俊杰都起头寻
隋朝末年,因为徭役繁重,公民们吃力不胜言,走投无路之下,只好揭竿而起。隋炀帝为了镇压此起彼伏的起义师已经事焦头烂额,这时民间不知为何突然撒布起一句谶语:"李氏当王"。这句谶语显现之后,各路俊杰都起头寻
吕夷简是北宋仁宗朝的宰相,在相位上干了13年,精心辅佐年轻的仁宗皇帝赵祯。赵祯即位时,只有12岁,刘(娥)太后临朝听政,掌握实际权力。刘娥是一个很强势也很贪栈权力的人,在丈夫宋真宗执政后期就已经逐渐掌
崇祯十七年,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年。平心而论,崇祯不是个坏皇帝。甚至可以说,崇祯是个好皇帝。无奈,形势大过人。大明王朝已经病入膏肓了,纵然崇祯再能干,也无济于事,只能徒增痛苦。这也正是崇祯皇帝后来自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