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这一招,几十年后坑死钟会,更把在魏国造反变成地狱模式

Posted 士兵

篇首语:种子牢记着雨滴献身的叮嘱,增强了冒尖的勇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操这一招,几十年后坑死钟会,更把在魏国造反变成地狱模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曹操这一招,几十年后坑死钟会,更把在魏国造反变成地狱模式

读三国历史,有个奇怪的现象。在魏蜀吴三国中,魏国是军队数量最多,兵源成分最杂的。然而,士兵叛变规模却最小。纵使有将领叛变,但是却无法携带军队一起叛变。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三国末期,夏侯霸投降蜀汉可以说得上是个大事件。而在其投降的过程中,夏侯霸没有带走一兵一卒。再比如「 ”淮南三叛”中的毋丘俭,在寿春叛乱过程中,士兵根本不会与他一起叛乱。再有,钟会在姜维的怂恿下想自立蜀中。谁知,还没有成功的钟会就被属下杀死。 相比之下,吴蜀两国的情况就没有这么好。蜀国大将孟达投降魏国时候,可是连人带城都一起带着的,《资治通鉴》记载:「 ”率部曲四千余家来降。”吴国的情况,也基本差不多。当时在蜀国被灭后,投靠西晋的东吴步阐,投降时候带了西陵城以及数万士兵。那么问题来了,是魏国士兵忠诚度高?当然不可能。魏国士兵投降不跟从武将一个最大原因就是魏国的制度,就是曹操创立的错役制。这项特殊管理制度的建立使得魏国士兵叛变变得有所顾忌。 对于这项制度,在吴国的孙权与诸葛瑾的讨论中曾经提到。在《资治通鉴》中,有如下记载:「 ”操之所行其惟杀伐小为过差,及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至于御将自古少有。”这里面所说的曹操离间骨肉就是错役制的核心,即魏国士兵与家人分离。治军残酷,这是以东吴的角度去评判。从魏国自己的角度看,这项制度是确保士兵忠诚的有效方法。 在东汉末年,队都是采用「 ”部曲”的形式,就是家人和士兵都是在一地,这个在汉末军阀割据时更为明显。由于当时军阀割据仅占一州或数郡土地,士兵基本都是在本地,家人也跟随在一起。后来的魏蜀吴三国,也将「 ”部曲”制度保留了下来。不过,魏国却特立独行,「 ”人役户居各在一方”,将家人与士兵分离开,就是称为「 ”错役”,也就是错役制。 在曹操统治时期,这种情况相当普遍。比如:当时曹操平定冀州之后,对于冀州投降的袁尚士卒就调往许都南部驻防。再有,曹操赶跑了马超之后,就将关中地区的士兵调往关东。曹操之后,司马昭在平定了淮南的叛乱后,也将东吴的降兵调往中原地区。除了调士兵,还经常调士兵家属前往其他地方。在魏国核心区域邺城,就有一个特殊群体「 ”士家”。这些人某种意义来说,就像士兵的人质一样。士兵前往各地驻守,而他们的家人却在邺城附近居住。不仅如此,他们的户籍不变更,家人世代从军。这种制度,很像后来的军户制度。这些「 ”士家”除了居住在一起,通婚也是在「 ”士家”内进行。可以说,「 ”士家”已经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对于这个严苛的制度,曹操也不是全国都实行。他主要就是针对两种军队。其一,就是新归附的军队。曹操起兵于陈留,他的核心区域就是兖州和豫州。后来兼并的冀州、并州、关中地区就实行这种制度。其二,就是边境地区。比如前文提到的淮南。派往淮南的多为「 ”中军兵”。就是由中央派遣来的部队。这些部队,由于并非本地士兵,而家属又不在淮南,所以叛变的话顾忌就比较多。不过,这个错役制,为什么只有曹操实行了呢?这个跟魏国所处的环境有关系。 魏国的建立,是通过兼并中原各个军阀来实现的。在东汉时期,中原的人口、经济都超过其他地区。在兼并的过程中,军阀袁绍、袁术、吕布、陶谦、刘表、韩遂、张鲁这些人的降军并不受到曹操的信任,所以才要将家属与士兵隔离开才能确保忠诚度。 再有,中原从黄巾起义开始,饱受战乱之苦。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而曹操对于恢复生产相当重视。而人力,又是古代恢复生产最为重要的一环。所以,曹操经常迁徙人口去开垦荒地,来恢复破坏严重的经济。所以,将家属迁移也是防止人口与兵员流失一个重要的举措。 相比于魏国,吴国和蜀国的情况就相对简单一些。蜀国自吕蒙「 ”白衣渡江”之后,主要控制区域就是益州,只有成都平原和汉中地区人口较为密集。吴国的控制区域虽然表面看有荆州南部和扬州、交州的广大区域,但实际上只有长江沿线的几座城市人口较为密集。所以,部曲制就被沿袭下来。不过,这样做的风险也就相当大。因为,一旦武将投敌,就是连根带走。如果还是一方太守,那就直接连城带人全部投降。比如,步阐投降西晋,就是将整个西陵城都献给了西晋,要不是陆抗平定了叛乱,估计三国一统又要提前了许多。 曹操的错役法虽然严酷,但是对于军队忠诚度还是相当有效果的。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毋丘俭的叛乱。具《三国志》中《魏书·毌丘俭传》记载,「 ”淮南将士,家皆在北,众心沮散,降者相属,惟淮南新附农民为之用。”可以试想,如果不是错役法,淮南士兵如果也像吴国一样家属在本地,肯定会拼死抵抗。正是由于错役法的作用,毋丘俭才只能利用本地新归附的农民作战。 错役法的作用除了对士兵,对将领也有一定威慑作用。司马懿长期在军中任职,但是当他发动高平陵政变时候,用的不是自己在西北的军队,而是自己阴养的死士。要不是曹爽被忽悠的当了「 ”富家翁”,司马懿估计自己也是相当心虚。除了司马懿,还有淮南叛乱的诸葛诞也是一样。鉴于王陵和毋丘俭的失败,诸葛诞也是阴养数千死士。错役法这项制度,对于维护曹魏的统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之后西晋也同样沿袭下来了。在之后的历代王朝,错役法的身影也时常出现在军队制度中。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孤寂寒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参考

此二人是三国名将,司马昭巧用一招,轻松把他们除掉

三国后期,名将凋零,邓艾和钟会是为数不多可以称为名将之人。邓艾长期在对抗蜀汉的第一线,而钟会更是司马师的心腹,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接掌了权利,成为了魏国实际控制者。邓艾,钟会二人可以说是魏灭蜀的元勋,

日军中将被击毙,却在日本复活,几十年后开枪的连长说出了真相

在抗日战争期间,1940年的五原大捷无疑是一场大胜仗,这一仗中国不仅夺回了日军占领的五原城,还意外地击毙了日本皇族、时任日军绥西警备司令的水川伊夫中将。然而,时隔40年后的1985年,日本方面证实水川

司马懿靠这一招忍者无敌 活活气死诸葛亮

在电视剧《三国》裡面,曹操问司马懿:「你知道这脚为何比较白?」司马懿回答:「丞相请讲。」曹操说:「因为这脚,他老是藏著!」司马懿的忍功是第一流的,他整整活了73岁,把诸葛亮给「熬」死了,他历经曹操、曹

三国钟会为什么会造反

钟会,三国时期的将领,谋士,是与王羲之齐名钟王的钟繇最小的儿子,出生于文人之家,自小受到良好的环境熏陶,从小便博览群书,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众人的赏识。但是他狭隘的气量害死了不少的能人志士,竹林七贤的嵇康

同学给她取外号,她很高兴地将外号改为真名,几十年后闻名天下

相信大家小的时候肯定都会有被取外号的经历。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对于自己的外号都是不会喜欢的,但也有一些人并不介意,并且还自然而然的把外号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名字。然而,这篇文章所要讲述的对象不仅没有对同

朱毛合作几十年后 毛泽东第一次批评朱德是为何事

核心提示:在批彭的会议上,毛泽东不客气地指责朱德是“隔靴搔痒”,让朱德当众下不了台。毛泽东还单独约见了朱德,说:“你算是投了我半票。”这是朱毛几十年的合作后,毛泽东第一次如此不客气地批评他。朱德与毛泽

相士曾推测,得到此刀的人贵不可言,几十年后果然应验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回,发生在曹操稳定兖州局势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荀彧、程昱和郭嘉。原文如下:操在兖州,招贤纳士。有叔侄二人来投操:乃颍川颍阴人,

怒斩许褚之子结交奇才姜维 魏国后期第一名将钟会

姜维在腹背受敌的形势下,率军诈降钟会。企图利用钟会自立称王的野心和魏军内部的矛盾,让钟会杀邓艾,趁机恢复蜀汉政权。一钟会出身名门,是太傅钟繇(yáo)之子。小的时候就很有胆识。七岁时魏文帝曹丕召见他和哥哥钟...

杀邓艾斩钟会最后身败名裂 魏国后期第一谋士卫瓘

钟会抵达成都后,决意谋反。逼迫卫瓘作出决定,卫瓘假装上厕所,碰到将领丘建,便告诉他,要他把消息传到军中。第二天,城外的军队准备进攻钟会。一卫瓘[guàn]字伯玉,十岁时其父去世,袭得爵位,从此踏上了他的政治...

杀邓艾斩钟会最后身败名裂 魏国后期第一谋士卫瓘

钟会抵达成都后,决意谋反。逼迫卫瓘作出决定,卫瓘假装上厕所,碰到将领丘建,便告诉他,要他把消息传到军中。第二天,城外的军队准备进攻钟会。一卫瓘[guàn]字伯玉,十岁时其父去世,袭得爵位,从此踏上了他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