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最长寿的儿子和云南沐王府的血泪斗争史

Posted 明太祖

篇首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太祖朱元璋最长寿的儿子和云南沐王府的血泪斗争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太祖朱元璋最长寿的儿子和云南沐王府的血泪斗争史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三月,明太祖朱元璋26个儿子中最后一个在世的儿子岷王朱楩去世,享年72岁,此时距离他父皇朱元璋去世已经52年。讣闻,代宗朱祁钰辍视朝三日,赐谥号曰庄,朱楩也被称为岷庄王。 先封甘肃,改调云南 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三月,皇子朱楩出生,生母未详。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四月,13岁的朱楩被册为岷王,封国甘肃岷州(今甘肃省岷县)。五月,受命往山东临清训练军士,并置岷府护卫官军为西河中护卫。八月,太祖朱元璋任命岷府文武主官,观察使胡子厚封为岷府左长史,兖州护卫指挥使王福调任岷州护卫指挥使(兖州护卫是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的护卫官军,由于朱檀在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去世,因此将兖州护卫指挥使调任岷王府)。 说句题外话,这位王福也不是普通武官,他的叔父都督佥事王宽是正二品高官。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王福本来因为有罪将谪戍会川,正好王宽去世,王福被召回负责处理王宽的丧事。随后得到宽大处理,免罪降级还职,由指挥使降至指挥佥事。 洪武二十五年是个多事之秋,本年四月皇太子朱标去世,六月长期镇守云南的西平侯沐英也去世了。虽然朱元璋派沐英的儿子沐春继续镇守云南,但考虑云南收复时间不长,朱元璋认为需要再派一位亲王前去坐镇。于是洪武二十六年五月,置云南中护卫,并建珉王府于云南。 但是在洪武二十七年十月,太祖朱元璋认为"云南土旷民稀,军饷转输,民力甚劳。若复加以兴造之役,非惟时力未可,于民情亦有所不欲。"命令工部通知云南守臣罢建岷王官殿,"岷府姑为棕亭以居,俟十五年后民富力纾,作之未晚。"—《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三十五》。朱楩童鞋也够惨的,堂堂亲王不但连个王府都没有,还要在棕亭住上十五年。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正月,17岁的朱楩娶都督袁洪之女为岷王妃。成亲意味着成年,当年九月岷王朱楩正式之国云南。除了原先的云南中护卫,太祖朱元璋又将云南左卫改为云南左护卫,指挥佥事王福(云南中护卫改由指挥同知贺安掌之)。云南前卫为云南右护卫,指挥佥事李谦掌之。由于路途遥远,岷王岁禄仅六百石。 黔宁王沐英画像 岷王府与沐王府的矛盾 岷王朱楩之国云南,最不爽的当然是嗣封西平侯沐春。朱楩还没到,沐春就开始下绊子了。他上奏太祖朱元璋,表示"云南左、右二卫官军久居云南,习于征战。若为护卫,则不可调遣,宜仍其旧。"—《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四十一》朱元璋认为有道理,于是改马隆卫为云南左护卫,景东、蒙化二卫,以一卫为云南右护卫。通过这次上奏,沐春把最精锐的云南官兵又抓回到了自己手里。而在朱楩到了云南之后,沐春的小动作依然不断。他以云南境内姚安府多荒田为由,请调岷府护卫军士屯种,立为中屯千户所。岷王府的护卫官军不但被打法去种田,还脱离了岷王的掌控。对此朱楩当然不能容忍,在打了小报告之后,洪武二十九年四月,太祖下诏姚安府境内屯田军士,仍拨隶云南护卫。朱楩算是扳回一局。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从沐春的父亲沐英开始和皇太子朱标一家的关系就很好。沐春仗着和新皇帝朱允炆的关系,再加上皇帝要对付皇叔们,他要对付岷王,双方一拍即合。建文元年,西平侯沐晟奏岷王朱楩过,朱允炆顺杆而上,趁机将其废为庶人,徙居漳州。 朱棣靖难,岷王复国 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朱允炆自焚殉国,朱棣随即登基为帝。朱棣为建文朝被废的几位弟弟一一平反,朱楩也被从漳州召回南京,复封岷王。同年七月,"命左都督袁宇往四川、云南整肃兵备,抚安军民。俟边境宁靖,就镇守云南。" 袁宇是岷王妃袁氏的兄弟,朱楩的小舅子。朱棣同时赐书朱楩:"今遣都督袁宇赴云南整肃兵备,镇抚一方。凡事可与计议而行。夫藩屏至重,贤弟宜慎出入,谨言,节饮。庶诸夷有所瞻仰,而不负兄之所望。"—《明太宗实录-卷十下》对于沐家在靖难战争中的站队,朱棣是深为不满的。所以这次派朱楩复回云南的同时,让他小舅子袁宇随行保护。此时沐春已死,接任西平侯镇守云南的是他弟弟沐晟。沐晟继承他兄长遗志,坚决要和朱楩斗争到底,让朝廷染指云南的企图彻底落空。八月,朱楩和沐晟的矛盾便集中爆发。沐晟"所为卤莽,间信小人,干犯岷王",对此朱棣"但念乃父佐命开疆之力,不忍罪之。特召至京,已惩戒之,其下小人亦不轻宥。"将沐晟特地召回南京严词斥责,但是对于沐家在云南的庞大势力,人心未稳的朱棣也不敢过于紧逼,只能"又思云南重地,昔倚任其父,而蛮夷率服,故仍遣晟往。"仍然让沐晟镇守云南,云南都司属卫听其节制。对于弟弟朱楩只好稍作安抚:"吾弟亦宜念黔宁之亲,及其安边之功,晟虽有罪,置之度外可也。"同时加岷王楩禄米,岁通二千石,在经济上给予了一定补偿。 两府相争,彻底失败 在和西平侯沐晟的较量中,岷王朱楩最终落败。永乐元年九月以岷王楩有罪,云南左、中、前三护卫被全部革除。永乐六年正月,又以岷王梗慢侮无礼,屡训不悛,只存军士、校尉各百人随之,罢其长史司审理等官。朱棣去世后,仁宗朱高炽彻底放弃依靠岷王管理云南的策略。永乐二十二年十月,遣中卫官送氓王楩父子居武岗州,命户部岁给禄米千石、钞二万贯。—《明仁宗实录-卷六》岷王移居武冈州之后也是没有王府,只能住在武冈州州治,还年久失修,到了宣德六年才稍作修理。此后的岷王一脉也是多灾多难。宣德二年,岷王世子朱徽焲因诬告弟弟镇南王朱徽煣诽谤仁宗皇帝和朝廷,被免去世子,废为庶人。景泰二年十二月,岷王刚去世一年多,另外两个儿子广通王朱徽煠和阳宗王朱徽焟就因为勾结苗人意图造反,被废为庶人。 当然朱楩也有高光时刻,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俘,弟弟郕王朱祁钰在北京登基成为新皇帝。当时朱楩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唯一在世的儿子,在宗室之中资格最老。朱祁钰派人奉书叔祖岷王楩曰:"兹者大兄皇帝亲征虏寇,命侄孙居守京师。不幸大驾为奸臣所误,留陷虏庭。圣母皇太后欲慰安人心,已立皇庶子见深为皇太子,命侄孙代总国政。…皇太后以太子幼冲,未遽能理万机,移命侄孙君临天下。虽避让再三,不获。又不敢固辞,…于九月初六日,即皇帝位。惟宗室至亲,谨用奉报。"—《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三》 明代宗朱祁钰画像 另外再说个小花絮,洪武二十八年十月,"上(注:指朱元璋)以子孙蕃众,命名之际虑有重复。乃于东宫、诸王世系,各拟二十字,每一字为一世。以某字为命名之首,其下一字其下一字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编入玉牒。至二十世后,复拟续增。" 岷王府的二十字世系是:"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理原咨访、宽镕喜贲从"。也就是第十七代子孙名字中间为镕,下一字以土为偏旁。大家伙可以想一想有哪位著名人物既姓朱,名字又符合这个起名原则的。 参考资料:《明史》、《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明英宗实录》

相关参考

云南沐王府到底是什么来头,为何它可以百年威武不减,华采依旧

沐王府可以说是沐家三代人为大明浴血奋战换回来的。沐家的开创者沐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干儿子,这个干儿子可不是朱大哥随便认得,而是沐英自己赢回来的。沐英比朱元璋小16岁,朱元璋在自己村里拉扯队伍干革命

云南沐王府到底是什么来头,为何它可以百年威武不减,华采依旧

沐王府可以说是沐家三代人为大明浴血奋战换回来的。沐家的开创者沐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干儿子,这个干儿子可不是朱大哥随便认得,而是沐英自己赢回来的。沐英比朱元璋小16岁,朱元璋在自己村里拉扯队伍干革命

朱元璋最长寿的女儿,历经8朝7位皇帝,临终前获得皇后级待遇

明太祖朱元璋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而且生育能力也很强。根据历史记载,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朱元璋的儿子除了太子朱标和第二十六子朱楠早夭没有被封王外,其余诸子皆被分封到了地方成了藩

三万对阵三十万,大明沐英,一战定云南

朱元璋在大众们对历史的印象中,多半就是个又多疑,又狠毒,对跟随他一道打天下的老弟兄们,痛下杀手的恶人形象。老朱确实杀了不少,是不是滥杀,这个且不论,然而在明初耀如繁星的名将集群中,却有这么一位,光芒并

云南历史人物墓葬

云南有没有唐代以后的巨型墓葬据我了解,云南唐代以后最有名的一处墓葬即呈贡王家营明墓群。该墓群为明代云南最高统治者黔宁王沐英后裔沐详、沐崧、沐绍群、沐绍勤等沐氏家族墓地。经1955年、1963年和200

最具有成都特色的建筑是成都的什么地方

一天到黑找不到事做哦?问这些问题?我来给你说:明太祖朱元璋的第11个儿子,来成都之前修建了王府,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皇城”。同时在成都沿锦江修建了筹边楼,望江楼,散花楼,成为成都的标志性建筑。望江楼也

清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西选、年选和佟选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吴三桂是帮助满清皇帝打下天下的人,为了感谢吴三桂的功劳。洪承畴上书多尔衮,表示可以参考明朝沐王府的建制,在云南设立平西王府,总理西南事

大同代王府的—“愣怔代王”

大同代王府的—“愣怔代王”文章來源:大同知事說起九龍壁,大家應該都知道這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而對於這位代王朱桂,可謂知之甚少,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愣怔代王”。明代王朱桂朱桂

大同代王府的—“愣怔代王”

大同代王府的—“愣怔代王”文章來源:大同知事說起九龍壁,大家應該都知道這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而對於這位代王朱桂,可謂知之甚少,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愣怔代王”。明代王朱桂朱桂

血泪的教训,繁荣不代表强盛强盛,巅峰的宋朝却是最贫弱的朝代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宋朝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算是历朝历代最发达的了,仅从铸币数量就可见一斑,据史籍记载,自宋太祖时代开始,铸币的数量就已经达到了每年500万的数量,其两年的数量就要远远超过了4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