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悬孤、泣血死守四十年,一群白发老卒守卫大唐的荣耀

Posted 安西

篇首语: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万里悬孤、泣血死守四十年,一群白发老卒守卫大唐的荣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万里悬孤、泣血死守四十年,一群白发老卒守卫大唐的荣耀

最近小编在追高月的《猛卒》,里面有一段关于郭昕的描述,说是安西军以及将领郭昕守卫边疆四十余载,苦等大唐援军,当然,作者肯定架空了历史,让主角去拯救安西军上下。但是让我对这段历史产生了好奇,从而在网上了解了相关资料,之后让我感慨万千,久坐不语。 郭昕,郭子仪的亲侄子,唐肃宗末年至唐代宗永泰年间,吐蕃不断侵入大唐西部边疆,郭昕奉命巡抚河西、安西等地,继尔朱某之后,担任安西四镇留后,安史之乱后﹐安西﹑北庭以及河西﹑陇右驻军大部内调,吐蕃乘虚陆续占领陇右﹑河西诸州,安西四镇与朝廷的通道中断。然而,四镇留守军队仍孤军坚守各镇。郭昕被隔绝在西域长达十五年,直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始与内地联系上。 公元781年,郭昕和节度使李元忠等人派遣使者借道回鹘向朝廷禀报现状:安西四镇今尤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唐德宗年间了,大家原本都以为安西四镇失守了,没想到郭昕等人还在坚守着。对此,朝廷上下十分感动,唐德宗更是下令安西四镇将士破格提拔七级。可也仅仅是感动而已,朝廷也无能为力,给不了安西四镇什么援助了。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吐蕃军攻陷北庭,安西再度与内地失联。具体攻陷北庭时间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郭昕以及最后的士卒全部战死沙场,无一生还。 在四十余年的时间里,郭昕带领将士奋勇杀敌,拒敌于外,从一个个热血青年变为白发苍苍的老卒,从两万余人的军队变为几千人,几百人,仍不减杀敌之心,依然守卫大唐的荣耀。有诗曰「 ”万里守孤城,开门白发兵,谁不怜父母,谁不念朝廷。父母应不在,援军何时生,我等古稀年,魂断龟兹城。”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守卫祖国的英雄,我们会永远记在心里。

相关参考

中国军人最有血性的一战,孤军血战40年,少年白发,至死无人投降

小炒注:孤军守土四十载,少年白发无人还;英魂归去已千年,塞外野冢谁人知?最近,无意之中看到了《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这篇创意独特的广告。这个视频名为广告,实则是一部相当有历史深度的古装电影。作为一名

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看了号称年度最佳古装剧的《长安十二时辰》,不少人对剧中张小敬所在的第八团和其死守「”不退”的军魂,念念不忘。明明是守卫大唐和长安的兵,却几乎全军覆没于官僚的推诿和内斗之中,这样悲剧的命运更令人唏嘘不已

孔子写信警告大唐宰相韩滉,他是怎么做到的

仲由,字子路,孔门十哲之一。后世对他的评价,有一条是「”闻过则喜,闻善则行”。他禀性刚猛勇武,见到有人陷入危难,一定会去救助对方。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发生内乱,子路为救卫出公姬辄,被蒯聩

李世民继承皇位后大唐为何极其强盛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李世民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没见章邯带一群囚犯打义军,没见韩信带一群新兵蛋子百战百胜,强就是强,有什么不能承认的,李世民

泣血而成的“天下第二行书”

唐朝天宝末年,一场“安史之乱”,几乎使这个壮大王朝彻底倾覆。在国度危难之际,一批忠义之士,不吝舍生取义,誓死捍卫国度,颜真卿的有名书法作品《祭侄文稿》,就是写作于如许的悲愤沉郁,如许的烈烈英风,如许的

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四十年

原标题: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四十年历史研习社>回复书单给你50份良心书单>作者丨先知书店店长说>来源丨酷哥常读常新>▼>● 真正的繁荣,是老百姓兜里有钱;真正的强大,是知识分子有话就说。穿越两千

4万唐军如何控制西域万里疆土

天宝年间的安西、北庭最近,《长安十二时辰》和《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让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成为了很多人谈论的历史话题。安西和北庭,可以说是唐朝那个年代国家进取精神的标志。很多人关心,安西和北庭,

皇帝临终向大臣托孤,大臣泣血发誓,转身造反开辟三百年屈辱王朝

赵匡胤是北宋开国皇帝,自古以来对赵匡胤的历史评价就褒贬不一,一方面他是一位极有作为的君主,在位期间任用贤才,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王朝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大部分统一,另一方面他的

梁武帝萧衍为何四十年“不与女人同屋”

 梁武帝萧衍为何四十年“不与女人同屋”?  中国的皇帝都好色,这是事实,但也有一位皇帝以高寿和不近女色闻名,他就是梁武帝萧衍。  《梁史》记载,萧衍“五十

在位四十年 国中无权臣

诸葛亮等贤臣相继逝世后,蜀汉逐步衰落。后魏国大举伐蜀,皇帝刘禅屈服,被俘虏到洛阳。司马昭为了笼络人心,稳住对蜀汉区域的控制,封刘禅为安泰公,还把他的后代和本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有一次,司马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