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大军兵临成都后,为什么刘禅开门投降,而不是继续抵抗呢

Posted 后主

篇首语: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邓艾大军兵临成都后,为什么刘禅开门投降,而不是继续抵抗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邓艾大军兵临成都后,为什么刘禅开门投降,而不是继续抵抗呢

公元263年十月,在魏灭蜀之战中,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邓艾率军攀登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鱼贯而进,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在绵竹之战中,邓艾击败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绵竹陷落后,蜀军全线崩溃。邓艾乘胜进击,一鼓作气攻陷雒县(今四川广汉北),逼近蜀汉都城成都。在邓艾的大军兵临成都后,蜀汉后主刘禅几乎没有怎么抵抗,就选择了投降邓艾。那么,问题来了,邓艾兵临成都后,刘禅为何轻易投降?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当时存在四大难题,并且刘禅等人都无法解决。 一、蜀汉和曹魏之间实力悬殊 根据《晋书》的记载,在诸葛诞发动叛乱的时候,司马昭表示:「 ”今诸军可五十万,以众击寡,蔑不克矣。”,先生又案曰:合此外将士计之,当不下六七十万人。”由此,在公元263年之前,曹魏可以调动50万左右的大军。而这,和曹魏400多万的人口是相匹配的。与此相对应的是,人口只有90多万的蜀汉,其总的兵力,也只有10万左右。因此,在兵力规模上,蜀汉和曹魏之间可谓实力悬殊。对于这一难题,不仅后主刘禅无法解决,智谋过人的诸葛亮,也不能改变,所以,诸葛亮多次北伐中原,还是无法重创曹魏。可以这么说,一旦曹魏全力出击蜀汉,后者几乎是无法抵挡的。 二、益州上下不愿意再战 在巨大的实力差距下,益州百姓和士族,在公元263年已经不愿意再战下去了。对于蜀汉来说,本来在国力上就远远不如曹魏,但是,诸葛亮、姜维长期北伐中原,无疑加剧了蜀汉国力的消耗。在此背景下,不管是益州的百姓,还是士族,几乎都承受了比较大的赋税、徭役压力。基于此,在公元263年的魏灭蜀之战中,不仅蒋舒、马邈等蜀汉将领选择归降曹魏,对于谯周等蜀汉的大臣,也力劝后主刘禅放弃抵抗。进一步来说,蜀汉不仅缺乏抵抗曹魏的实力,也逐渐丧失了相应的意愿,这让刘禅几乎无计可施。 三、诸葛瞻兵败后,益州震动! 诸葛瞻(227年7月—263年11月),字思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丞相诸葛亮之子。作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在蜀汉上下具有非常高的威望。魏将邓艾伐蜀,率领长子诸葛尚、将军张遵、李球、黄崇防御绵竹(今四川德阳市)。在绵竹之战中,诸葛瞻带着蜀汉都城成都最后的精锐力量。但是,这些精锐力量最终都败在了邓艾大军的脚下。在诸葛瞻、诸葛尚战死沙场之后,益州震动,也即遭到了不小地的打击。更为关键的是,蜀汉虽然在永安、南中等地还有一些大军,但已经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了。 四、后主刘禅无法通过迁都来继续抵抗 最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迁都是继续抵抗敌人的重要手段。在三国之前,楚国就通过迁都来躲避秦国的锋芒。在三国时期,东晋、南宋等王朝,也是因为迁都得以延续下去。但是,就蜀汉来说,因为成都以北的地区基本上被曹魏大军攻占了,所以迁都只能向南。但是,蜀汉的南中地区人烟稀少,加上崇山峻岭的地理环境,更是无法合适的定都之地。并且,蜀汉之前也没有经营陪都的准备和实力,所以,仓促之间,后主刘禅根本无法通过迁都的方式,以此继续抵抗曹魏大军。综上,因为这四大难题无人可解,所以在公元263年秋冬之际,后主刘禅在萧瑟的天气下结束了蜀汉的历史。 文/情怀历史

相关参考

姜维投降魏国,是无奈接受命运,还是假意图谋复国

公元263年11月,邓艾军队兵临成都城下,后主刘禅开城投降,并命令姜维的北伐军团和蜀汉所有军队向魏军投降,蜀汉于是灭亡。邓艾进入成都后,便私自分封刘禅和蜀汉百官,被钟会抓住把柄。钟会于是陷害邓艾,将邓

刘禅投降曹魏后怎样度过余生的

刘禅,字字公嗣,人称「”扶不起的阿斗”,却在位四十一年。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直捣成都,刘禅开门投降。在刘禅投降曹魏后,他的晚年是如何度过的?下面分司马昭和司马炎两个时期,依据演义和《三国志》,

刘禅为何轻易选择投降? 蜀汉还有精兵10万

...”,曹魏的灭蜀之战还才刚刚开始进行两个月左右,虽然邓艾已经兵临城下,但是刘禅手中还是调度10万精兵,为何轻易选择投降?愤怒,那估计大部分人都指向了姜维这三国最后的大将军和大宦官黄皓了,暂且不谈。公元258年...

刘禅为何轻易选择投降? 蜀汉还有精兵10万

...”,曹魏的灭蜀之战还才刚刚开始进行两个月左右,虽然邓艾已经兵临城下,但是刘禅手中还是调度10万精兵,为何轻易选择投降?愤怒,那估计大部分人都指向了姜维这三国最后的大将军和大宦官黄皓了,暂且不谈。公元258年...

后主刘禅为什么投降

刘禅为什么投降当时邓艾与钟会分别进攻蜀汉,蜀汉主要的军力都由姜维率领与钟会对战,而邓艾此时偷渡阴平兵临城下,诸葛瞻战死在绵竹。刘禅手上没有军队与邓艾相抗衡,在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投降。刘禅首先,绵竹是成

历史上蜀后主刘禅乐不思蜀真的是种政治智慧吗

邓艾偷袭阴平破诸葛瞻于绵竹兵临成都,后主刘禅竟然不做任何抵抗束手就擒,很多人认为,刘禅选择了投降,是为天下苍生计,是大智若愚之举。果真如此吗?笔者以为不然。第一,百姓真的免遭涂炭吗据《三国志・后主传》

邓艾大军压境,刘禅为何直接投降,而不去投奔吴国或孟获的后人

诸葛亮死后29年,蜀国还是灭亡了,刘禅和蜀国的一班大臣被押解到了洛阳,此后上演出一幕乐不思蜀的故事。刘禅真的走投无路只能投降吗?其实并不然,除了投降,刘禅至少还有两路可以走,一条是去东吴避难,一条是逃

钟会之乱时蜀国已经无政府,此人为何死守永安,挡住东吴大军

三国之一的蜀国灭亡过程有些特别,刘禅选择投降的理由之一,可能是希望成都能平稳过度到魏国手中,不使官民受到兵灾涂炭,但事实却事与愿违。刘禅投降后,成都经历了邓艾和钟会的接连管辖,紧接着发生了钟会之乱,钟

最后一个是错上加错

蜀汉景耀六年(263年)8月,司马昭出动十余万大军三路伐蜀,11月邓艾兵临城下刘禅投降,蜀汉亡国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邓艾偷渡阴平小道成功后,势如破竹连续攻陷江油、涪城和绵竹,特别是绵竹之战诸葛瞻败得太快

刘禅为什么选择投降

公元258年,曹魏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数路向成都进攻,打响了灭蜀之战。当邓艾在绵竹歼灭诸葛瞻统帅的西蜀主力后,西蜀小朝廷万般惶恐中,开始讨论政权以及皇帝刘禅的前途。有人提出:“蜀与吴结盟,应该东下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