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是什么
Posted 制度
篇首语:顾虑太多难以起步,背负太多难走远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九品中正制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九品中正制是什么
特殊历史时期往往有特殊的文化制度,而九品中正制恰巧就是这个历史时期特殊的文化制度@小柯谈历史 大家在看一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如《九品芝麻官》时,是不是经常看到谁谁是几品官员,像什么三品,九品啊。那么这些也是和九品中正制有一定联系的。 影视作品 《三国志陈群传》里是这么说的:文帝在东宫,深敬器焉,(中略)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 那么什么叫九品中正制呢?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文帝曹丕创立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是两汉察举制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九品中正制本质上也是一种荐举制,而荐举制则由来已久,论语有这么一段对话。 曹丕 冉雍为季氏宰臣,向孔子询问如何问政。孔子曰:举荐贤才。冉雍再问:焉知贤才而举之,孔子答曰:举尔所知,尔不知,人其舍诸? 九品中正制又叫九品官人法,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可以从"九","品","中正"三个方面来看。 九品中正制示意图 九即按对象不同分为上上,上中,上下 ,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九个。 品则是按照该人的家世和品行从一品到九品定一个品级。品第人物每隔三年定一次品级。最上的为一品,但是一品在魏晋南北朝只是理论上有过,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有一个名头而已。所以二品才是最好的,一品到三品为上品。三品以下为卑品,但是实际上三品已经不受待见,二品才是名负其实的上品。其中二品中卓越的官员称为"灼然二品","二品之精"等。但没有机会升到一品。 史料上有记载:"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 中正是这个制度里面比较重要的一些部分,大部分人才由他们推荐选拔产生的。中正分为大中正和小中正。州设"都大中正"郡设"小中正"。为保证制度的彻底实行,中正不归地方地方管辖。这个方面来说也有点像我们现在的某某办事处。严格意义来说大中正有对下面小中正汇报上来的信息有督查审核之责,但实际执行中,由于多方面的限制,督察审核之责往往是流于形式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只要小中正往上推的人,大中正在没有特殊情况下都不会拒绝。 "一州阔远,略不相识,访不得知,会复转访本郡先达,此为访中正实决于郡人"。"百郡立中正,九州置都士,州闾与郡县希疏,如马齿不相识面,何缘别义理"。 既然中正不归地方管辖,自然中正官员一般也是由朝廷直接任命。但为了便于控制一般是由朝廷官员兼任,这样做的同时也方便了吏部联系和管理。同时小中正则由大中正举荐产生出来,这样也可以避免受地方政府的影响。大小中正的下属称为"访问",用来核查推举上来的人才。 中正一般需要调查清楚该人才的家世,状(日常行为表现),以及品,然后上报吏部备案才算完成一整套选官流程。 九品中正制的出现可以说是很及时的,因为汉末诸侯割据,没办法采用当时的标准来选用官员,所以就导致很多士人们的不满。这个制度的出来很大程度的稳定了民心,但随着时代的推移弊端也慢慢开始产生。 那九品中正制给魏晋南北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九品中正制最大的积极影响就是构建了魏晋南北朝的门阀政治。因为其创立的原因就是因为察举制很难在全面推行,当时的环境是一片混乱的。但人才的选拔却出现了困难,使得混乱的时代人才选拔有一点的标准。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解决了各世族大家的矛盾,使它们一心一意为君王服务。所谓门阀政治就是一种讲究门第阀阅的贵族政治。 门阀政治 但随着后来的慢慢发展,特别是中后期时,它的弊端也开始慢慢显现,开始慢慢腐朽起来。具体体现在在只要是士族高门的子弟,只要有显贵的家世,就算是没有任何才能,都可以稳稳的当上高官,甚至就算是傻子都能当上高官。 出身雨手颖川贵族的人庾冰曾洋洋得意地说:因恃家宠,冠冕当世。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九品中正制已经变了样,这对当时社会的发展埋下的严重的隐患和弊端。一方面,这些官品高的名门世族仅凭自己的出身不必需要才能就能官至二品,所以就不思进取,整日沉浸在清闲,放荡的生活中,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而另一方面由于荣华富贵唾手可得,它们不会为皇帝卖命,不管这么样,他们的地位是与皇帝无关的。而同时那些拥有才能的人和想为皇帝卖命的人,因为家庭不好,当不了官或者处在底层。这对国家来说是很危险的,如果一些国家的主干力量是这些人,那么注定长久不了。 后来的人描述这类人说: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 后来隋朝建立,九品中正制带来的门阀政治被逐渐削弱,直到最后被科举制代替。所以说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和选官制度成也九品中正制,败也九品中正制。但是九品中正制对于中国古代整个选举制度还是有帮助的,起到了一些承上启下的作用,也给后世的选官制度提供不少参考,还是颇具历史文化价值的。 科举制示意图 结尾语:魏晋南北朝作为中国一个大动乱的时代,留下了很多历史瑰宝。九品中正制就是其中一个,虽然他后来产生了很多腐朽,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其对后来社会的发展也起到的很大的作用。这也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评判一个人或一件事,虽然之后可能有不正确和消极的地方,但是至少他曾经正确和积极过,而且也给未来带去了正确且积极的影响。那么他就是有价值的,过错并不能抹灭它的正确,我们还是需要理性一点的去看待 文|小柯谈历史 图|网络相关参考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九品中正制的介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选择官吏一直以来都是封建王朝非常头疼的事情。从秦始皇创立大一统王朝,一直到清王朝覆灭,这两千余年来,选拔官吏的方式大概分为了三种:察举制、九品
九品中正制属于荐举性质的一种选拔人才方式。荐举制由来已久,《史记》一开篇就记载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尧帝年老,咨询四位辅政大臣(四岳)谁能继承他的帝位,四岳表示没有人可以当此大位。
在汉代,一直是推行察举征辟等制度,也就是由地方和中央的三公等官员负责了解、考核并征召一些人到朝廷当官。征召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秀才,一种是孝廉。秀才主要是对儒家经典比较了解,而孝廉则是孝顺父母
九品中正制是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制度。具体是指,朝廷将人才的推举权,交给大中正。大中正由各州郡推选。并且大中正要在朝廷任职,其名望地位都要达到要求。大中正产生后,再由各郡官吏
曹操提出的唯才是举是一个非常急功近利的一种人才选拔政策。曹操提出这个唯才是举的口号之后,就对整个官员的选拔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个改革到他的儿子曹丕称帝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个国家制度,这个制度在我们
在古代,知名度最高的選官制度是科舉制,讀書人通過參加朝廷舉辦的考試,擁有晉身為士大夫階層的機會。科舉制度始於隋唐,延續了1000多年,但在此之前的讀書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在西漢時期為了緩和各個階層之間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曹丕称帝后,接受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制定九品官人法,此法为西晋王朝承用,并加以发展,其后南北各朝基本上沿用此制。所谓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由九品、中正、官人三要素组成。即
深度摘要: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正剑,是国军高级将领的佩剑,地位应该是很高的,但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那么中正剑到底是个啥?图1:中正剑到底是个啥?上世纪80年代初,一部《佩剑将军》的电影热映,里面主人
围棋最高的段位是九段,曾国藩下围棋没得段,只得了个九品棋手。这个"九品棋手"是怎么得来的呢?原来,曾国藩在洪泽湖与太平军作战,打了好几个月,不仅整个船队被太平军击毁,连曾国藩自己也差一点被活捉。因为在
明朝官職設置按品級,官大小要辦其品,自正一品至從九品,共分18個等級。1、三公、三孤:三公:太師、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師、少傅、少保(從一品)三公(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三孤(太子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