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起兵是偶然的吗

Posted 刘邦

篇首语:人不能只做正确的选择,偶尔也得做一些喜欢的选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邦起兵是偶然的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邦起兵是偶然的吗

王玄陵《资治通鉴》精解 第 18 篇,坐标:《卷七▪秦纪二》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徐州的沛县县令想要响应陈胜起义,他手下的掾吏萧何、曹参就告诉他说:「 ”您老人家是秦朝的官员,如果带头反秦恐怕沛县的子弟会不服你,不如把外面流亡的沛县子弟召回来,用来胁迫沛县内的子弟们服从您”。 县令一听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就让萧何、曹参着手去办,没多时,城门楼下吭哧吭哧的聚满了一百多号人,为首的就是朝廷的通缉犯刘季(后来发达了改名为刘邦)。县令大人的脸立马就黑了,他感受到了萧何和曹参满满的欺骗和背叛,赶紧下令关闭城门进行内部清理,萧曹二人仓皇的逾城跑路。 刘邦写了一封策反书射进城中,城里的老百姓看到后义愤填膺,纷纷冲进县衙拧下了县令的脑袋,开门迎接刘邦一伙进城主持大局。萧何和曹参是沛县当官的,所以大家就先后推举他们为「 ”沛公”,但是这两人担心枪打出头鸟,于是就把「 ”沛公”让给了刘邦,「 ”沛公”这个称号是遵循了战国时楚国的惯例。 「 ”沛公”真是让出来的吗? 按照主流史书的写法,刘邦这「 ”沛公”——日后的皇帝,是胆小的萧何和曹参让出来的,因为他们不敢做出头鸟,所以把刘邦推出来当做盾牌,刘邦好像很可怜的样子,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越琢磨发现越不是这么一回事,关于这点《资治通鉴》全盘采用了司马迁的说法,但是我们知道司马迁写历史向来很「 ”佛系”,《史记》中夹杂了很多个人观点下的人物心理活动,这让他的史书读起来非常生动,但是却对很多历史细节造成了误导。 比如这里《高祖本纪》说: 「 ”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 司马迁说他们胆子小,怕起义失败会被株连全家,所以把老大的位置让给了刘邦。试想一下,这件事情司马迁是怎么知道的呢?当事人肯定不会自己说出来的,所以这显然是司马迁为了文章的前后连贯,用自己的揣度想当然的杜撰了这么一个心理活动。 程步先生在《真秦始皇》中提出来,读《史记》一定要把关于心理活动的部分略过,才能看到历史的真相。如果我们把上面这段心理活动抛开来看,会发现这个事情完全是另外一种解释。 那就是萧何和曹参一直都受到刘邦的笼络,但是这个事情沛县的很多父老是不知道的,他们只知道沛县的公务员系统只有萧、曹最得人心,于是在攻下沛县以后就推这二人为首。但是这两人一直都是刘邦的信徒,再加上他们也没有当出头鸟的胆量,所以就怂恿大家推刘邦为「 ”沛公”。 因此,这其实就是一场主角登场前「 ”三推三让”的政治秀,「 ”沛公”这个角色的扮演者从来都是刘邦,萧何和曹参只是扮演配角而已。 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以沛县的人才之多,刘邦区区一个戴罪的亭长,在大山里跟山鸡野兔玩了好几年,怎么可能一跃成为掌控沛县的最高领导人呢?这显然不可能是运气这么简单。 当然了,汉室的后裔愿意别人把刘邦的建国视作「 ”运气”,好像刘邦什么都没干,莫名其妙的就成了「 ”黄袍加身”的主角,因为这样更能够让人觉得刘邦是「 ”天命所归”。但是,这个所谓的「 ”天命”其实是人为包装出来的。 「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刘邦曾经到咸阳服劳役,有一次在大街上见到秦始皇出行,煌煌甲胄,落落车撵,道旁黔首跪倒一片,刘邦不禁惊叹道:「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从这里就能知道他不是一个凡人,叫花子只羨慕比他混的更好的叫花子,像刘邦这种小角色更应该羨慕比他体面的县令,而他却羨慕九五之尊的皇帝。可见,刘邦从很早以前就心怀大志。 他虽然是一个小小的亭长,但是他却并看不起那些身为皇帝犬马的县吏,比如,萧何、曹参之辈,甚至是沛县的县令。所以单父人吕公投奔沛县令之时,县令大人在堂前设宴,沛县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带着红包来祝贺。 只有刘邦空着两个爪子吆喝「 ”贺万钱”,萧何说他是个混混,「 ”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天天就知道说大话,但是根本办不成是什么正事儿,可见这个时候萧何还瞧不上刘邦。 可没有想到的是,吕公这个人会相面,他觉得刘邦此人能成大事,于是赶忙把自己的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算是在未来的大汉集团里入了一股。这又是一件稀罕事,由此可见刘邦这个人的确是不俗。 刘邦结婚生子以后,有一次从亭长任上回家探视,在田地里遇到了一个算命先生,说刘邦是「 ”贵不可言”。这个事情别人都不知道,但是却被记载下来了,我们也只能是信三分。因为这个就像洪秀全的那场大病,他说那次大病他是去见上帝了,这个话也是很多年之后造反的时候才说的,就是为了证明他是「 ”上帝之子”,而刘邦同样有可能是将算命先生的话适度地加工了一下,用来说明自己是「 ”天命所归”。 但不管怎么说,刘邦这个人是素怀大志的,他的志向不是萧何、曹参之流可比的,他当然也就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刘邦「 ”天命所归”的预谋 刘邦在思想上不是被动的,行为上更不是被动的,其实恰恰相反,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皇帝,刘邦从一开始就耍了很多心机。 陈胜、吴广在起义的时候,玩了个篝火狐鸣「 ”大兴楚,陈胜王”的把戏,来证明自己的「 ”天命”,后来陈余、张耳又劝他假扶苏、项燕之名来号召四方,就是因为在当时社会的等级观念是很严重的。就连老百姓都想当然的认为,只有像「 ”六国后裔”等贵族才能当皇帝,就更不用说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 ”士族”了。 所以,在秦末农民起义的初期,只要是布衣起家的豪强,都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路是立一个贵族为王,以撑场面,借此来说明自己的合法性;第二条路利用老百姓迷信的心理,人为的制造「 ”天命”,打破之前的贵族世系,重新开拓一条「 ”君权神授”的路线。 刘邦就是选择了第二种,也就是利用舆论的力量来制造「 ”天命所归”的声势,这个造势和准备的过程持续了很多年,所以在刘邦起义的前几年里,沛县地区就流传着很多关于刘邦的神奇传说。这些传说有真有假,也有的是半真半假。 比如,像前面说的「 ”大丈夫当如此也”,到县令家赴宴「 ”贺万钱”,吕公以女儿许配他,私自纵放骊山劳役等,这些应该是真的。 像「 ”赤帝之子斩白帝之子”,刘媪与蛟龙交生刘邦,醉酒身上常有龙,「 ”季所居上常有云气”等,这些应该都是假的。 像「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算命者说他「 ”贵不可言”,「 ”沛中子弟多欲附者”等,这些事情应该是半真半假,是在事实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加工。 但是,上面说所有的这些「 ”异象”,在老百姓之间却流传很广,这很明显就是最早的舆论战术,这些故事肯定是有人在对外散播。幕后的主使肯定就是刘邦,因为他是散播这些「 ”异象”唯一的受益人。 而凭借刘邦一个人,当然无法做不到散播这么多谣言,尤其是他因为私放骊山徒躲进了深山里,所以肯定是有人帮助他。那么帮助他的人,肯定就是萧何、曹参、樊哙等人,这群人围绕着刘邦自上而下结成一体,变成了沛县地区的地下党。 与此同时,刘邦集团已经发展成了两股势力,一股是在山野之间,刘邦笼络了一百多流亡之人,他们肯定不能在外面挖野菜吃,所以他们在深山里是有一个根据地的。另一股是以萧何、曹参为首的沛县内应,他们在县城里扶持自己的力量,并且替刘邦做「 ”天命所归”的政治宣传,樊哙这个狗肉师傅就是城内的代表人物。 两股势力肯定是不能没有交集的,在中间传递消息的就是刘邦的老婆吕雉,吕氏对于刘邦的发迹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大家还记得最开始像萧何这些人是看不上刘邦的,但是因为刘邦娶了县令大人的好友吕公之女,他的影响力渐渐地越来越大,萧何这些当官的才能为他所用,当然刘邦肯定是用了不少的手段,才能让他们对自己服服帖帖。 吕雉经常带人去芒砀山寻找刘邦,每次都能找到山中根据地的所在,吕雉说是因为刘邦所在的地方上空经常有云气聚集,所以她每次都能找到,这在当时被视作是「 ”贤人之象”。这个所谓的云气应该是假的,老天爷肯定没时间盯着刘邦,而吕雉等联络员之所以每次都能找到刘邦,也许是因为他们早就知道根据地的位置,也许是因为刘邦的根据地上方有做饭的炊烟。 总之,城内城外是经常有联系的。 等到陈胜起义的消息传到沛县的时候,刘邦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所以就和城内的萧何、曹参等人定下了计策。先是由萧、曹二人劝县令召回流亡之人,名义上是为了胁迫那些不服从县令的沛县子弟造反,实际上就是为了迎刘邦等人进城。所以,萧何、曹参并没有发布所谓的《召流亡者书》,而是让樊哙悄悄地赶到芒砀山根据地,把这个消息传递给了刘邦,然后刘邦带着芒砀山根据地的弟兄们赶到了沛县城下。 这才有了我们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县令大人看到城下乌压压的一群人,为首的竟然是自己搜捕了多年的刘邦,立刻反应过来自己是上当了。这么多年让萧何等人抓刘邦都抓不住,怎么现在一下子就找到刘邦了呢?这显然是萧何这群家伙一直在包庇刘邦,这一次是想来颠覆沛县政权的,所以就下令紧闭城门,想要杀掉萧何和曹参,吓得这两个人赶紧翻墙投靠刘邦去了。 其实我们想一想萧何和曹参为县令出的那个主意,完全是个没用的馊主意,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城里没有阴谋分子,沛县的子弟不可能反对县令反秦,赵地的范县县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萧何二人之所以给县令出这样一个馊主意,其实真正的意图就是为了骗开城门,让刘邦带领的外围部队顺利进城。 资治通鉴正版白话文白对照全译 史记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书 ¥36 购买 萧何和曹参跑路以后,按说凭借刘邦这百十来号人,根本无法攻克沛县这座县城。而刘邦似乎是胸有成竹,他不打不闹,写了一封书信射入城中,没多久县令就被愤怒的百姓给杀掉了,大家难道不觉得奇怪吗?城外蹲着一百多号恐怖分子,城内的官兵竟然能让恐怖头子刘邦的一封策反信落到百姓手中,你以为是用飞机散发的传单吗?而且百姓看了刘邦的一封信,竟然能不约而同的去把县令宰了,刘邦射进城的是信还是迷幻药? 说白了,守城的官兵很多可能都是萧何、曹参的亲信,而沛县城中本来就有一股城内势力,刘邦的这封信其实就相当于最高命令,得到命令的城内势力就按照指示把县令给杀了,迎接刘邦进城,而刘邦这个在大山里流浪多年的混混,也理所当然的成了「 ”沛公”,这一切其实都是在他的计划之内的。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 胡三省注》《史记三家注》等

相关参考

好神奇!汉高祖刘邦死前的预言竟然都实现了

...伯温的“烧饼歌”等等。但若论第一大预言家,非汉高祖刘邦莫属,他在临终前做出了两大预言,最终都一一实现,不可谓不神奇,不可谓不偶然。下面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甜心即可就为大家介绍下刘邦两大预言的经过。话说公元...

好神奇!汉高祖刘邦死前的预言竟然都实现了

...伯温的“烧饼歌”等等。但若论第一大预言家,非汉高祖刘邦莫属,他在临终前做出了两大预言,最终都一一实现,不可谓不神奇,不可谓不偶然。下面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甜心即可就为大家介绍下刘邦两大预言的经过。话说公元...

沛县起兵时,萧何、曹参官职更高,为何众人却推举刘邦当老大?

沛县起兵时,萧何、曹参官职更高,为何众人却推举刘邦当老大?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当初在沛县作官吏的时候,萧何是主吏掾、曹参是狱吏、刘邦是亭长,官职是萧何>曹参>刘邦;明明刘邦

《资治通鉴》所载刘邦起兵沛县的经过

刘邦秦二世元年九月(按:此年即公元前209年,汉武帝之前的秦汉之交以十月为岁首,故九月应为岁末),沛人(通鉴作者认为刘邦为秦沛县人,有争议)刘邦起兵于沛(此处沛显然为沛县之沛邑城),〔陶唐氏既衰,其后

你知道跟随刘邦的汉初十八功臣,以前都是做什么的吗

刘邦起于微末,本为秦朝泗水亭长。刘邦的成功在于识人和控人,他知人善任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运用自己手下的一帮能人创建了大汉帝国。汉太祖刘邦立国后钦定18位功臣,今天丸子就带你看看这18位功臣原本是做什么

刘备起兵时 为什么不敢直说自己是刘邦后代

「”我乃中山靖王之后”,这是不是在三国演义中大家经常听到了介绍语?没错这就是刘备刘玄德逢人介绍自己汉室宗亲身份。乱世之中这个中山靖王后裔,给刘备带来不少的好处。然而,同为汉景帝后裔的刘秀,为何大大方方

刘邦刚坐上皇位,部下就起兵造反,张良只用一句话就摆平了

公元前201年,刘邦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大汉集团正式建立。是时候与当初一起打天下的伙伴们分享胜利果实了。刘邦一口气分封了功臣二十余人,但门外还有一群人排队等着封赏。最早分封的二十余人都是刘邦的铁杆兄弟,

假如韩信在要求刘邦封他为齐王的时候起兵造反,韩信会赢吗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是汉朝建立的基石将领,韩信领兵之后,一路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一生无败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我们反观汉高祖刘邦的领兵记录,彭

漠北误饮 3次偶然影响汉朝四百年历史:寒溪夜涨

1、寒溪夜涨当年,韩信因得不到刘邦重用,极度失望以至对刘邦就此绝望,于是带着满腹怨气,悄然走人。随后,萧何知道了,没来得及脱官服,骑着马就去追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结果大家都

萧何为了帮刘邦是怎样自黑的

萧何能够成为“三杰”中的唯一善终者,不是偶然的。在刘邦心目中,真正知根知底的是萧何。刘邦起事前,就和萧何很要好。萧何早年是衙门里的小吏,在刘邦还是个经常连酒都喝不起的平头百姓时,萧何曾经常帮助刘邦,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