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亡秦必楚为例子,说透士气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Posted 士兵

篇首语: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以亡秦必楚为例子,说透士气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亡秦必楚为例子,说透士气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这句话首次出现,是出自范增之口,项梁起兵江东,渡江西进,各路楚地武装纷纷前来加盟,70岁的范增这个时候也前来投奔项梁。「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就是范增首次向项梁出谋划策的时候说出来的。在《史记》中的原文是:「 ”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对于这句话,历史学家们在字面意思上曾给过很多种解释,在这诸多种解释中,尚没有一种说法成为大家都认可的主流说法。以在下之见,这句话就如同「 ”祖龙死而地分”、「 ”亡秦者胡也”、「 ”大楚兴、陈胜王”一般,都是起事者为了达到其目的而制造的舆论宣传。 一个优秀的统帅需要洞悉士兵的心理,不洞悉普通士兵的心理,就无法明白这些谶言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在军队中,士兵从心理上大抵可以分为几类。 第一类人天生勇敢,充满尚武精神,从不畏惧危险,他们往往是军中的勇士,但是这种人在人群中的比例极低; 第二类人嗜血好战,视自己的性命与他人的性命都如同草芥,一旦失去纪律控制,可能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这种人与第一类人一样,在人群中也只占有极少的比例; 第三类人,本是如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但是他们或者以前地位尊重,但是目前沦落到地位卑微,想通过战功恢复以前的地位;或者宗族中有人为敌方杀死,急切想为亲人复仇;或者生活困苦,想通过战利品改善生活;或者地位极为低贱,被人视为「 ”贱民”,想通过战功改变地位。等等,诸如此类,因为他们强烈的战斗愿望,他们能表现出杰出的战斗力。 最后一类人,就是军中占绝大多数的,和我们一样的普通大众,惧怕战争,惧怕死亡,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需要在军中服役。(对于士兵心理的分类,我主要参考的是吴起兵书《六韬》) 一个平常人的情绪,可以说是非常复杂的,但是对于军队中占据主流的第三类和第四类人来说,士兵的主要情绪无非不过两种,即惧怕死亡和渴望战功。其中求生的意识是主要的,而渴望战功的意识则是次要的。 当无数的士兵走上战场上的时候,绝大部分士兵心中忐忑不安,他们不知道他们是否能保有他们的财物,也更加不知道自己能否活到明天,作为普通士兵,他们无法确知即将进行的战斗有多少取胜的可能。 假如他们是战斗经验丰富的士兵,那么过往经验会告诉他们:战斗在相持阶段的阶段的互相杀伤十分有限,真正的大规模的杀伤在一方溃败之后的追杀阶段,失败者将付出比胜利者惨重得多的人员伤亡。 假如他们是无多少经验的新兵,他们的心理状态与老兵又会有所不同。他们会在战役顺利的时候战斗力旺盛,因为胜利意味着可以分配大量的战利品,可是在战事不利的时候,他们又会异常恐惧,为了保住性命,他们往往会不顾整体战局,争先恐后的逃命。 胜利与失败的最终境况有天壤之别,求生的本能让普通士兵无不渴望在战斗中胜利。我们通常所说的「 ”士气”,主要取决于士兵对于胜利拥有多大的信心。 对胜利充满信心的军队会在战场中发挥巨大的潜力,越是士气高昂的军队,他们的所能承受的伤亡和打击便越大。用兵上讲究「 ”围城必缺”、「 ”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因为将士兵逼到无路可退的境地后,在强烈的求生欲望下被围的士兵会短暂的发挥他们强大的战斗潜力。 相反,对胜利毫无信心的部队则会表现极低的抵抗意识,这在肥水之战中表现得非常典型,北方来的苻坚大军正在敌前后撤,谢玄率领的北府军趁机突击,在苻坚大军阵后有人高呼「 ”秦军败了”,顿时对整个军队造成了极大的恐慌,造成了全军的崩溃。还有一个例子特别典型,二战末期日本人原准备依托本土负隅顽抗,但是美国人两颗原子弹的爆炸让他们彻底丧失了抵抗的决心。 士兵对于战役的信心是如此重要,一个不善于把握士兵心理的统帅是难以称之为优秀的统帅的。 普通士兵无法判断未来的战局是否能取胜,而对于他们的统帅对于战局的判断,他们也不能坚定的相信,除非他们跟随的是像韩信、岳飞、徐达、亚历山大大帝、卢库卢斯、拿破仑这样伟大的统帅。 相反,总体来说文化水平很低的普通士兵对于预言、征兆,却有信徒般的迷信。战史上记载过数不清的事例,表明很多普通百姓正是从一些谶言和异样的征兆中获取勇气,从而揭竿而起反抗暴政。如「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如「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同时,战史上也有数不清的事例,表明普通士兵因为看到一些不详的征兆,而表现得无比恐惧,比如帅旗被吹倒,比如统帅不小心跌倒。我国历史对于战史记载的往往非常零碎,想详细列举一下以上两种相关的战例恐怕非常费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下古罗马兵书《谋略》,里面有两个章节详细列举了古罗马战史上的相关战例。 我们再穿越到范增向项梁进言「 ”楚岁三户,亡秦必楚”的时间段,当时曾经势如中天的陈胜义军已经支离破碎,几十万义军被秦军歼灭,陈胜被杀,剩下的各路义军互不统属,而且势力弱小,反秦义军的形势跌入了谷底。很多天下百姓不禁要问,继续反抗会有好结果吗? 当年陈胜起事,可以说是酝酿良久,首先传遍天下的谣言「 ”祖龙死而地分”让天下百姓看到了颠覆秦王朝的希望,后来陈胜起事,陈胜又制造了「 ”大楚兴,陈胜王”的谶言,这样,走投无路的900人才敢于举起反抗秦朝的大旗,早就不满秦朝统治的各地豪杰随后纷纷响应陈胜起义,聚集了几十万军队。可是短短半年时间,这几十万军队就被强秦军队所摧毁。 面对秦军的强势,原六国的百姓不得不重新思考他们的未来,假如继续起来反抗,他们也许会被秦军杀死,乃至大卸八块,抛尸荒野;假如安心苟活,也许会多活一些年头,年复一年,也许最后能寿终正寝。正在反秦事业的低谷阶段,项梁集团及时的打出了「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旗号,这一谶言就如「 ”大楚兴,陈胜王”一样,激发了天下百姓反抗秦王朝的勇气。 胜利的诱惑是如此之大,不仅可以改变现在徭役无度的命运,而且可能博得封侯拜将,封妻荫子,正是在这一谶言号召下,楚军势力得以迅速发展。项梁随后能两次击败秦军主力,在秦人调集防御匈奴的北方边防军击败楚军主力,击杀项梁后,楚军能在短时间内重整兵力,北上救赵,并随后在巨鹿战场彻底击败秦军主力,这一系列胜利,可以说都有「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一份功劳。

相关参考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被秦灭,拿什么去灭亡秦国

秦国灭六国,一统天下,但是短短十六年后,秦朝就灭亡了。而且灭秦的三个重要人物,陈胜,项羽、刘邦本身原来都是楚国人,这一切似乎应验了当年的一个谚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那这是为何呢?首先解释一下「

项燕是什么人?为什么他敢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项燕(?-前223)楚国下相人(今江苏省宿迁宿城区),战国末年楚国著名将领,是抗秦名将项梁之父,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大破楚军。次年,秦军攻到蕲(今安徽宿县东南)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战国末年着名将领项燕

项燕(?-前223)楚国下相人(今江苏省宿迁宿城区),战国末年楚国著名将领,是抗秦名将项梁之父,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大破楚军。次年,秦军攻到蕲(今安徽宿县东南)南,他兵败被杀。...

楚虽三户 秦必楚你知道是哪三户吗

汗青上有一句有名的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说话的人却不怎么有名,连名字都没留下来。《史记》中记载为楚南公,也就是楚国的南方的一个白叟,擅长阴阳之说。关于这个“三户”,汗青上有好多说法,各持一说。有

楚虽三户 秦必楚你知道是哪三户吗

汗青上有一句有名的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说话的人却不怎么有名,连名字都没留下来。《史记》中记载为楚南公,也就是楚国的南方的一个白叟,擅长阴阳之说。关于这个“三户”,汗青上有好多说法,各持一说。有

最后1个至今无解 史上3大神秘预言2个已实现

...中两个已经实现,还有一个至今无解。1,“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一个叫楚南公说的,这句产生于反抗暴秦统治的秦朝时代名言,出自西汉时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即使楚国最

最后1个至今无解 史上3大神秘预言2个已实现

...中两个已经实现,还有一个至今无解。1,“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一个叫楚南公说的,这句产生于反抗暴秦统治的秦朝时代名言,出自西汉时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即使楚国最

赵高,三个步骤灭亡秦朝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战国时期,楚国贤者楚南公的这句预言最终被验证了――陈胜、刘邦、项羽等楚国人起兵造反,“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秦朝敏捷消亡。实际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国度的农业生产力很强,军事力量

历史上项羽竟然姓芈

项羽姓芈是真的么?芈,姓氏,春秋时楚国祖先的族姓。《史记·楚世家》陆终生子六人,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後也。历史上项羽竟然姓芈看到楚国,我忽然想起“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既然芈月是楚国王族之后,项

前三个已经应验,最后一个将要发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历史也留下了不少预言。今天脑洞就跟大家聊聊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预言,其中三个已经应验,最后一个经过科学证明正在悄然发生!第一个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史记·项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