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Posted 君主

篇首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各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学说。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家思想,摒弃其他各家学说,被后人称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儒术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 统治者们真的选择儒家而摒弃了法家吗?其实并非如此,因为中国的统治之术从秦朝以来便是「 ”阳儒阴法”,即表面上尊奉儒家,实际上实行法家那一套。 儒家与法家的区别,在于他们对人性的预设不同。 儒家认为,人性本善,只不过由于现实的诱惑太多,引起了人的欲望,带坏了人心。儒家相信,只要经过正确的教育,任何人都可以变成好人。所以儒家重视对民众的教育,重视个人的能动性与价值。 儒家认为,君主和臣子直接虽然有地位的尊卑差别,但却不是赤裸裸的奴役与被奴役,而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孔子说「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首先要求君主像君主的样子,然后才是臣子有臣子的样子。孔子认为,统治者自身行得正,哪怕不下命令百姓也会追随你;相反,如果统治者自身不正,哪怕下了命令,百姓也不会遵从。孟子认为,君主善待百姓,让百姓能吃饱穿暖,百姓就会追随君主,战无不胜;如果君主剥削压榨百姓,百姓就可以反抗君主的暴政。 法家则认为,人性本恶,人人都是为利而相互算计、相互倾轧。比如韩非子说,哪怕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也是利益关系,没有什么亲情。所以法家重视用法令赏罚去约束和规范民众,让人成为君主统一天下的工具。 韩非子指出,君主要掌握三种工具:法、术、势。法即公开的法令,术是不公开的权术,而势则是君主尊贵的地位。君主只有同时掌握了这三者,才能统御臣民。所以法家的统治术主要是三点:首先,塑造君主的绝对权威,把权力集中于君主之手;其次,颁布法令,奖赏那些君主鼓励的行为,惩罚那些君主反对的行为,就能让百姓服服帖帖的听君主的话;最后,君主还得学习帝王心术,用种种权术手段来调教大臣们,比如在两派之间居中制衡,拉一派打一派等等。 大家可以看到,法家的方法是效率很高的,他们利用里人心的弱点,即趋利避害,让百姓们变成了忠心耿耿的奴仆,甚至是机器。这比只注重道德说教的儒家不知高到哪里去了。所以采纳了法家学说的秦国以虎狼之师席卷天下,扫灭六国,最终统一中国。 法家那一套确实有用,但是也有很大的问题。法家只用赏罚来规范百姓的行为,就抹杀了百姓的道德感,把百姓变成了只知趋利避害的动物,即孔子所说的「 ”民免而无耻”。百姓能因为利益而服从命令,就能因为利益而犯上作乱。而且法家强调君主的权威,又用法、术来捍卫君主的权威,这就给了君主以滥用权威的机会。如果君主是有为的明君还好,如果君主是无道昏君,就会肆意奴役、压榨百姓,让百姓不堪重负,揭竿而起。 其实,秦朝二世而亡,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年刘邦进入关中,受到了关中父老的欢迎,说明就算是秦国人也早已不堪忍受皇帝的剥削了。 秦国通过利益来驱使百姓作战,其本质是抢掠六国的财产以奖赏立了军功的秦人,秦国百姓共同享受着战争红利。只要六国未统一,战争一直持续,秦人就能通过参与战斗获得利益。然而当天下一统,不再有战争,秦国激励百姓的措施便维持不下去了,特别是原来的六国百姓,他们没有从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中获利,自然不会拥护秦朝的统治。 所以后来的统治者们都学乖了,他们继承了法家的政治学说,这被称为「 ”帝王之术”。但是他们又为法家的制度披上了一层儒家的外衣。一方面,统治者用改造过的儒家思想,如三纲五常,给百姓洗脑,让他们自觉维护君主统治,不愿犯上作乱。另一方面,君主又号称自己遵守着儒家的教诲,以仁爱治天下,勤政爱民。 所以统治者们只是在表面上尊崇儒家,但实质运用的还是法家的统治之术。对于最正统的儒家思想,统治者无法完全接受。 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读《孟子》,当读到「 ”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句时说:这不是臣子该说的话。于是下旨把孟子撤出孔庙,并命令大臣们编了一本《孟子节文》,把《孟子》中很多不利于独裁统治的话都删掉了,多达八十五条,比如: 《尽心篇》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梁惠王》篇「 ”国人皆曰贤”,「 ”国人皆曰可杀”一章;「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离娄篇》「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一章; 《万章篇》「 ”天与贤则与贤”一章;「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等等。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相关参考

我们的常识以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殊不知兼容并包首先是来形容汉武帝时代用人盛况的

导读:《汉书》卷五十七《司马相如传下》载其《难蜀父老》文,云:武帝欲兴功业,「”必将崇其弘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故驰骛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前141—前8

我们的常识以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殊不知兼容并包首先是来形容汉武帝时代用人盛况的

导读:《汉书》卷五十七《司马相如传下》载其《难蜀父老》文,云:武帝欲兴功业,「”必将崇其弘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故驰骛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前141—前8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真相是什么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真相是什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我们初中历史中就耳熟能详的内容了,此后的我们在解释历朝历代的兴亡更迭时,都会加上一个衡量标准,那就

汉武帝推行的独尊儒术,使得儒学正式成为了中国的官方思想

从战国末期到西汉,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总趋势都是走向大一统。战国时代七雄并立,百家争鸣。到了秦朝,六国覆灭,天下归一。而在文化上也实行了「”焚书坑儒”、「”以法为教”的政策。西汉前期,推行黄

汉朝的十个冷知识,比外面的寒流还冷,知道一半的就是高人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是董仲舒提出来的。董仲舒向汉武帝提的建议是「”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武帝纪赞》中,记载了汉武帝的做法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所以董仲舒自己没说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独尊儒术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本站网中华上下五千年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故事。  董仲舒是西汉的思想家、政论家,还是个精通儒家学说的大学问家,他治学精勤,在景帝时曾做过博士官。董仲舒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当时政治上的斋要,改

道家下沉民间,汉武帝独尊儒术,与儒家齐名的墨家去哪儿了

有朋友提问:假如汉武帝当年没有独尊儒术,而是尊墨家,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这种假设性的问题该怎么回答呢。虽然在先秦的时候,墨家壮大,甚至有和儒家一争天下学说的迹象,所谓「”非儒即墨”是也。但是墨家逐渐消

道家下沉民间,汉武帝独尊儒术,与儒家齐名的墨家去哪儿了

有朋友提问:假如汉武帝当年没有独尊儒术,而是尊墨家,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这种假设性的问题该怎么回答呢。虽然在先秦的时候,墨家壮大,甚至有和儒家一争天下学说的迹象,所谓「”非儒即墨”是也。但是墨家逐渐消

济南历史题

一道初1上的历史题政治: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书中68页下面)思想:汉武帝为改变这种局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拓展中国的版图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在立了刘弗陵为太子,任命了霍光等五个顾命大臣后,终于安心地走了。他七十年的人生尘埃落定。汉武帝在位的五十四年里,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重用人才、招贤纳士,他严刑峻法、重用酷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