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 ”占道经营”无人管,就连皇帝的路都敢拦

Posted 汴梁

篇首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时 ”占道经营”无人管,就连皇帝的路都敢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朝时 ”占道经营”无人管,就连皇帝的路都敢拦

赵匡胤大概是最「 ”倒霉”的皇帝之一。 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在会节园宴请群臣,席间老皇帝很高兴,跟一帮大臣聊的龙颜大悦,等吃饱喝足以后,起驾回宫吧,结果刚走到汴梁城的通利坊,赵匡胤就傻眼儿了。 瞪眼一瞧,满大街的宽敞路面,全部挤满了小商小贩,乃至于他宋太祖偌大的仪仗无法通行。 大家想象一番那种尴尬的画面。 宋太祖·赵匡胤 堂堂一国之君,车马随行,护卫如龙,结果都堵在喧哗络绎的道路中间,贩夫走卒们呼天喊地,楼房民舍扎堆儿拥堵,这可愁煞了宋太祖的护驾大军。 想往前走吧,走不了,眼见着皇宫就在眼前,却是万般无奈。 不走吧,这整个天下都是他皇帝的,哪有到了自家门口还要绕路的道理? 于是赵匡胤勃然大怒,当场就怒目圆睁。 但就算他气的七窍生烟,也没办法直行,只好绕道回宫。 等到回宫,赵匡胤便立马下诏,严令汴梁城内的「 ”城管官吏”,将通利坊与整座汴梁城占道经营的商贩狠狠治理一番,当然,那些违规建造的民舍也难逃被强拆的厄运。 而这一招,也算拉开了我国「 ”城管治理”的历史序幕。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开宝九年》:乙巳,宴从臣于会节园,还经通利坊,以道狭,撤侵街民舍益之。 《清明上河图》局部 后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即公元1007年,汴梁城内设立「 ”街道司”,掌修治京城道路以奉乘舆出入,下设「 ”勾当官”两名,由武臣大使臣或三班使臣执掌,或兼领,专治京城内的道路通畅,严打占道经营的小商小贩与违章建筑。 同时还调配五百名兵士,以供差使。 《宋史·职官志五》:街道司,掌辖治道路人兵,若车驾行幸,则前修治,有积水则疏导之。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五·景德四年》:是月,并东西八作司、街道司为一司。 《宋会要辑稿·职官》:招臵(gé)有兵士五百人充街道指挥功役。勾当官二员,以大使臣或三班使臣领之。 按理来说啊,城市管理一事自古有正反两面。 正的呢,是把城市街道治理的干干净净,一来环境得以保护,如改善卫生情况,清理堆积的垃圾等,二来交通得以畅通,再说句好听的,于市容市貌也大有裨益。 反的呢,则势必要伤及百姓的利益,因为很多商贩之所以占道经营,完全也是为了生计,说白了,混口饭吃,起早贪黑的也都不容易,所以这就会激发民间与上层之间的矛盾。 所以城管这份差事,很不好当。 我并非为某类群体发声,实则我身边就有做城管的朋友。 用他的话来说,夹到中间,左右为难。 你干工作干的好了,老百姓骂你。 工作干不好了,领导骂你。 总而言之真是出力不讨好,所以平常如果没啥大问题,我朋友他们的执法理念都是先跟人讲道理,然后小的问题就和气解决,尽可能谋求大家的理解,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跟人好好说话,讲事实摆道理,大家也都是乐于接受的。 而在宋朝呢,尤其是北宋时期,占道经营,侵街违建现象十分严重,所以当朝统治者对此问题非常重视,设立街道司也是为了对侵占街道,巷道,甚至是在道路旁违规搭建建筑的,进行依法取缔或拆除,避免交通受到影响。 那么当时的汴梁城占道经营与违建现象到底有多严重呢? 《梦梁录》中便有生动描述: 城郭广阔,户口繁多,民居屋宇高森,接栋连楹,寸尺无空,巷陌壅塞,街道狭小,不堪其行、多为风烛之患。 试想房子紧挨房子,且大多数民居都是相互靠拢,甚至「 ”寸尺无空”,且不说道路,最为关键的是火灾隐患十分危险,稍有不慎,便会引起连绵大火,所以整治道路问题不仅便于交通,更为重要的一点,则是考虑到可能发生的火情。 但凭此一段,也大可想见当年汴梁城的拥挤,实乃水泄不通。 再说一件趣事,北宋年间成立的街道司,有统一的制服,名为「 ”青衫子”,通常情况下的执法活动,是浩浩荡荡五百人,皆着青衫,由衙门出动,商贩隔得老远看到一群人穿着青衫走过来,立马撤摊就跑。 那这些青衫具体都干啥呢? 总结来说就两方面: 第一,疏导交通。 由于古代没有交警一说,而且路面交通基本以人流为主,车马再多,也形不成如今的「 ”车流”,所以并未设立类似交警的职务,那么日常的交通工作,就由「 ”街道司”主管。 所以这五百人的大队伍出动,自然就是尽可能的把商贩驱离路面,使路面畅通。 而在当时,占道经营也具备专有的名词,为「 ”侵街”。 为什么这么叫呢? 因为古人的认知里,街面是属于公共场所,法理上来说,是属于城市中每一个人的,大家人人皆可走,当然现代也一样,所以如果有人不尊重公共秩序,将摊位摆到路面上,那就属于侵犯了他人的权利,因此被称作「 ”侵街”。 街道司,正是专门治理「 ”侵街”的衙门。 而在街道之上,还竖立有一杆「 ”表木”,用以标记,但凡摆摊经营,均不可超越表木竖立的范围。 第二,卫生清洁。 没错,街道司的这五百人青衫子,也负责打扫卫生,一般是由勾当官率领,突击检查,然后在将违规占道的商贩驱离后,留下的垃圾就由这五百人负责清理。 《东京梦华录》里头就记载过一件趣事,在北宋年间,但凡亲王公主出行,遇到街道垃圾如山,脏乱异常的情况,就由街道司立马派出数十位手脚干练的小伙子,提着水桶与抹布上街清扫,分分钟打扫的干干净净,而后还要有专人提着「 ”镀金银”的水桶,洒上一遍水,谓之「 ”水路”,方可予亲王公主通行。 《东京梦华录·公主出降》:公主出降,亦设仪仗行幕、步障水路。凡亲王公主出则有之,皆系街道司兵级数十人,各执扫具,镀金银水桶,前导洒之,名曰水路。 所以总的来说,这份差事也不易,我想以宋代人见天子仪仗都不必下跪的性子,老百姓对于这些青衫子自然更是没有好眼色,平日里的谩骂与嘲讽必然是少不了的。 但反过来说,这些人也是领着朝廷俸禄干这些让人嫌弃的活儿,要我评价的话,个中心酸,冷暖自知吧。 《清明上河图》局部 综上所述我们也可看出,街道司并非宋朝时的全国性执法机构,而仅为都城汴梁的执法单位。 下设的人员虽然看似很多,有五百人,但其实对于整座偌大的都城来说,人员十分有限,且只针对汴梁城中的某些交通困难区域进行集中整治,如前文所说的通利坊,往常便是商贩聚众之地,违章建筑也多。 更何况那可是当世第一大城,整座汴梁城内人口最多时超过130万,但不比前朝的长安城那般整洁有序,而是房屋都盖建的十分拥挤,人们住的也比较集中,试想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何起之多? 所以在设立街道司时,遇到问题严重的时候,五百人手也常常不足。 宋真宗就明确提出过这一顾虑,他直言道: 工作甚重,事任非轻,恐将来不济。——《宋会要辑稿·职官》 宋真宗·赵恒 那么除了上文所说的两个主要负责方面以外,宋朝的「 ”城管”——街道司,还有哪些具体事务呢? 细分下来,共有如下三点: 第一,负责维护并监管御街秩序。 所谓「 ”御街”,说白了就是皇帝专用道。 在宋朝,为了便于皇帝出行,会设立专门的御街,可是汴梁城很大,往常御街不用的时候,总不能空着不让老百姓用,于是为了防止皇帝出行时遇到拥堵,又能让百姓使用,大宋朝廷就在御街设立「 ”御廊”,而御廊与街面之间,还安装有隔离护栏。 这些道路设施,则全部由街道司派人定时巡视,街面自然是不许百姓使用,若要通行,则务必要在护栏之外,或廊下行过。 而百姓可在御廊中摆卖摊位,同时在廊与街之间还栽种有花草树木,充作御街的绿化景观。 《东京梦华录·卷二》:坊巷御街,自宣德楼一直南去,约阔二百余步。两边乃御廊,旧许市人买卖于其间,自政和间官司禁止。各安立黑漆杈子,路心又安朱漆杈子两行。中心御道,不得人马行往,行人皆在廊下朱杈子之外。杈子里有砖石甃砌御沟水两道,宣和间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梨杏,杂花相间。春夏之间,望之如绣。 现如今大家去开封城旅游,还可见到复原的宋都御街,可一窥当年风貌。 第二,负责为皇帝,乃至亲王公主的御驾开道。 街道司里有设立的专职人员,为皇帝通行时驱散前方人马,负责交通指挥,这一点就类似咱们现在的交警,但还是那句话,毕竟街道司是京城特立,所以这种职务也只存在于汴梁城内。 皇帝仪仗 另外还包括阻塞交通的违章建筑,也属于街道司管辖之内,比如隔老远看见一座小屋棚盖在路旁,妨碍交通,那么就归街道司派人去清除,甚至还包括一些店家门外的空地,也不能胡乱租赁给商贩使用,否则一经发现,便立即查处。 《宋会要辑稿·职官》:乞令街道司常切常觉,两厩店宅务今后不得将街坊白地出赁,及复令人搭盖席棚屋子,妨碍车马过往。如稍违规,申乞根勘。 第三,监管消防,排水除患。 前文咱们也说了,汴梁城内的屋瓦成群,座座相连,且古代房屋大部分均为木质结构,若遇烛火,再借风势,恐成熊熊火灾,即使泼水再多,也难以熄灭。 所以街道司日常的职务除了游街查看占道经营和道路拥堵,还负责监察火情,一旦发生消防隐患,则立即依法该查查,该拆拆,或责令整改,总之是绝不能放过隐患,否则真要烧起来,那就不是房屋受损的问题了,很可能还会危及人命。 《梦梁录》:寸尺无空,巷陌壅塞,街道狭小,不堪其行、多为风烛之患。 汴梁城复原沙盘局部 同时还包括雨天时排水除淤,别看街道司人不多,但真的是功能全面,堪称城管小能手。。。 《宋史·职官志五》:街道司,掌辖治道路人兵,若车驾行幸,则前修治,有积水则疏导之。 对于街道司,我想大家也明朗了,这可比现在的城管部门要复杂多了。 首先是任务重,可谓身兼数职,不仅有交通,城管,还包括消防与卫生。 当然权力也很大,毕竟那是京城特立衙门,负责帝王与皇室出行,所以有类似的出行任务,依照皇权办事,行政等级自然更高。 但不论古今,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占道经营与违章建筑可谓千百年来不变的复杂问题,其影响的方面,我相信通过本文,朋友们也能有一定了解。 究其出现的根本原因,如类似街道司等职能部门的设立,其实是当人口发展到一定数量以后,所不得不为之的事情。 人口越多,日常产生的交通拥堵与垃圾问题,甚至是安全隐患也就越大越复杂,这时候就必须要由当局派出一支执法队伍来进行统一管理,否则最后肯定会发展成更为严重的局面。 这种职能部门的设立,实际上是伴随经济发展所必然出现的结果,尤其是在北宋时期的汴梁城,可见这种部门的设定,的确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也做出了一定成效,对城市的交通秩序与生活秩序,都有着无法否定的贡献。 —————— 关注作者:钱品聚,了解更多历史与文化趣闻,带您发现更大的世界~! —————— 参考文献: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开宝九年》:乙巳,宴从臣于会节园,还经通利坊,以道狭,撤侵街民舍益之。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五·景德四年》:是月,并东西八作司、街道司为一司。 《宋史·职官志五》:街道司,掌辖治道路人兵,若车驾行幸,则前修治,有积水则疏导之。 《宋会要辑稿·职官》:招臵(gé)有兵士五百人充街道指挥功役。勾当官二员,以大使臣或三班使臣领之。 《梦梁录》:城郭广阔,户口繁多,民居屋宇高森,接栋连楹,寸尺无空,巷陌壅塞,街道狭小,不堪其行、多为风烛之患。 《东京梦华录·公主出降》:公主出降,亦设仪仗行幕、步障水路。凡亲王公主出则有之,皆系街道司兵级数十人,各执扫具,镀金银水桶,前导洒之,名曰水路。 工作甚重,事任非轻,恐将来不济。——《宋会要辑稿·职官》 《东京梦华录·卷二》:坊巷御街,自宣德楼一直南去,约阔二百余步。两边乃御廊,旧许市人买卖于其间,自政和间官司禁止。各安立黑漆杈子,路心又安朱漆杈子两行。中心御道,不得人马行往,行人皆在廊下朱杈子之外。杈子里有砖石甃砌御沟水两道,宣和间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梨杏,杂花相间。春夏之间,望之如绣。 《宋会要辑稿·职官》:乞令街道司常切常觉,两厩店宅务今后不得将街坊白地出赁,及复令人搭盖席棚屋子,妨碍车马过往。如稍违规,申乞根勘。 《梦梁录》:寸尺无空,巷陌壅塞,街道狭小,不堪其行、多为风烛之患。

相关参考

将军目中无人,皇帝怒斥:你忘记韩信的下场了吗

从古至今,凡是太过自负的人,不管能力有多强,一般都没有太好的下场。古代的一些功臣,仗着曾经立下的战功,认为自己是皇帝的宠臣,逐渐变得非常猖狂,甚至居功自傲。就像今天所介绍的这位将军,在皇帝面前都敢放肆

宋朝和明朝都以文管武 那么具体情况又有什么区别呢

说到宋朝和明朝其实还是有很多的差别的,各个方面都有,但是宋朝和明朝有一个比较类似的地方,话说这个就是以文管武这件事情,宋朝和明朝都推崇这个,但是在具体细节方面又有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宋朝和明朝都以文管武 那么具体情况又有什么区别呢

说到宋朝和明朝其实还是有很多的差别的,各个方面都有,但是宋朝和明朝有一个比较类似的地方,话说这个就是以文管武这件事情,宋朝和明朝都推崇这个,但是在具体细节方面又有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日本撤军,战俘营无人管,里面被关了4年的美军为何傻到不逃跑

大家都很喜欢看「”越狱”类型的影视剧,因为一部分观众有「”代入感”,老在看片子的时候想,要是自己遇到这种情况,能逃的出去吗?真的能像电影里的主人公一样充满智慧,富有毅力和勇敢吗?真的会有像《大偷袭》里

曹操连皇帝的老婆都敢杀,为何能善待杀子仇人张绣

曹操为何要杀死自己的儿媳妇?是心理太阴暗还是另有隐情?曹操连皇帝的老婆都敢杀,为何能善待杀子仇人张绣?身为一代枭雄,死于曹操刀下的人物不可计数,即使是连孔融、杨修这样的身边人,他也照砍不误。另外,汉献

逮到谁都敢喷,最后一位连皇帝都不放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有多种途径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说的畅所欲言。然而,却有那么一类人,不管看到什么话题,几乎都会进行怒怼,故被人称为“喷子”。在喷子眼中,没有什么不能喷的,上喷天文地理,下喷鸡毛

此人被斩首,天空阴云密布,百姓恸哭流泪,就连皇帝都后悔不已

西湖青山碧水,不仅风景旖旎,还有幸安葬了三位英雄。一个是宋朝的岳飞,一个是明朝的于谦,另一个是明末清初的张煌言。三人铁骨铮铮,民族大义,人称“西湖三杰”。三杰之中,岳飞最受欢迎,门前游人如织,而后两者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朱棣,朱元璋为了让孙子坐稳皇位,谁都敢杀,为什么唯

朱元璋为了让孙子坐稳皇位,谁都敢杀,为什么唯独不杀朱棣?首先1,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虽然比较出色,但是,在当时的兄弟中并不是最出色的的,你可以看一下明史,朱元璋的17子朱权相当厉害,朱棣打建文时都求过

1条、2条、3条、4条、5 条,5条路都循着这个古代就用的路线通过

李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四川因其多山、多丘陵、环境封闭造成交通不便、交流困难。特别是对外的交通,东有大巴山、北有秦岭等山脉,这些山脉在历史上是与中原王朝的交流的主要障碍。在经过了经济开发之后,四

为受宠伏地嗅康熙走过的路

历史上有「”侠王”之称的十三阿哥胤祥怎么就和以阴谋诡计著称的四阿哥胤禛结成死党了呢?康熙皇帝知人善用,十三阿哥胤祥文才武略,可究竟又是为什么康熙皇帝偏偏不给十三阿哥胤祥一个光明的政治前途,甚至还直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