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之主汉宣帝,怒斥太子纯用儒生乱天下,他是如何对待儒生的
Posted 太子
篇首语:生活不是上帝的诗篇,而是凡人的欢笑和眼泪。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兴之主汉宣帝,怒斥太子纯用儒生乱天下,他是如何对待儒生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兴之主汉宣帝,怒斥太子纯用儒生乱天下,他是如何对待儒生的
地节年间,汉宣帝曾经与太子刘奭有过一段对话: 孝元皇帝,宣帝太子也。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汉书.元帝纪》 这段父子之间的对话,明显看出,汉宣帝与未来的汉元帝,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分歧:汉元帝认为父亲「 ”持刑太深”,错杀了大臣杨恽、盖宽饶。而汉宣帝却认为汉元帝「 ”纯用儒生”,会乱天下。 汉宣帝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任何思想、方法、臣子在他看来,都只是工具而已,达到治理国家的良好效果,才是最终目的。这是与儿子汉元帝最大的不同。 (汉宣帝) 奖掖儒学,召开石渠阁大会 自从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在国家的政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中的经学影响最大。所谓经学,就是研究儒家经典著作的学问。汉武帝时设立了「 ”五经博士”。(五经者:《诗》、《书》、《礼》、《易》、《春秋》)。 昭帝年间,民间有一男子冒充戾太子,出来四处游走,甚至跑到长安城招摇过市,一路上各级官吏皆不敢拿他问罪。唯有京兆尹(首都市长)隽不疑,以「 ”春秋大义”果断处决了这个冒牌货。 「”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盖,衣黄袍,著黄帽,诣北阙,自谓卫太子。长安中更中聚观者数万人。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莫敢发言。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或曰: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诸君何患卫太子!昔蒯聩韦命出奔,辄距而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遂送诏狱。”(汉书.隽不疑列传》 这是儒学对维护皇权、稳定社会的重要案例。其实早在汉武帝时代,大儒董仲舒便以儒家思想为阵地,宣扬「 ”君权神授”之说,获得了汉武帝的极大赞赏。而汉宣帝时期,更是利用儒家经学粉饰太平,宣传「 ”祥瑞”,动不动就是「 ”凤凰去集”,「 ”甘露降临”,这些东西,皇帝是不信的,但汉宣帝要使天下臣民信服,就不遣余力地让儒生们去替他宣传「 ”神迹”。 若要使马儿跑,就要给马儿吃料。 汉宣帝深谙此道。他需要儒生们去替他大力宣传,争取天下民心,他就要对儒生进行奖掖:封赏精通五经的儒生,如授予精通《春秋谷梁传》的蔡千秋「 ”谏议大夫给事中”的官职,梁丘贺为少府,王骏为御史大夫,张仲方为扬州牧。(《汉书.儒林列传》) (石渠阁会议) 公元前51年(甘露三年),汉宣帝更是在西汉皇家图书馆「 ”石渠阁”召开大会,「 ”诏诸儒讲《五经》同异,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平奏其议,上亲称制临决焉。”(《汉书.宣帝纪》)。本次盛会,当时天下儒学名士均参加,包括萧望之、刘向、韦玄成、薛广德、施仇、梁丘临、林尊、周堪、张山等。会议的具体情形,我们今天的人已经无法得知,但会议最终形成奏疏(议奏)155篇,《书》有议奏42 篇, 《礼》有议奏38 篇 ,《春秋》有议奏39 篇, 《论语》有议奏18 篇, 《五经杂议》有议奏18 篇, 总计 165 篇。(《汉书.艺文志》)。 但我们只能知道会议形成奏疏的数量,其中的内容,基本上已经散失,着实遗憾。 汉宣帝以帝王之姿,公开举办儒家盛会,对儒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表明宣帝对儒家知识分子的态度,石渠阁会议后,宣帝将「 ”五经博士”增加至14位。 (萧望之) 扶持儒生,内儒外法 汉宣帝并不排斥儒生,甚至将儒生提拔到中央三公九卿的重要位置,典型代表就是太子太傅萧望之,他是当世的大儒名流。 宣帝时代,还先后任用了明经博士丙吉、韦贤、于定国、魏相等人为相。这些儒生能力还是很强的。 「”吉本起狱法小吏 , 后学《诗》 、《礼》 , 皆通大义 。及居相位, 上宽大, 好礼 让。掾史有罪臧, 不称职, 辄予长休告, 终无所案验”(《汉书.丙吉魏相传》) 重用儒生,并不代表儒生就可以为所欲为。汉宣帝延续曾祖父汉武帝的风格,「 ”霸王道杂用之”。 所谓「 ”霸道” 系指法家思想而言。「 ”霸王道杂用之”,就是增订法律,继承先秦法家「 ”法不阿贵”,严厉执法的精神,任用酷吏,以严 刑峻法治国 。不仅如此, 汉武帝还把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杂糅结合起来,加以运用,选用「 ”习文法吏事 ,缘饰以儒术”的士人当官。恩威并举,把严刑与赦免相结合,又以《春秋》决狱,把儒家经典当法典用 。这样,就形成了霸道 、王道同施,德治与法治兼用的治国思想,也就是以「 ”霸王道杂之” 的儒法结合思想为治国指导思想。 宣帝时代的政治则达到了儒法相得益彰的圆融境地,他重用儒生,但也绝不允许儒生挑战帝王权威,严格控制儒臣。司隶校尉盖宽饶,也是一位饱学儒士,但常常以折辱权贵君王为能。后来汉宣帝因其奏封事曰 :「 ”方今圣道浸废, 儒术不行 ,以刑余为周、召 ,以法律为《诗》《书》 ”为由,定其「 ”坐刺讥辞语”为罪,逮捕入狱,盖宽饶自杀。韩延寿、杨恽等儒生九卿,皆因为不尊重帝王而被杀。 汉元帝的「 ”纯用儒生”,实则是懦弱无能 汉元帝不满父亲的「 ”霸道”作为,希望纯用儒生治国。那么,他真的是非常信用儒生吗?其实不然,与其说汉元帝是信任儒生,不如说他真正是「 ”柔仁懦弱”。其父汉宣帝临终时,为其安排了大儒萧望之、周堪为辅政大臣,萧望之还是汉元帝的老师(太子太傅),按理说,以他「 ”雅好儒生”,必定信任他们,但在奸臣石显等人陷害萧望之,逼其自杀后,汉元帝「 ”闻之惊,为之涕泣,哀痛不已。如显等责问以议不详。良久然后已。” 知道谁忠谁奸,而不能果断处罚奸臣,只是「 ”涕泣”,根本就是于事无补,只能是徒增笑柄,令奸臣更加轻视君王,越发肆无忌惮。 正如《汉书.元帝纪》所评论,「 ”上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矣”。 (汉元帝) 结语 汉宣帝对儒学的扶持既有直接扶持儒士,加强学术领导和干预方面, 也有通过加强儒家政治 力量以间接的影响,这在他执政后期表现得愈来愈明显。 宣帝死后 , 太子刘奭即位 ,是为元帝, 从此西 汉政治开始进入纯儒学化时代, 儒生出居显位的更多 。但是,放弃了「 ”霸道”,即法家思想的西汉,对权贵、豪强开始一味地纵容,对皇帝对奸臣的一味宠信偏袒,导致天下土地兼并日益猛烈,百姓更加民不卿生。而皇亲贵戚的无法无天,直接致使皇权旁落,最终,外戚王莽专权,推翻西汉,建立「 ”新朝”。 参考资料: 《汉书》相关参考
王僧孺(465~522):南朝梁诗人、骈文家。东海人。出身没落士族家庭,早年贫苦,母亲“鬻纱布以自业”,他“佣书以养母”(佣书即抄书)。南齐后期,因为学识渊博和文才出众,被举荐出仕为太学博士,以善辞藻
长安天牢里的刘病已是一名钦定的死囚。他这辈子连平平安安做个老百姓都是奢望,却鬼使神差地成为皇帝。刘病已登基后改名刘询,史称汉宣帝,被誉为西汉王朝的“中兴之主”。这个原本与皇位绝缘的孩子,最后成了一
一、谁能简要地介绍一下中国历史100位皇帝吗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6。汉哀帝(刘欣)“同志
首先,刘邦是读过书的。年少的时候,曾与自己的发小卢绾,拜马维为师、在马公书院读书。第二,刘邦读书应该不是特别差。因为他曾千里赴大梁、要投到信陵君门下做门客。但是,信陵君早死了。所以,刘邦只能跟着信陵君
公元前49年(汉宣帝黄龙元年)十二月,中兴之主汉宣帝刘询驾崩,其长子刘奭继位,公元前48年(汉元帝初元元年)正月刘询葬于长安城东原上,这个地方便是今天的杜陵。初冬的杜陵有点萧瑟,游人比较稀少,由于冬天
公元前49年(汉宣帝黄龙元年)十二月,中兴之主汉宣帝刘询驾崩,其长子刘奭继位,公元前48年(汉元帝初元元年)正月刘询葬于长安城东原上,这个地方便是今天的杜陵。初冬的杜陵有点萧瑟,游人比较稀少,由于冬天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6.汉哀帝(刘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学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官方思想。至宋代,儒家思想更是登峰造极,饱读诗书的儒生通过科举成为朝堂中坚,孔圣人也成了至圣文宣王。以儒治天下的法则也被后世明清所承袭,深刻影响了中
唐宪宗 唐朝在最后的没落之前,还有一次中兴,通观唐代中晚期的君主,最有闪光点的,当是唐宪宗。在对付藩镇割据的历史问题上,他审时度势,连连用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在形式上将帝国重归一统,被称为
前言说起明朝的「”中兴之主”,想必很多人都能张口即来:有人会说当然要属明孝宗,因为历史上有「”弘治中兴”的说法;还有人会说是明宣宗,毕竟有「”仁宣之治”的盛世美名;甚至有人认为是明神宗,因为有张居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