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明知是坑还得跳的 ”阳谋”
Posted 北洋
篇首语: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上有哪些明知是坑还得跳的 ”阳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上有哪些明知是坑还得跳的 ”阳谋”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中国历代的权谋博弈,向来奇招迭出,比如那些如冷箭般的阴谋,常见后人连呼「 ”烧脑”。不过对于历史上的当事人们来说,有时更叫人头疼的,反而是「 ”阳谋”。 比起或偷偷摸摸或防不胜防的阴谋来,阳谋看上去很「 ”光明正大”,往往一出招,就好像个大坑横亘在面前,也更「 ”硬核”,哪怕是看得见的大坑,也恰恰卡在对手的死穴上。叫对手明知是坑,却也必须硬着头皮接招,甚至咬牙往坑里跳。因此上演的多少经典碰撞,至今叫人回味无穷。 一:围魏救赵 若论中国古代最老资格,且屡试不爽的一桩「 ”阳谋”,当属「 ”围魏救赵”。 这桩「 ”阳谋”的操作过程,也早已是战争史上的经典:公元前354年,战国霸主魏国派悍将庞涓攻赵,接着赵国求救的齐国,并未直接蹚浑水,反而采用军事家孙膑的谋划,重兵直扑魏国国都大梁,引得仓皇回兵的庞涓,掉进齐军陷阱了挨了一顿揍。十三年后魏国攻韩,孙膑故伎重演,再次猛攻魏国国都大梁,然后且战且退,终于将庞涓的魏军主力,诱入马陵道射杀——同一个坑,叫对手连跳进两次,直到爬不上来。 战国初期的霸主魏国,经此一战彻底衰落,整个战国时代的强弱格局乃至历史走向。 而这整个操作的最厉害之处,就是其「 ”攻其必救”的威力:如果说第一次「 ”围魏救赵”,魏国吃的还是不熟悉的亏,那么第二次时,这招也成了双方心知肚明的阳谋。可就算熟知对方的打算,哪怕深知对方有埋伏,这坑也要跳——作为魏国军队,大梁丢不起,作为魏国主将,丢大梁的责任庞涓更担不起,于是只能把战略主动权拱手相让,被人牵起鼻子走。 这化被动为主动的智慧,正如上世纪一位伟人的击节叫好:「 ”攻魏救赵,因败魏军,千古高手”。 当然,想把这桩「 ”阳谋”,用到「 ”千古高手”的效果,一是要「 ”攻”得准,找准对手「 ”必救”的软肋,叫对手在强大压力下乖乖往坑里跳。二是要「 ”攻”得动,「 ”攻”还不够,更要以强大的战斗力,结结实实打疼对手。典型的例子,就如太平天国战争时期的安庆之战。在安庆被围的困境里,太平军坚决围魏救赵,猛攻清军重镇武昌,却无奈攻坚不力,反而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蒙受安庆陷落的苦果——「 ”攻”不动,再好的阳谋,也没救。 二:困蕃之策 中晚唐最杰出的「 ”阳谋”高手,当属一位因为电视剧而走红的牛人:李泌。 而他一桩不太知名,却给中晚唐「 ”改命”的「 ”阳谋”,正是「 ”困蕃之策”。 「 ”安史之乱”后,大唐一度半死不活,内部的藩镇割据,隔几年就闹得翻江倒海。偏偏西北的强敌吐蕃,趁机强势崛起,连大唐帝都长安,都一度陷落在其手中。若不摁住这个强敌,内外交困的唐王朝,很可能提前上演明末亡国的命运。关键时刻,李泌的「 ”阳谋”应运而生:不好打,就「 ”困”他——困蕃之策。 单看「 ”困蕃之策”的内容,似乎每一条都平淡无奇,一是转攻为守,通过在边境设立堡垒,阻遏吐蕃骑兵攻势。二是外交战,结好回纥南诏大食三强,建立共同防御吐蕃的同盟。三是经济战,通过党项部落为媒介,以丝绸向吐蕃换取耕牛,囤积农业生产资料。 此时的唐德宗,对这「 ”阳谋”的执行,也是百分百坚定。比如「 ”结好回纥”这条,唐德宗早年做皇子时,曾在出使回纥时遭到羞辱,心腹部下也遭回纥士兵殴打身亡。但国家大局面前,他最终还是放下了私怨,经过艰苦的谈判,与回纥达成五项协议,换来回纥「 ”子请以兵除(吐蕃)之”的承诺。一个针对吐蕃的大坑,终于挖好。 这个大坑,对于如日中天的吐蕃,真成了无解难题:吐蕃攻坚非所长,而且跟回纥大食南诏都结了仇,外加大唐国力虽削弱,手里的丝绸茶叶是硬通货,「 ”站队”问题没悬念。而且明知「 ”丝绸换耕牛”有猫腻,可唐王朝的丝绸,更是财政吃紧的吐蕃急需,咬着牙继续换。于是自贞元四年(788)「 ”困蕃之策”实施后,杀气腾腾的吐蕃,不出意外踩坑里。 到了十多年后的唐宪宗年间,「 ”困蕃之策”的威力,已经尽显无余,吐蕃「 ”西迫大食之强,北病回纥之众,东有南诏之防。”曾经被动挨打的唐王朝,才凭着这良好外部环境,放心大胆调重兵削除藩镇,实现了安史之乱后的「 ”元和中兴”盛世,并终于在唐宣宗年间收复了吐蕃侵占的河西失地——「 ”阳谋”固然好,但坚决的执行力,才是决胜的关键。 三:联蒙灭金 说起两宋的失败,北宋的「 ”联金灭辽”与南宋的「 ”联蒙灭金”,常被看做两大坑事。但这两个「 ”坑”,本质上还不同:「 ”联金灭辽”是大宋主动挖的坑,「 ”联蒙灭金”呢?却是北方的「 ”邻居”们早早挖好,大宋明知有凶险,却必须往里跳。 首先,这「 ”联蒙灭金”,严格说应叫「 ”联宋灭金”,因为整个谋略,最早是由蒙古方面提出。摁着金国狠揍的蒙古,早在1214年时就派使臣来到临安,请求与南宋联合出兵,却被南宋婉拒。1231年蒙金三峰山决战,蒙古托雷部向南宋「 ”借道”遭拒,干脆武力强行「 ”借道”,才算完成了这场大迂回歼灭战。南宋为什么不「 ”借”?正如南宋重臣真德秀所说:「 ”今之女真,即昔之亡辽,而今之鞑靼(蒙古),即向之女真”。历史教训?真没忘! 可正挨揍的金国,却又送来神助攻:自己已经被打的稀里哗啦,却还想着从南宋身上「 ”找补”。金宣宗在位时,金国就是一边挨蒙古打,一边疯狂朝南宋进攻,反而两边都被打的头破血流。但一直到金哀宗被困蔡州时,蒙金杀到白热化,南宋还是按兵不动,没敢往坑里跳。 可金哀宗的昏聩决定,却叫南宋不跳都不行:绝路下的金哀宗,竟偷偷集结主力部队,打算搏命一击,去湖广四川再打下一块疆土栖身。他若这一顿乱打,后面还是蒙古大军虎视眈眈,南宋的防线必然一片稀烂。于是「 ”看风景”的南宋,也终于果断踩坑,孟珙率领的宋军果断北上,与蒙古军密切配合,把金国,这个理论上的「 ”屏障”,实际疯了似的敌人,彻底送上了不归路。 虽然,「 ”联蒙灭金”后的南宋,到底也没逃过亡国的厄运。但通过「 ”联蒙灭金”,灭掉「 ”屏障”的南宋,到底还是巩固了防线,又顽强坚挺了四十五年。以这个意义说,扛着「 ”积贫积弱”包袱跳进大坑的南宋,「 ”爬坑”爬的很不错了。 四:二十一条 比起古代中国的几个「 ”阳谋”,近代日本对华的一桩「 ”阳谋”,更叫多少国人刻骨铭心:1915年的《二十一条》。 在日本侵华的各种狡诈诡计里,《二十一条》却是简单粗暴的「 ”阳谋”套路:趁着西方列强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机会”,实力膨胀的日本,大口吃起对华利益的「 ”独食”。1915年1月18日,日本越过中国外交部,直接把《二十一条》甩在袁世凯大总统眼前:内容涉及「 ”山东问题”「 ”南满洲及东蒙古优越地位”「 ”日本在华权益”,倘若中国照单全收,以外交家顾维钧话说,就是「 ”以埃及朝鲜待我”——不用侵华战争,一笔签下去,秒变殖民地。 但这么个大坑,中国还不能不跳?西方列强当时鞭长莫及,明知日本吃独食也没法插手。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甚至含泪劝说中国外交部签字。袁世凯心腹孙宝琦也叹息「 ”问题已没有谈判的余地,只能接受”。那武力抗拒?跟日本人拼了?袁世凯也不是没想过,那那些北洋政府「 ”名将”们,除了段祺瑞表态力战,其他人清一色不敢打——拼,你都没得拼! 如此悲催局面下,北洋政府最终也只能无奈「 ”跳坑”:外交家陆征祥率领的谈判代表团,在谈判桌上软磨硬泡,活活磨了三个多月,外加中国国内舆情高涨,反日浪潮大起,终于「 ”磨”得日本也无奈让步,删去了几项凶恶条款,在1915年5月8日达成了「 ”十二条”协议。虽然已属不易,可内容依然丧权辱国,甚至成了多年后抗日战争里的大坑! 毕竟,国家博弈舞台上,再好的阳谋阴谋,都植根于国家实力的基础上,否则再精巧的谋略,也抵不过弱国无外交的悲情——国家强大,才是王道。 参考资料:《旧唐书》、《宋史》、《袁世凯与北洋政府初期的外交》、伍纯初《南宋联蒙灭金政策形成原因分析》、刘海霞《困蕃之策:中唐名臣李泌的边疆战略》、曹俊《袁世凯与中日「 ”二十一条”》 历史上的杨延昭,真有评书里那样英雄吗?比评书里更英雄 明朝小说里的奇葩情节,揭开1200年前,黑龙江畔的「 ”航海强国”相关参考
职场斗争阴谋较多,但是阳谋也是存在的,那就是设置陷阱任务,对手明知是个坑,但是他不能不跳。卢杞除掉李揆就是采用这个阳谋招数:【出处】《资治通鉴》第228唐纪44【原文】壬辰,诏诸将相与区颊赞盟于城西。
屈原跳的是什么江公元前278年,爱国诗人屈原因楚国君主听信奸佞谗言导致国家衰败而投江自尽。这愤慨一跃让一条原本默默无名的江流也跟着出了名,那么屈原跳的这条江是什么江呢?汨罗江图片这条江名为汨罗江,发源
是火坑也得跳,汉武帝的 ”推恩令”太有魔力,诸侯们只能笑着喊疼
公元前127年,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的局面,汉武帝毅然施行「”推恩令”,这一举措极大的增强了汉朝中央的权力,从此之后,各诸侯国逐渐衰落直至彻底消失。「”推恩令”名为推恩,实则是把诸侯国放在火上烤,但是各
羌族人民在欢度年节、举行婚礼或亲朋聚会时最爱跳喜事锅庄。大家边唱边舞,通宵达旦,非常热闹。喜事锅庄包括在传统婚礼仪式上跳的“仪礼舞”、“祝贺舞”以及“农节舞”、“游戏锅庄”等。在举行传统的羌族婚礼时
棕扇舞是哈尼族文化的核心,为了将这神奇的民族舞蹈传承下去,目前经过改编,形成了三个新的版本:小学生课间操,表现学生的活泼;中学生课间操,表现青年的活力;成年人棕扇舞,表现成年人的狂野。神话:哈尼族《棕扇...
阳谋,是针对阴谋而言的。阳谋:就是根据现有条件,在不影响别人、也不依赖别人的前提下,因势利导、光明正大的通过改变自己的资源配置,提高效率,达到总体更好的结果或实现更高的希望。那你知道“阳谋”这个词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被称为“千古第一阳谋”的计策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谋”,是指计谋,就是说要有计划地去达到目的,这其中大致可以分为“阳谋”和“阴谋”两种。“阴谋”,是一个贬义词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屈原跳的是什么江,屈原投湖南汨(mì)罗江的故事”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屈原投江作为他一生最终壮烈的一笔,屈原跳的是什么江,湖南省的汨(mì)罗江,因为晚年被流放在这
羌族生活的区域因长期与藏族比邻,而深受影响。使羌族的一些生活习俗、文化现象和语言均融入藏族成分。例如,羌语的“圆圈舞”本应称作“洒朗”,但因随藏俗现在被人们几乎都称作了“锅庄”。羌族“锅庄”的种类很多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屈原跳的是什么江在哪里,屈原投江的故事(位于湖南汨罗江)”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每到端午节许多人就会想到屈原,因为端午节的由来和吃粽子的习俗,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看过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