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的明朝军队写照 从战术到装备都来自蒙古影响

Posted 骑兵

篇首语: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16世纪的明朝军队写照 从战术到装备都来自蒙古影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6世纪的明朝军队写照 从战术到装备都来自蒙古影响

这是明朝《平番得胜图》的局部画卷。由于原作长期由私人保存,所以难免损坏和有所缺失,直到1959年才交给专业的博物馆收藏。但详实的内容与逼真的描摹,还是为后人展现出明朝边境驻军的风采与其受到蒙元影响的独特风格。 1575年,位于甘肃南部的羌人因生意纠纷而劫掠周遭区域。先期抵达的明军却被他们击败,甚至有将领战死当场。此事传到万历皇帝耳中,引得龙颜大怒而要求附近边军加派人手剿灭。因此,来自宁夏固原的驻军奉命南下,这才有了《平番得胜图》中的故事情节。 边军誓师出征场景 在画卷的一侧,清楚表现了明军的战前集结场景。各部兵士分成两排列队,烘托出主事文官的领导地位。由于士大夫集团在15世纪完成逆袭,所以总是能在官场上压制武将半截。表现在艺术品上,就是文人体格被故意放大,呈现出超乎武人的雄壮。稍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出,这种情况并不可能符合实施。但官方画作往往需要符合政治正确,也就只能让冲锋陷阵的勇士们像「 ”儿童”一般委屈。 值得注意的部分,是画面远景中的固原城池。作为明朝在宁夏地区的重要防御支点,此城在王朝前期被册封给蒙古军户作为留居地。但在经历了1468年的叛乱后,这里交由朝廷直属的军队驻扎。又经过嘉靖时代的大规模防御设施升级,到1575年时已颇具规模。双层的砖石城墙,取代了源远流长的夯土结构,是明朝军事工程技术进步的最大亮点。虽然这并不能确保明军控制整个河套,但对于已不会制造攻城武器的蒙古部族而言,也是难以攻取的强大存在。 画卷远景中的固原城风貌 然而,即便是朝廷的直属部队,依然会有很多蒙古军户存在。从王朝建立到最后覆亡,归化蒙古人都是明朝军队中的可靠战力保障。他们大都被安排在边军建制中,担任主力骑兵或地位更高的精锐侍从。若非有南方的大规模战事影响,他们都将战斗在距离祖地不远的边境两头。也是受他们影响,明朝军队的很多武器和战术都呈现出蒙古化倾向。 例如《平番得胜图》中的骑兵部队,无论是头顶的整体式头盔、披挂身上的布面甲和挂在腰间的复合弓,都源自蒙古同行配置。这主要的是因为先前的蒙古帝国扩张,将周围大部分区域的军事体系消灭或重创,也逼着所有人进行模仿。因此,无论是明军自己,还是他们的各类对手,大都使用着类似战术与武器配备。反倒是手里的长柄刀,并非由蒙元时代引进。但其发源依然与草原地区有着密切关系,并一度被西征的大兵带到中亚与东欧边缘。 正从展开作战队形的明军骑兵 明朝的布面甲就源自蒙古影响 如果说这样的单向表述还不具备说服力,不妨来看看蒙古入侵前的宋朝骑兵。根据北宋时期的官方作品来看,当时的精锐骑兵也大都配备弓弩,只有少数人装备长枪。不仅没有携带长柄刀,连身上的铠甲和持弓姿势都大不相同。这种对比本身也足以看出,驱逐胡驱虏的明军实际上还是要依赖对方留下的军事技术。蒙古化的影响之深,让已经逐步输入的西洋科技都无法产生撼动。 再从明朝边军骑兵的作战队形来看,其指导思想也与早年的两宋有很大不同。宋人的队列往往以少量重装部队居于前列,大量轻装友军追随其后。整体布置较为中规中矩,也符合北朝至隋唐时期传入的风格特点。 宋朝骑兵的装备就与明朝风格截然不同 宋朝骑兵的队列也与明朝有很大不同 但明军骑兵则明显偏向蒙古战术,并依托定居帝国的资源优势给大部分人都配备重甲。在中路部队集中的同时,会同步展开两翼与前卫骚扰分队,以便增加单支部队的攻势层次。当然,这也就让战场机动变得更为要紧。考虑到明朝的马匹育种技术甚至不如前宋,也就只能割舍掉坐骑马甲。 好在明军的对手也大都财力不足,很难配置大量的高端装备。在《平番得胜图》中,我们就能看到羌人的武器水平。无论是夺路而逃的骑手,还是步行撤退的山民,都没有披挂护具的形象出现。虽然手里不乏长枪、长刀与复合弓,但明显不能与集中突击的边军抗衡。 羌人山民的武备明显不够精良 在屋檐上与明军对射的羌人山民 当然,蒙古式的边军一样需要大量执行步战任务。不仅是在日常中守卫城池,也要在山地战场上下马前行。其后方的临时营地,会以下马骑兵构成空心方阵,并将马匹和随身辎重都放置当中。仅仅单层的阵列厚度,也说明其初衷不是为了与大兵团对抗,只需肩负基本的警戒职责。部分人会配有圆盾,为释放远程武器的同伴提供掩护。在这种情况下,明朝边军的模式与草原上的蒙古先辈无异。 尽管有少数士兵发射火铳,但大部分人都依然使用弓箭作战。这也再次说明,从沿海传入的西洋军事技术,对于大部分明军的影响力度非常有限。火绳枪的大规模普及,还要等到后世的清朝。这同样也是古代军事技术传承的源头因素在发挥作用。例如同时代的东欧地区,就只有克里米亚鞑靼人在继续使用弓箭,而非蒙古起源的哥萨克与波兰轻骑兵都倾向于火枪。哪怕受蒙古影响最深的莫斯科人,也要在复合弓之余配置早期手枪。 临时营地内的明军空心方阵 只有少量明军配有盾牌和火枪 俄罗斯人是最后大量使用弓箭的欧洲骑兵 《平番得胜图》中的对羌人作战,就这样以明朝方面的骑兵突袭和纵火焚烧等方式结束。倘若遇到阵列完整的大规模抵抗,以其适合散阵自斗的配备似乎是很难搞定。考虑到明军的主力始终是步兵,这样的缺陷也就在大部分时候显得无伤大雅。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几乎是全骑兵班底的边军就没有效仿草原旧俗,配备专门的骑马鼓手。军乐队会下马置于作战部队后方,用节奏帮助将领掌控现场局势。这点不仅有别于正统的蒙古式部队,也和鞑靼化严重的俄罗斯人不同。 明军的鼓手并不在马上操作 同样受蒙古影响更大的俄罗斯马上鼓手 由于年代久远等因素,能反映明朝军队作战的画卷是少之又少。《平番得胜图》的意义,也就因此而格外明显。虽然在帝国的南方,不乏装备上西洋武器的新式部队,但其比例和地位都比不上北方边军。 或许在明朝人看来,蒙元留下的传统才是最为牢靠的军事技艺。任何后来的奇淫巧计再好,也不能动摇自己的光荣传统。这种时代局限浓郁的思考方式,也和日后被众人嘲讽的满清是异曲同工。

相关参考

罗马帝国后期的军事装备

一支军队的武备变化,与其战术需求和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经历了数个世纪的发展和兴盛,罗马人终于在公元3世纪迎来了命运的拐点。随着3世纪危机的爆发,罗马人的武备也悄然发生了改变。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看3-5

现代战争不再大刀对长矛,军人士气还有多大影响

自古以来,只要是王牌军队大都具备这样的的优点:第一,优秀的指战员;第二,领先的战略与战术;第三,先进的武器装备。在战场上,还有种事物影响着军队的战斗力,那就是部队的士气。那么战争中,军队的士气到底有多

从北宋到明朝末年,古代的火器一直领先于世界

说到古代军队的武器装备,我们往往会想到刀、剑、弓箭等冷兵器。其实早在宋朝时,就已经有了类似于枪炮的火药武器。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起源于古代的炼丹术。古代的帝王追求长生不老之药,在炼制这种丹药

谁才是蒙古骑兵的真正对手?且看战术的应用!

...抗数万蒙古骑兵。明武宗这个从来没打过仗的家伙却是个战术大师,他知道骑兵快马风刀往来如飞,不能拉开战线打,更不能笨到平推。他先命令王勋所部前出,利诱达延汗进攻,达延汗中计,集中兵力围攻王勋所部,王勋死守...

军队纪律严明! 朱元璋为何能打败蒙古骑兵

...中所遭遇到的对手,是极其强大的。他所战胜的,是在中世纪曾横扫欧亚的世界最强骑兵—

军队纪律严明! 朱元璋为何能打败蒙古骑兵

...中所遭遇到的对手,是极其强大的。他所战胜的,是在中世纪曾横扫欧亚的世界最强骑兵—

蒙古骑兵战术的教科书战例

作为中世纪大规模骑兵战术的巅峰,蒙古人的集团作战模式,一直是后世军事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传奇。而他们的对手,往往也会想出各种急功近利的方法来加以应对。只是这些短期手法,往往也只是在起到一时之效后又马上失

明朝为什么要效仿蒙古军队建立军户制

原标题:明朝为什么要效仿蒙古军队建立军户制?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李晨>一、军户与军户制的由来>军户与军户最早可以追溯到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军户制真正

蒙古与明朝决战,30万蒙古军队打不过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称帝,成立了大明王朝。而正在这个时候,明朝的大将军徐达正率领着明军精锐正在北伐。而且成功的攻下了大元的都城元大都。不过虽然攻下了元大都,元朝的主力军队却都向北撤退了,所

明朝朱元璋选妃子为何都来自民间女子?

明朝的后宫里的妃子和其他朝代后宫绝对不一样,不是什么大家闺秀,更不是什么朝廷重臣之女,都来自民间平凡普通。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封建制度从秦始皇时期就开始了,到明朝的时候也差不多有了几千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