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中日甲午战败的真相,重拾国史信心,识破外国史学谎言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露中日甲午战败的真相,重拾国史信心,识破外国史学谎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揭露中日甲午战败的真相,重拾国史信心,识破外国史学谎言

一部中国近代史,一部中华血泪史,每次读起近代史,心情都是十分沉重,这一百多年,过得实在是太憋屈了,尤其随着现在中华崛起,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更是让我们对那段历史感到困惑。 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因为没有「 ”全盘西化”的结果? 今天看到一个评论,读者评论说近代中日两国被列强打开国门后,几乎在同时进行了变革,中国搞「 ”洋务运动”,日本搞「 ”明治维新”,遗憾的是中国民族性有根深蒂固的自大,导致我们很难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 为此,中国提出了不彻底的变革思想,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日本明治维新的领袖福泽谕吉则喊出更为彻底的变革思想「 ”脱亚入欧”,该读者还评论了一句,如果在中国提出「 ”脱亚入欧”这样的想法,肯定会被打为「 ”汉奸”。 从中日近代对比的结果来说,这段话看似很正确,中国洋务运动的确是失败了,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则成功了。 以事实来说,洋务运动的确不彻底,并没有真正实现「 ”自强”「 ”求富”,而日本则从明治维新后逐渐崛起,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表现更是一览无余。 然而,因此推导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如日本「 ”脱欧入亚”则是错误的结论,实际上,这种提法是对中国文化的根本性否定,好像晚清中国改革的失败是因为没有「 ”全盘西化”的结果。 这位读者的思想,恐怕也是深受外国史学思想的影响,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对于亚洲历史研究比较上心的国家,必然是日本,日本一直秉承着「 ”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的思想,故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日本人是费尽心机得去搞臭中国的历史,以便为其发动全面侵华提供合法依据。 比较可悲的是,外国人对中国历史的极端否定,反而很适合中国的口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中国历史全是垃圾的说法不绝于耳,「 ”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政体之历史也。”「 ”二十四史乃帝王之家谱。” 我相信,即使是现在,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史观,认为中国历史是一部糟粕的历史,中国古代人都是愚昧无知的,老百姓始终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这也是一种偏见。 人们忽视的是,在中国古人生活在水深火热里的时候,同时代的外国人也是上刀山下火海,好不到哪里去,甚至比中国更差劲。 回归到问题的本身,晚清的「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何败给了日本的「 ”脱亚入欧”? 实际上,这压根就是一个伪命题,在下面我将会一一进行解释。 晚清时期的「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否可行? 所谓「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清朝末年洋务运动时期提出的思想,是一种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吸收和利用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如果不带有偏见的去解读,跟现在提倡「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没啥本质上的区别。 在鸦片战争后西学传入中国,引发剧烈的思想碰撞,很多人都认为传统文化是糟粕的,应该全部抛弃,而吸取西学,另一方面则认为,传统文化能够流行几千年,是中国的立足之本,不应该被西学所干扰。 相对来说「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种思想,虽然有一定的折中性,但却是十分有智慧的,中庸本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一。 多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也是很重要的。在中国古代,汉朝曾开辟丝绸之路与西方进行交流,唐朝时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都是文化上的交流,然而从明清以来,中国逐渐进行闭关锁国,放弃了与世界的交流,最后被人落下。 也就是说,不是我们的文化落后了,而是封闭使得我们落后,只要门户打开,展开交流,我们依然能够不断自我更新。 事实证明,从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并不是没有进步,而是进入快速近代化的时期,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即从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将近三十年没有爆发战争的清王朝甚至打造出一个「 ”同治中兴”。 在1891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达到8968万两,支出7935万两,基本实现财政平衡,清政府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必然能够不断学习西方,不断自我进化,从而完成近代化转型。 洋务运动的失败的确值得反思,在具体执行当中,存在诸多问题,值得借鉴,但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的国家,每一步改革必然都是困难重重,这是不容质疑的,但是不能因为一场战争的失败,就全盘否定,决定战争成败的因素有很多,必然和偶然的因素一大堆,谁敢保证哪一个就是根本性的因素。 所以,「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不是不可行,更不能因为甲午战争的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 日本取得甲午战争的胜利,真的是因为「 ”脱亚入欧”? 我们不能否定的是,洋务运动以来,中国是在逐渐进步的,是一天比一天更加发展的。 中断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其实就是1894年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在这场战争中,高达两亿多白银的巨额战争赔款,直接将中国经济带入深渊。 对于日本能够取得这场胜利,很多人归功于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倡导「 ”全面西化”的社会浪潮中,日本人积极翻译西方著作,大量派遣留学生到西方国家留学,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日本近代思想家福泽谕吉提出「 ”脱欧入亚”的口号。这个思想也被当作是日本明治维新的理论思想基础。 明治维新的确促进了日本的发展,但是这并不代表甲午战争的胜利就是「 ”脱亚入欧”的功劳,在晚清「 ”同治中兴”时,清政府也曾打败过西方强国法国,东西方的战争并不一定就是东方不如西方。 事实上,日本也没有全盘西化,即使是福泽谕吉本人,也一再强调,要鼓励日本人发扬独立精神,保持在列强环伺下的民族独立,在明治维新中,日本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糟粕思想。 尽管日本口口声声喊着「 ”脱欧入亚”,其实不过是一种障眼法,在实操的时候,跟洋务运动并无太大区别,只不过日本传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即使实行比较激进的文化改革,阻力也比较少,这其实也是「 ”没有文化”的优点。 真正促使日本打败清政府的,并不是文化,而是军国主义!比如日本一直提倡的所谓「 ”武士道精神”,并不是全盘西化的舶来品,而是根植于日本人骨子里的强盗文化,假如日本真的「 ”脱亚入欧”,为何还会口口声声武士道,随时准备为天皇效忠,而在当时的西方国家中,没有任何一国的国民会有这种对君主愚忠的思想。 在日本明治维新的过程中,日本的内战始终没有结束,直到1877年,西南战争结束,日本完成了由天皇主导的军国主义的建设了。随即日本就把军备放到了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将更多的钱花到了军备上,明治维新中后期,日本军费预算一度占到政府经费的45%,几乎一半的财政全部用来发展军事。 在甲午海战中,表现最亮眼的军舰日本的吉野号,坊间传闻说是李鸿章本想购买,后来因为资金不足,最终为日本人所购买,实际上,清政府当时想要购买的军舰并不比吉野号差多少。只不过,当时的清政府在北洋水师建成之后,再无购买军舰的打算。 相比之下,日本更热衷于扩充军备,日本在1891年的时候,提出要购买吉野号,但是日本政府并没有足够的资金,为此日本天皇省吃俭用,并且发动民众集资购买,在举国努力下日本于1893年成功将吉野号开回国内。紧接着在1894年的战争中,吉野号作为最新式的战舰,在海战中所向披靡。 可以说,甲午海战并不是清朝经济实力不如日本,而是在军备上不如日本,实际上,如果清政府也能够像日本这样发展军备,未必会输给日本。 任何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历史通常都是胜利者改写的,在针对甲午战争胜利的原因上,日本及西方国家都坚称因为日本「 ”全盘西化”所以才战胜清政府,然后只要随便找出一些「 ”洋务运动”中存在的诟病,大体就完全证明了他们的论点,而对于日本在战前大力发展军备的军国主义行径闭口不提。 从而,对中国的历史评价为:「 ”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政体之历史也。”这不是客观而公正的,而是带着赤裸裸的污蔑! 对于中国的历史,我们必然要带着批判的思想去审视,但绝对不是外国学者的这番诋毁。批判和诋毁是两码事! 前几天看到有一套日本学者宫本一夫写的《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书目,看到这个日本学者写的历史,也是有点意外,里面的内容却着实让人警惕,在这套书里面,作者一而再,再而三的兜售自己的私货,甚至是在为日寇侵华提供理论支持。 实际上,日本篡改历史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已经是作案的「 ”老手”,比如对于甲午战争后,日本获得巨额赔款去向,在坊间一直流传为用于教育,从大概率上讲,这就是一则谎言,甲午战争的赔款,大部分都用于军备扩张了,这也是为何到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时,日本能够最终战胜俄国。 这也再次印证,综合国力并不强大的日本,还是依靠军国主义获得了战争的胜利。 对于外国人写得历史,我们还是要抱着谨慎、怀疑的态度,我十分喜欢中国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开头写的那一段话: 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 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对于我们当代历史普及作者来说,让人们了解真实的历史,而不被人篡改的,实在是任重而道远的事情。

相关参考

浅谈中日甲午战争--海战中被误解的北洋水军

近日观看了一篇关于英国和阿根廷马岛战争的文章,尽管英阿马岛战争是一场充满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战争,但是总是让我不由得想起了1894年,在我国土地上发生的甲午战争,因为作为战败方的阿根廷和大清王朝是那么的相

甲午战争前日在华间谍活动竟猖獗至如此地步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7月25日爆发,8月31日李鸿章给德璀琳写了一封信,揭露日本间谍在天津及沿海侦探军情活动,饬令协同“严拿送究勿贷”。现将文字录下:札津海关德税务司。札饬事,照得中日开战以后,倭人

火炮代差是北洋舰队战败主因 反思甲午海战

...然也被舆论认同,但主流舆论普遍认为就舰炮火力而言,中日双

(转)国博档案揭—北洋提督丁汝昌殉难真相

山东威海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馆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Sino-JapaneseWar/第一次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

多改装易服潜匿街市 李鸿章曾谈甲午时日本间谍

...1894年7月25日爆发,8月31日李鸿章给德璀琳写了一封信,揭露日本间谍在天津及沿海侦探军情活动,饬令协同“严拿送究勿贷”。现将文字录下:札津海关德税务司。札饬事,照得中日开战以后,倭人奸细每多改装易服潜匿街市...

甲午战争中,大清出兵数十万阵亡近4万,击毙的日军数令人感叹

说起甲午中日战争,这是一场令中国人感到无比屈辱的战争。原本信心满满,结果却输得一败涂地甚至还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地赔款,损失巨大。在这场战争中,清军损失了四万人。那么,日军到底死了多少人呢?按

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威海卫基地中日甲午战争:进攻威海卫之日军在荣城登陆中日甲午战争形势图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旗舰定远中日甲午战争:日军在攻击清军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绘画)  中日甲午战争(

当年的甲午战争,中国半点儿赢的机会都没有

中日甲午战争,想必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说道说道。一直以来,后人始终认为,当时的中国海军与日本海军的实力不相上下,而导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原因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例如慈禧挪用海军军费

揭露清朝广西僵尸袭人事件真相

  1872年,是大同治十一年,这一年,严树森(?——1876)任广西按察使。按察使的职责是考察官员和体察民情,需要到处跑。严树森的日记中详细记载了他在当时所了解的僵尸袭人事件。>  事发地大家都只知

甲午战败为何清廷愿意割地赔款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甲午战败的分析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秦始皇建立了秦朝,也导致了秦朝灭亡”,你觉得这句话对吗?清政府在甲午战败以后接受割地赔款的事实,也不愿意重新武装继续作战,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