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唐李后主书房里的宝贝,看南唐的文化成就
Posted 米芾
篇首语:菜能吃,糠能吃,气不能吃;吃能让,穿能让,理不能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南唐李后主书房里的宝贝,看南唐的文化成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南唐李后主书房里的宝贝,看南唐的文化成就
从南唐李后主书房里的宝贝,看南唐的文化成就 文/老张在路上 在五代十国中的南唐国,有一个现象非常有趣,南唐一共有三位皇帝,分别是烈祖、元宗和后主。在这三人中,如果论治国理政的才能,一代不如一代;而如果从艺术才能上来看,和治国理政才能正好相反,一代比一代强。 01 身为南唐的开国之君,李昪在青年时代就「 ”以文艺自好”,他崇文重教,当政后非常重视征集文献图集。他将从各地征集的三千多卷图书,收藏在他治理升州时设置的「 ”建业书房”,为南唐日后成为「 ”文献之地”开了先河。 然而李昪并不以文才取胜。现在传下来的他的诗,《全唐诗》里保留了一首,名为《咏灯》: 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 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 据说,李昪这首诗吟给他的养父,南吴权臣徐温听的。灯火明亮贵值万金,实际是说我这个灯火是很有价值的;灯火怕风、容易被吹熄灭,实际是说我很弱小,需要你的照拂才能生存;灯芯需要主人勤来挑拨,才能持续明亮;实际是说您多关注照拂我,我是一定会竭诚以报答的。这首其实是向徐温表心意的诗,顾左右而言他,意在言外。好在大老粗徐温也懂了,后来就尽心栽培这个养子,以致成为南唐开国之君,不过这也是徐温始料不及的。 和父皇李昪相比,儿子南唐中主李璟的文才,特别是他的词作,已足以记入文学史册上了。 李璟多才多艺,善书法,长于填词,《南唐二主词》收有他的传世词作四首,可以说篇篇都是精品: 《应天长》 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重帘静,层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 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望远行》 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长日镇长扃。余寒欲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残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台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 《摊破浣溪沙》 其一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其二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关于李璟词的影响,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记载:一次王安石和诗人黄庭坚闲聊,王安石问:「 ”公以为后主词何句最佳?”黄庭坚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王安石说:「 ”非也,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这里,王安石把李璟词句误为李煜词句,闹了笑话。但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说明李璟词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 李璟「 ”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因为经常与其宠臣如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适用于歌筵舞榭的长短句的词,便在南唐获得了发展的机会。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对南唐词坛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词史》说:「 ”言辞者必首数三李,谓唐之太白,南唐之二主与宋之易安也。” 到了后主李煜这一代,他的文才远远超过治国理政之才,不要说和他的祖、父辈相比,即便列入古代文学史,特别是词史,他也要排在前排,成为「 ”词中之帝”。 02 李煜在文学特别是词作上的成就,论者很多,本文不准备老调重弹,拾人牙慧,只想来一次时光穿越,去到李煜在金陵皇宫的阔大的书房,看看一千多年前的李后主书房里的宝贝。 金陵的早上,天刚蒙蒙亮,这天并不是早朝时间,刚刚即位不久的南唐后主(时对外称江南国主)李煜来到他的书房澄心堂,开始了他一天的闲静时光。 澄心堂原是南唐皇宫里的一座便殿,原名诚心堂,后嫌其太俗因取名「 ”澄心”,「 ”澄心”乃出典于《淮南子·泰族训》:「 ”学者必须澄心清意,才能明于天人之分”句。李后主即位后,因其环境幽静,常在此吟诗填词,就把这里改建成为他的书房。 (剧照) 李煜首先写字。后主书法,初学唐代柳公权,继而临摩唐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诸家帖,最后学书魏晋书家钟繇、卫铄、王羲之。李煜最迷女书法家卫夫人,即王羲之的业师卫铄,把她的画像挂在书房,以示崇敬。 这天,李煜习字,宫女将王羲之书《金刚经》奉上,此帖很可能不是王羲之所书,李煜皱了一下眉头。旁边另一个宫女去到法帖橱子里拿出唐代欧阳询临过的王羲之《换鹅帖》来,李煜看了看这个宫女,体态丰满,他以前并没有见过,知道是刚入宫的新人。就问:「 ”你怎么知道朕要此帖”,宫女回答说:「 ”奴婢以为皇上习字,必要得书圣真传,故而拿出法帖最佳者。” 这个宫女姓黄,是元宗皇帝灭楚时,边将献进宫里的。后来李煜封她为保仪,即为黄保仪。 李煜早年为皇子时就在书法技艺上博览诸家,博采众长。后来他推陈出新,自创「 ”金错刀”体。《宣和画谱·李煜》:「 ”李氏能文善书画。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金错刀,指在写字过程中用笔颤抖拖拽形成的一种笔法。《宣和画谱》又说:「 ”后主又作金错刀画,亦清爽不凡,另为一格法,后主金错书用一笔三过之法,晚年变而为画,故颤掣乃如书法。”金错刀书一体后人颇有仿之者。 除了金错刀体,李煜写字,有时写得尽兴,不用笔,而以卷帛、甚至自己的衣襟卷起来写,被称为「 ”撮襟书”。 《宣和书谱·李煜》:「 ”善书画,其作大字,不事笔,卷帛而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 宋陆游《入蜀记》卷二:「 ”旧有德庆堂,在法堂前,堂榜乃南唐后主撮襟书,石刻尚存,而堂徙于西偏矣。” 南唐灭亡150多年后,宋徽宗赵佶诏令编撰《宣和书谱》,内府还收藏李煜书法帖24种。可惜的是,经过沧桑巨变,岁月更迭,李煜书法真迹今人已经看不到了。 李煜酷爱书画,精于鉴赏,他对历代的丹青墨宝特别珍爱,内府收藏历代书法珍迹和名画琳琅满目。收藏到内府后,李煜亲自写好题跋,加盖自己的印章和皇帝御宝,交黄保仪统一保管。 据宋人邵博《邵氏闻见后录》记载,南唐建业文房藏书《阁中集》91卷《画目》列有当时内府所藏画品目录。计有上品99种,中品33种,下品133种。其中有名画《江乡春夏景山水》、《山行摘瓜图》、《明皇游猎图》、《奚人习马图》、《蕃王放簇帐》、《卢思道朔方行》、《月令风俗图》、《杨妃使雪衣女乱双陆图》、《猫》等。 李煜在求得梁元帝撰写的《金楼子》一书后,写了《题〈金楼子〉并序》: 梁孝元谓王仲宣昔在荆州,著书数十篇,荆州坏,尽焚其书。今在者一篇,知名之士咸重之。见虎一毛,不知其斑。后西魏破江陵,亦尽焚其书,曰:文武之道,今夜尽矣!何荆州坏、焚书二语,先后一辙也。诗以慨之曰: 牙签万轴裹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是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李煜在诗中指责南朝梁元帝萧不该在西魏官兵攻陷都城江陵时传旨纵火焚书。然而,他自己又步了梁元帝后尘,在北宋官兵攻破金陵城廓之后,李煜命保仪黄氏将内府所藏书画图籍付之一炬,尽管焚余尚存六万多卷,业已造成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03 李煜书房里的宝贝,最多的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李煜宫中御用笔,是宣州笔匠诸葛高所专制。诸葛高是南唐顶尖制笔高手,诸葛氏家族制笔技艺精湛,笔锋尖锐、整齐,笔腰浑园饱满,笔头不散锋,不脱毫,经久耐用。诸葛笔,笔头是用鼠须制成的,故又有鼠须笔之称。 据史书记载,大周后专用诸葛笔,名为「 ”点青螺”。李煜弟弟李从谦所用诸葛笔,每枝酬价十金,号为「 ”翘轩宝帚。” 直到北宋,苏轼在《东坡题跋》中写道,他撰《宝月塔铭》,用的就是「 ”一代之选”的鼠须笔。 梅尧臣是宣城人,他将家乡这种名笔馈赠文友欧阳修,欧阳修得笔后与京城笔工制造的毛笔比较,挥毫写下了题为《圣俞惠宣州笔戏书》的诗: 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笔。 宣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 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 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 京师诸笔工,牌榜自称述。 累累相国东,比若衣缝虱。 或柔多虚尖,或硬不可屈。 但能装管榻,有表曾无实。 价高乃费钱,用不过数日。 岂如宣城笔,耐久仍可乞。 李煜书房里的「 ”文房四宝”中,除了诸葛笔外,李廷墨、澄心堂纸和龙尾砚澄号称「 ”天下之冠”。 李廷墨因其研制人为墨工李廷而得名。李廷原姓奚,祖籍易水(今河北易县),父辈以制墨为业。唐末,中原大乱,民不聊生。李廷全家为了躲避兵灾战祸,州辗转南下,最后落脚在徽州(治今安徽歙县)。 徽州一带盛产优质美松,适宜烧烟制墨,李廷改进制墨技法,创制的「 ”坚如玉,纹如犀”的廷墨,被人誉为「 ”天下第一品”,有「 ”黄金易得,李墨难获”之说。 李廷深得南唐朝廷赏识,被封为墨务官,并赐「 ”国姓”,改奚姓为李姓,名李廷。 北宋诗人晁叔用,曾作《书廷墨》: 君不见江南墨官有诸奚,老超尚不如廷珪。 后来承晏颇秀出,喧然父子名相齐。 百年相传纹破碎,仿佛尚见蛟龙背。 电光烛天星斗昏,雨痕倒海风雷晦。 却忆当年清暑殿,黄门侍立才人见。 银钩洒落桃花笺,牙床磨拭红丝砚。 同时书画三万轴,二徐小篆徐熙竹。 御题四绝海内传,秘府毫芒惜如玉。 君不见建隆天子开国初,曹公受诏行扫除。 王侯旧物人今得,更写西天贝叶书。 澄心堂纸是李煜书房里的另一宝。 南唐歙州辖境内的黟县生产出「 ”滑如春冰密如茧”的名纸,被李煜命名为「 ”澄心堂纸”。 南唐灭国后澄心堂纸作为战利品运回汴梁,被长期堆置在结满蛛网、尘埃厚积的库房里。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 ”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 ”欧梅”。为诗主张写实,所作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 ”开山祖师”。梅尧臣生于1002年,死于1060年。其时,离南唐灭国也就才几十年时间。 梅尧臣诗集中,有几首诗作涉及到澄心堂纸,其中最主要的有: 《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 昨朝人自东郡来,古纸两轴缄縢开,滑如春冰密如茧,把玩惊喜心徘徊。 蜀牋蠹脆不禁久,剡楮薄慢还可咍,书言寄去当宝惜,慎勿乱与人翦裁。 江南李氏有国日,百金不许市一枚,澄心堂中唯此物,静几铺写无尘埃。 当时国破何所有,帑藏空竭生莓苔,但存图书及此纸,辇大都府非珍瓌。 于今已逾六十载,弃置大屋墙角堆,幅狭不堪作诏命,聊备麤使供鸾台。 鸾台天官或好事,持归秘惜何嫌猜,君今转遗重增愧,无君笔札无君才。 心烦收拾乏匮椟,日畏扯裂防婴孩,不忍挥毫徒有思,依依还起子山哀。 《答宋学士次道寄澄心堂纸百幅》 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焙干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钱曾不疑, 江南老人有在者,为予尝说江南时,李主用以藏秘府,外人取次不得窥。 城破犹存数千幅,致入本朝谁谓奇,漫堆闲屋任尘土,七十年来人不知, 而今制作已轻薄,比于古纸诚堪嗤,古纸精光肉理厚,迩岁好事亦稍推。 五六年前吾永叔,赠予两轴令宝之,是时颇叙此本末,遂号澄心堂纸诗。 我不善书心每愧,君又何此百幅遗,重增吾赧不敢拒,且置缣箱何所为。 关于第一首诗,潘吉星在《中国造纸史话》上说:「 ”宋人刘敞从宫中得100张澄心堂纸,后赠欧阳修十张,欧阳修又转赠梅尧臣2张。” 第二首,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宋敏求从南唐旧地得澄心堂纸,回到京师寄给在了许州任签书判官的梅尧臣一百幅。 诗人梅尧臣对澄心堂纸遭此冷遇大鸣不平,遂使澄心堂纸声名重振。 04 龙尾砚泛称歙砚,是李煜书房又一宝。之所以把龙尾砚单列一节,是因为李煜这方砚,它在人间另有一番奇遇。 歙砚因制砚石材产在歙州管辖的县份而得名。其中,以婺源(今江西婺源)龙尾山下溪涧中盛产的龙尾石最为珍贵,被喻为价值连城的「 ”和氏璧”。 另一说李煜所藏砚为灵璧石所制。宋蔡京幼子蔡像《铁围山丛谈》记载:「 ”江南后主宝石研山,径长逾尺咫,前耸三十六峰,皆大如手指,左右引两阜坡,而中凿为研。及江南国破,研山因流转数十人家,为米元章所得。” 李煜继位后,歙州地方官向他贡献多方歙砚,并推荐砚工李少微为之制砚。李煜封李少微为砚务官,由于歙砚砚石深藏溪底,开采困难,李煜又下诏截流改道,方便砚工采掘,保证砚石供应。 在文人墨客那里,歙砚既是研墨工具,又是书斋雅玩。宋人蔡襄曾以诗赞曰:「 ”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问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 宋朝苏轼曾以一柄祖传铜剑与人交换一方龙尾砚,后来换主反悔,将剑送回,又把砚取走。苏轼为此事作诗二首,诗题分别为《张近几仲有龙尾子石砚,以铜剑易之》: 我家铜剑如赤蛇,君家石砚苍璧椭而洼。 君持我剑向何许,大明宫里玉佩鸣冲牙。 我得君砚亦安用,雪堂窗下尔雅笺虫虾。 …… 《张作诗送砚反剑,乃和其诗,卒以剑归之》: …… 报章苦恨无好语,试向君砚求余波。 诗成剑往砚应笑,那将屋漏供悬河。 苏轼还写下了赞美龙尾砚的诗《龙尾砚歌》: 黄琮白琥天不惜,顾恐贪夫死怀璧。 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于石。 …… 李煜书房里的龙尾砚,是一方南唐独有也是历史上罕见的宝石砚山。此砚是李少微用天然奇石,匠心独运,精制而成的。砚山径长不过咫尺,耸立着状如手指大小的三十六座奇峰,两侧倾斜舒缓,其势如丘陵连绵起伏,中间有一平坦处,金星金晕闪烁,自然排列成龙尾状。李少微因材设计雕刻,将平坦处琢磨成砚池,与四周峰峦相映成趣,可谓巧夺天工。 南唐亡国之后,这座无价之宝的砚山,散失到江南民间,转手多人,数易其主。为北宋名画家宝晋斋主人米芾所得。其友作诗咏之: 研山不易见,移得小翠峰。 润色裛书几,隐约烟朦胧。 巉岩自有古,独立高崧巃。 安知无云霞,造化与天通。 …… 米芾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宋哲宗元祐(1086年——1094年)初年,米芾任润州州学教授,遂萌生定居润州的念头。 米芾用歙石砚山(芙蓉),与砚友苏仲恭学士之弟,换得甘露寺附近古宅基一座,建成海岳庵。后来,米芾又以砚山(小翠峰),与画友薛绍彭(字道祖),换得一幅稀世名画。此砚山(小翠峰),即为南唐李后主的龙尾砚。 米芾失去砚山,特别是李煜龙尾砚,异常惋惜,朝夕怀石,笔想成图并赋诗云: 砚山不复见,哦诗徒叹息。 惟有玉蟾蜍,向余频泪滴。 后来,因怀念歙石砚山(芙蓉),米芾创作了书法名品《研山铭》手卷。因怀念砚山(小翠峰),米芾请画友吴仲圭,画了一幅《研山图》。 吴仲圭所画《研山图》毁于兵,又请好手补图。后人将《研山铭》、《研山图》合而为一,称《研山铭》手卷。 《研山铭》手卷,曾经入北宋、南宋宫廷。南宋理宗时,被右丞相贾似道收藏。传至元代,被书画鉴藏家柯九思收藏。清朝雍正年间,此手卷被书画鉴赏家、四川成都知府于腾收藏。 再后来,手卷不幸流落到东瀛,被日本有邻博物馆收藏。2002年,国家文物局以2999万人民币,将其购回,现藏北京故宫博物。 再说李煜的龙尾砚,北宋亡后,这方龙尾砚为戴觉民及族人所得。南宋奸臣、宰相贾似道图谋强行索求,攫为己有,未能得逞。 屡经战乱,至元代,砚山仍为戴氏后人、大都太乙崇福宫张真人所藏。戴氏特请翰林侍讲学士、参与编修辽、金、宋三史的名士揭斯题词,揭氏慨然应允,命笔赋诗: 何年灵璧一拳石,五十五峰不盈尺。 峰峰相向如削铁,祝融紫盖前后列。 东南一泓尤可爱,白昼玄云生霑怼。 在唐已著群玉赋,入宋更受元章拜。 天台嶑洞云海连,戴氏藏之余百年。 护持不污权贵手,离乱独与身俱全。 帝旁真人乘紫霞,尺书招之若还家。 阴崖洞壑寒菡牙,宛转细路通褒斜。 昆仑蓬莱与方壶,坐卧相对神仙居。 硬黄从写黄庭帖,汗青或抄鸿宝书。 秦淮咽咽金陵道,此物幸不随秋草。 愿君谷神长不老,净几明窗永相保。 明代,龙尾砚不知去向。至清朝顺治、康熙年间,龙尾砚重新出现,为翰林院检讨、词人兼学者朱彝尊所得。诗人王士祯在朱府内曾见此砚山,并针对昔日米芾的咏叹题诗云: 南唐宝石劫灰余,能与幽人伴著书。 青峭数峰无恙在,不须泪滴玉蟾蜍。 再往后,史料上再无李煜此砚的记载。 06 探视过李煜的书房宝贝,再说说南唐的文化。因为两代君主对文化的重视和以身作则,加之南唐在烈祖时代的与民休息、罢兵休战的国策。偏安一隅的南唐在五代十国战乱岁月里成了文士们心目中的一方乐土。 在南唐异彩纷呈的文坛上,除了李煜父子外,还活跃着冯延巳、韩熙载、徐铉、徐锴、张佖、郑文宝、刘洞、孟宾于、江为等知名文士。他们在诗词文赋上各有所长,多有佳作。 在人才济济的画苑中,更是书画高手如云。善绘山水花鸟者有董源、徐熙、董羽、巨然;善绘人物仕女者有顾闳中、卫贤、顾德谦、解处中、竹梦松;善绘佛道鬼神者有曹仲元、周文矩、陶守立、王齐翰。还有书法名家应用、王文秉等。 在南唐绘画史上,最有名的还是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的诞生。 韩熙载是南唐的三朝元老,年轻时就胸怀韬略,腹满经纶,在朝野之中颇负盛名。南唐晚期,国运日衰,韩熙载蓄意自污,狎伎酗酒,遭致同僚弹劾。 李煜为了考察韩熙载的品行,诏擅长人物写生的翰林待诏顾闳中和周文矩,以宾客身份造访韩府,目识心记夜宴情景,归后各以画卷进献同题画《韩熙载夜宴图》一幅。周氏所画早巳失传,如今只传下来顾氏所画。原本意在考察韩氏生活的形象纪实,连服饰和杯盘的式样和颜色都原模原样,不想日后竟成了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的稀世珍品。 历史上建都金陵的亡国之君,多遭到后世非议。李煜也是亡于金陵的末代君王,后世斥责非议在所难免。 史载,赵光义曾问南唐旧臣潘慎修:「 ”李煜果真是一个暗懦无能之辈吗?”潘慎修答道:「 ”假如他真是无能无识之辈,何以能守国十余年?”徐铉在《吴王陇西公墓志铭》也写到:李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厌战之心,虽孔明在世,也难保社稷;既已躬行仁义,虽亡国又有何愧! 最少在文学与艺术领域,李煜的贡献无法抹杀。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相关参考
南唐后主李煜的所有诗词。【第一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译文这
李煜,出生于公元937年,名从嘉,别名重光。他的别名还有很多例如钟隐、蓬莱居士等,祖籍彭城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公元921年李煜继承皇位,被称之为正统。不过遗憾的是李煜这个国君并没有做太久,而且十分屈辱
原标题:南唐的内外交困与李煜的垂死挣扎|文史宴文/刘路在宋朝紧锣密鼓的图谋南唐的过程中,李后主一面拒绝宋朝的招降,一面又不认真备战,反而一再的伏低做小,指望宋朝看在这一点上放过他。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宋
南唐是“十国”中最大的一个割据政权,那里土地肥沃,没有像中原那样遭到战争的破坏,所以经济繁荣,国力富裕。但是,南唐的国主都是政治上十分昏庸无能的人,后来弄得国力渐渐衰弱下来。 最后的一个国主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有几个儿子?他们的结局如何? 南唐后主李煜算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出名的皇帝了,作为皇帝,他是个笑话,可作为诗人,他却是个神话! 李煜多才多艺,不但工书善画,能诗擅词,还通音晓律,可以说是琴
李煜没有继位成皇帝之前,他的名字叫李从嘉。后来,登基成为皇帝后,便改名为李煜。南唐开国皇帝李昪原名为李知诰,他建立南唐政权后,便改名为李昪。李煜的父亲唐中主李璟原名为李景通,登基之后才改名为李璟。观察
李煜是南唐的末代国主。他即位时,南唐国力已呈衰颓之势,这位性格懦弱的国主时时刻刻都在感受着国破家亡的威胁。他仇恨宋朝的压迫,但又没有能力用武力与宋朝相抗衡,只要能以小邦苟且偏安,他甘愿贡物称臣最后
作为南唐后主的李熠,在政治上的软弱无能常常被人诟病。但是作为独领风骚数千年的词人,他的才情却令后世无数文人尽折腰。李煜的词清丽婉转,雅俗共赏,上至文人雅士,下至山野樵夫,无不为之动容。南唐后主李煜做皇
世人都说南唐后主李煜懦弱无能,其实,其兄李弘冀其实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军,曾经力克北周劲旅。可是,当大宋代替北周,开始一统天下的征途时,南唐的中主李璟却放弃了勇毅的长子,选择了仁弱的第六子李煜继承王位...
南唐后主李煜的所有诗词。【第一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译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