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主动与崇祯帝和谈 双方筹码十分接近 为何还是没谈下来

Posted 太极

篇首语: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皇太极主动与崇祯帝和谈 双方筹码十分接近 为何还是没谈下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皇太极主动与崇祯帝和谈 双方筹码十分接近 为何还是没谈下来

如果成功。崇祯就可以避免两面作战,完全可以集中力量剿灭李自成。然后休养生息熬过最困难的几年,完全可以消灭女真。而女真也不会南侵,再加上皇太极「 ”暴亡”。福临登基,女真也无力再次进犯大明。历史也许就会就此改写。但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小吏的无心之举,让大明王朝最后一次自我挽救的机会就此丧失。崇祯也就此上吊而亡。 议和 1642年,皇太极主动向崇祯抛出了橄榄枝,寻求议和。此时的明朝上至崇祯,下至文武百官都不敢相信满清求和的诚意,毕竟,刚刚经历了松锦大战的明朝,损兵折将,精心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洪承畴、祖大寿等一众将领投降,使得明朝彻底失去了反击的能力,仅能困守山海关和宁远等几座孤城。 但是事实上,皇太极的这次求和,不仅是真的,而且态度上也是非常的真诚。 其一,包括皇太极在内的满洲贵族们,都是主张与明朝议和的,他们对明朝的土地不感兴趣,对目前的状态已经非常满足。而真正主张继续南下的官员,反而都是祖大寿、范文程、孔有德等,这些投降清朝的明朝将领们。 其二,皇太极非常清楚的看到满洲人口相较于汉族人口少只又少,贸然占领汉族地界对于满洲部族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并且也没有做好占领汉族地界的准备,容易被淹没在汉族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 其三,刚刚结束的松锦大战,满清这面也付出了非常巨大的损失,也需要时间来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就这样,在1642年,明朝派出了一支中高规格的代表团访问清朝。作为清朝的皇帝,皇太极的热情表现让明朝使臣受宠若惊,明朝使臣即将抵达沈阳的时候,皇太极特意率领文武官员出城20里迎接,而且对明朝使臣的态度非常热情。 皇太极开出的条件,不仅是非常的合适,对于当时的明朝,可以说是非常优厚,无法拒绝。 在与明朝使臣的会面中,皇太极开出了自己的条件: 第一,明朝和清朝以宁远、塔山一线为边境,保证互不相侵。 第二,明朝人口逃进清朝境内,清朝会遣返回明朝。 第三,明朝每年向清朝提供100万两白银和1万两黄金,换取清朝的1000斤人参、1000张貂皮。 第四,明朝崇祯皇帝本人或者明朝内阁高官,前来辽东与皇太极会盟,双方宣誓为兄弟之国。 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们都看到这个条件都会觉得似曾相识,没错,这就是明清版本的「 ”澶渊之盟”,同样是和平共处,同样是互通互市,同样是交付岁币,也同样是兄弟相称。 这个议和条件,对于当时的明朝,真的是太合适。 一方面,明清停止了东北地区的战事,也是对于明朝京畿重地军事威胁的解除,明朝可以放心的把东北地区和京畿地区的兵力投入到剿灭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上,孰胜孰负尚未可知。 另一方面,明朝每年最大的财政支出就是东北的军费支出,为了同满清作战,明朝五次加收「 ”辽饷”,而与满清的议和将会让明朝卸下沉重的财政包袱,缓解内部矛盾。而明朝每年为此支出的100万两白银以及1万两黄金,在庞大的军费开支面前,完全可以不值一提,毕竟在1620年,军费已经涨到了2300万两,崇祯年间数额更为巨大,其中绝大部分都用在辽东与满清的战场上。 一个小小的细节失误,最终让崇祯拒绝了皇太极开出的条件。 至于前三条内容,只要是个明白人,都会选择答应,只是最后一条,两国以兄弟相称,平起平坐,因为事关国体,使臣必须要争得崇祯的同意。明朝代表团回到北京后,随即把皇太极的意见写成了书面材料,汇报给了兵部尚书陈新甲。而陈新甲也非常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整理好了文书,准备第二天秘密上报给崇祯皇帝。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由于陈新甲的仆人不了解情况,把原本要密奏崇祯的文书当成了公开的奏折提交了上去,结果第二天,满朝大臣都知道了这件事。此时,崇祯的朝堂是尽是「 ”文人误国”的东林党人,在「 ”义愤填膺”之余,依旧摆出了天朝上国的架子,不仅纷纷要求弹劾陈新甲,同时也要崇祯断然拒绝皇太极的这份「 ”丧权辱国”的和谈条件。 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在性格上的多疑、好面子、爱推卸责任的弱点暴露无疑,不仅杀掉了陈新甲,同时也拒绝掉了皇太极议和条件,把整个国家推向了两面受敌的深渊,也最终导致了明朝的覆亡。而在此之前,在迁都和放太子去南京两件事情上,崇祯也是因为自己性格上的弱点,丧失了最好的机会,也让大明朝最终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皇太极驾崩,顺治登基,最终满清入关,江山易主。 皇太极驾崩后,顺治皇帝继位,多尔衮为摄政王。不同于皇太极的议和政策,在降清的明朝就臣的影响下,多尔衮等满清高层对于入主中原达成了一致意见。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自缢,明朝灭亡。之后吴三桂在山海关前降清,满清铁骑随即杀出山海关,拉开了满清入关,江山易主的序幕。 崇祯只有压住一头打一头,绝对不能两线做战,对女真只能以时间换空间,以暂时的退让换取最后的胜利。要和女真和谈,就是以辞职做出最大让步为条件。但在女真强,大明弱的情况下,也是无奈的事情。但这毕竟比亡国好,日后还有翻盘的机会,好面子和刚愎自用害死了崇祯。后来的明朝士大夫不是不想和谈,但他们由于陈新甲的关系,他们不想替反复无常的崇祯背黑锅,当李自成兵临城下的时候,崇祯希望朝臣提出「 ”和谈”但朝臣看透了薄恩寡义的崇祯的「 ”真面目”就是不给崇祯这个台阶,最终之下,崇祯除了去死之外,再无他图。这一切都源于那次谈判的失败。

相关参考

皇太极主动与明朝和谈,条件非常合适,为何崇祯却不同意呢

明朝的末期,整个世界已经撑持不下去了,岂论是北方的满清照样全世界的造反公民,都在一步步的压制着大明的生存空间。此时皇太极自动提出与明朝和谈,而且前提也没有狮子大启齿,可为何崇祯宁可让大明消亡也分歧意呢

大明为何不与大清和谈

在我初次阅读崇祯皇帝的相关传记时,看到过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不是崇祯皇帝又傻又倔,拒绝大清的和谈,明朝怎么会闹到灭亡的地步呢?”这种说法其实非常可笑,一看就是大清入主中原之后散布的假消息。由于大清是

内忧外患,崇祯为什么不接受皇太极的和谈,都是自己惹的祸

明朝着实是一个争议非常大,灾难也非常多的朝代,天灾人祸,让这个兴盛的朝代逐渐走向没落,明末时期,满清的皇太极在关外不断威慑着关内,中原地区也是一片动荡,李自成在西北折腾,张献忠在西南也不安分。整个中原

皇太极是用什么办法成功的反间了崇祯帝君臣的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个儿子。努尔哈赤死后,他接替了汗位。这时,袁崇焕派来使者,吊唁努尔哈赤的丧事,试探新头领的动向。皇太极也要休整军队,也派使者回访袁崇焕,商议罢兵的事。其实,双方心里都明白,这不过是

郑�为什么被崇祯帝凌迟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著名大将,也是女真族入侵中原的阻碍。在其镇守辽东之时,清军始终不能破关以入。后来皇太极使用反间计,让崇祯帝误以为袁崇焕私下里与清朝有勾结,于是诏回朝,定罪处以凌迟极刑。  除了袁崇

受命危难的袁崇焕为何两年后被百姓生吞活剐

本文摘自《品明朝:明亡往事》,夏维中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与皇太极相比,崇祯帝的表现要差多了。各路兵马的败报频繁传来,令崇祯帝又急又恨,而更多的是无奈。他一度竟躺倒不干了。他不理朝政,不见群臣,急得大

明末崇祯帝如此勤奋为何仍躲不过亡国命运?

按照一般观点认为,崇祯帝是明朝灭亡前的最后一位皇帝。可以说,对他的评价是众说纷纭,既有同情也有责难,既有惋惜也有诋毁,但无论哪种看法,对其尚属一位勤奋的帝王,几乎没有异议。毕竟,据史料记载,崇祯帝继位...

崇祯在位17年勤勤恳恳,为何没能拯救大明王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崇祯为何没能拯救明朝?崇祯帝在位十七年,一直勤勤恳恳,为什么还是没能挽救大明朝?史上大多亡国之君都是昏君,好比秦二世胡亥、陈后主陈叔宝、宋徽宗赵佶等等。而崇祯帝却是个勤勉的皇

景山公园崇祯墓为何会一直保存下来呢

北京景山公园崇祯墓????题主你穿越了么,还是脑袋里进浆糊了?景山公园压根儿就没有这么个崇祯墓,人家崇祯皇帝的陵在北京昌平十三陵呐,但是崇祯帝确实是在李自成在攻打紫禁城期间跑到景山歪脖子树上吊自杀的。

明军失败无悬念 松锦之战双方所处环境的对比

松锦大战,又称松锦之战、松锦大会战,由皇太极发动,明清双方各投入十几万大军参战,从公元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清军围困锦州城起,到公元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松山城被清军攻陷,明军主帅洪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