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之上最后的砝码——为何扭转了战局,宋朝却选择了澶渊之盟

Posted 太后

篇首语:活着,如同生命中最后一天般活着。学习,如同你会永远活着般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天平之上最后的砝码——为何扭转了战局,宋朝却选择了澶渊之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天平之上最后的砝码——为何扭转了战局,宋朝却选择了澶渊之盟

导语: 澶州之战应该是除了宋初北伐之外,最有希望全歼辽军,反败为胜消灭辽朝的的机会了。在澶州阻击战中,整个帝国北方防线的部队都参与了进去。虽然前期节节败退,却在后期稳住阵脚反败为胜,甚至射死了辽朝主将。而此时的辽军立足未稳,一鼓作气合围包抄,整个辽朝的精锐就会遭到重大打击,然而此时的宋朝却出乎意料的选择了派人议和并最终签订澶渊之盟。 我们今天常说,澶渊之盟签订的原因是因为辽宋双方势均力敌,不分胜负。然而当我们再一次回顾历史时,却有许多背后的迷雾笼罩。在政治权利与军事斗争的天平中,那迷雾中的砝码悄然发生影响。最终呈现在历史中的,就只有最后天平上的平衡——澶渊之盟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砝码,是什么力量,竟然能在这最要命的关头影响天下大局呢? 「 ”澶渊之盟”的前世今生 辽朝伐宋 宋朝建立之初,宋太宗赵光义为收复燕云十六州而数次北伐辽朝,可惜都功败垂成。在初期攻势结束之后,宋朝开始转入守势,战略地位转为被动。宋真宗即位之后,辽宋战争依然在继续。为防御辽朝,宋朝在重点地区定州、天雄地区等集结重兵,并深挖沟渠,用方田、河道做为阻障,大量修建城池,修缮城墙来抵御可能到来的进攻。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如今的河北雄县旧南关)为名,开始大举南下伐宋。主将萧挞凛攻破遂城,围困定州并俘虏宋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辽军铁骑大举南下,一路烧杀抢掠攻城拔寨。 然而,因为宋军在城池守卫战方面非常有经验,在北方战场一时间辽军相持不下。于是萧太后决定放弃在北方边境数个城市之间的军事行动,收缩兵力开始直接南下,意图直接攻破汴京,宋朝朝野震动。辽军先锋到达定州,出现短暂的相持阶段。 十一月,萧挞凛、萧观音奴二人率军攻克祁州,萧太后等人率军与之会合,并开始合力进攻冀州、贝州。辽军攻克德清(今清丰),三面包围澶州(今濮阳)。宋军将领李继隆死守城池,然而只是困兽之斗。辽军日夜强攻,澶州十万火急。 寇准死谏,真宗亲征,局势扭转 当时的北宋朝廷乱成一团,澶州距离汴京不过是咫尺之遥,真宗与周围的大臣都想着迁都之事。只有宰相寇准力主真宗亲征。最后,宋真宗被说服,不情不愿的开始前往澶州进行亲征。宋真宗一行到达澶州。寇准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 史书记载:「 ”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宋真宗的到来极大的鼓舞了士气,一时间聚集在澶州的军民多达几十万,大受鼓舞的宋军用弩箭伏击射杀辽军主将萧挞凛。 《辽史》载:「 ”将与宋战,(萧)挞凛中弩,我兵(辽兵)失倚,和议始定。或者天厌其乱,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 战线拉长的辽军补给又受到各地宋军的攻击,宋军大败辽军,并几乎形成合围之势。辽军危在旦夕。 签订澶渊之盟 在宋朝占据巨大优势的情况下,辽朝萧太后提出议和。宋真宗本应乘胜追击,却答应了辽朝方面的要求,派出曹利用主持议和,最终达成澶渊之盟。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萧太后为叔母,辽宋开创百年和平局面。 澶渊之盟背后的天平与砝码——引而未发的十万「 ”定州军” 辽军南下,号称百万,但是实际上据史料记载,此次萧太后所率领的全部辽军主力总数约为二十到三十万。而宋真宗集结于黄河沿岸防御的总兵力,去除民夫等,真正的战斗兵力约为十万左右。然而,虽然在兵力上少于辽军,但是宋军依靠黄河天险和强大的防御能力,依旧可以让辽军寸步难行。 瀛洲之战、澶州之战,辽军都暴露了他们薄弱的攻城能力。不过虽然宋军的防御力强大,但面对黄河漫长的防线与金军强大的战斗力面前依然力不从心,局势依然不容乐观。 但是,此时战场上却还存在着一支双方都摸不透的存在——并州军的重兵集团。十万并州大军,就在辽军与宋军后面严阵以待。 初期辽军南下的时候,虽然攻城拔寨,但是却没有对宋军形成大规模歼灭。为了防御辽军进攻,真宗向定州、天雄地区增派了大量兵力。定州形成了一个重兵集团,总兵力约有十万人左右。按理说,辽军南下的第一个目标应该是定州军团,然而萧太后却绕开了定州军,直奔开封而来。 而这样一来,在真宗亲征时,双方背后就都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致命的威胁。定州军投靠辽朝,辽军就能一举攻破黄河防线,攻灭北宋。而定州军如果仍然愿意听从宋真宗调遣,那么两方围困夹击之下,辽军势必逃不过全军覆没的结局,辽朝灭亡也就在眼前。这个时候人们发现,整个天下,两个王朝居然就这么锁定在了一个人的决定之下——定州军统帅:王超。 可能很多人会感到不可思议,王超不是宋朝将领吗?为什么会反过来攻打宋军呢?可是要命的是,自从辽军伐宋以来,王超和他麾下的定州军就完全没有听从朝廷的控制,不仅没有牵制住辽军,反而有意无意之间放辽军大举南下绕过防线。 「 ”景德初,上亲巡澶渊,召超赴行在,复缓师期,契丹遂深入。会南北通好,故薄其责,止罢超三路帅,为崇信军节度使,徙知河阳。” 如果不是后来宋辽停战,等待着王超的可不只是贬官这么简单了。不灭族都是便宜了他。然而在此之前,王超的这种行为依然给北宋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万一他反叛怎么办呢?可是奇怪的是王超既没有投降辽军,也不愿意出兵攻击辽军帮助宋军,他只是迟迟不愿意出兵。 「 ”王超等阵于唐河,执诏书,按兵不出战 ……诏王超等率兵赴行在 ……先是诏王超等率兵赴行在,逾月不至 ……车驾幸澶州,大将王超拥兵数十万屯定州,逗遛不进,知节屡讽之,超不为动。复移书诮让,超始出兵,犹辞以中渡无桥,徒涉为患…….” 总的来说,他只是消极应对,非常消极。甚至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下一秒就会举起反宋的大旗。 后人关于王超此举众说纷纭,然而最为关键的一点是,王超是宋太祖赵匡胤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而野史传说,宋太宗赵光义深夜杀了哥哥才登上了皇位。可以说王超是赵匡胤的绝对亲信,心腹重臣。如果此时王超打出为了给赵匡胤报仇的旗号呢?如果他此时也学着赵匡胤来给自己弄一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呢?如果他此时效仿石敬瑭来割让土地换取辽军的支持让他登上皇位呢? 种种前车之鉴,种种让人不得不防备的原因。实际上王超当时并不是不可能反宋,甚至说他反宋的几率可能比他率军攻击辽军的几率还高。 而此时的辽军方面也好不到哪去,主将被杀,粮草被断,攻势失利,甚至后面还有一只虎视眈眈随时有可能扑上来咬死自己的重兵集团。辽军也随时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然而,问题是,所有的劣势与优势,辽宋双方都是完全不了解的。此时的宋朝不知道辽军粮草已断,不知道辽军主将已死,甚至不知道王超会不会就此投降辽军。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辽军身上。辽军不知道王超很可能不会赶来增援真宗了,他们也不知道宋军实际上的防线人数要远远少于己方,他们甚至不知道真宗已经打算割地迁都了。所有所有的一切,最终又回归到了博弈的阶段。信息不透明,场上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此时求和是最好的选择,于是双方便不约而同的想起了求和,也就如此水到渠成的促成了澶渊之盟。 后记 按照王超后来的人生轨迹来看,他似乎并不是个坚定的反对朝廷拥护太祖一派的人。然而,他在战争中止步不前不听命令的原因,我们永远也不得而知了。我们知道的是,完完全全是由于宋真宗的懦弱而导致求和,并不是完全事情的本来面目。 宋真宗并不是个傻子,同样的也是萧太后。信息不透明,与场上王超这个巨大的不确定性,让他们不敢拿整个军队,整个王朝的命运来赌,他们赌不起。因此,和谈也是当时最好的选择。而澶渊之盟也就此促进了辽宋两国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对两国的恢复与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总的来看,这次战争的最终结果还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宋史》————元.脱脱 2:《辽史》————元.脱脱 3:《国史大纲》————钱穆 4:《三朝北盟会编》————徐梦莘

相关参考

15万英国军队,英帕尔大战,为何彻底扭转东南亚的战局

在二战期间,中国、苏联、美国军队是非常出彩的。与德国、日本等轴心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大战,而且动辄就是几十万军队参与的大会战。例如我国的武汉会战、苏联的库尔斯克会战、美国的瓜岛战役等等。与这些国家相比,英

太平天国:湘军水师助曾国藩扭转战局

在清廷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曾国藩所筹建的湘军发挥了关键作用。鲜为人知的是,湘军水师为湘军的胜利发挥了扭转战局的作用。曾国藩上书建水军湘军组建水师的直接原因是吃了太平军水师的大亏。太平军为在江南地

这位开国中将曾两次战场抗命 关键时刻扭转战局

郑维山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鸿说,原题:此人违抗军令,被追究时再次抗命,关键时刻扭转战局,后官至中将细看会打仗的将领,多少有点“个人主义”,在打仗时喜欢按着自己的路子来,有时候不免

西魏军队以弱胜强扭转战局 玉璧之战战斗经过

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南朝主要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主要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时代。玉壁之战就是发生在北朝时期东魏和西魏政权之时的战争。据史料记载,东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初二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3分×6=18分)1.如图,天平右盘中的每个砝码的质量都是1g,则物体A的质量m(g)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可表示为()2.下图是小

盘点二战日军自杀武器,最后一个真的不是在搞笑

1942年在中途岛战役中惨败后,日本就逐渐转向守势,到了1944年,日本的劣势已经很严重了,在当时日本为了挽回颓势,研制了大量的自杀武器,企图用这种方式来扭转战局,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日本二战中研制

揭秘夷陵之战刘备为何大败

夷陵之战刘备为何大败夷陵之战是一场以积极防御成功扭转战局的著名战役,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此战过后,三国鼎立的平衡局面维持了数十年之久,而也为东吴和蜀汉后来联手灭魏做下了铺垫。经此一战,蜀汉的刘备

班超再度通西域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本站网中华上下五千年班超再度通西域的故事。  班超“投笔从戎”后,在公元73年奉命出使西域。二所处时代:北宋百年的历史证明,在汉匈关系这架天平上,西域是个决定性的砝码。汉家联合西域,

明朝最贤能的皇帝,英年早逝却扭转社稷颓势,清朝史官都不敢抹黑

众所周知,明朝是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大明开国,到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大明王朝享国276年。虽然明朝历代帝王的功绩有大有小,但是清朝入

李自成提出3个要求,崇祯都能实现,为何崇祯竟不答应却选择去死

明朝是两千年封建历史中最后一个由汉人组建的王朝,它的灭亡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历史上繁荣昌盛的王朝不多,能够和明朝相媲美的只有秦朝、汉朝和唐朝了,这四个王朝是封建王朝中最值得称颂的王朝,它们在历史中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