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朝农民起义最多,如此反常
Posted 天灾
篇首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何明朝农民起义最多,如此反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何明朝农民起义最多,如此反常
明朝是汉人皇帝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很多喜欢明朝的朋友,往往会比较推崇,得出明朝是一个比较有血性的正统王朝,人民生活水平比较高的结论,会觉得除了明末比较乱,其他时间都比较和平。 但是事实恰恰相反,明朝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最多的王朝(一说是三千多起),百姓的生活水平一直处在比较低的水平。纵观整个明朝的政治,清明的时期相对较少,农民的负担也是史无前例地最重,或者说从明初到明末逐渐加重的趋势。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大多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导火索最常见的是天灾;第二,赋税负担过重是大的原因;第三官员腐败是起义农民最激愤的问题;第四,阶级固定导致的生产关系固定是制度最根本原因。 虽然到了明朝,社会相对之前较为进步,科技也有一定的发展,但在对待天灾问题上,还是无法有效妥善处理清楚。再加上迷信思想仍然深入,天灾往往会跟统治者失德联系在一起,使得百姓造反的理由获得最有力的理论根据。所以在极端情况下,农民食不果腹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如果官服救援不力,则极容易滋生反叛心理,进而引发农民起义。而实际上政治腐败始终困扰着整个明朝,使得救灾问题上始终无法得到妥善处理,这是在天灾之后明朝农民起义容易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了光有天灾是不够的,如果赈灾及时,农民没了怨言,自然不会起义,但是有时怨言,不只是天灾引起的,而是平时就在不断积累。其中农民负担过重与官员腐败问题,是导致农民怨言最多的两个因素。 其实不光在明朝,整个封建社会,历史上所有时期的农民负担都比较重,国家的财政收入大部分是从农业生产征收来的。但封建制度根本上的土地政策,土地并不是由农民掌握的,而是国家统治者或者地主阶级等少数群体掌握的,但缴税问题,一直是农民为主,这些利益集团缴税却很少,国家财政的所有负担一直落在农民身上。 赋税上封建社会两千多年一直实行的是人头税(丁税),明朝也不例外,这个税收制度弊端较多,一直到清朝雍正推行摊丁入亩才得以稍微改善。而这项税收制度,是明朝农民负担最重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明朝实行的是丁银制度,只有张居正等进行改革过,但都不成功,一直沿袭到明末。「 ”丁”指的是人丁,「 ”银”指的是税收,丁银制度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人头进行收税的税收制度。丁银制度税收都是由地方收缴,再由地方上报收缴到国库,这存在着很多问题。 第一点,官员豪绅,可以利用自身的权力和资源,瞒报、隐报人头,少缴甚至不缴丁银,但普通的农民或者无权无势的下层百姓,却需要如实上报,承担更多的税收。过往是五年一审,权势者可以钻漏洞少报,生小孩可以等五年再报,而家里一死人,又可以立即上报;而普通百姓生小孩立即报,增加丁银税,而死人又必须等五年,多交税。 第二点,税收由地方直接收取,下层官员腐败如果出现,这些税收往往落入私人手中,而为了补足国家的款项,官员则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增加农民的赋税,又进一步加剧了农民的负担。 第三点,纵观整个明朝,土地兼并现象非常严重,而朝廷并没有进行干预,反而很多政策方面是加剧这一现象的。比如明朝的封爵以及贵族队伍是非常庞大的,每一个权势者或者贵族都拥有大量的土地,不断买并,导致下层农民能拥有的土地少之又少。然而少地的农民,也必须缴这个税,对于那些权势者仍然是按照人丁缴税,使得缴税的负担大部分落到了有地的农民身上。而那些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又不得不依附到有地地主那边,这又加剧了土地兼并,形成了恶性循环。一旦天灾出现,无地少地的农民,根本无法抵抗,只能揭竿而起抢劫粮食来获得生存。 第四点,自明太祖朱元璋起,为了防止人口流失,固定住农民,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农民自由迁徙,这也导致了农民阶级的劳动力被固定得死死的,无法实现阶级的跃进流动。靠天吃饭的他们,一直处于社会底层,自然更容易升起反叛之心。 而腐败问题,导致官逼民反更是加剧了农民起义现象出现。 这个官员腐败问题,是制度决定的。明初废除了宰相制,设立内阁制,虽然能加强中央集权,但权力下放内阁,又导致党争与腐败问题。再加上收税由地方执行,滋生腐败温床,巧立名目盘剥农民。然后自下而上蔓延,使得整个官场黑暗腐败起来。除了明初朱元璋大肆杀贪官,起到震慑作用,但之后的子孙就逐渐放松,腐败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而皇帝不信任官员,又引发了宦官专权的问题,又进一步加剧了政治腐败问题,给下层人民带来灾难。 同时腐败问题,导致国库收入不足,赈灾往往比较乏力--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官员贪污赈灾款问题又很频繁,不闹出乱子才怪。 所以从明朝的例子可以看出整个封建社会的影子,农民一直处于社会最底层,阶级固定,不能自由迁徙,赋税问题上处于负担最重的群体,受到层层盘剥,而官员腐败问题又导致恶性循环出现,负担逐步加重,最后天灾出现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很显然,明朝在减轻农民负担的问题上,做得可能是史上最差的,难怪是农民起义最多最频繁的一个朝代。所以我们也没必要因为他是最后一个汉人皇帝统治的朝代而过度吹捧,一切实事求是,正确评价之。相关参考
若论太后专权干政,慈禧太后排不上第一,至少也是第二。>但是如此威武霸气的慈禧太后,却没有做出外戚干政的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慈禧为何会一反常态,刻意不用娘家人参与政治呢?>这还要从她的家世背景说起。一
在形容明朝的时候,不少人会用“刚明”二字,彰显了大明王朝的硬气,故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说法。然而,明朝除了比较硬气之外,军事实力也很强,尤其是在中期之前,同时代的世界各国,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是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明朝灭亡时明朝的东厂锦衣卫在哪里?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大明王朝史上,锦衣卫和东厂,这两个特殊机构曾是何等牛逼,简直就是威风八面、见谁灭谁。可是到了明末崇祯皇帝那会,这个如此威猛的机
冯保在明朝历史上的评价虽然很受争议,但是正面评价也相当高,他与明朝一代贤臣着名政治家张居正是政治上的好搭档,此外冯保的文学造诣也相当高,他曾任职明朝的司礼监,亲自刻画整编了《启蒙集》、《四书》、《帝鉴
才女冯小青字小青,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人。冯小青祖籍在扬州,其祖上是曾经跟随朱元璋打江山的功臣。明朝建国后,冯家在朝廷享受高官俸禄,冯小青从小就是锦衣玉食并受到良好的教育。直到燕王朱棣篡位,冯家成为刀下魂...
崇祯二年(1629年)李自成开始起义,并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开始正式反抗明王朝,到1645年推翻明朝,这场战争持续了16年,与清朝的太平天国起义持续的时间差不多。可是问题是,李自成从一开始就没
《水浒传》在明朝就非常流行,明末的好汉们喜欢用里面的人物名字当外号,而明朝的大佬们则希望自己能像招安宋江一样招安各路好汉。有意思的是明末的反贼里往往是福建的海上强人很讲信用,郑芝龙拿了大明官衔后就积极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熟悉三国的朋友,想必对于蜀主刘备的生平好不陌生。从某种程度上说,刘备虽然在「”黄巾起义”时期就踏上创业道路,但是前期一直处于迷茫状态,得过且过、随遇而安,虽胸有大志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组织最严密、波及范围最广的起义为何会失败
发生在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可谓是中国汗青上冷火器时代规模最大、组织最细密、波及局限最广、介入人数最多的宗教与农民的大起义,可就是如斯大的一次起义,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起义就被强行镇守下去,固然在此后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组织最严密、波及范围最广的起义为何会失败
发生在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可谓是中国汗青上冷火器时代规模最大、组织最细密、波及局限最广、介入人数最多的宗教与农民的大起义,可就是如斯大的一次起义,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起义就被强行镇守下去,固然在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