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救荒活民书》谈,古代发生自然灾害,是如何赈济救灾的

Posted 灾害

篇首语: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的过日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救荒活民书》谈,古代发生自然灾害,是如何赈济救灾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救荒活民书》谈,古代发生自然灾害,是如何赈济救灾的

我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种植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但在种植的过程中难免会遭受自然灾害,给国家带来重大的损失。在古代救济灾民的方法并不多,最常见的就是由朝廷发放粮食给灾区的百姓。 但我们可以知道,在古代交通并不发达,从灾害发生,到朝廷救济,或许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而且到了之后并不排除有奸臣在路上克扣粮食,就造成了古代灾害发生并不能有效的去救济。所以宋代鄱阳人董煟结合前人的经验以及自己的想法写了一本名叫《救荒活民书》的书。这本书在我国古代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中有着重大意义。 一、《救荒活民书》 在《救荒活民书》中列举了20种救荒措施。有常平、义仓、劝分、禁遏籴、不抑价、检旱、 减租、贷种、遗使、弛禁、鬻爵、度僧、优农、治盗、捕蝗、和籴、存恤 流民、劝种二麦、通融有无、借贷内库。 其中常平、义仓、劝分、禁遏籴、不抑价尤为重要,是解决灾害的主要方法。董煟的主要治灾的方法是利用平常百姓的储备以及市场的价格进行赈灾。而不是单纯的利用朝廷发放粮食进行救济。《就荒活民书》在赈灾的意义上是独一无二的,虽然说它并不是第一本关于赈灾的书,但它代表着治理灾害的一种新的思想,为后朝统治者们在治理灾害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二、从《救荒活民书》探析古代如何赈济救灾 1、利用市场 市场的价格决定了百姓的消费能力,如果在灾害发生时米面的价格疯狂抬高那么相对应的购买的就少,百姓就会流离失所。董煟提出的方法中有不抑价这种说法。意思是在发生灾害后不去压制价钱的意思。 灾害发生后,当地的粮食价钱定会增加,如果不抑价的话虽然会高,但随着本地价钱的粮食增加,那么外地的一些商贩定会带着粮食来到灾害区。这样的话粮食一多,价钱就会减下去,而且数量上增加了很多,可以有效的达到治灾的效果。其中在《救荒活民书》中也写「 ”商贾闻之,晨夕争先唯恐后且虞后者,继来米既辐凑,价亦随减”。利用市场来赈灾。 2、通过百姓存粮及朝廷政策 救荒的主要方法还有常平、义仓、劝分以及禁遏籴。其中常平、义仓主要是通过平常在收成好的时候把米留下来一部分留作备用。可以让百姓在灾害来临后有一段可以等待救援的时间,如果百姓流离失所的话会造成社会的动乱,扩大灾害造成的影响。 劝分是让那些米粮较多的人分一部分已经没有米粮的百姓,可以有效的使资源最大化,稳定民心。而禁遏籴是通过买卖米粮来赈灾。董煟在《救荒活民书》写道:「 ”救荒之法,不一而大致有五:常平以赈粜,义仓以赈济,不足则劝分于有力之家,又遏籴、有禁抑价、有禁。能行五者,则亦庶乎其可矣。” 3、荒政的思想 而且董煟还主张荒政的思想来救济灾民,而在苏轼《栾城集》中也写「 ”夫旱灾之后,荒政之所备者尚烦;秋种虽生,终之可虞者非一 。”宋代陈祥在《论语全解》卷七:「 ”凶荒则有 荒政之条,疾病则有疾医之治,凡此所以庶之也 。”可知在古代荒政是一种赈灾的重要政策。 「 ”荒政”的概念是指我国古代政府救济饥荒的政策 、法令与制度。当然还包括救济灾荒的实践活动思想见解和具体办法等,它是治标大于治本的思想措施。从《就荒活民书》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救荒活民,救荒是为了活民。那荒主要包括什么呢?在这里是由于天灾造成了收成不好,从而百姓缺少食物。获民是要达到的目的,可见荒的残酷性。活民就是保证百姓能在灾害中生活下来。从它的意义上来讲与荒政接近。从它的内容上来看也是制度措施方面。 4、预防灾害 当然一昧的去赈灾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还要时刻防止灾害的发生。 董煟就认为「 ”盖天下非有水旱之可忧,而无水旱之备者为可惧 。”古代的灾害大多为洪水、干旱、虫灾。对于洪水与干旱是可以预防的。预防思想在这种前瞻性与有效性在荒政思想中同样有着广泛的体现。而《救荒活民书》虽然是针对救荒,但对于预防也十分重视。提及的方法中有仓储备荒、兴利除弊以及荒政。 灾害到来后最大的影响就是粮食的短缺,百姓的日常生活无法得到最基本的保证,之后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蝴蝶效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发生灾害后提供足够的粮食去救济百姓。那就可以在收成好的时候建仓储备粮食,以供灾害后使用。除了建仓,统治者可以针对出现的问题并改正,可以很大程度上去预防灾害。 我们知道大兴土木后就会经常发生灾害,那么如果统治者没有对土木进行破坏,那么灾害就会相对的减少。在水位上涨时兴修水利。在干旱时也可以进行水的引流进行救济。就如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国北方缺水的问题。救荒不仅要有政策,还要有效的去实施,去实施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人去做。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主张增强官员在预防与赈灾的意识,在灾害来临之前就有所行动。 三、总结 《救荒活民书》是中国历史上现存第一部荒政专著,在荒政领域具有独一无二的开创性作用,为荒政著 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也在我国古代赈灾方面提供了方法。所以有《书马元帅救荒事实后》中写:「 ”董焴辑救荒书至尽至美”。据记载,《救荒活民书》并不是第一本写赈灾的书,在它之前也有《青州赈济录》、《乾道振济录》,但《救荒活民书》把历史上荒政理论书写成书,开创了荒政思想的先河。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它是解决灾荒问题的一把新钥匙。 《救荒活民书》提出了解决灾荒的一系列方法,但是我认为预防灾害比赈灾更为重要。应该从源头上去解决灾害的发生。毕竟赈灾就代表着灾害已经发生了,必定会有所损失,并会造成人心惶惶。而预防灾害使得灾害不再发生,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我认为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董煟 《救荒活民书》 2:苏轼 《栾城集》 3:陈祥 《论语全解》

相关参考

乾隆年间和珅发粮救灾,在粥里掺沙子,为何老百姓还夸奖他

提起古代的贪官,大家都会想到和珅这个人。因为影视剧的关系,很多人对于和珅已经非常了解了。而实际上的和珅虽然是巨贪,但他的真实形象却和大家从电视剧里了解的并不一样,出入还是比较大的。历史上的和珅可以说是

98年水灾原因

对98年长江洪水的认识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1998年我国长江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几百万军民英勇奋斗抗洪救灾,取得了中国历史上又一次伟大胜利。在这胜利后痛定思痛,我们又会提出

酒后戏言成真,浅谈汉代皇权竞争

人们都说「”话不可以乱讲。”往往是指一些人在不合时宜的情况下说出了一些话语,而这些话语往往预示着某种不好事情的发生。当然,像我们这些常人来说,想要在社会立足,能说会道自然就是关键。可古时候的帝王,他们

古代发生灾害为什么皇帝不是第一时间救人呢?其实里面是有原因的!

古代发生灾害为什么皇帝不是第一时间救人呢?其实里面是有原因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我们都知道自然灾害是无法避免的一件事,因为天有不测风云嘛,那么发生了自然灾害我们要做第一件事是什么呢?

曹学佺简介

万历三十七年(1609),曹学佺任四川右参政。当时,四川发生灾荒,曹学佺设厂煮粥,赈济饥民,又将饥荒情况绘图上报,获准发放300万两赈济款,“蜀人诧为三百年未有之殊恩”。四川有行、坐二税,行税取自商贾

从恤刑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浅谈古代君王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恤刑制度”,是古代一种特殊的制度。恤刑一词,最早出自《尚书·舜典》:「”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惟刑之恤哉!”从字面上来看,就是为了减免刑罚,而在施刑的时候,要多加体恤的意思。恤刑制度,从建立开始

浅谈城市在中国古代战争中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城市在战争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古城遗址,是距今4300多年的粮台古城遗址,所以说,我们的祖先修筑城墙,已经有了4300多年的历史了。从最初的用板筑的土墙,发展到高大的砖墙

谈一谈古代女性服饰,你更喜欢哪个朝代的汉服

什么是「”汉服”呢?就是古代汉民族所穿的传统服饰。从黄帝时代,自满清入关推行「”剃发易服”以后,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就逐渐消亡了。现在很多人美女外出穿汉服,为了对古代汉服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我们一起来看看,

清朝有哪些救灾制度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清朝的救灾制度,欢迎关注哦。清朝立国近300年,各类灾荒层出不穷。为此,清朝建立了一系列救灾制度。哪怕用现代眼光来看,这些救灾制度都比较完备,考虑得也很周到。那么,清

强人之祖 乾坤巨擎――由曹操谈中国的强人现象

以儒家纲常“忠孝节义”为钦定意识形态的古代社会,篡逆为最大首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丕进而篡汉立国,悖理儒家纲常自然是十恶不赦,故而千年以来曹操多以白脸奸臣示人,但抛开意识形态而论,由曹操而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