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是要人类倒退吗
Posted 老子
篇首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是要人类倒退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是要人类倒退吗
过去,由于传播手段的落后,普通人接触到的通常都是儒家经典,其他诸子言论即便见到,也是经过筛选后的辅助读物。像《老子》这样尊道贵德而轻仁薄礼的经典,除非改造成符合统治者的口味,否则是很难进入大众视野的。因此有人认为,通行本《道德经》存在着很多被篡改和增删的嫌疑。 于是,世俗的通常看法,多少都对老子有一些「 ”消极保守”的印象,认为他是开倒车的,与敢为天下先的积极进取的君子之风背道而驰。现在传播手段如此发达,历史的黑幕不断被揭开,老子作为一代圣贤的真相不断被还原,呈现给世人的老子,不光是贵生无为的宗师,「 ”尊道修德”的圣贤君子,更是忧国忧民的表率,人生成功的导师。 今天,我们拿老子最「 ”反动”的第八十章来分析一下,看看老子到底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文中出现「 ”小国寡民”、「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句子,又说有先进工具不用,叫人退回到结绳记事的远古年代。似乎,老子在倡导人类退回到原始状态,改变人的社会属性,退回到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加之皇权文化下的思想钳制,老子思想被人断章取义、肆意歪曲也就十分正常,于是,彻头彻尾的「 ”反动分子”,名副其实的消极人物,便成了老子的标识。 读过《道德经》的人都知道,《道德经》的每一章都是独立成章的,但又相互联系、互为支撑,这一章是老子给君主描绘的理想社会的「 ”桃源生活图”,属于老子治国安邦方面的重要论述。因此,读懂这幅「 ”桃源生活图”,就要结合老子的「 ”无为而治”「 ”为而不争”,以及君无为,民自化、自正、自富、自朴的政治主张。但不管是政治主张,还是用兵、养生等方面,其核心不离道、德二字。 《道德经》前三十七章为道篇,讲的是宇宙观,也叫天道观;后四十四章为德篇,讲的是社会观和人生观,也叫人道观。因此,必须把这一章放在老子的人之道的背景下去研读。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不限于中国,全世界各国皆然)经历了旷日持久的兼并战争,西周以来分封的大大小小的国家逐步减少,存续的国家,领地极大扩张。扩张的背后,是人类物欲的贪争,机巧智谋,无所不用其极,已经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程度。此时王室衰微,诸侯坐大,天下一片混乱。 作为周王室的司空、历史学家,自然不能置身于外,他通过对比商、西周和当下的社会形态和百姓生活,为国君提出了一整套治国、安邦、用兵、养生等各方面的主张,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政治思想,「 ”执古之道”,「 ”以御今之有”。 老子的「 ”人之道”就是效法上古圣贤之道,来管理当下的国家。老子心中的圣人既不是尧、舜,也不是汤、武,除了体道者外,还有远古氏族部落联盟时期的管理者,因为那个时期人们淳朴自然,没有特权、没有礼法,部落族群里的事,由各部族族长反映到部落联盟首长那里,他只负责听,然后协调处理,不偏不向,不然,这种部落联盟就会因偏私而瓦解。 这个「 ”圣”,我们从甲骨文就能看得出,古人对于「 ”圣人”的观点(一个「 ”耳”,一张「 ”口”下边是个「 ”人”字)。 部落联盟的社会形态,并非老子的理想,而且那个时期,人们也不会过上「 ”甘其食,美其服”的日子。老子只是借远古时期的淳朴和部落联盟首领的「 ”无为而治”,来解释他心中的理想社会形态,通过统治者不干扰人民,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苛捐杂税折腾老百姓,以保证经济自由发展,促进天下太平。 因此,整个八十一章就是老子描绘的理想社会蓝图。这个蓝图里的生活场景是这样的: 国家虽不大,民众虽不多。但这个社会里,没有高低贵贱,人人平等互助,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兵器、工具,但如同虚设;民众珍爱生命,安居乐业,不冒险而迁徙;虽然有船有车,可是没有乘坐的必要;虽然有武器装备和军队,可是没有战争,没有排兵布阵出兵打仗的地方;民众生活俭朴自在,人们仿佛回到了结绳时期的生活方式,没有奢侈排场。 这里的民众吃的香,穿的美,住的安适,民众乐享其俗。国家之间,虽然近在咫尺,民众之间从不相互干扰,更没有是非争战。社会一派祥和,天下长久太平。 这幅「 ”桃源生活图”,是老子「 ”至治之极”的结果,虽里面应有尽有,但因人们没有贪欲私心,所以能够知其文明,而守其素朴,这种社会生活图景,不是为之而不能,而是能之而不为。这既是一个社会的生活形态,更是一个君主,一个圣人的精神境界。 其实,「 ”小国寡民”式的的社会形态也不是老子独创的,《左传》记载:「 ”崇明祀,保小寡,周礼也;蛮夷猾夏,周祸也。”意思是说。尊崇重大祭祀行为,保护弱小国家,这是周的礼仪规定;蛮夷扰乱中原,这是周的祸患所致。 老子的小国寡民,指的就是「 ”小寡”。由此可见,保护原始遗风,也是「 ”周礼”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老子提出小国寡民,并非自己生造的概念,而是春秋时期的社会现实的形态,只不过老子赋予这种「 ”小国寡民”以更多的理想色彩。 后来周王室衰微,天子权位有名无实,诸侯纷争,天下大乱。老子描绘的这种社会生活模式,就是出于消灭贪争,消灭战争,让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目的。相关参考
说到贵州时光隧道是真的吗这个问题,小编觉得应该是真的,毕竟这是贵州十分出名的一个旅游景点了,而且也有科学家已经去揭秘了这件事情,那么有的网友也问了,这个贵州时光隧道是真的话,那么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呢?
孔子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有何异同 老子是道家之祖,孔子是儒家之宗。司马迁说:“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么该怎么看待二者思想的异同呢? 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受到重视
道家学派和儒家学派在战国之后一直彼此攻击,于是有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可是,大都数的学者都认为,儒学思想中,有一部分的思想是来源自道家的思想。而孔子本人,也确实曾经向老子问道。那么,在孔子向老子求
在很多人眼里,清朝是一个还算不错的王朝,它前后历经大约三百年,还有过“康乾盛世”。不过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有这样三位功绩显著的皇帝,都犯过很大的政治错误,这些错误均导致中国倒退200年!第一位,康熙皇
老子主张愚民政策吗?主张去除奸智提倡诚朴 历来不少人认为,老子是主张搞愚民术的,这主要源于对《老子》第三章、第六十五章的不同理解。老子成了主张搞愚民政策的罪人,这实在是一个冤假错案,应该给予纠正
老子并没有法术,他只是个道家哲学家而已。后来老子者作道德经被后世传下来,演变成后来的道教经典。至于成道教教主,应该是后人所封的。也有可能老子是太上老君转世。道教应该很早存在了。可能老子哲学理念把道教发
1:老子(前462年[1]—前302年之后),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着有《
孔子与老子在哲学思维上,是两个不同向度的人。不过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的说法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纪录。但有更进一步的探讨资料是,孔子可能不只一次的见过老子,而且交流甚笃,所讨论的哲理也很深。而孔子对老
常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殷商礼仪。老夫人望子成龙,便将老聃(老子)送到他那里学习。常枞道:"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老聃(老子)问道:"天是何物?"
要说清楚是要问什么问题假如说“中国”一词,仅有一百年不到的历史(1911年辛亥革命后提出)假如是问人类活动的历史,几百万年前就有云南蓝田和元谋猿人活动遗址如果问文明的话,直到现在中华文明都还在传承,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