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一职并非有名无实

Posted 博古

篇首语: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 ”主席”一职并非有名无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主席”一职并非有名无实

来源:《党史博览》,作者:曹春荣 宁都会议解除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毛泽东请病假到后方休养4个月后,于1933年2月回到瑞金主持临时中央政府工作,这算是名至实归了。此前,临时中央政府的工作一直由副主席项英实际主持。到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撤出中央苏区止,毛泽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主持临时中央政府工作,是有职有权的。 1934年毛泽东在瑞金和战士们的合影 普遍认为,1931年至1934年(其时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扎瑞金,史称「 ”瑞金时期”),是毛泽东身处逆境的时期。此时他虽然担任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却是个有名无实的「 ”加里宁式”(加里宁:俄国革命家,从十月革命到去世,一直是名义上的苏联国家元首)的角色。用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叫做「 ”他们把我这个木菩萨浸到粪坑里,再拿出来,搞得臭得很。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我的任务是吃饭、睡觉和拉屎。还好,我的脑袋没有被砍掉”。有著作对毛泽东的这段境遇则有如下总结:「 ”从1931年赣南会议到1934年10月长征开始,整整三年内,毛泽东的处境是十分艰难的。尽管他出任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实际上一直身处逆境,遭受着接连不断的批判和不公正对待……在不短的时间内,甚至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事情果真如此吗?毛泽东那时的真实境遇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毛泽东在瑞金时期受了几次大的批判,但他并没有因此靠边站,仍有许多发挥其才华和作用的舞台 毛泽东在赣南会议上受了不指名的批评,但在组织上并未受到任何处理。他还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总前委书记。一苏大时,仍然代表苏区中央局作政治报告,如期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按照赤色中国的军事领导体制,他因此也拥有对红军军事行动的决策指挥权)。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万人在宁都宣布起义。此前,毛泽东以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身份,主持苏区中央局会议,讨论此事的前景与安排;又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身份,会见第二十六路军内中共特别支部代表袁汉澄,详细询问兵暴的准备情况,并予以指示。此后,毛泽东以上述双重身份,负责指导由宁都起义部队改编的红五军团的建设工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成立后,毛泽东担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一职时断时续,至1932年10月宁都会议后彻底失去这一职务。但他还有中革军委委员的头衔。红军攻打赣州失利,中革军委从前方急电,请毛泽东暂停在瑞金东华山的休养,赶赴前线参加决策。毛泽东虽然事前曾极力反对攻打赣州,但他以大局为重,不计前嫌,为解赣州之围出谋划策,立下大功。赣州撤围后,他以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和中革军委委员的身份,率红一、五军团组成的中路军(后改称东路军)行动,取得龙岩、漳州大捷。东路军回师赣南两个月后,毛泽东复以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身份,和周恩来、朱德、王稼祥一起,指挥红军取得乐安、宜黄战役的胜利。 宁都会议解除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毛泽东请病假到后方休养4个月后,于1933年2月回到瑞金主持临时中央政府工作,这算是名至实归了。此前,临时中央政府的工作一直由副主席项英实际主持。到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撤出中央苏区止,毛泽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主持临时中央政府工作,是有职有权的。 毛泽东不仅主持了临时中央政府的日常工作,领衔颁布了临时中央政府的各项法律法令与制度,而且主持、主导了中央苏区一系列重大会议和中心工作。如武阳赠旗万人大会、八县区以上苏维埃负责人查田运动大会、八县贫农团代表大会、中央苏区南部十七县经济建设大会、中央苏区南部十八县选举运动大会,以及相应的查田运动、选举运动、经济建设运动等。在这些会上,他都作了主题报告或重要讲话。二苏大上(此时他在党内职务已升至中央政治局委员),他更是独领风骚,不单致了开幕辞,还用两天时间作了长篇(4万字)政府工作报告,又就代表讨论报告的情况作了结论。大会闭幕时,他还致了闭幕辞。另外,会前,他在二苏大阅兵典礼上讲了话;会中,又由大会主席团推举向大会作《关于紧急动员的报告》,向扩红运动优胜单位授奖。这一切,使得毛泽东确立了他在党内和工农群众以至共产国际心目中的中国苏维埃运动代表的地位。他的各种报告、讲话、文章,赫然刊登在中共中央和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刊——《斗争》、《红色中华》上,红军总政治部的《红星报》也刊登他的文章,因此彰显和宣传了他的执政理念与主张。如:「 ”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这是我们的两大任务。”「 ”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 由于毛泽东的呼吁和努力,政府工作在苏区一切都要服从、服务于战争的大前提下,得到空前的突显、提升和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中央苏区工作因而不断形成了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反腐倡廉、查田、选举及扩红的一个个高潮,并且取得很大成绩,为中共治国安民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大批骨干和人才。 此外,毛泽东还以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身份代表中央政府,出席、指导多个群众团体的成立大会,以及各种群众集会和庆典活动;接受《红色中华》记者采访,发表重要政见。他还受命筹建培养政府干部的苏维埃大学,并担任第一任校长。应邀到红军学校、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工农剧社等处演讲,更是家常便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到,其时的毛泽东虽然常常在党内挨批,但并没有因此靠边站,还是得到相当高的组织信任、群众拥护,还是有广阔的舞台供他施展才华。他在苏区的政权、经济、文化、武装等各项建设方面都有所建树和贡献。他的理论探索和实际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的尊重与肯定。 在革命工作上,毛泽东的一系列正确主张,并非孤掌难鸣 毛泽东在瑞金时期的一系列正确主张,并非孤掌难鸣。党的其他高级干部乃至「 ”左”倾错误代表人物博古,也与毛泽东有不少相同见解。这也正是作为党的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能在苏区时期初步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党内而言,毛泽东也罢,博古也罢,他们及各自代表的一部分人,终归都是共产主义者。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理论信条,造成了他们合作共事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他们在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及相关政策策略上,必然有共同之处。毛泽东本人就说过: 「 ”对于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时期中央的领导路线问题,应作两方面的分析:一方面应指出那个时期中央领导机关所采取的政治策略、军事策略和干部政策在其主要方面都是错误的;另一方面,应当指出当时犯错误的同志在反对蒋介石、主张土地革命和红军斗争这些基本问题上面,和我们之间是没有争论的。即(使)在策略方面也要进行分析。例如在土地问题上,当时的错误是实行了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过左政策,但在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一点上,则是和我们一致的。” 不妨拿毛泽东和博古在几个问题上的言论作番比对,看看彼此间是不是一致或相近。 关于民族解放道路。毛泽东在二苏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苏维埃应当成为全国民众反帝斗争的组织者与领导者。苏维埃政府只有用尽一切力量使民众明了当前的危机与国民党的罪恶,依靠于广大民众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觉悟程度与组织力量的提高,才能顺利地执行自己神圣的任务——以民族革命战争与革命的国内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博古在成为中共临时中央总负责人三个月后撰文指出:「 ”要救中国民族,要把中国民族从帝国主义的铁蹄下解放出来,没有别的希望和道路,只有人民自己的团结,自己的组织,武装自己,推翻国民党政治,建立自己的民众政权,在自己的政权领导下,进行民族解放的革命战争。”这里所说的「 ”民众政权”,博古已点明是苏维埃政权。 关于革命战争的伟力所在。毛泽东指出:「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博古强调:「 ”苏区劳苦群众积极性的增高……一切愿意牺牲为着革命战争的热烈情绪是我们胜利的先决条件,而且是今后更伟大的胜利的出发点。” 关于查田运动的阶级路线(即策略)。毛泽东指出:「 ”查田运动的策略,是以工人为领导者,依靠贫农,联合中农,去削弱富农,消灭地主。”博古认为:「 ”查田运动中,目前最切要的是要执行中央局决议中所规定的明确的阶级路线,我们要依靠雇农贫农,坚决地消灭地主阶级,削弱富农,然而我们的火力决不能一丝一毫地侵犯中农——侵犯中农是不可宽恕的错误,我们要经过查田运动去更加巩固与中农的联盟,巩固中农对无产阶级的信任。” 关于经济建设。毛泽东认为:「 ”革命战争的激烈发展,要求我们动员群众,立即开展经济战线上的运动。”「 ”过去有些同志认为革命战争已经忙不了,哪里还有闲工夫去做经济建设工作,因此见到谁谈经济建设,就要骂为‘右倾’。他们认为在革命战争环境中没有进行经济建设的可能……这些意见是不对的。”「 ”那种以为经济建设已经是当前一切任务的中心,而忽视革命战争,离开革命战争去进行经济建设,同样是错误的观点。”博古也认为:「 ”为着保证战争的胜利,初步的必要的经济建设,是绝对需要的。有些同志以为在内战的环境中谁要提出经济建设的任务等,那便是‘和平建设’,那便是机会主义。又有些同志以为经济建设是今天我们全部工作的中心任务,它是高于一切的。我想这都不是布尔什维克地解决这个问题。” 关于经济政策。毛泽东指出:「 ”我们经济政策的原则,是进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方面的建设,集中力量供给战争,同时极力改良民众的生活,巩固工农在经济方面的联合,保证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争取国营经济对私人经济的领导,造成将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前提。”「 ”我们对于私人经济,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但不加阻止,而且加以提倡和鼓励。因为目前私人经济的发展,是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所需要的。私人经济,不待说,现时是占着绝对的优势,并且在相当长的期间内也必然还是优势。”博古认为:「 ”在目前阶段上苏维埃政权的一切设施与政策(经济政策包括在内)应该从严格的估计苏维埃政权的阶级基础出发,从苏维埃政权的工农民主专政的阶段实质出发,从巩固无产阶级与基本农民群众在反对帝国主义土地革命中的革命联盟及巩固与加强在这个联盟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出发。”因为苏区在经济上比较落后,没有重要的工业中心,「 ”所以过早的(实行)社会主义的办法是更加不能容许与更加有害的。一切关于‘国家垄断’、‘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创立’及‘消灭富农’,等等的空谈,不仅是今天没有能力完成的乌托邦,而且是极端危险的半托尔茨基主义的立三路线之重复”。在没有任何可能来动摇资本主义的基础,阻止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情况下,「 ”用不着害怕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苏维埃经济中间,要「 ”有系统的限制资本主义剥削”,「 ”利用苏维埃政权所取得的经济地位以造成非资本主义道路发展的前提和优势”。 此外,在改善党和苏维埃的领导方式与工作方法,密切党和苏维埃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在一切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以及反腐倡廉、艰苦奋斗等反映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的问题上,毛泽东和博古及「 ”博古们”,就更无二致。 以上事实表明,至少在革命工作上,毛泽东还不至于成为孤家寡人,也不至于无端成为同志、战友攻击的靶子。 毛泽东在瑞金时期的种种建树,除了苏区军民的拥护外,也得到了中共中央和其他领导人的支持 在党内,毛泽东是比较早地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并自觉运用于土地革命战争实践,取得卓著成就的人。朱毛红军的成长壮大,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蓬勃发展,尤其是三次反「 ”围剿”的接连胜利,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创造了宝贵的时空条件。这一切,使得党内高层以至于苏联共产党和共产国际,都对毛泽东高看一眼,对毛泽东的某些失误,以至犯上(对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决议、指示或明或暗的抵制)行为,亦取宽容态度。总之,无论是中共中央,还是共产国际,都对毛泽东的建树起了支持作用。而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的赏识、支持,显然离不开中共中央的介绍与举荐。 早在1929年夏秋之际,红四军(即朱毛红军)领导层发生严重分歧,一度导致毛泽东「 ”离职”。中共中央得悉后,于8月、9月两次给红四军前委发去指示信(史称「 ”八月来信”和「 ”九月来信”),肯定了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建军原则,要红四军前委恢复毛泽东和朱德在群众中的威信。受中央委托处理此事的周恩来,还特别嘱咐来上海汇报的陈毅,回去后要请毛泽东复职,并召开一次党的会议,统一思想。现在,人们都知道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古田会议决议,在建军、建党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却少有人知道和提及古田会议决议的精神,已在「 ”九月来信”中全然提及。 1930年冬的富田事变,恰恰发生在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 ”围剿”之际。中共中央为此首先要求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江西省委上上下下立即停止对事变的争论,无条件服从以毛泽东为首的总前委的统一领导。然后又作出《关于富田事变的决议》,肯定了总前委对富田事变的定性,又一次支持了毛泽东。事实表明,中共中央的如此处置是柄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维护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以及他对反「 ”围剿”战争的指挥地位;另一方面又因此酿成了冤案和悲剧。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派往中央苏区的以任弼时为首的中央代表团,也在第二次反「 ”围剿”之际,全力支持了毛泽东,且促成了「 ”以毛代项”为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事。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苏区中央局致电中共临时中央,希望中央派一位政治局委员,最好是工人同志,来苏区主持即将成立的临时中央政府的工作。博古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鉴于毛泽东在苏区的地位与威望,决定就由他出任中央政府主席,并电复苏区中央局。此前数月,中共中央通过的决议提出:「 ”建立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与各苏区政府来对抗国民政府,公布与实施苏维埃政府的一切法令”,为「 ”苏区最迫切的任务”。可见兹事体大。假如再联系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最初曾有由时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工人出身的向忠发出任中央政府主席的动议,或许就更有理由认为这是对毛泽东的信任与重用。 在1932年10月上旬举行的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上,毛泽东受到任弼时等与会大多数人的批评,被解除对前方战事的领导权,还要他回后方主持中央政府工作。同年10月7日,中共中央在给苏区中央局的电报(回复任弼时等9月30日从瑞金发出的电报)中,却明确指出: 「 ”至于与毛泽东同志的分歧,我们再重复一遍:请尝试用同志式的态度争取他赞成积极斗争的路线……不进行反对毛泽东的公开讨论。现在我们反对将他从军队中召回,如果他服从党的纪律的话。目前采取这一步骤,会给红军和政府造成严重的后果。” 一句「 ”我们再重复一遍”,表明中共中央的这个态度不是随机的、轻率的,而是一贯的、慎重的。 中共中央对毛泽东主持的各项具体工作,也给了足够的支持和肯定。为纠正查田运动中出现的偏差,临时中央政府于1933年10月10日,批准了毛泽东起草的《怎样分析阶级》的文件,并通过了他主持制定的《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同时用命令形式予以公布。命令要求各级政府按照这两个文件的精神,对农村阶级成分进行复查,凡搞错了的应据本决定予以变更。为克服1933年春夏以来出现的苏区经济生活恶化的局面,中共中央决定对一些经济政策作若干调整,同时要求临时中央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这无疑为毛泽东放开手脚抓经济建设,提供了上方宝剑。 对毛泽东的一些建议、意见,中共中央和相关领导人也吸纳、采用了。如1934年4月,他要去中央苏区南部的会昌视察,周恩来同意了。同年6月下旬,他建议红七军团可不南调,军团长寻淮洲留瑞金待命,周恩来也接受了。长征前夕,毛泽东要去赣南省视察,得到了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同意。他获悉中央要把政治局委员分散到各军团去随军行动,立即到中革军委提了两条意见:第一,在转移时将他和张闻天、王稼祥安排在一起,不要分散到各军团;第二,应带一部分女同志去。事实表明,他的两条意见都被接受、照办了,尽管陈云、刘少奇、凯丰等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还是按中央决定去了各个军团。 可见,毛泽东在瑞金时期的种种建树,并非孤军奋战的结果,除了苏区军民的拥护外,也得到了中共中央和其他领导人的支持。看不到这一点,只看到临时中央和其他领导人对他的批判,难免作出错误判断。 毛泽东在瑞金时期屡遭批判的原因 毛泽东在瑞金时期屡遭批判,有客观原因,也有其自身原因。不宜把问题的症结都归于「 ”路线斗争”,把所有的账都算到犯「 ”左”倾路线错误者头上。 先说客观原因。首先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及其派出机关)领导人所处位置不同,彼此关注的重点、对问题所持的立场,以及相应的对策、方法,难免不一致,甚至冲突。博古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作为最高决策者,要统揽全局,更关心全国和国际方面的情况,考虑问题不能不更多地从全国一盘棋和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出发。毛泽东作为革命武装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领导人,他主要对地方上的军政事务负责,更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当然,他也不乏全局性的思考,但按照中共的领导体制,他毕竟还无须对全党、全局负责。因此,在中共中央规定的各根据地和红军都须遵从的总体框架中,他的言论和行为往往因时因地发生变化。应当说他的某些机变机动确有道理,是正确的,不过要让大家都跟上他的思维、他的经验很难。 王明于1932年11月2日,从莫斯科写给联共(布)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代表团的信,就反映了这种情况。信中说道: 「 ”关于进一步扩大苏区的方向问题,现在在中国领导同志中间引起了尖锐的意见与分歧。以毛泽东为首的前委主张(以师为单位)所谓把我们的武装力量分散在国民党地区的计划,等待敌人的进攻并在居民中进行群众工作。而中共苏区中央局的大部分委员把毛泽东的策略称为防御性战略,担心重犯去冬的错误,即红军失去良机,没有利用业已取得的胜利,没有展开广泛的进攻,因此主张较为积极的进攻策略。” 第四次反「 ”围剿”期间,围绕红一方面军如何行动,才能积极支援湘鄂西苏区和鄂豫皖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大规模「 ”围剿”的问题,苏区中央局和中共临时中央同在前方的毛泽东、周恩来等发生激烈争论,更是具体地反映了这种情况。 其次是毛泽东和博古、「 ”博古们”对待共产国际的指导、联共(布)的经验,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态度。由于中共成立之初便加入了共产国际,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共就必须无条件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指导,中共的重大决策、高层人事变动,都要经共产国际批准才算数,才能实行。而尚处幼年阶段的中共,无论是思想理论水平,还是革命实践经验,都很欠缺。况且在经费来源上,还时时须仰仗共产国际的接济。这就决定了中共和共产国际间的微妙关系。博古、「 ”博古们”出于对共产国际、联共(布)的崇敬,以及组织纪律的约束,不免更多地把后者的话当做经典、信条及圣旨。而毛泽东则注重调查研究,对国情有深刻的独到的见解,对于共产国际、联共(布)的东西,不盲目崇拜,而是有选择地吸收、运用。这样,毛泽东和博古、「 ”博古们”,便不免在如何贯彻执行共产国际指示上面,产生分歧与冲突。像众所周知的怎样对待共产国际的「 ”进攻路线”、富农政策,以及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和「 ”第三势力”的斗争,「 ”武装保卫苏联”的号召等,在这些问题上,双方就因多次发生争论而不快。 值得指出的是,过去总是说和毛泽东「 ”唱反调”、「 ”过不去”的,是以博古为代表的犯「 ”左”倾错误者。而事实却是有时与毛泽东意见相左,以至互不相容的,不仅有博古、「 ”博古们”,也有任弼时、周恩来、项英,以至朱德、彭德怀等。对他们,显然不能以路线划界,也不能以站队论是非。还有就是他们双方的争论,基本上是同志式的,并没有如后来的人所评论的那种敌对的、你死我活的味道。 再说其自身原因。毛泽东出身湘潭农家,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他的理论修养、行事风格,更多地体现出一种中国气派、湖湘气魄。艰难复杂的阶级斗争,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多次以弱胜强、转危为安的指挥经历,与广大军民的亲密相处、息息相通,使他的认识、经验乃至性格,与其他领导人有诸多不同。他时常感到「 ”众人皆醉我独醒”,即个别掌握了真理而形单影只;又往往因为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怨气,在党的会议上拂袖而去,甚至以去职明志(这在别人看来,无异于威胁和要挟)。 他在红四军七大、八大时的表现是一例,在宁都会议上的表现又是一例。他深谙「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对革命战争情有独钟,因而兴趣集中在指挥作战上,积累的经验也偏重于战争。他和别的领导同志的分歧、冲突,也就经常地集中地反映在军事路线、军事指挥及红军行动方向等战略战术上。他眷恋前线而不愿羁留后方。周恩来于1932年6月10日,从瑞金发给中共中央的电报就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奇景: 「 ”毛泽东身体极弱,他仍留在高山地区工作,他失眠,胃口也不好。但他和部队一起活动,在主持作战行动时精力充沛,富有才华。(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派他去前线策划军事行动,他也希望去前线。” 宁都会议上,毛泽东因为不愿服从苏区中央局让他留在前方协助周恩来工作,遂执意请病假回后方休养。由此看来,所谓他「 ”在不短的时间内,甚至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一说,也就不尽然了。1962年1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讲: 「 ”不论党内党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就是说,都要实行民主集中制。要真正把问题敞开,让群众讲话,哪怕是骂自己的话,也要让人家讲。骂的结果,无非是自己倒台,不能做这项工作了,降到下级机关去做工作,或者调到别的地方去做工作,那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一个人为什么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呢?为什么只能做这个地方的工作而不能调到别个地方去呢?” 倘若当年他有后来这样的豁达,当不至于踽踽独行,落落寡合。 毛泽东的个性,无疑要妨碍他和身边的同志,尤其是和中央领导同志的交流与团结。对此,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后深有体会,他对妻子贺子珍感叹地讲:「 ”办什么事都要有个大多数啊!”果然,从此「 ”他更加沉着、练达,思想更加缜密、周到,特别是更善于团结人了”。 总而言之,毛泽东在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时的境遇,有顺有逆,有喜有悲,甜酸苦辣咸五味俱全。造成这种境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这恰恰折射出中国共产党成长史上的必经历程,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值得刻意渲染。因为这样做,不单不能准确反映、宣传这段党史,还要伤及许多已逝的革命前辈,即使对宣传毛泽东本人,也不见得是好事。当革命不断向前发展时,毛泽东更成熟、更伟大了,博古、「 ”博古们”也更成熟、更伟大了。这就是真实的中共党史。这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

相关参考

除了毛泽东主席最有名的毛姓名人是谁

最早的毛姓名人当推家喻户晓的谋士--毛遂历史上,涌现了许多毛姓名人。最早的毛姓名人当推家喻户晓的谋士--毛遂。毛遂为战国时赵国人,平原君门下食客,历来不受器重。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围邯郸

他是毛主席粉丝中最有名的一个,回国后,周恩来第一个登门拜访

他说:「”每在陷入一场极端的人生危机的时候,总能获得一场机遇。”归国后的第一部作品就让他获得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和周恩来交好几十年,一心一意做毛泽东的忠实粉丝,手抄其诗歌随

并非因为孙权儿子差

关羽是蜀汉名将,和刘备情同手足。资料记载,关羽有女,孙权曾遣使为子前来求亲。关羽大怒,说:再休多言,立斩汝首,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断然拒绝了孙权的求婚。关羽这样做,毛主席说:“关云长大体上是不懂统一战

林彪发“第一号令”并非篡党夺权的预演

本文摘自《回首“文革”》,张化、苏采青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1969年10月间下达全军的林彪的"第一号令"(原来的全称是"林副统帅一号战斗号令",后来有关中央文件的全称为"林副主席指示第一号令"),

主席和总理站立迎接的老太太

何香凝,1878年出生于广东省南海棉村,之后在香港长大,是我国有名的国画画家和革命家。1897年时,她19岁,与丈夫廖仲恺娶亲。一向到1902年,她变卖了本身的悉数嫁装,支撑丈夫前去日本留学。一年后,

三国最强谋士并非诸葛亮

三国时期涌现出很多智勇双全的“谋士”,最有名的当属诸葛亮,民间亦有俚语如“三个臭皮匠抵得过一个诸葛亮”来形容他的伶俐才略,然而你可知道,诸葛亮并不是三国最强谋士,下面就颁发三国谋士排行榜。第七、徐庶:

三国最强谋士并非诸葛亮

三国时期涌现出很多智勇双全的“谋士”,最有名的当属诸葛亮,民间亦有俚语如“三个臭皮匠抵得过一个诸葛亮”来形容他的伶俐才略,然而你可知道,诸葛亮并不是三国最强谋士,下面就颁发三国谋士排行榜。第七、徐庶:

并非是个暴发户

后世说起石崇,最先想到的,大多是他和王恺之间的斗富:王恺命人用糖水干饭洗锅,石崇用蜡烛当柴火烧;王恺用紫丝布作步障四十里,石崇便用锦作五十里;王恺用赤石脂凃墙,石崇就用花椒。最有名的,大概还是两人以珊

毛主席讓林彪當抗大校長,對他說,要比黃埔軍校辦得更好

黃埔軍校作為我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學校,同時也是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幹部的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我軍有名的戰神林彪,即是黃埔四期。而身為校長的蔣介石,對林彪也是頗為欣賞,曾

“公孤官”一职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雷晓凡。>“公孤官”,这是一个对于大家而言相对陌生的古代官职名称。实际上公孤官历史上起源较早,也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