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青岛|即墨老县衙 四官三班六房共同撑起职责 还有杂役混吃混喝

Posted 朝廷

篇首语:人生遇到的每个人,出场顺序很重要,很多人如果换个时间认识,就会有不同的结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醉青岛|即墨老县衙 四官三班六房共同撑起职责 还有杂役混吃混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醉青岛|即墨老县衙 四官三班六房共同撑起职责 还有杂役混吃混喝

根据县志资料,清代即墨县所辖区域,约有民众丁口十八万左右,历年变动不甚大。而实际上正规的即墨县衙管理人员,只有三十人上下。 按照这个计算,每一名官吏要对应大约人口六千人,再去掉各级领导班子和辅助杂役人员,实际公务人员的对应人口近万人。可见日常行政工作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县衙里的领导班子 实际上,许多地方的知县,都是应届京参加会试的优秀毕业生中选拔出来的,当然也有往届生员等待出缺。不管怎么说,有幸成为地方父母官的,确实并非泛泛之辈,当然也不排除走关系、找靠山的情况。 在古代,一个县级单位,能够进入朝廷编制"食君之禄"的,有四个岗位,分别是知县、县丞、主簿和典史。他们都是标准的朝廷命官,由管理官员的吏部筛查空缺,遴选合适的人员担任。以上岗位,即墨地广人多,工作量大,都要满编配齐,如果是规模小的县,可能就不安排县丞的职务了。 国家各地情况不一,穷县、富县皆有,如何抉择谁去哪里,一句半句很难说清,总是有人吃亏,有人沾光,真正志存高远的,也不会计较这些。遴选的人员确定,提报皇帝进行任命,才是合法的官员。 知县,作为一县之长,是最高的行政长官,地方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说了算,过去也叫"父母官",不过一般称为"县太爷"。 县丞,相当于常务副县长,称为"佐贰官",主要任务是辅佐知县工作,与知县并非隶属关系。日常任务则侧重于行政管理,包括接待、赋税、仓廪、粮马等,如果县令出缺或者暂时不在,可以暂时代行知县职权。 主簿,大约是县里的秘书长,分管的工作是全县户口、文书账目等,也协助县主和县丞处理县里的日常杂务,又叫做"书记官"。比如三国时杨修,就曾任丞相府主簿。 典史,约等于县里的治安官,专门司典刑狱,缉捕盗匪、治安巡逻、稽查刑狱都是典史的职责范围,称为"佐杂官"或"杂职官"。虽说典史排名第四,但是却直接面对百姓,维持地方安宁,重要性不可小觑。 除了这些主要机构官员,还有县属官吏,不在县衙办公,比如主管教育的教谕、训导,主管人畜医疗的医官,负责宗教事务的僧道会司负责人,这些人也属于"杂职官"。 还要说一点,县衙里的幕僚、幕宾和师爷等人,虽说整天围着县主转,对很多事情都有重要辅助作用,但这些人既不属于"吏",更谈不到"官",只是县太爷为了自己工作方便,请来的智囊团,由近人亲信充任,负责起草重要文书、参与决策等等。他们的吃穿用度,都要仰仗太爷鼻息。 ●县衙里的六房执事 确立了县衙领导班子,也要有日常工作人员来落实县里的目标事项,承担具体办公任务的,县里设定了"六房",对应朝廷"六部",明确责任,开展工作。除了六房,还有承发房、招房、帐房、库房等小部门,共计十房,维持衙门日常运作。 按照职责,六房的工作量也有繁减轻重的差别,其中公事最多的两房是刑、户,以其最贴近百姓,所以事情繁杂,但油水也多些。除了工作量,六房还有高低之分,当时有人戏谑为"富、贵、威、武、贫、贱"。那么六个字与六房如何匹配呢? 户房,主管赋税征缴、银钱解运、田亩仓储、房屋土地典卖、文契过户,以及经办荒歉缓免赈济等,新任官员,到了地方上首先关心的就是丁亩银钱的情况。所以称之为"户富"。 吏房,经办吏胥的升迁除名、调整补缺,登记本县进士、举人的外任情况,还要负责考查赶考的生员,无作奸犯科情况,才能放行。自古至今人事管理最复杂也最神秘,因此以"吏贵"称之。 刑房,办理辖区内的民、刑事案件,案件受理、勘验现场、过堂看押、公文起草及案卷归档, 刑房以下,还有狱卒、仵作、稳婆、刽子手等人,辅助案件办理。被称为"刑威"。 兵房,负责辖区民兵、壮丁的组织和训练,还有马匹、船只、驴骡的征集和训练,以及巡检递运、城防剿匪,也属于兵房管理,它还负责对接客兵的后勤保障。被称作"兵武"。 礼房,主持一方典仪教化事项,负责重要节点的祭祀庆典组织策划,地区教育考试的组织,以及地方官员的出行仪卫,还有给养孤老、旌表孝节,以及各类接待事宜。这一房无甚油水,所以叫做"礼贫"。 工房,主管地方的蚕桑、织造等等匠作工坊,负责维护县衙及地方公署的修筑,还要承担辖区水利兴修、银两销铸、公物置办等,列为六房之末,被称为"工贱"。 古代所称官吏,虽然合称,其实二者有别。官员是朝廷在册,由皇帝任命的国家公务员。吏,则是辅助官员具体负责落实各项任务的办事人员。以上这六房人员,称为典吏,并非朝廷任命官员。 ●县衙里的三班差役 县衙中的工作人员,总的来说分为三类,官员、典吏、差役,他们的配比在数量上呈正向金字塔的形状。在政务上的分工,官员负责领导决策,典吏处理日常事务,差役随时调派差遣。 狭义的差役,就是衙役,共有三个班,类似今天所说的三个分队,分别是皂班、壮班、快班,每个班各有一个班头,负责协调本班的工作任务,比如在《新白》剧中,许翰文的姐夫就是县衙里的班头。 皂班,负责县衙升堂,太爷问案时候的两旁站班,也就是杵着水火棍喊堂威的那些人。除了站班,他们还要维护大堂秩序,执行堂上刑罚,比如夹棍、笞杖。负责衙门里的其他事务,比如出行警卫、监督行刑、衙门站岗等等。 壮班,主要承担县内的力差,比如县境城防,关隘守护,银库粮仓的护卫等事务,有城关的县,壮班还要负责城门的巡查、守卫和盘查等。 快班,即大家熟悉的"捕快",任务是缉捕盗匪、侦查破案、押解囚犯等事,类似刑警的职责。快班又分为步快、马快,最早快班的职责是传递公文,后来改为缉捕为主。所以监狱现在还有"班房"的说法。 于今天的职责大概类比,皂班可以看做是司法警察,快班可以认为是刑侦警察,壮班则可以作为巡警和武警。《水浒传》中野猪林、飞云浦残杀好汉的勾当,都是捕快们作下的。许翰文的姐夫,就是快班的班头。 一般来说,人员充足的县衙班子,除了四大领导是朝廷法定,其他都由县令决定招收数量。县衙三班中,皂班大约十到十六人,壮班人数最多有三十人左右,快班人数最少也要十人上下。但是衙役的工资都是县衙支付,所以很少有能够达到这样规模。 ●县衙里的杂事差役 正统的六房执事和三班衙役之外,县衙还有许多辅助日常杂物的差役。 比如"司机班",就是轿夫,过去的县太爷都是书生出身,所以出行时乘轿居多,需要有轿夫扛着轿子,还要有打伞、举扇侍候的仆役,这都是朝廷固定的仪仗。 当然县太爷的规格是四人轿,随行的排场也不能超越官阶。坏了朝廷规矩,失了官家体统,都是极大的罪过,会受到御史言官弹劾。 县衙还设有两名门子,负责接待来人、通传信息,任务就像现在的传达室相仿。衙里还要有训练饲养马匹的马夫,看管仓廪的仓夫斗子,看管囚犯的禁卒牢头,执行砍头的刽子手,还有勘验伤情的仵作,烧饭的伙夫,等等勤杂人员。还有专门的民间武装队伍,叫做民壮。 另外还有灯夫和更夫,负责每天晚上在城中巡更报时,口里一般要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消防警示语,算是当时的安全宣传员。 按照朝廷规制,这些杂役也有一定的编制数量。以清代京畿地区的大兴县为例,据史料记载,衙役定额数额如下,门子2人,马夫12人,轿夫4人,伞、扇夫共3人,灯夫4人,库卒4人,仓夫4人,民壮50人。 一个完整的县衙,大约就是以上各部分职位和成员组成,这些人员,都是在限额之内由县太爷决定招募,总量根据县域大小,有十几人到百余人不等,至于附庸在他们身后的所谓"帮身白役"则不可计数。 ●县衙里的寄生虫 在乾隆元年(1736年)的一份上谕中,朝廷对当时的吏役数量臃肿、滥竽充数表示了不满,"朕访闻直省州县衙门,经承之外,必有贴写,正役之外,每多白役。聚此数十辈无赖之徒,假托公务,横肆贪饕。" 关于上谕中提到的"贴写、白役",在《清会典事例》"吏部九"篇的"验封清吏司"条中,有这样的解释,"凡京吏之别三,……,外吏之别四,皆选于民而充之,役五年而更焉"。作为辅助官员开展工作的吏,一般五年就会调换一次,这是有规定的。 清代黄六鸿在《福惠全书》中提到,"吏书皂快除经制外,类多帮身白役",帮身白役,是在正规典吏之外,属于辅助公务的人。《清会典事例》载,"非经制者曰贴写,曰帮差,其滥者禁之",不在内外吏役编制,叫做"非经制",义务劳动不拿工资。 贴写,是帮忙抄录文书的人员,帮差,也叫白役,是官署中的编外差役,辅助衙役办理公务。对这两种编外人员臃附过剩的情况,朝廷是有所禁止的。 乾隆发现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到清代后期,已经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据清光绪学者陈次亮在《庸书·下卷》的记载,"今六部之散吏,每署至数千人。州县白役,大邑千余人,小邑数百人。" 这些数据,暴露出了惊人的现实,作为中枢部级单位,不在编制的散吏,每个公署达到数千人,而州县的没有工资的杂役,大的地区千余人,小的区域也有几百人之多。 这么多的帮身白役,学者陈次亮深知其害,他说,"此辈眈眈然逐逐然,日思致富而无一艺可以周身,所取之财,非万姓之脂膏即公家之帑藏也"。很多人借用为官府办事的机会,吸附在衙署官吏周边,横行无忌,贪墨乡里。 【题外话】为什么古代的官吏被称为"虎狼" 可以想见,当时在各地衙门里的许多办事跑腿人员,远远多于朝廷额设的吏役数量,这些人冀公府而生存,眼里盯着钱财,脚下跑着欲望,没有任何养活自己的能力,都是些挖公家墙角的盗鼠、吸食民脂民膏的虻蛭。 这些衙门里的大大小小的办事员,微薄的收入岂能满足胃口,更多的进项来自阳光晒不到的阴暗处。他们大多是当地人,与官府上下捻熟,又精通律法关窍,从某种角度说,他们才是衙门的实权掌握者,通过各种方法获取更多的钱财,所以有甘心白役而乐此不疲者。 难怪蒲松龄先生在《聊斋志异·梦狼》中写道,"见堂上、堂下,坐者、卧者,皆狼也。又视墀中,白骨如山。"这些饿狼,都是胥吏的化身,那些白骨,都是脂膏殆尽的平民百姓。而后县官白甲变化成虎,被神人敲掉牙齿,也算警示之报。 为此,蒲松龄感慨说,"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 (原创作品,版权属于今日头条"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图文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公共资源)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相关参考

即墨,为啥叫这个名

即墨之名,早在周朝的时候就有了,距今已两千多年。史书上说,因其濒临一条墨水河,而取名叫即墨。即,就是濒临、靠近之意,墨,指的就是墨水河。在清代,青岛的市区一带,即隶属于即墨县仁化乡。所以青岛与即墨有着

2016青岛市中考历史

1.青岛的历史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的发祥地,6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东周时期建立了当时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临现位于青岛胶南市的琅琊台。

青岛近代史

6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东周时期建立了当时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临现位于青岛黄岛区的琅琊台。秦代徐福曾率船队由琅琊山起航东渡朝鲜、日本。汉武帝曾在现位

清朝后期湖南人才撑起清王朝的半壁江山他居功至伟

陶澍晚清时期,有一些湘籍名人耳熟能详的名字: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魏源、贺长龄、李星沅等这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由陶澍发掘出来的。前面已经先后拜访了晚清湘军三杰: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

青岛战役简介 青岛战役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青岛战役,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及英国共同攻打当时由德国控制的青岛。战役于1914年10月31日开始,至11月7日结束。日本于这场战役中获胜,占领青岛。这是在一战期间,日本首次与德国正面交锋,同

古代县衙里面有多少公务员

有句老话说的好,”生不进衙门,死不如地狱「”还有一句老话说,「”灭门的知县,破家的知府”那么古代的衙门到底是什么样的?平遥县衙县衙的编制县衙里面的人员是分为四类的,分别是官,吏,皂,隶。官:官自然就是

古代“三班衙役”是指哪三班

原标题:古代“三班衙役”是指哪三班?古代“三班衙役”是指站班皂隶、捕班快手、壮班民壮一般将州县衙门的衙役笼统概括为三班,因此有三班衙役的通俗说法。其实,多数州县衙门的衙役都超出“三班”。皂班,由穿黑衣

美丽的大沽河600字

大沽河是山东省内主要大型河道,胶东半岛最大河流,大沽河干流发源于招远市东北部的阜山,流经青岛市的莱西、平度、即墨、胶州、城阳五市(区),于胶州市码头村入胶州湾。干流总长179.9公里,流域总面积613

杜康美酒醉刘伶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凡造酒的人都敬重杜康,把杜康看作酒家的神仙,渐渐地,杜康便成了美酒的代名词了。  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据说和杜康还有一段渊源呢!  传说刘伶好饮酒也极能饮酒。酒

济南有什么特产啊可以带走的

一、济南市:龙山小米、章丘大葱、白莲藕、小白梨、长清木鱼石、福牌阿胶、章丘黑陶油旋二、青岛市:高梁饴(饴糖)贝雕崂山绿茶大泽山葡萄珍珠制品钙奶饼干华东薏丝琳干白葡萄酒即墨老酒三、淄博市:周村烧饼、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