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三次顶撞老师曾国藩,关键时刻让步让曾国藩感激涕零

Posted 太平军

篇首语: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鸿章三次顶撞老师曾国藩,关键时刻让步让曾国藩感激涕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鸿章三次顶撞老师曾国藩,关键时刻让步让曾国藩感激涕零

清朝末世沉沦,惨遭列强蹂躏,船坚炮利皆不如世界列国,而能斡旋多年,苟延残喘,所恃者只有一个李鸿章,李鸿章力主洋务,雄心大才却步步维艰,受内外掣肘之害,致使北洋海军军费长期不足,武器战备陈旧落后,甲午一战北海海军全军覆灭,朝堂上下、在野士子百姓皆言李鸿章该杀,或许此时李鸿章才明白当年老师曾国藩急流勇退的无奈和苦涩。 李鸿章青年受恩师曾国藩教诲颇多,而在曾众弟子中,李鸿章出类拔萃也让其刮目相待,晚清名家、李鸿章的同窗吴汝纶,曾记录了曾国藩与李鸿章的三次激烈冲突,险些让曾李二人反目成仇,虽然李鸿章语言激烈,拂逆师尊,但吴汝纶却评价李鸿章是曾国藩幕僚中唯一能与之争议是非者,可见李鸿章在曾国藩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吴汝纶记录的这三次冲突分别是:「 ”祁门移军”之争、疏劾李元度事件、当面批评曾国藩性格儒缓。在外人看来,无论是作为上司还是师尊,李鸿章此举无异于太岁头上动土,让世人瞠目,但李鸿章却有此胆魄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按常规办事确属魄力十足。 一、「 ”祁门移军”之争 公元1860年,清军与太平军发生激战,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打破,一时间牵动苏、浙告急,朝廷连下八道诏书催曾国藩率兵救援,曾国藩无奈只好将军营搬到了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祁门县,李鸿章得知后及时劝谏曾国藩:祁门四面环山,像一个锅底,如若扎营于此,必然将自己置于绝境,祸患无穷,然而曾国藩却死活不同意搬迁兵营,或许此时曾国藩想要学当年韩信背水一战,另外此举也有政治原因,想让朝廷放心,表明自己坚决执行朝廷命令,但此举无异于要冒极大风险,李鸿章心急如焚,动员各部纷纷劝谏,曾国藩固执已见,被逼得急了便公开声称说 :「 ”各位要是胆小怕事,都离开好了!” 然而不久之后,李鸿章竟然果真负气出走,虽然心中有火,但李鸿章还是多次写信请曾国藩赶紧搬迁,否则悔之晚矣,后来连胡林翼都极力劝曾国藩撤军,对李鸿章的建议颇为赏识,李鸿章还动员曾国荃从前线带信,言辞极为恳切,此信「 ”情词恳恻,令人不忍卒读”,曾国藩听后大为感动,在日记中如是写道 :「 ”读《出师表》而不动心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而不动心者,其人必不孝 ;读弟此信而不动心者,其人必不友。”在太平军的攻击下,曾国藩最终下定决心,下令军营撤离祁县,并称赞李鸿章颇有远见。 二、疏劾李元度事件 然而在「 ”祁门移军”之争之后不久,李鸿章与曾国藩又因为李元度事件大吵一架,二人关系又陷入极度紧张的状态,李元度不仅是曾国藩的秘书而且还是曾国藩的恩人,湘军初建期间,屡屡挫败,李元度在曾国藩身边生死相随,后来清军江南江北大营屡次被打破,曾国藩几番要投水自杀,都是李元度极力劝阻才没有酿成大祸,曾国藩对李元度极为信任,李元度不仅是湘军的元老,还是曾国藩私交甚好的老友,然而李元度擅长文笔却不擅长带兵打仗,曾国藩也明白李元度并不是将才,但还是因为私情举荐李元度为徽宁池太广道即皖南道道员,领兵驻防徽州(今安徽省歙县)。 徽州是皖南通往浙江、江西的要道,军事地位非常重要,是祁门大营的大门。太平军进攻此地时,李元度擅自出兵导致大败,湘军大本营危如累卵、岌岌可危,李元度逃生后私自离开让曾国藩十分愤怒,一气之下竟然要上疏弹劾李元度,曾国藩让李鸿章执笔写弹劾李元度的奏折,然而李鸿章却坚决不从命,认为此战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在曾国藩,不能把板子全打在李元度身上,李元度生死追随曾国藩,曾国藩此举未免太绝情,然而曾国藩却坚决要大义灭亲,二人面红耳赤,一时僵持不下。 李鸿章十分气愤的说:「 ”如果一定要弹劾,门生不敢起草。”曾国藩也上来了脾气,说:「 ”我自己会写。”没想到李鸿章又继续狂怼老师曾国藩: 「 ”若是这样的话,门生亦将告辞,因为留在这里已经毫无意义,只能离恩师而去了。”曾国藩失去理智,怒吼李鸿章:脚长在你身上,你想走就走!如果说前次矛盾只是二人政见的不统一,那么这次二人就颇有些意气用事了,不久之后,李鸿章果然再次出走,二人冲突继续升级。 三、当面批评曾国藩性格儒缓 咸丰十一年六月初六,曾国藩主动找到李鸿章,深情慰问,又经他人说和,李鸿章本来也内心有愧,于是又回到了曾国藩的幕府,曾国藩摒弃前嫌,对李鸿章更加礼遇,凡军国大事都与之商议,然而重返曾国藩幕府的李鸿章仍然本性不改,直率依旧,李鸿章对这位恩师虽然顶礼膜拜,内心十分佩服,但是对于曾国藩的缺点李鸿章从不避讳,重回幕府后,仅仅三个周后,李鸿章和曾国藩聊天时,曾国藩虚心问自己有何缺点,李鸿章竟然脱口而出说:「 ”您处理事情比较迟缓,缺乏魄力,不果断。”然而此时的曾国藩并未动怒,他在当夜的日记中写道:「 ”与少荃久谈,至二更三点始散。论及余之短处,总是儒(懦)缓,与往年周弢甫所论略同。”由此可见,曾国藩的胸怀还是非常宽广的,不愧为晚清大儒。 李鸿章虽然与自己的恩师多有冲突,但是在攻打天京城时,李鸿章率领的淮军围困天京久矣,明明唾手可得,却围而不打,为的就是等到自己的恩师曾国藩赶到,合力取下这份天大的功劳,曾国藩与太平军斗了十几年,如果最终被李鸿章率先攻下天京城,恐怕要羞愧至死,也正因为此,曾国藩对李鸿章感激涕零,并引为终身知己。

相关参考

为什么咸丰帝让曾国藩派援兵,他抗旨;老师求救,他也拒绝

曾国藩刚创立湘军的时候,太平军已经定都南京开始北征和西征,江西、安徽、湖北等省告急,咸丰帝让曾国藩出兵救援,但曾国藩以湘勇初创,还不能出战为理由,拒绝出兵。咸丰三年(1853年)十二月十七日,太平军炸

一个致命硬伤最为关键 左宗棠为何不如李鸿章

...舞台上,三个超重量级的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可以说,曾、李二人无论是为官、为人都远胜于左宗棠,虽然左宗棠的功劳不小,但说实在的,在官场上他真不是一个吃的开的人。1881年春,左宗棠被...

清朝后期,最让外国人佩服的不是慈禧、曾国藩,而是他

清朝后期,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导致国内了内忧外患,但在此时,有这么一个人,欧美和日本人都非常的敬佩他,此人不是慈禧太后,也不是曾国藩,而是李鸿章。李鸿章,晚清名臣,安徽合肥人。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曾国藩身为一代名臣,为何在京城做官时,却要借50两银子才能过年

说起清朝末年的著名大臣,人们自然会想到两个人,李鸿章和曾国藩,此二人可以称得上是清末权臣,手握重权。不过,人们一般只会看到一个人辉煌的时刻,却忽略他们过得凄惨的时光,比如曾国藩,此人便曾经经历过穷困潦

晚清重臣李鸿章一顿便饭要吃掉多少银子

和自己的老师曾国藩相比,李鸿章是个不计较小节的人。他敢于任事,勇于担当,不怕吃苦,不怕挨骂,但也不亏待自己。曾国藩一辈子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虽说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但从世俗的角度讲,生活质量并不高,

曾纪泽叶剑英 曾纪泽与李鸿章

  曾纪泽  曾纪泽是曾国藩的长子,曾国藩又是李鸿章的老师,曾纪泽与李鸿章同为大清外交出力,两人在处理外交事件上自然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分歧。  曾纪泽  曾纪泽的堂曾孙女曾宪植是叶剑英元帅第三任夫人。 

此人三次拯救曾国藩 曾国藩的报答却是三次无情弹劾

1854年—1855年,是曾国藩一生事业最落魄的时候。期间,他统领的湘军两次被太平军打得丢盔弃甲,连遭羞辱,一度差点投水自尽。幸好有一个人及时出现,三次拯救了他。这才有后来攻陷天京、剿灭太平天国的一代

张之洞如何用“美人计”从李鸿章手中挖来盛宣怀

晚清“洋务派”地方势力“四巨头”: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若按其所办洋务实业计,成就最大的无疑是张之洞、李鸿章,故有“南张北李”之说。但“南张北李”这两个洋务大臣的洋务实业均离不开另一个关键人

历史清朝名臣曾国藩一生为何有三次自杀

曾国藩是清朝的明臣,在旁人眼中曾国藩是个近乎完美的人。被慈禧太后称为“天下第一正人”,而且曾国藩的家训严格,对于自己的弟弟一样的用心良苦。可实际上表面看似风光的曾国藩一生战战兢兢,更令人意外的是曾国藩...

历史清朝名臣曾国藩一生为何有三次自杀

曾国藩是清朝的明臣,在旁人眼中曾国藩是个近乎完美的人。被慈禧太后称为“天下第一正人”,而且曾国藩的家训严格,对于自己的弟弟一样的用心良苦。可实际上表面看似风光的曾国藩一生战战兢兢,更令人意外的是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