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老百姓愿不愿剪掉辫子
Posted 辫子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灭亡后,老百姓愿不愿剪掉辫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灭亡后,老百姓愿不愿剪掉辫子
清朝以前,汉人是不剃发的,这是我们自古的传统,更是儒家文化所不允许的。《孝经·开宗明义章》就写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然而,清军入关后,强迫民众「 ”剃发梳辫”,因此酿成了许多屠城惨案,乃至有「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说法。 到了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统治了二百余年的清朝总算灭亡了。你是不是认为民众们会迫不及待地剪掉那个垂在脑后,丑陋而屈辱的大辫子? 情况并非如此。 清朝灭亡后,民国政府曾多次颁布「 ”剪辫令”,要求民众尽快剪掉辫子。除了一些大城市,或者一些思想进步的人之外,民众们响应者寥寥无几,多数人都不愿意剪辫。 在《辛亥革命后的剪辫与留辫问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中记载:「 ”11月10日军政府通电全省要求军民一律剪辫。”、「 ”11月16日,军政府再次通令各地要求‘不论军民人等,限使民众将军政府剪辫告示’一律撕毁,以消怨气。”、「 ”反对剪辫为号召,愈聚愈众。”、「 ”民众大多对剪辫持观望与抵制的态度。”、「 ”府中一切办事人均于昨日下军政分府只得强迫剪辫。”、「 ”以庆祝汉族光复的盛举,并以剪刀,遇见进出之人之拖辫子者,即强迫剪去。” 政府颁布了「 ”剪辫”的告示,可民众们却抵死不从,政府只得强行剪辫,结果闹得怨气冲天,甚至引发民变。政府无奈,只能暂时撕毁告示,取消「 ”剪辫令”。等民怨平息了,又宣传「 ”剪辫”,又强行剪辫。如此反反复复,持续了很久。 各地「 ”剪辫”情况大多如此,据《山西民初散记》中记载,直到1918年,阎锡山仍在山西大力推行「 ”剪辫”政策,派基层官员和警察到乡村蹲点,巡查剪辫情况。 大概是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也就是清朝灭亡了一二十年后,「 ”剪辫”计划才基本完成。这与当年清军入关,强迫汉人剃发的速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相关参考
慈禧在晚年时期,面对内忧外患,曾咬牙切齿地说:「”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可见,辫子在清皇室的里眼,象征着什么。(溥仪旧照)然而,曾经是大清皇帝的溥仪,却是皇室中最先主动剪辫
慈禧在晚年时期,面对内忧外患,曾咬牙切齿地说:「”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可见,辫子在清皇室的里眼,象征着什么。(溥仪旧照)然而,曾经是大清皇帝的溥仪,却是皇室中最先主动剪辫
从城隍庙方向传来火光和喊杀声,王霞亭耳闻目睹,心中慌张。此时朋友于芳顺跳过院墙,急切地告诉他:「”快快躲藏!”他不敢迟疑,立即藏在院内一个严密的坑洞内。不多时,一伙手持长枪、大刀的搜查者闯入院子,个个
在近代中国学界文坛上,有一大怪人,尊崇他的誉他为“怪杰”,诋毁他的称他为“怪物”,这个人就是狂儒、怪杰、拖长辫的北大教授:辜鸿铭。 辜鸿铭,祖籍福建厦门,1856年出生于马来亚槟榔屿一个英国人的
明朝灭亡,清朝建立之后,下令要“剃发易服”,改变汉族人原有的传统装束,变成和满族人一样的样子,而因为很多汉人不愿意遵从,满清政府杀了不少汉人。然而到了清朝灭亡的时候,却又有很多汉人不愿意剪辫子了,当时
那有一个专有名词叫"薙发"(算是女真族的习俗吧)因为这是满人的传统所以他们入侵时一样胁迫汉人用同样的发型把原本汉人留的髻给剪掉(不过跟电视上的有些不一样)他们头上剃发的部分没那么大
溥仪《退位诏书》发布的当晚,袁世凯剪掉了脑后的辫子,一夜之间,由清朝权臣变成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辫子被满清政府视为国体象征,当年入关时曾强横地要求“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到了辛亥革命风起云涌时,
清代末期,在觉悟了的知识青年和学生掀起的革命斗争中,把剪辫子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清末开始,到清朝灭亡之时,剪辫子成了全国范围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的革命运动。纵观有清一代经历的辫子演变过程,这个自然和必然
众所周知,古代封健社会重男轻女,女子地位地下,很多家庭都不愿意生女儿。而到了清朝,这现象更明显,因为除了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荼毒外,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那就是清朝的一个「特殊制度」所致,让清朝下至百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皇帝不仅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还能公然拥后宫三千佳丽,只要被皇帝所看上的女子,不管她愿不愿意,都将成为后宫的一员。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纵然是自称为天子的皇帝,也不能逃脱命运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