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阀门——门阀制度,开启了中原混战模式

Posted 士族

篇首语: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阀门——门阀制度,开启了中原混战模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阀门——门阀制度,开启了中原混战模式

门阀制度,起源于东汉,鼎盛于两晋,消亡于隋唐。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总称。门第可以看做是高高的台阶和门槛,阀阅则可看成是门口两边的柱子。如此,合起来则是一个高档别墅的门口景象,这样看来,门阀就是有钱有势有地位的人家,他们或世代为官,背景强大,或世代从商,富可敌国,所以门阀也可以说是世家大族或地主豪强。门阀亦可看做一种思想,譬如结婚,人们常说门当户对,这其实也是一种门阀思想,这种思想可追溯到人类起源或者人类文明发迹之时。但其全完运用于政治则是在两晋。 一,东汉,门阀政治式的开国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汉光武帝刘秀的个人简历:刘秀,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东汉王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九世孙。这个简历中的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值得注意,这个九世孙也可以说是刘秀当时的名片,有了这个强大背景和名片,刘秀立国就名正言顺了。根据刘秀族谱来判断,刘秀家是世代为官,或者是世代为皇戚,这也就很符合我们对门阀政治的定义了。所以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也可以说是门阀中人了。 汉光武帝刘秀(图片来源:网络) 《后汉书上·光武帝纪》: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巨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 其次,东汉门阀政治的开端也可以从开国之前刘秀与郭圣通的政治联姻看出端倪。我们来看看郭圣通的简历,郭圣通真定槀城人,出身中山郡豪门,东汉王朝第一位皇后,阳安思侯郭昌之女,真定王刘扬外甥女。刘秀在更始二年也就是公元24年的时候迎娶的郭圣通。刘秀称帝后,同阴丽华一起册封贵人。后册立为皇后,史称光武郭皇后。 《后汉书》:「 ”光武郭皇后讳圣通,真定槀人也。为郡着姓。父昌,让田宅财产数百万与异母弟,国人义之。仕郡功曹。娶真定恭王女,号郭主,生后及子况。昌早卒。郭主虽王家女,而好礼节俭,有母仪之德。更始二年春,光武击王郎,至真定,因纳后,有宠。及即位,以为贵人。” 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政治联姻?第一,刘秀当时迎娶郭圣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拉拢郭圣通的舅舅刘扬,因为刘扬的势力对于当时的刘秀来说是非常需要的,而当时刘扬的选择也介于刘秀和更始帝刘玄之间,最终刘扬选择了刘秀,作为政治筹码,郭圣通被许配给刘秀。 郭圣通与刘秀(图片来源:网络) 第二,刘秀成名前曾说过「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由此可见,刘秀的真爱实际上是阴丽华,并不是郭圣通,郭圣通只是刘秀迫不得已才娶的。 第三,在刘秀取得天下之后,郭圣通被册封为皇后,但这并不是刘秀的本意,而是为了安抚郭圣通一方的河北派人心。后来废掉郭圣通皇后之位,也是因为河北势力已不成气候。 综上所述,刘秀不仅自己是门阀中人,就连东汉的开国也是以门阀政治为基础的。这也为东汉中后期的宦官干政,外戚夺权埋下了伏笔。 二,东汉党锢之祸的根源 东汉第一次党锢之祸发生在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当时的官宦权力已经隐隐压过士人集团(党人集团)的势力,清流与浊流的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终于在以赵津,侯览为代表的浊流的挑衅下爆发。起因是因为汉桓帝大赦天下。官宦集团在大赦天下之前趁机为非作歹,企图在大赦之后以大赦的名义逃脱罪名。但是士人集团并没有给他们机会,在大赦之后仍然按律办事,如此,积蓄已久的矛盾爆发了。结局很简单,汉桓帝听信了官宦所言,士人集团大受打击。这是第一次党锢之祸。 汉桓帝(图片来源:网络) 第二次党锢之祸发生在汉灵帝建宁元年,与第一次党锢之祸时隔两年。起因是因为时任太尉的陈蕃上书窦太后(东汉窦妙,不是西汉窦漪房),反对官宦参政。但窦太后的立场很明确,她选择了官宦。而在陈蕃窦武计划准备自己动手除掉官宦的时候,官宦发动政变,持灵帝,挟窦后,并以此为筹码对士人集团发动了又一次的毁灭性打击。 汉灵帝(图片来源:影视作品) 第三次党锢之祸发生在汉灵帝熹平五年,公元176年,时任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前两次受党锢之祸而下狱的士人们鸣冤,灵帝处死了曹鸾,并下令凡是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的,一律罢免,禁锢终身,并牵连五族。 《后汉书·党锢列传》:「 ”大长秋曹节因此讽有司奏捕前党故司空虞放、太仆杜密、长乐少府李膺、司隶校尉朱寓、颍川太守巴肃、沛相荀翌、河内太守魏朗、山阳太守翟超、任城相刘儒、太尉掾范滂等百余人,皆死狱中。余或先殁不及,或亡命获免。自此诸为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眦之忿,滥入党中。又州郡承旨,或有未尝交关,亦离祸毒。其死徙废禁者,六七百人。” 这三次党锢之祸都以清流党人的失败而告终,直接导致了东汉王朝的覆灭,如果深挖原因,这与门阀政治不无关系。门阀政治导致了东汉内部的外戚势力越来越强大,在外戚势力威胁到皇权的时候,也只有官宦势力的参与才能保住皇权的正统性和权威性。但后来官宦集团的做大做强威胁皇权是东汉皇帝们没有想到的。皇权,外戚,官宦,这三股势力组成了东汉这个豪华别墅的里外。外戚和官宦这两根门前顶梁柱丢了任何一个这个豪华别墅的门房都要坍塌。这是东汉门阀政治所形成的必然结果,因为总要有一方势力牵扯另一方,所以门阀政治也是导致东汉灭亡的一个因素。随着东汉的灭亡,门阀政治制度并没有消亡,相反,这个畸形的政治制度却越发强盛。 三,曹魏的九品中正制让门阀士族如虎添翼 九品中正制,简单来说就是将官员分为九个等级,分别是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级越高,官阶越高,相应的权力也就越大。 《三国志·魏志·陈群传》:「 ”文帝在东宫,深敬器焉,(中略)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 在曹魏统一三国后,世家大族也越来越强盛,原因很简单,要处理好东汉旧臣与新王朝的关系,就必须给与这些东汉旧臣或者说东汉世家大族应有的权力。而曹丕所实行的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无疑给了这些世家大族更大的权力和更快的发展速度。 九品中正制(图片来源:网络) 在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后,世家大族利用自己的影响,长期把持着曹魏官员的任命权。在当时的魏国,只要有关系,就能当官,如果是家世显赫,还可以步入上品中品官阶。如此看来,九品中正中的上品和中品已经被世家大族的人所霸占,甚至连下品官阶也没有寒门士子的容身之处。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正是门阀政治制度所带来的结果,此时的九品中正已不是曹魏选拔人才的制度,而是门阀士族阶级的选官工具。 四,王与马共天下的无奈 在经过了三国鼎立和曹魏统一后,门阀制度越发成熟,也越发的让统治者头疼。尤其是在东晋,更是出现了「 ”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局面,这里的王就是世家大族,门阀士族的代表——琅琊王氏,马则是指皇族,司马家族。为何不是「 ”马与王共天下”呢?因为琅琊王氏家族的势力已经超越了皇族司马家。 作为晋朝四大名门望族之首的琅琊王氏则被称为「 ”华夏首望”,据《二十四史》中记载,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王元姬等人为代表的92位宰相和600多位文人名仕,由此可见琅琊王氏的势力之大。而在东晋,琅琊王氏则是以王导、王敦俩兄弟为代表。王导主内,联合南北士族,把控朝政,政令己出。王敦主外,总掌兵权,专任征伐。据统计,在当时的朝廷中,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官员都与王家有或多或少的关系,或亲戚,或朋友,或门生。 王导(图片来源:网络) 《晋书·卷六十五·列传第三十五》: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 ”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 王氏家族鼎盛的背后是司马家的无奈,在「 ”八王之乱”后西晋的统一实际上已是摇摇欲坠,「 ”五胡乱华”更是给了西晋致命一击,公元316年,西晋灭亡。朝廷虽然亡了,但皇家的火种并没有灭绝,在「 ”衣冠南渡”后,司马睿于建武二年,公元318年继承大统,史称东晋。虽然司马睿建立了东晋,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上王导却手拿朝中大权。因为没有王导,司马睿并不能得到南北士族的支持建立东晋,而在当时,南北士族可以说是一群足以左右天下走势的群体,所以王导的权力实至名归。 《晋书·卷六十五·列传第三十五》:王敦之反也,刘隗劝帝悉诛王氏,论者为之危心。导率群从昆弟子侄二十余人,每旦诣台待罪。帝以导忠节有素,特还朝服,召见之。导稽首谢曰:「 ”逆臣贼子,何世无之,岂意今者近出臣族!”帝跣而执之曰:「 ”茂弘,方托百里之命于卿,是何言邪!”乃诏曰:「 ”导以大义灭亲,可以吾为安东时节假之。” 在司马睿看来,这样威胁皇权的门阀士族却不得不打压。后来的事实证明,门阀士族并不是好惹的,尤其是像王导王敦这样势大力沉的,在利用了刘隗压制王家势力后,性格暴躁的王敦在永昌元年,也就是公元322年起兵,直攻建康。此时司马睿所尊称的「 ”萧何”王导在干嘛呢?此时的王导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暗助王敦攻入建康,在皇权与门阀家族的利益面前,王导选择了更有前途的家族利益,因为家族的权力远大于司马睿的权力。 晋元帝司马睿(图片来源:网络) 经过此事后,司马睿更加是一个光杆司令空架子,而王氏兄弟对朝野的把控愈加得心应手。这也就是东晋的「 ”王与马共天下”,门阀士族离了皇权可以独立,但皇权却离不开门阀士族支持,这也算是历史上皇权最悲哀的时刻了吧。 五,门阀士族的没落,寒门士子的崛起 公元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建国宋,史称南朝宋,是为宋武帝,东晋至此灭亡。随着东晋的灭亡,刘裕政策的转变,门阀士族受到了致命打击。以刘裕的铁腕手段,是绝不可能让盛极一时的门阀士族掌握核心权利。刘裕吸取了东晋的教训,任命寒门士子为朝中各机要官员,把门阀士族安排到无关紧要不拿实权的位置上,自此,门阀士族开始没落,但这个时候的寒门士子并没有真正的崛起。 刘裕(图片来源:网络) 《南史·卷一 ·宋本纪上第一》:自晋中兴以来,朝纲弛紊,权门兼并,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桓玄颇欲厘改,竟不能行。帝既作辅,大示轨则,豪强肃然,远近禁止。至是,会稽余姚唐亮复藏匿亡命千余人。帝诛亮,免会稽内史司马休之。 寒门士子的崛起是在科举制度实行后。在隋文帝杨坚再一次建立大一统国家后,或者说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选拔人才的方式开始从门阀士族手中牢牢地掌握在朝廷手中,从这个时候开始,门阀士族开始消亡,寒门士子开始崛起,从东汉中期被压制到南北朝后期的寒门士子开始真正的进入帝国的权力中心。值得一提的是,后来的关陇集团也可以算做门阀士族,只不过他们已经从文人演变为军阀了。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离不开关陇集团的支持,所以隋的开端也是以门阀政治开始的,不同的是,隋在大一统后对门阀士族的处理非常到位,提拔寒门士子的同时,开始着手打压门阀士族,亦称关陇集团。 结语:门阀士族所形成的门阀政治形态,不仅让世家大族为家族捞取政治资本,还试图把控政权权力。随着越来越多政治资本掌握在门阀士族手中,寒门士子这个群体已没有容身之地。两个极端化群体的矛盾在一定程度后会爆发出来,引发新的革命之路。门阀士族在东汉到隋唐都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而门阀士族所演变出来的门阀制度在这些朝代建立之时就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这种制度也是让一个帝国坍塌的重要因素。一句话,成也门阀,败也门阀。 史料来源 《后汉书上·光武帝纪》 《后汉书·党锢列传》 《三国志·魏志·陈群传》 《晋书·卷六十五·列传第三十五》 《南史·卷一 ·宋本纪上第一》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参考

权力斗争的八王之乱,开启中国古代的黑暗时代

导语:晋朝做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国家,通过篡夺政权而立国,然后统一中原。这使得人们对于晋朝总的建立总有那么一丝名不正言不顺的意味在其中。另一方面西晋存在的时间过于短暂,加之他没有秦皇汉武那样伟大的君

三国名将赵云究竟为何一生难被重用?

...用,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门望族。这与中国历史上产生于西汉后期,东汉时达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门阀制度”有关。汉末乱世,群雄并起,门阀制度也受到冲击,但其生命力极为顽强。袁绍贵为十八路...

三国名将赵云究竟为何一生难被重用?

...用,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门望族。这与中国历史上产生于西汉后期,东汉时达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门阀制度”有关。汉末乱世,群雄并起,门阀制度也受到冲击,但其生命力极为顽强。袁绍贵为十八路...

古代门阀士族的势力有多大

士族,是我国历史上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它的前身是东汉时期以世家大族和名士为代表的官僚士大夫集团,由于察举、辟除等制度的存在,这些人以举主、门生及故吏等身份结成一种比较牢固的社会关系。他们或在朝,或在野

中国古代最黑暗的政治制度,压制中国700年,被黄巢从肉体上终结

门阀士族政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政治制度,起源于东汉末期九品中正制度,鼎盛于两晋南北朝,衰落始于隋,最终在唐退出中国历史舞台,历时700年。它利用推举官员的机会,把家族子弟全部提拔,进而提高家族

赵云为什么不得重用

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门望族。这与中国历史上产生于西汉后期,东汉时达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门阀制度”有关。汉末乱世,群雄并起,门阀制度也受到冲击,但其生命力极为顽强。袁绍

白登之围开启了中国和亲之路

  “白登之围”后,刘邦认识到仅以武力手段解决与匈奴的争端不可取,因此便用和亲政策贪得一时的安稳。  白登之围开启了中国和亲之路?  陈平亲自前去劝说匈奴阏氏(音:yanzhi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皇后),

论商周中原文化陶器对古代长江流域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影响

商周,是考古通常分为商朝、西周、东周三个时期,而东周又可分为春秋、战国两期。商周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时期出现了比较完善的文字制度,进入了文明的历史时期。那么,商周中原文化陶器对古代长江流

蒙恬降兵河套血战匈奴

战国末年,烽烟四起,秦国以一国之力,横扫中原六国,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在中原混战的同时,中国的北方一直活跃着一个善于骑射凶悍无比的民族――匈奴,他们利用中原战乱之机,不断骚扰北方各国。在秦

如何解决士大夫豪强门阀问题

在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一个帝国的强盛必然需要有着稳定的庞大的自耕农和中小地主,这些才是一个帝国的根基,因为他们代表着赋税、兵源、稳定的政治生态。因而往往能够做到保证大批自耕农的王朝都是出于强盛时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