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衰落的起点,二度称帝的朱祁镇和于谦之死

Posted 宦官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明朝衰落的起点,二度称帝的朱祁镇和于谦之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明朝衰落的起点,二度称帝的朱祁镇和于谦之死

明英宗朱祁镇九岁继位,他接手的明王朝空前强大。前有朱棣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后又仁宗、宣宗、十一年的仁宣之治。海内富庶,朝野清晏,经济文化相对繁荣,仁宗、宣宗也被前人比作汉文帝、汉景帝。可惜继位的明英宗,却没有"文景之治"后汉武帝的雄才伟略。明朝在朱祁镇的手中,走向了衰落。 宦官集团的兴起 宦官专权乱政,属东汉、唐、明三朝最为严重。明朝宦官专权则起于王振,终于魏忠贤。朱元璋在位时期深知宦官干政的恶劣后果,因此严格限制宦官权力,并立铁牌于宫门之上,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朱棣篡位后,开始信任宦官。为了监视朝臣,设立东厂并由宦官掌控,宦官干政之端,由此开始。明朝宦官制度繁琐,设有二十四衙门,宣宗时期,司礼衙门已经有了"批红"大权。但宦官的一举一动始终在宣宗的监视之下,没有造次的可能性。 英宗继位时仅仅九岁,没有独立处理政事的能力,大太监王振深受皇帝信任。太皇太后把持国事,王振也不敢僭越。太皇太后一死,王振开始无所忌惮干涉朝政,甚至将朱元璋设立的内臣不得干政铁牌偷偷盗走。他利用英宗年幼和对自己的依仗,逐渐掌控了代替皇帝"批红"的权力,甚至胆大妄为擅自篡改内阁票选。在英宗时期,明朝文官集团受到了以王振为首的宦官集团的极力打压。 土木堡行军路线图 土木之变,明朝没落的起点 正统十四年发生了一件事,让大明朝彻底走向了衰落,也改变了英宗朱祁镇的命运。瓦剌军在也先的带领下进攻大明,在王振的极力鼓动下,英宗御驾亲征。皇帝亲征,大多是象征性的,况且朱棣也曾五征朔漠,宣宗率军荡平朱高煦叛乱。可是英宗偏偏败了,以军力二十五万败于瓦剌军三万。英宗被俘,阵亡的随行文武大臣达六十多人。 史书上,王振对这次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擅自更改回军路线、因个人私心停留土木堡。无论历史真相是什么,这个锅,王振得背。混战中,王振被英宗的护卫樊忠用锤砸死了,自己也战死。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精锐部队损失殆尽,对于边防的策略只能由攻转守。明朝的没落,土木之战是最直接的原因。然而,土木之变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土木之战后的文官集团与宦官集团的持续内斗,与大明皇帝的无能是明朝不能崛起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钰继位,忠于社稷还是忠于君王? 朱祁镇出征前,命自己的弟弟郕王朱祁钰镇守京都,总理朝政。英宗被俘后,也先有自己的心思。他想挟持皇帝,以此为号召,占领大明,扶持傀儡政权。也先的狼子野心,瞒不过明朝官员,毕竟南宋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眼前。 英宗想要亲自出征,于谦曾极力劝阻。待到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回京都,朝野振动。有的大臣提出要迁都南京,于谦厉声喝止,言明想迁都南京的人都应该斩首。朱棣定都北京,本就是天子守边。如今英宗被俘,迁都南京的话,免不了成为第二个南宋。土木堡之战后,明朝精锐消耗殆尽,面对即将来犯的瓦剌军队,朝廷上下都没有信心。这时,于谦请郕王调遣各处军队奔赴顺天府,积极布防,稳定了人心。于谦也升任兵部尚书,全面负责京都防御。 郕王摄政时,有大臣上奏请求诛杀王振全族,群臣附议。朱祁钰一时犹豫,此时锦衣卫都指挥使马顺站出来,呵斥群臣。马顺也是王振集团的一员,众人早已恨之入骨。蜂拥群起,击杀马顺于大殿之上。是对王振宦官集团误国的愤怒,也是文官集团长期压抑的发泄。 英宗被俘后,孙太后设立了太子主政体系。然而太子朱见深只有三岁,难免要走他父亲宠信宦官的老路。文官集团捶杀了马顺,威慑了内廷,在与宦官集团的博弈中取得了政治优势。此刻拥立郕王继位,不但能因拥立之功而获得政治权势,还能粉碎瓦剌胁迫英宗、架空朝廷的阴谋。百官跪在文华门外请郕王继位,郕王秉承了皇帝一贯的谦让模式,再三推辞后继承皇位,是为宋代宗。 代宗的继位,也体现出了文武百官"社稷重于君王"的理念。"于谦对郕王说:我们忧心国家,不是为了私心,希望你在这危难的时刻为了社稷着想,继承皇位,以安人心。"以于谦为核心的朝臣,力主拒敌,传令边关守将,固守城池,如若瓦剌军以送还英宗为名,不得接纳以防中计。也先数次携带英宗扣城,皆被守城将领拒绝。有一次到了大同,英宗对守将郭登说:"朕与登有姻,何拒朕若是?"郭登回答:"臣奉命守城,不知其它。"面对也先挟英宗以占城的阴谋,明朝官员将领上下一心,姿态决绝,国难面前,社稷远远大于君王。 也先打败明朝精锐,俘虏宋英宗后,觉得大明已经不堪一击。率军南下,进犯京师。明军在沿途关隘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拖延了瓦剌军抵达京师的时间。各路军队在于谦的指挥下,英勇奋战,主动出击敌军。挫败了瓦剌的嚣张气焰和逼迫明朝南迁的企图。 明代宗朱祁钰 夺门之变下的英宗复辟 英宗在北方呆了一年,也先捞不到什么好处,便要和明朝议和,送回英宗。大臣们商议派使者接回英宗,可是代宗一听有点不高兴了。说:"当初我不想当皇帝,是你们硬把我推上皇位"。言外之意是怕英宗回来抢了自己的皇位。这时于谦说:"皇位已定,不会再有什么更改。情理上是要将他接回来的,如若有什么阴谋,我就有话说了。"代宗一听便说:"都听你的,都听你的。"《明史》说,英宗能回来,都是于谦的功劳。代宗时期明朝能从乱局而至中兴,也是他对于谦这种正直大臣的信任和依仗的结果。 对于于谦来说,代宗继位和迎回英宗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明朝亡于党争内耗,但那是之后的事。代宗时期,恰逢国难,消灭了王振集团后,群臣一致对外。于谦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心忠于社稷,没有私心。对于明朝内部的危险,连自保的能力似乎都没有。已经成为太上皇的英宗虽然回来了,但对于于谦一直不主和议的态度,始终耿耿于怀。 英宗回来后,一直处于被软禁的状态,代宗并没有对他痛下杀手。皇位争夺中的心慈手软,往往会使自己身陷困境。代宗和于谦都缺少这种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警惕心理。如果两人能及早排除隐患,也不至于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明朝的走向也可能随之改变。 夺门之变是武将石亨和宦官曹吉祥等人策划的,完全出于自己利益的私心。代宗废除了朱祁镇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可惜朱见济和自己的老爹一样体弱多病,五岁就死了。代宗病重,坊间传闻大学士王文劝朱祁钰立襄王朱瞻墡的长子为太子。石亨觉得无论是立谁为太子,自己都没有拥立之功,功劳是那些文官的。不如起兵拥立太上皇朱祁镇为帝,倒是不世之功。 夺门之变得到了孙太后的认可,当初郕王继位,孙太后是不支持的,她始终希望朱祁镇能回来,就算不回来也是他的儿子朱见深继承皇位。没有受到太多抵抗,在石亨与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动拥护下,朝堂上向群臣宣布了英宗复位,并立即将大学时王文和于谦下狱。 于谦的《石灰吟》: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之死,与代宗的死亡之谜 和岳飞相似的遭遇,于谦被历史上惯用的莫须有手法,以"坐以谋逆,处极刑",的罪名下狱。王文不堪诬陷,马上辩解,于谦笑着说:"这是石亨的意思,辩解有什么用。" 英宗杀于谦还是有些犹豫的,觉得于谦确实有功。可是徐有贞说:"不杀于谦,此举无名"。这么看来,无论于谦忠臣与否,是不是有功。为了给英宗起兵复辟一个名头,于谦都得死。被抄家的时候,没什么财物,只有正屋锁着,打开一看,只有朱祁钰赐给的蟒袍、剑器。孙太后起初不知道于谦被处死,听闻他的死讯后,也叹息了好几天。很多民众和将领都觉得于谦冤枉,自发祭奠他。 于谦掌握兵权,理论上不会这么被动。可正如他诗中所言:"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国难之际,他殚精竭虑毫不退缩。面对朝廷内部争斗,他不屑参与,对他的诬陷也自有后人明鉴。事实证明,于谦的忠义人所共睹,英宗的儿子明宪宗开始,几代皇帝都在为于谦平反。 英宗继位,将代宗贬为郕王,不到一个月便死了。有传言说是英宗派人勒死了朱祁钰,代宗也是明朝唯一一个死后没能入十三陵的皇帝。 英宗复辟,宦官势力再度崛起 代宗时期,对宦官权力极度压制,只信任兴安,而兴安也是支持于谦的。英宗复辟后,为了感谢太监曹吉祥的拥立之功,让他以司礼太监的身份总督三大营,这个举动开辟了宦官统领京军的恶例。 总体来说,英宗两次在位,宦官集团的权力都得到了大范围提升。大明朝在他的手上开启了二百多年的衰败之路。

相关参考

瓦剌两次败给于谦,于谦被杀后,瓦剌为何不趁机攻打明朝

瓦剌的太师也先其时抓到朱祁镇今后,用朱祁镇要挟明朝。但明朝在于谦的主导下,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立朱祁钰为皇帝。也先很生气,率军南下打明朝。最终在于谦的支撑下,明朝取得了北京守卫战的胜利。(于谦浮雕)能

瓦剌两次败给于谦,于谦被杀后,瓦剌为何不趁机攻打明朝

瓦剌的太师也先其时抓到朱祁镇今后,用朱祁镇要挟明朝。但明朝在于谦的主导下,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立朱祁钰为皇帝。也先很生气,率军南下打明朝。最终在于谦的支撑下,明朝取得了北京守卫战的胜利。(于谦浮雕)能

朱祁钰未必是丧心病狂的君主,而朱祁镇却是无可厚非的昏君

朱祁镇朱祁钰朱祁镇从蒙古回国后,遭到朱祁钰的一系列冷落。先是指派一辆马车,二匹马接送回国(礼仪不对)。之后又囚禁朱祁镇和他的妻子钱皇后在南宫。南宫是皇宫中最为荒凉的一处宫殿。囚禁朱祁镇的朱祁钰,对这个

朱祁钰未必是丧心病狂的君主,而朱祁镇却是无可厚非的昏君

朱祁镇朱祁钰朱祁镇从蒙古回国后,遭到朱祁钰的一系列冷落。先是指派一辆马车,二匹马接送回国(礼仪不对)。之后又囚禁朱祁镇和他的妻子钱皇后在南宫。南宫是皇宫中最为荒凉的一处宫殿。囚禁朱祁镇的朱祁钰,对这个

朱见深为何要给朱祁钰、于谦翻案,其实朱祁镇早就布了一个局

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复辟成功获得皇位以后,对朱祁钰和于谦进行了严厉的打击。他下诏指责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废了朱祁钰的帝号,又给了他一个「”郕戾王”的恶谥,还不准

明代宗朱祁钰的杭皇后为何不被正史承认

...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在于谦等人的建议下,明朝拥立明英宗的弟弟,也就是郕王朱祁钰为帝,史称明代宗。在朱祁钰和于谦的联合下,击退了瓦剌的进攻,

明代宗朱祁钰的杭皇后为何不被正史承认

...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在于谦等人的建议下,明朝拥立明英宗的弟弟,也就是郕王朱祁钰为帝,史称明代宗。在朱祁钰和于谦的联合下,击退了瓦剌的进攻,

揭秘明英宗朱祁镇为什么一定要除掉于谦?

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骑兵在土木堡(今官厅水库地区)大败明军,俘虏了御驾亲征的英宗(北宋钦、徽二帝的替身)。于谦升任兵部尚书,不甘困守,大力主战,列阵于九门之外。他还亲自披甲持刀,一马当先冲出德胜门,...

明代的成化帝朱见深为什么要肯定朱祁钰和于谦,为了他们翻案了

让明朝陷入动荡并几近于倾覆的“土木堡之变”一直没人买单,一直到了“夺门之变”之后才由明代宗朱祁钰和于谦买单。土木堡之变是谁之过呢?毋庸置疑是明英宗朱祁镇的过错。虽说王振有所谓的“欺君之罪”,明英宗也是

夺门之变,囚徒朱祁镇如何得以复辟成功

土木堡之变,大明精锐尽失,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危急时刻,以于谦为首的一众朝臣挺身而出,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帝,朱祁镇被奉为太上皇,诛杀奸臣以平息民愤,及时调兵遣将护卫京师,最终在北京保卫战中一举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