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图书出版并不发达,两千年来它是如何演变成今天这般模样
Posted 图书
篇首语: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图书出版并不发达,两千年来它是如何演变成今天这般模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图书出版并不发达,两千年来它是如何演变成今天这般模样
欧阳修和曾巩,是唐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也是当时重要的藏书家。仁宗时期,国家藏书有三万多卷,而欧阳修收集各类图书超过了一万卷,生活拮据的曾巩家中藏书更是达到了两万卷。可见,个人的文学修养与读书有着密切的关系,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其实,古代图书出版并不发达,它经历了数次演变之后,方才变成如今这般模样。 萌芽期 图书至少包括三个要素:符号、信息和载体。符号和信息由文字和图像等组成,记录符号和信息的载体,称为出版。《说文解字》认为版应该是「 ”判也, 从片。”出版只是母本而已,载体材质的选择,对符号和信息的保存、移动、复制和传播有重要作用。 最早的「 ”图书出版”是口口相传。孔子坚持「 ”述而不作”的原则,对先前的口传典籍进行整理,形成了经典的「 ”六经”。西汉时期,汉武帝设立了五经博士,以口授方式专门传播儒家经典。这种口传的方式既对保存旧典的编辑,又是传播流通的载体。 发展期 《墨子·明鬼篇下》提到:符号和信息「 ”又恐后世子孙不能知也, 故书之竹帛, 传遗后世子孙。咸恐其腐蠹绝灭, 后世子孙不得而记, 故琢之盘盂、镂之金石, 以重之。”墨子颇有建设性地提出了好几种图书出版方式。 「 ”书之竹帛”说的是用竹子或丝帛为载体制作的各类书籍。竹子具有加工简单、取材方便、成本低廉、不易朽腐等特点,削成狭长的竹片,叫做「 ”简”,竹片编成的书,称「 ”简策”。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每天查看的简策多达一百多斤,数量庞大,内容庞杂。 与简策类似,「 ”版牍”也是最早出版的图书之一。版牍用的是薄木板,没写字的是「 ”版”,写过字的成了「 ”牍”。简策和版牍的相同在于,它们都是毛笔书写,写错了可以用刀刮掉再写。不同之处在于简策比较接地气,相当于简装图书,受到民间的青睐,版牍成本较高,类似于精装图书,只有皇亲贵胄才能用得起。 1942年,长沙子弹库的楚墓中,出土了一件帛书。它长38.5厘米,宽46.2厘米,共有九百多字,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帛书。先秦时期,常以「 ”竹帛”并举。帛书是以白色丝帛为媒介,承载着书写记录的功能,只不过丝帛价格昂贵,它的使用范围仅限于达官贵人。 商周时期,钟鼎盛行。在青铜铸造的容器、乐器、兵器等器形上,铭刻「 ”金文”,已是常态。金文坚固可靠,便于复制,还是一种特殊的出版方式。《金文编》中收录了3722个文字, 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作为发展期的图书,简策、版牍、帛书与纸质书相近,金文向电子书靠拢,各取所需,相互补充。 成长期 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等人认为「 ”以经籍去圣久远, 文字多谬, 俗儒穿凿, 疑误后学”,上疏要求校正儒家经典著作。汉灵帝同意了蔡邕的建议。历时八年,蔡邕将儒家七部典籍抄刻成四十六块石碑,树立于洛阳开阳门太学门外,史称「 ”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的出现,受到了广大的儒生的欢迎。「 ”及碑始立, 其观视及摹写者, 车乘日千余辆, 填塞街陌。”蔡邕将规范的典籍雕刻在石碑上,公开展示,以便刊误、抄录、复制,是最早由官方主持和出版的标准文书。「 ”汉立石经, 俾学者就近校正经文, 又可用捶拓之法取之以去”,熹平石经可以说是雕版印刷的雏形。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向汉和帝献纸,汉和帝大为赞赏,下令在全国推行造纸术。纸的发明和普及,为图书出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纸轻薄可折,吸水性强,易于书写,这些特征远优于竹帛,因此,纸很快取代了竹币,成为图书的主要载体。 成熟期 图书出版有了新的载体,还需要克服印刷的难题。为了加快图书的传播,民间出现了「 ”佣书”为职业的抄书匠。《后汉书》记载,班超「 ”家贫, 常为官佣书以供养。”《颜氏家训》又载:「 ”晋、宋以来, 多能书者。故其时俗,递相染尚, 所有部帙, 楷正可观。”当时出现了以抄书、售书为业的书肆,其功能与现代出版社相似。那时的图书已经和现在的书籍相差无几了。 唐朝在古代史中处于文化和科技发展的高峰。开明祥和的社会氛围,促使人们对图书的需求日益增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了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早期的印刷内容集中在神象、佛经、发愿文和历法等方面。咸通九年(868),王玠为双亲印制普施的《金刚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诗人元稹为白居易诗集《白氏长庆集》作序时,坦言:「 ”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模勒指的就是雕版模刻,当时只要手持《白氏长庆集》就能交换茶酒,足以见得雕版印刷的范围已经扩大到诗歌方面。 活字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尽管有印刷清晰、速度快、着墨好的优点,不过仍存在制版缓慢、错版难改的不足。北宋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造就了印刷史上一次巨大的技术革新。印刷工匠事先制好单字的阳文反字字模。印刷时,按照稿样,将字模挑选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事毕,拆出字模,以备后用。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介绍了这种创新技术:「 ”板印书籍, 唐人尚未盛为之。自(五代) 冯瀛王(冯道)始印五经, 已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 有布衣毕升 , 又为活板。”这段话详尽叙述了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的变革过程。 古代图书出版由此进入了活字印刷阶段。不仅如此,活字印刷术对出版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民间书坊在活字印刷术的带动下,形成了编辑、制版、印刷和流通等一条龙产业链,对于思想和文化的传播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看似简单的一本书,经历了竹帛、钟鼎、誊写、雕版、活字等众多形态的演变,最终成为如今的模样。看似柔弱的一本书,集中了中国古代「 ”四大发明”的一半,其价值不可估量。看似绵薄的一本书,记录着前进的脚印,承载着文化的传承,是民族团结的力量源泉。 北宋文豪苏轼有诗云:「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从中道出了读书和修养之间的关系。读书不只是众多知识的占有,还在于精神境界的提升。亲,你还有什么理由拒绝读书呢? 文:计白当黑 参考资料:《梦溪笔谈》《白氏长庆集》《颜氏家训》《后汉书》《说文解字》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相关参考
在我国古代,犯下重罪的人家人也会被牵连,而最终的惩罚无疑就是诛九族了,几乎所有和犯人有关的人都会丢掉性命。看到这里很多的人也会觉得疑惑,古代的信息传递并不发达,官府追捕逃犯也很吃力,为什么那些被株连的
一、中国版本图书馆在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唯一的国家样本书图书馆是中国版本图书馆。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图书馆,建馆时设立了出版物样本收藏部门。1954年改称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图书馆
其实出远门旅游这件事,对于古代人来说可能没那么大的吸引力,毕竟古代交通设施并不发达,遥远的路程就已经让人感到精疲力尽了。再有就是,如果去比较远的地方,或许会变成一场冒险,安全得不到保证搞不好还因此丢了
《历史上的今天》是2010年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畲田。这是一本关于记忆的书,书的主题是留存。这是一本摘录昨天的故事的书,编者以之奉献给今天的人们。这是一本可以经常翻看的书,尤其是在你生
...之为“路怒症”。那么,在没有汽车驾驶、畜力车盛行的古代,是否也存在“路怒”行为呢?古代的道路不够宽,也不像如今这么四通八达,每逢节日圩日交通拥堵自是无法避免。加上被役使的牲畜不像汽车这般不知疲倦,身体...
一、一模历史简答题重点考什么查不到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2.沿革,来历。3.过去的事实。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
在中国古代,人地矛盾可以说是最大的社会矛盾之一。古代生产力不发达,一旦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很可能会出大问题。就比如说现在,现在的江西省正遭受严重的旱灾,但顶多只是出现一些群众用水困难。粮食什么的不需要担
一模历史简答题重点考什么查不到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2.沿革,来历。3.过去的事实。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
2016江苏苏锡常镇一模历史查不到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2.沿革,来历。3.过去的事实。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
1.一模历史简答题重点考什么查不到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2.沿革,来历。3.过去的事实。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