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权与士人的互动 怎样造就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顶峰

Posted 士人

篇首语:勇敢,事会成功;勤劳,幸福必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代皇权与士人的互动 怎样造就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顶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代皇权与士人的互动 怎样造就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顶峰

引言: 当我们提起清代的学术,总会想起教科书上对于清代文化刻板的描写,认为文字狱下的清代学术特别死板。但清代学术除了满族统治者的作用,还有士人自身的反作用。随烂柯人君一起来了解下其中的关系吧! 一、文化环境:满族统治者的文化压制 公元1644年3月19日,大明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中轰然倒塌,闯王李自成入据北京。但仅仅40余天后,闯王领导下的大顺军就匆匆离去,胜利果实被满洲贵族攫取。满族建立的大清王朝,受到汉族士人的强烈抵制。满清刚入关之际,对于反对者的态度,一般是直接用武力解决。随着战事推进,南明朝廷被扫荡殆尽,而仰慕汉文化的康熙帝也开始亲政。清王朝的文化建设也渐渐被提上日程。 (话剧:崇祯自尽) 清王朝的文化政策,必然会成为其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由于中国士人传统的「 ”夷夏之防”民族观念,对于来自满族的统治者,存在很大的不满甚至仇视。很多士人对于故国怀有强烈的怀念,认为汉族亡明政权才是正统,并且以遗民旧臣自居。这对于清王朝统治而言,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所以清政府一直努力扼杀这种文化领域的不良苗头。早在顺治十六年,清廷就开始了焚书的恶劣先例。当年11月,清廷下令将民间所藏的《四书辨》、《大全辨》全部焚烧,因为这些书与清统治者推崇的朱子学观点不一致。 顺治剧照(邓超,《少年天子》) 康熙初叶,四大臣执政期间就制造了清朝历史上第一次文字狱,那就是庄廷陇明史案。自古以来,中国读书人就有一种修史的自觉,以效仿司马迁、班固。尤其在明清易代之际,为故国修史成为许多士人心中的理想,来寄托自己对故国的情思。庄廷陇是浙江湖州人,家境十分富裕,他在明朝时曾入选国子监,但因病双目失明。古有左丘明「 ”双目失明,厥有国语”,因此他也立志修史。明末天启朝内阁首辅朱国祯曾作《明史》,但因明清易代及家道中落,此书来不及刊刻。庄廷陇便买来此书手稿,并请很多文人进行润色和校订。明清时期,富人请文人编书、校书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何况校订刊刻的是《明史》,既能得名又能得利,所以很多文人参与到此书的修订中来。 (陈道明 饰 康熙) 庄廷陇的《明史》,站在明末遗民的角度来叙述历史:称努尔哈赤为明臣,并直书其名;在顺治入关以前一概使用明朝年号;对于南明政权持肯定态度,并大书特书;对于抗击满洲的明朝将领予以歌颂,降清的将领则大加贬斥。庄廷陇的仇家向当地官府举报了这部书,官府不敢擅自处理,层层上报到朝廷。执政的满族贵族严肃处理了这件事情。已逝的庄廷陇父子遭开棺戮尸,家人男性十五岁以上均斩杀,女性均发配给披甲人为奴。参与此书编订的数百人也受到牵连,甚至刻工、纸匠、卖书人等都无一幸免。时任浙江按察史的法若真事后称「 ”庄史株连至七百家”,可见此案之惨烈。此案在整个社会激起了一场大风波。此外,陆生楠著《通鉴论》,推崇汉初的无为而治,便因以古讽今、对当朝统治不满的的罪名而惨遭杀戮。中国古代的士子自古就有关注历史的传统,但是接连的命案发生,稍微不慎就可能家破人亡。所以很多士人们转向了故纸堆中,只进行古代历史的考证,归纳与总结,而不轻易议论,评判。 二、学术自觉:清代士人的顺应时势 中国学术发展到了宋代,理学兴起。理学从儒家经典出发,但理学为了阐发自身的义理,经常凭空发出许多自己的见解。宋元时期禅宗兴起,其核心思想是「 ”顿悟成佛”。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进一步出现强调人「 ”本心”的心学。心学在南宋陆九渊时就已经发端。到了明代,经王阳明进一步阐发,产生了系统化的玄学观点。心学从王阳明到王艮,再到李贽,进一步地反传统,认为个人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强调一种高度的个人自由。心学思想在晚明思想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心学在哲学造诣上有很高的的成就,但是心学在社会上流行,导致了一种极端现象。很多人空讲心性,而忽略现实的工作事务。当时社会上已经有很多人指责这种现象,称其为「 ”清谈误国”。 (王阳明故居) 明亡后,很多士人开始反思明缘何灭亡。在学术上的反思,则纷纷归罪于心学泛滥,学风空疏。明末清初的士人陆陇感叹道:「 ”至于启、祯之际,风俗愈坏,礼义扫地,以至于不可收拾。其所从来,非一日矣。故愚以为,明之天下不亡于寇盗,不亡于朋党,而亡于学术:学术之坏,所以酿成寇盗、朋党之祸也。”这种思想可以代表大多数清初士人的观念。他们一致认为,明末心学的空虚,导致了士人只关注自己的内心,忽视了中国儒家经典所指导的行为准则。他们道德败坏,毫无礼义廉耻。所以清初出现了一种经世致用的思潮,反对空谈心性,强调实干,学术应当从「 ”空虚”转向「 ”实行”,「 ”学道”应与「 ”事功”相结合。清初思想家颜元痛斥宋元明的士人「 ”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他指出士人除了要悟道,还要强调学术的实用性。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些士人积极投身于反清复明的事业中,如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都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同时,选择与清廷合作的士人也做了积极的努力。一方面,他们有一种保存儒家学说的迫切感和强大动力,致力于通过「 ”正学术”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中的关键就是儒家的经学,他们给予经学很大的关注。他们认为儒家经典在宋、明时期,由于学者空谈义理,已经脱离了其最初的本真。所以他们推崇汉儒治学的思路,注重阐发儒家经典的本意。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钱谦益在明为高官,投清后又后悔。他曾感叹道:「 ”诚欲正人心,必自反经始;诚欲反经,必自正经学始”。因此在清初大儒的倡导下,考据经典得此而盛行,影响了清代学术的风气,最有学问的士人往往将考据儒家经典作为其终生追求。 (四库馆臣 纪晓岚) 另一方面,他们注重让新入关的外族统治者接受传统的汉族文化,将其儒家化,以实现文化上「 ”用夏变夷”。因此,在顺治、康熙朝,朝廷中极力提倡恢复经筵。经筵是传统汉族帝王接受儒家教育的日常典礼,提倡经筵体现着汉族士人致力于实现儒家「 ”道统”向皇帝「 ”治统”的渗透,对满族统治者在学术上进行引导、规范和塑造。同时,本居于东北一隅的满族统治者接手庞大的中华帝国,也得改变思路来寻找合适的统治方式,他们响应儒家士人的要求,提倡儒学、尊孔尊朱、表彰经学。尤其在康熙朝,开博学鸿词科,征兆一些鸿儒士人到朝廷做官。而且,清朝统治者也兴办大规模的学术工程,号召有文化的江南士子为朝廷服务,整合士林,《明史》、四库全书就是这样的浩大学术工程。在这种双向的互动下,正统的儒家学术得到朝廷的支持,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文史君说: 当我们提起清代学术时,总是会给他扣一顶文字狱禁锢思想、清代学者沉迷于无用考据学的大帽子。但任何历史事件之间都不是单向的作用,历史因素之间都会有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历史的发展。满族入关后,在文化上采取高压政策,兴起一桩桩文字狱。在这种情况下,清代学术受政策影响有很大的转向。但是,清代学术也是清代学者集体反思的结果,是面对现实做出的抉择。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带有极强的自觉性。而且不可忽视的是,清代学者虽然沉迷考据,但是他们的确做出了特别扎实的学问,清儒在文史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时至今日,仍是一座我们无法超越的高峰。 参考文献: 陈祖武:《清代学术源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刘仲华:《明清易代进程中的学术反思与统合》,《北京史学论丛》,2017年。 杨林:《试析庄氏史案对清初私家修史的影响》,《清史研究》,1992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烂柯人)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相关参考

匈人帝国的军事组织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451年高卢战争前夕,匈人已在以东欧草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游牧传统下的匈人帝国。而此时的罗马帝国,虽已危机四伏,「”内部冲突与外部入侵不仅两相并行,而且恶性互动”,传统意义上的罗马帝国在形式上濒临

清代的官窑瓷器与民窑瓷器的款识在题写上有着怎样的惯例

清代是中国制瓷史上的集大成时期,其制瓷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受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制度和制瓷历史传统影响,清代的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的款识在题写上也有一定的惯例,同时又新开创了金彩、墨彩、珐琅彩等题写

中国的传统并没有被五四运动摧毁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至今为止学术界都对此争论不休。很多人肯定五四运动的政治思想意义,但也有人认为五四运动摧毁了中国传统文化。五四运动反传统一说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门问题之一,

孔子在世界历史上的形象是怎样的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汉代已有人称孔子为“素王”,意思是说孔子有王者之德,无王者之位。换言之,“素王”就是思想文化领域的无冕之王。清代统治者封给他一个称号:“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概是二千多

学术思想在两晋时期有着重要发展 晋朝文化

...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与印度东传之佛教交汇,中国文化逐渐转变为儒释道融合之状况。学术思想两晋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文化中心为建康、洛阳,在官方教育方面,晋朝在

学术思想在两晋时期有着重要发展 晋朝文化

...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与印度东传之佛教交汇,中国文化逐渐转变为儒释道融合之状况。学术思想两晋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文化中心为建康、洛阳,在官方教育方面,晋朝在

中国农耕经济历史

1.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国农耕经济具有哪六个方面答:农耕经济的特点:持续性、多元结构、早熟。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的影响:第一: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

不仅是东汉的挽歌,也是中国士人精神的转折点

说起对中国文化的打击和破坏,人们会想起秦始皇的「”焚书坑儒”,项羽在咸阳的纵火焚烧,以及明清的「”八股文”和「”文字狱”。的确,这种事件对中国的文化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甚至造成巨大的文化断层。而我要说

麻将里的中国传统文化 麻将数字里暗含什么玄机

  麻将牌是千百年来由多种棋牌活动融合、演变而成的,然后,在清代道光至清末时期,形成了一套144张牌和每把13张的定型打法。从麻将牌的组合设计来分析,一副麻将牌中的任何一张牌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具

梁启超和钱穆是如何认识清代学术的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作者:雷晓凡,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梁启超应蒋方震邀请为其作品《欧洲文艺复兴史》作序,不料洋洋洒洒写成了五六万字的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