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宋教仁和陈炯明是民国最不受欢迎的异类
Posted 同盟会
篇首语:要真正了解一个人,需在不幸中考察他。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什么说宋教仁和陈炯明是民国最不受欢迎的异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什么说宋教仁和陈炯明是民国最不受欢迎的异类
因为这两个人都是孙中山的政敌。因此在中国国民党的正统史论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论中都将他们打入了另类。 一、宋教仁 宋教仁,字钝初,号渔父,1882年4月5日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原同盟会中华兴会的创始人(孙中山是同盟会中兴中会的创始人)。中国「 ”宪政之父”。与黄兴、孙中山并称,主持第一次改组国民党。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国民党的主要缔造者和创始人。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1913年3月被暗杀于上海,终年三十一岁。 宋教仁 1912年8月13日,在宋教仁的主持下解散了同盟会,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联合发布《国民党宣言》,宣布合并为国民党,推选宋教仁为临时主席。因此宋教仁是中国国民党的真正缔造者和创始人。 1913年2月19日,宋教仁在上海发表演讲时,旗帜鲜明地坚持自己的三权分立的宪政设想,与孙中山发明的五权宪法针锋相对;在我国新政权的组织形式上,宋教仁主张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孙中山主张美国的总统制;在中央与地方分权管理问题上,胡汉民主张地方分权,而宋教仁主张中央集权;在国家定都问题上,宋教仁坚持己见,就主张定都北京。 宋教仁主张「 ”责任内阁制”,他认为:「 ”内阁不善而可以更迭之,总统不善则无术变易之,如必欲变易之,必致动摇国本。”宋教仁坚持责任内阁制的一个重要的现实目的就是要限制大总统的权力。 1913年,中华民国国会大选,国民党大获全胜,获国会压倒性多数席次,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宋教仁正想模仿英国「 ”责任内阁制”,以党魁身份任总理组阁。3月在由上海前往北京的时候,遇刺身亡。 由以上可以看出,在当时孙中山已经被边缘化,正在逐渐远离历史舞台。而宋教仁则居于国民党的中心地位,且与孙中山政见相左。 宋教仁是一位颇有争议的清末民初时期的政治人物。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他投身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建设,并从中传播西方政党观念,组建政党,推行政党政治,虽在民初过分注重议会竞选,却也不可借此否定其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宋教仁的宪政理念至今没有得到完全实施。 宋教仁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和中华民国的创立者之一,是民初政党政治最主要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之一。与孙中山等同时代人比较,认为宋教仁是民初政党政治身体力行的第一人,也不过分。 一颗有毒的子弹结束了宋教仁年轻的生命,但是从来没有结束「 ”是谁杀了宋教仁”的疑问。现在存在的说法有「 ”袁世凯杀宋说”、「 ”赵秉钧杀宋说”、「 ”陈其美杀宋说”。曾经板板钉钉「 ”证据确凿”的嫌疑者最后似乎也不那么「 ”证据确凿”了,曾经慷慨激昂的同志却在怀疑者的笔下显得「 ”疑点重重”…… 因为宋教仁被刺案当年没有真正经过司法程序开庭审理,二次革命就爆发了,所以从法律的角度讲,没有直接证据能够证明谁是真正刺杀宋教仁的幕后黑手,它至今是个谜。 宋教仁被刺身亡后,已经被边缘化了的孙中山重新回到了历史舞台上。并于1940年被蒋介石封为中华民国「 ”国父”。 二、 陈炯明(1878—1933),字竞存,广东海丰人(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白町村,今属广东省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领袖,中国致公党的创始人。 陈炯明 陈炯明毕生坚持联省自治的政治主张,致力于联邦宪政、以和平协商的方式统一中国,与孙中山奉行的中央集权、不惜以武力征战谋求统一中国的政治纲领不合。 1909年,陈炯明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3月,他参加了黄花岗起义。 1913年,陈炯明参加二次革命失败,陈炯明流亡到新加坡,当时孙中山重组中华革命党,并且要求党员画押宣誓效忠孙中山个人,陈炯明第一次表现出了他对孙中山的不从,拒绝宣誓效忠参加中华革命党。 武昌起义后,陈炯明到东江组织民军起义,1911年11月9日广东「 ”和平光复”后不久,任广东副都督,后为代理都督。1912年4月,任广东总绥靖经略,后任广东护军使。1913年6月继任广东都督,7月18日宣布广东独立讨袁。后其属下师长苏慎初炮轰都督府,自立为临时都督,陈逃往香港、新加坡。 1916年,陈炯明回到广东发动起义,参加讨袁的护法运动,任闽粤军总司令,占领了闽西南的漳州、汀州等地,正式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孙中山进广州,先对陈炯明承诺,「 ”粤事由陈君主持,中山回粤不过回复前日被逐之颜面。”结果,到广州,孙中山就宣布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选举非常大总统。醉心于地方自治的陈炯明,遇上了最顽强也最偏执的职业革命家。 孙陈决裂的根本原因,在于孙主张集权,要武力北伐,统一中国,而陈炯明主张联省自治,以南北和平的手段来谋求统一。这个矛盾无法调和,于是重重疑案产生,陈炯明的战友邓铿之死,成为第一个疑案,历史学家汪荣祖认定,邓铿是被孙中山谋害。而陈炯明的造反,也是因为孙中山欲除掉陈炯明。 最大的谜案是陈炯明「 ”炮轰总统府”,这个事件的真相正在浮现,所谓「 ”炮轰观音山总统府”,实际上粤军只虚开了三炮吓唬守军,而且事前通知了孙中山离开,反倒孙中山以海军大炮向广州城内乱轰,炸死无辜平民过百。 后来,孙中山贿赂地方军阀攻打广州,陈炯明避战而走。 陈炯明下野后退居香港,协助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 ”洪门致公堂”转型为「 ”中国致公党”,并首任该党总理。1933年9月22日病逝于香港,1934年迁葬广东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 1925年,孙中山逝世的时候,陈炯明曾手撰一副挽联:「 ”惟英雄能活人杀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与故交曾一战再战,公仇私谊,全凭一寸赤心知。 ”在知己相惜的情怀之下,似诉英雄心中不平事。可以看出,在这两位大人物之间,发生了太多的故事。” 1933年9月,陈炯明去世之时,香港《工商日报》评价道:「 ”国民党死了一个敌人,中国死了一个好人。 中华民国版图相关参考
96年前的今天,1922年6月16日凌晨,广东军阀陈炯明部队4000余人突然包围总统府,并向孙中山所住的粤秀楼开炮。这就是著名的六一六兵变。陈炯明 陈炯明是北洋时
陈炯明 陈炯明(汉语拼音:ChenJiongming;英语:ChenJiongming),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首领,粤系军阀。中国致公党第一、二届总理。字竞存,广东海丰人。生于1878年1月13日,
陈炯明与孙中山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陈炯明算得上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是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在一般人印象里,陈炯明是背叛孙中山的反动军阀,其罪证之一,就是1922年6月16日的炮轰总统府,逼得孙中山化装
陈炯明:推动广州由“府”变“市”陈炯明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争议颇大的人物,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时事人物之一。他与孙中山的分合恩怨,他“联省自治”的政治主张和实践,成为无数人研究的对象。有人指责他叛变了革命,
1920年12月6日,被视为孙中山亲信的叶夏声被陈炯明指使的广州警察厅长魏邦平扣押,引起各方高度关注。此事虽然较为迅速地以和平方式予以解决,但折射出孙中山与陈炯明在众多议题上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也预示着
86年前的今天,不要武力统一,主张 ”联省自治”的陈炯明去世
(万象历史特约作者:宁馨儿)【1933年9月22日】86年前的今天,不要武力统一,主张「”联省自治”的陈炯明去世1878年1月13日,陈炯明出生于广东海丰,原名陈捷。陈炯明出生的当天,恰逢父亲陈曦庭乡
其实曹老板有很多儿子,每一个儿子他都非常爱的,没有说不受待见。我们试想一下,我们现代人如果多一些子女怎么也不会说不待见其他子女,顶多也就是一碗水没有端平有点偏心罢了。既然提到了曹彰,我们就应该把他的身
近代名人:陈炯明-(1878-1933)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首领、粤军之父,粤系军阀,中国致公党创始人。陈潮-(1882-1911)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陈其尤-(1892-1970)原中国致公党
百年辛亥,有两位足以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革命前驱――宋教仁和吴禄贞。他们,一个被尊为“民国宪政之父”,一个被追授为“民国大将军”;两人都在中国历史车轮前进的十字路口遭人暗杀,遇害时都是英年31岁。201
在二次革命爆发后,陈炯明于7月18日宣布广东独立;8月2日,孙中山便带着胡汉民等人乘德国轮船“约克”号离开上海,准备前往广东领导革命,但等孙中山一行人于8月3日抵达福建马尾的时候,广东形势突变,陈炯明手下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