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西宁却极少人知,不逊塔尔寺有着恢弘建筑和壁画的明代皇家寺院
Posted 喇嘛
篇首语:没有理想,那些所谓的奋斗都是空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近西宁却极少人知,不逊塔尔寺有着恢弘建筑和壁画的明代皇家寺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近西宁却极少人知,不逊塔尔寺有着恢弘建筑和壁画的明代皇家寺院
车子颠簸在黄尘弥漫,时有货车疾驰而过的高原山路里,路边厚实的水泥护挡暗示着车旁一米是视线不及的悬崖渊壁,距离西宁三个多小时,在难以想象的偏僻之所,终于找到了这座庙宇——瞿昙寺。 不负期待,真是难以想象的恢弘和精致: 作者摄于瞿昙寺 据《明史》和寺内现存的永乐敕谕碑记载,瞿昙寺建于明洪武二十年,是由噶玛噶举派僧人三罗喇嘛所建。 作者摄于瞿昙寺 作者摄于瞿昙寺 作者摄于瞿昙寺 作者摄于瞿昙寺 作者摄于瞿昙寺 作者摄于瞿昙寺 作者摄于瞿昙寺 作者摄于瞿昙寺 而三罗喇嘛之所以能在当地修建如此恢弘的寺院,与其为明王廷建立的功绩有关: 《明史》载「 ”罕东卫在赤斤蒙古南,嘉峪关西南,汉敦煌郡地。洪武二十五年,凉国公蓝玉追逃寇祁者孙至罕东地,其部众多攒徙,西宁僧三刺为书招之,遂相继归来。” 很明显,三罗喇嘛应是当地十分有威望的宗教领袖,而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青藏地区局势依然混乱,三罗喇嘛最大的功绩是帮助朱元璋不费兵卒招降了罕东诸部,以宗教的力量安抚当地群众,为明朝收复河湟及柴达木地区立下了大功劳。 作者摄于瞿昙寺 朱元璋为了表彰其功劳,封其西宁僧纲司都纲,也就是整个西宁卫的宗教首领,并赐寺名:瞿昙。瞿昙二字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俗姓。可见明王廷对其在青海地区宗教地位扶持的决心。 此门为火焰门设计,作者摄于瞿昙寺 作者摄于瞿昙寺 瞿昙寺是藏传佛教寺院,但建筑形制是汉式。很明显这是三罗喇嘛故意为之,目的亦是表达对明廷忠心归附的决心。 瞿昙寺全景图,源于网络 当然明王廷也对其十分重视,从历史文献及寺里的碑记可见,整个明代前前后后共有七位皇帝为瞿昙寺的立碑、赐匾、扩建等事宜颁布谕旨。 并寺中永乐六年的碑文还明令周边官员、军民对寺里僧人:「 ”不许辱慢欺凌,其常住一应,寺宇田土,山场田林,财产孽畜等,不许侵占骚扰......若有不尊朕命,不敬三宝.....必罚无赦故谕。” 标准的汉式格局,被誉为高原「 ”小故宫” 但令我不解的是,如此寺院,地址为何会选在这样的偏僻处? 查阅地图,更让我难以理解的是,从房屋的分布,亦可看出,当地乃至周边的人口,不足以支撑这样的寺庙规模和建筑艺术。 瞿昙寺不是简单的寺庙,它实际是一座政教合一的机构,是大明王朝招抚安降青海地区少数民族部落的政权枢纽,这里鼎盛时期僧侣有960名,这960名僧侣及庞大的寺庙运作是需要大量的金钱和劳动力供养的,很明显今天周边的人口分布是不足以支撑的。 难道在明代,当时的车马交通有相应便利的道路可以方便物资和人口流动? 然而当我看到山门后的两座碑庭的巨碑,便立即打消了这个念头。 碑庭 巨碑 两座巨碑,左碑由仁宗皇帝朱高炽撰述,右碑由宣宗皇帝朱瞻基撰述,两座碑碑身加基座共重60吨,红砂岩材质。 而这红砂岩瞿昙寺当地不产,方志记载源于三十公里外,整整花了三年才运至瞿昙寺,很显然,几百年前的明代,通往瞿昙寺的车马交通也不那么便利罢。 在今天,当我们纵观整个青藏地区时,会发现一个现象,青藏地区人口最集中的区域主要有两块,一是雅鲁藏布江谷地,二是黄河支流湟水谷地,这一点从西宁和拉萨的位置亦能看出大概。 若还不太明白,那么就把西宁的位置放大,容我再细说一些: 从下图见,西宁位于湟水及支流交汇处,属高原上海拔较低,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最适宜发展种植的地带,那么这样一块区域,对整个青海省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 用百度搜索全青海人口数据如下: 仅西宁市的人口就占了三分之一多: 而西宁在青海的地图中,占有的面积仅如下: 从上就可以看一个简单的逻辑:大量的人口需要优越的地理条件供养。 一个城市的繁荣绝不以人的意志而决定,一定是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建立,同理,寺庙亦然。 那么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呢? 容我再陈述一个非常必要的细节: 瞿昙寺是藏传佛教寺院,寺中的僧人是喇嘛,喇嘛不仅是忠诚的宗教信仰者,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当地文字、医学、哲学、数理、绘画等知识和艺术的传承者,大到知识传承,小到藏区百姓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亦离不开喇嘛们指点甚至直接参与,他们拥有与其他佛教僧人完全不同的身份和责任。 换句话说,藏传佛教的喇嘛僧人离不开老百姓,老百姓也离不开他们。 那么问题来了,瞿昙寺最鼎盛的时期有960名喇嘛僧人在此修行,所以正在阅读我文章的您,能明白我想表达的意思吗? 我想说的是,明代时瞿昙寺周边的居民规模绝不是今天的样子! 可是按照刚刚的地理条件分析(土壤、水源、地形),这里明明不足以不是吗? 为此,我思考了很久,我想我犯了一个逻辑上的大错...... 我用今天提高生产的耕种习惯去思考过去人们的农业习惯,我的意思是:明代时的青海有从事种植习惯的百姓应该是较少的,大比重的应是习惯饲养牲畜的百姓,所以哪怕是在靠近适应耕种的湟水谷地,人们亦会选择从今天的眼光看来更偏僻适应饲养牲畜的地区而聚集。 于此为基础,我又在地图上搜索了塔尔寺的位置如下,亦能看出大概: 然而,还有一个问题我亦曾百思不得其解: 塔尔寺是青海省在全国最知名的古刹,游客的拥堵程度可以如下 而作为明代皇家寺院的瞿昙寺,富藏大量国宝级珍品,还有远远超于塔尔寺年代和艺术高度的壁画,为何前往的游客寥寥可数? 笔者游览时,犹如包场: 作者摄 作者摄 作者摄 后仔细对比时间,塔尔寺宗教领袖宗喀巴和瞿昙寺宗教领袖三罗喇嘛都是同时期人物,由于塔尔寺先有塔再有寺,塔尔寺的塔确早于瞿昙寺,但瞿昙寺的辉煌鼎盛时要早于塔尔寺两百多年,瞿昙寺属噶玛噶举派,塔尔寺属格鲁派,是藏传佛教的不同教派。 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宁玛派 、萨迦派 、 噶举派、格鲁派。其中萨迦派在元朝时最受扶持,明代王廷扶持噶玛噶举派,清代王廷扶持格鲁派。所以在清时,瞿昙寺便已没落,塔尔寺进入鼎盛辉煌时期。 不同的王廷,不同教派,时隔数百年,那些渊源就这样不动声色的在凡间呈现...... 从我的内心来说,希望瞿昙寺就这样的安宁的保留下去,带着它曾经不可思议的繁盛,带着今天古旧的华丽,安抚所有虔诚而来的心灵,默默的表达那数百年前的宗教艺术盛景....... 另:瞿昙寺壁画实值得前往细细品赏观看,由于篇幅有限,关于壁画想着另开一篇与大家分享,敬请期待!感谢阅读! 作者摄相关参考
中国唯一一套宋代原装的木结构建筑加上宋代壁画,千年古刹开化寺
山西高平,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故里,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发生地。这个占地面积仅有全国总面积万分之一的地方,历史遗迹遍布全境,仅古代庙宇就达2000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多达20处,数
沮授,三国历史上最被低估的谋士,没有之一。他是《三国演义》中出现过的人物,是袁绍的谋士,曾屡次为袁绍献策,最著名的就是在乌巢之战前,夜观天象,发现乌巢屯粮处有险情,让袁绍提防,但却被袁绍拒绝。袁绍战败
此时期佛寺建筑有新发展。但经过唐武宗和周世宗两次“灭法”和后代的毁损,除个别殿堂如五台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等外,没有成组群的完整寺院存留。从唐代道宣所撰《关中创立戒坛图经》、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中所绘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以至于我们都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谦让。然而这个一直以来被我们当作楷模的人物,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劣行”。 孔融,年少时有“让梨”的美名,是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和学生的榜样。不
此王朝只活了40年,却留下4个使用了1400年的建筑,至今仍在使用
纵观中国历史,会发现一个有趣规律:治世和乱世之间,不但有小周期,还有大周期。从小周期方面看,往往是一个上百年或数百年的治世,紧邻一个几十年或近百年的乱世。例如,自夏商以降,九州大地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大秦名将司马错,功绩比白起还厉害却不为人知”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说起秦朝时期的名将,大家可能会想起的都是有着杀神之称的白起,然而有个人,则很少被世人所知,实际上他的
新华网西宁12月13日电(记者庞书纬)今年12月13日是中国第二个国家公祭日。专家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史料证实,青藏高原尽管距离前线较远,依旧以各种方式参与抗战。仅青海省在抗战期间,就有近万青年奔赴
唐朝一戰打掉日本人的千年野心,這個河南人一戰打得日本近千年不敢招惹中國,姓名卻鮮爲人知。俗話說,這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一切,都是利益驅使。本來,朝韓半島多數時間都是依附中原王朝的,但
国内 ”最不会挣钱”的古城,总投资逾127亿,不收门票却鲜为人知
在我国五千年历史的长河中,朝代更替,天下之事分分合合,但是曾经先后十三次担任过都城的洛阳,这座千年古都从夏商到唐宋,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
安龙县城顺城街中段有一处特殊的建筑,喜欢历史人文朋友不要错过。百度地图上标注为「”南明历史博物馆”,但这里真实的身份是「”明十八先生墓”。这里也是安龙两个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之一。十八先生是明永历帝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