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与关羽匹敌 曹操账下一员得力猛将乐进

Posted 三国 曹操 关羽

篇首语:做了好事受到指责而仍坚持下去,这才是奋斗者的本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能与关羽匹敌 曹操账下一员得力猛将乐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能与关羽匹敌 曹操账下一员得力猛将乐进

2、曹操账下最强的猛将有谁

能与关羽匹敌 曹操账下一员得力猛将乐进

乐进是曹魏阵营中一员身经百战的将领,功勋卓著的他被列为“五子良将”的第二位。有趣的是,这位名将的本传笔墨并不多,仅有数百字,通篇也没有收录对话。王歆有云:“乐进魏之名将,志列于张辽后,其勇悍猛迅,当亦其侪也。惜史书不详,便松之不得益一字。遍观其传,如日记行述,不过某某日于某某处破某某敌而已。”但通过对《三国志》中乐进本传和其他相关的人物传记的阅读,再对比其他曹魏将领,我们能发现,乐进的战绩和经历可圈可点。由此看来,乐进是一位沉默的大将。不难想象后世在品评曹魏诸将时,往往会遗漏或是忽略乐进的存在。在此,笔者也将通过对乐进的解读,来向大家展示这位曹魏元勋沉默但又不平凡的一生。

乐进是较早更随曹操的一员将领。乐进本传记载乐进是阳平卫国人,当时隶属东郡。又载“遣还本郡募兵,得千余人,还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笔者根据史料推测,乐进大概应在公元190年(初平元年)左右加入曹操阵营,也极有可能参与了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战役。原因在于190年(初平元年),讨伐董卓联军进军失利,曹操的部队受到董卓军伏击,损失惨重。因此,曹操“遣还本郡募兵”,要求乐进回到家乡东郡进行募兵以补充部队的兵员。而紧接着曹操于191年(初平二年)在东郡的军事活动以及被朝廷任命为东郡太守等信息表明,乐进的加入应当不会晚于此时。而五子良将中的于禁则是192年(初平三年)由鲍信推荐加入曹操,其余的三位都较迟才加入。由此我们也能看出,乐进的出场较早,且其统帅的东郡兵千余人,应该属于曹操早期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乐进是从基层滚打起来的将领,他没有显赫的背景,真正靠一刀一枪打下战功。乐进最早是曹操账下的基层官吏,之后逐步升为讨寇校尉、代理游击将军,公元206年(建安十一年)被封为折冲将军。乐进本传记载其参与过濮阳之战、宛城之战、下邳之战、官渡之战、河北平定战、荆襄平定战、合肥之战等诸多大小战役。虽然乐进本传对于乐进的攻战描述基本为“击某某于某地,破之。”但这些简单的重复表述,一则表明了乐进参与战役之多,二则说明了乐进战果斐然而鲜有败绩。

乐进传中唯一相持不下的战役则是在与高干拉锯的壶关之战。除了参与各类战役,乐进也有击斩敌方大将的功绩,其中有姓名的大将有两位,一是袁谭、袁尚的大将严敬,二则是著名的袁绍大将??西园八校尉之一的淳于琼。西园八校尉所领的军队是一支劲旅,其统帅除了淳于琼之外,著名的还有曹操、袁绍,能够与这样的角色对敌并击斩对方,乐进的军事水准和勇猛程度可见一斑。此外,与其他四位良将相比,乐进是最早一位被封为亭侯的将领,公元194年(兴平元年)乐进为广昌亭侯,比第二位被封为益寿亭侯的将领于禁早了5年左右。

乐进的征战历程,笔者以为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跟随曹操到荆襄平定战前后,主要是跟随曹操或是其他统帅进行征战,在这个阶段,乐进本传出现最多的两个字眼,一是“从”,如“从击吕布”、“从征张绣”等,二是“先登”,如“从击吕布于濮阳,张超于雍丘,桥蕤于苦,皆先登有功”、“从击袁谭于南皮,先登,入谭东门”。

“从”表现了乐进多是附属、配合统帅作战,相当于副手一类的职务,而“先登”一则反映了乐进时常身先士卒,冲在阵战的前列,二则说明了乐进勇猛果敢的性格,三也透露了乐进很有可能经常性地担任先锋和突击队统帅的情形。

到了第二阶段,也就是荆襄之战后期到合肥之战,由于长期的征战积累,以及早期乐进从事基层官吏的经验,乐进的副手和先登角色开始有了转变,开始成为攻守兼备的大将。主要体现在留守襄阳、对抗关羽、降服南郡蛮夷、 击破刘备的临沮长杜普、施阳长梁大等,除了乐进本传的记载,《先主传》也有相应的记载“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于鲁。”这里描述了乐进在和关羽的对峙中占据上风,因此刘备在西川需要火速回军支援,虽然此文有诓骗刘璋的意味,但是刘备此处不表他人,单表乐进,说明乐进此时已能成为和关羽匹敌的对手。

从乐进的征战经历和转型看,其并非单纯的赳赳武夫,而是具有丰富征战经验和一定军事头脑之人。此外,通过史料我们也能窥探乐进擅长行动而不溢于言表。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的合肥之战,张辽、李典因率八百死士击破孙权而扬名,而素有“先登”之名的乐进却留守后方,守护城池并支援张、李二人,令很多人为乐进在鸣不平。胡三省云:“操以辽、典勇锐,使之战,乐进持重,使之守,薛悌文吏也,使勿得与战。”此语颇受众人不解,实际上,曹操的安排也正说明了自己对乐进的重新认识,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役,乐进已经早人一步成为了攻守兼具的大将,相比于张辽擅于以攻为守、擅长奇袭的作风,乐进稳扎稳打、脚踏实地,实际上是作为接应后方、确保合肥不失的最佳人选。

事实上,合肥之战虽是张辽一战成名,但平心而论是三将合力的成果。分工不同,乃将领的特性使然。论资历,乐进早于张辽、李典加入曹营,而就官阶而言,有人认为乐进此时已是右将军,要高于张、李,然而仔细阅读乐进本传,我们可以发现乐进进位四大将军的时间虽早于曹魏诸将(笔者按:乐进在公元214??215年之间迁右将军,于禁在公元216年升任左将军,夏侯?于公元219年任前将军,此三人为四大将军时,尚处东汉王朝),但应是在合肥之战后,曹操“以进数有功,分五百户,封一子列侯”进而才拔擢乐进为右将军。故合肥之战,张、李、乐三将是互相协助而非统属。合肥之战后,张辽升为征东将军,虽然名声在外,但是就官阶而言,仍是小于乐进。此时,作为曹魏阵营中屈指可数的名号将军,乐进仍是低调沉默,以至于黄初六年,曹丕回忆起合肥之战,褒扬张辽、李典时却忘记了乐进。(笔者按:根据上文夏侯?、于禁、乐进进位四大将军的趋势,公元220年,夏侯?进位魏国大将军,依照旧日功勋,张辽、张?、徐晃依次进位四大将军,而乐进若仍在世基本也应有卫将军的职位。)

乐进的家乡东郡在春秋战国时属于卫地,“其俗刚武,上气力,任侠之风颇盛”。胆烈过人的乐进在此崛起,凭借个人的努力,很早就成为曹军宿将。其以“胆烈”、“骁果”而显明于史,虽然“容貌短小”也许不甚英武,但丝毫不能改变其坚毅的性格。然而,乐进过早的离世(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曹魏尚未代汉),使他不能在接下来的时段有更多精彩表现,也似乎令其在史书上的笔墨大大减少。后世小说演绎中,乐进虽然寂寂无闻,但也不失其“骁果”之名,《三国演义》第十二回,当曹操被大火围困,乐进对前往搬兵救援的典韦说到“同杀入去救主!”,毛宗岗评曰:“语亦壮!”。

乐进,这位沉默的大将,以他数战的身影匆匆在史书上略过。虽然史料对他惜字如金,但历史的沉默却不能掩盖其曾经他曾经奋战的光辉,也不会阻断后人对他沉默的思考。

曹操账下最强的猛将有谁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曹操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说起三国历史,人们总是能想起好多武将和谋士,而招纳天下贤才的曹操,他的手下更是猛将如云,比如徐晃,夏侯惇,张辽等这些都是一等一的名将,而曹操手下还有两人,武力更是远胜上述所说的这些人,他们俩是谁呢?

首先就来说一下许褚。他是三国时魏国名将,在曹操与张绣交战的时候,勇猛无比,屡建战功,因此深受曹操喜爱,被曹操赐封为关内侯。这还是许褚的戎马生涯的一件小事。当年曹操平定西凉各军的时候,在潼关遭遇到马超的阻拦,曹军看到马超威猛过人,心里都感到害怕纷纷不敢出现,正当曹操犯愁的时候,只听曹军营中传来了一声粗犷高昂的声音“末将愿往”,众人回头一看,此人正是许褚。曹操大喜便亲自给许褚擂鼓助威,而许褚也不负曹操的重托,与马超在潼关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曹操眼睛都看酸了,而两人竟然未分出高低,最后两人体力不支,便各自鸣金收兵。

马超是蜀汉的五虎上将,和关羽不分上下,可想而知许褚有多厉害,自此一战,许褚威震天下。曹操死后,曹丕篡位称帝,便封许褚为万岁亭侯,升武卫将军和总督中军禁兵。许褚也是一生终老曹魏,病逝后被曹睿追封为壮侯。许褚虽然天生不善领兵打仗,但是天生神力过人,作为曹操的贴身侍卫,曹操更是放心!

而他在热爱三国历史的读者眼中,是唯一可以和关张二人匹敌的猛将。而在原著中,也有一段关于张飞和许褚打斗的描写,本应该是电光石闪的场面,可是许褚却说自己有万夫不当之勇,天下英雄谁能靠近我一分,然后因为晚上多喝了几杯酒,有点不胜酒力头就有点发晕,然后被张飞一矛打下马来,两个三国数一数二的猛将没能斗得天昏地暗实在是让人感到惋惜!

另一个就是典韦了,典韦是陈留人氏,使得一双铁戟,威震天下群雄。据史料记载,典韦的那一双铁戟有足足八十斤重,而五步铁戟杀追兵、单手定牙旗都可以看出典韦武力高强、臂力犹如神力!就这样一位勇猛的将士,却死在了宛城之战。曹操与张绣交战,却遭到张绣的夜袭,典韦便奋力杀敌,可是终因自己的一双铁戟被胡留儿所盗,受到敌军的围攻而死。而在这一战,死的不仅有典韦,还有曹操的长子曹昆也战死,都是为了掩护曹操撤退而死。面对典韦的死去,曹操也是万分悲伤,亲自为典韦祭奠,并当着全军上下说“我死了自己的儿子,并没有那么深深地悲痛,可独自丧失了典韦让让我哀号哭泣”。宛城之战因为有了典韦的血也变得异常壮烈!

典韦和许褚可以说是曹操最为得意的大将,不仅武力过人而且也是忠心耿耿,为曹魏江山洒热血也是在所不辞。所谓英雄,不过是自己能力出众,还有能够赏识自己的人!

相关参考

吕布账下一猛将,能力胜过张辽,曹操为何将他斩杀

导读: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吕布先后投靠了丁原和董卓,并为了自己的利益,亲手将他们二人干掉,因此张飞骂吕布为“三姓家奴”。后来,吕布在陈宫等人的辅佐下,从刘备手中抢来了徐州,从此开始坐镇一方,曾令曹操畏

曹操手下一员猛将,降关羽只为重蹈旧友求生路,回魏国后下场凄惨

说起曹操,恐怕世人都知道曹操是一个十分爱才的奸雄,对关羽可以仁至义尽的投其所好,献宝驹美人,倾其权术想要将关羽留住,可惜关羽一身忠肝义胆,只愿在刘备麾下。所以曹操对他的好,他心知肚明,关羽对曹操的回报

"曹操麾下的一员猛将, 至死毫无败绩, 却被史书隐藏1800年"

导语:曹操麾下有五子良将,而这五位将领中,排名第一的乐进却鲜有人知,人们知道他叫乐疯子,或许是因为他出现的早,离开的也早,以至于被史书隐藏了1800多年。历史上有很多常胜将军,然而这些常胜将军并非没有

于禁竟羞愧而亡 揭秘三国五子良将最终结局

三国时期忠臣良将辈出,有很多都是旷古的军事奇才。刘备的蜀国有张赵马黄五虎上将,而在曹魏一方也有五子良将一说,分别是曹操账下的五员大将: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右将军徐

太史慈与孙策匹敌的猛将 曹操为何给他送了一味药

说到江东猛将,绝对不能错过太史慈。演义里太史慈酣战小霸王孙策,在正史上确有其事。当时太史慈带着一个骑兵去侦察军情,碰巧遇到了孙策带着韩当、宋谦、黄盖等十三员猛将。太史慈好不畏惧,上前和孙策打了起来。孙

如果刘封出兵援救关羽,他将会有怎样的结局

在《三国演义》中,不少名将的结局都让人惋惜,尤其是忠义双全的关羽,一生斩华雄杀文丑,轻而易举干掉颜良,就连曹操的爱将于禁都被他生擒,如此辉煌的战绩,鲜有人能与之匹敌。关羽败走麦城之际,镇守上庸的大侄子

东吴用了举国之力都打不过曹操帐下一猛将?

三国的曹魏可谓将星璀璨,用兵神速者诸如夏侯渊、治军严整者诸如徐晃,作战机敏者诸如张郃,而要说屡建奇勋、大智大勇的将军,则首推张辽。他就像是曹操的一把所向无敌的利剑,震慑敌胆。他戎马一生,统领铁骑驰骋血

多次拒绝袁绍和曹操,预言司马懿篡权,活到105岁

俗话说,视金钱如粪土,视功名如浮云,但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人,绝对是屈指可数。乱世三国时期,但凡有些能力的人,为了能够光宗耀祖,或者实现心中的抱负,都会寻找值得追随的主公,跟着他征战天下,如曹操账下的荀

三国猛将关羽怎么死的?关羽的死因

三国猛将关羽怎么死的?关羽的死因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忠诚的人。他对于大哥刘备忠心耿耿。那么关于最后是怎么死的?下面中国小编就跟大家说说关羽的死因。  建安廿四年(

为什么说于禁在曹操诸将中地位最高?证据在这

...但在五子良将中,于禁的地位最高。当然,后来于禁投降关羽,是其一短。《三国志于禁传》记载: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太祖每征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