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原帝国的反草原斗争策略

Posted 草原

篇首语:老板给了我份说炒就炒的鱿鱼,我给了板来了份说滚就滚的旅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中原帝国的反草原斗争策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中原帝国的反草原斗争策略

本账号系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作为两个相互依存而时常对立的不同产区,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草原的关系始终非常微妙。除了部分特殊时期,双方的碰撞就是东亚大规模战乱的主线任务。因此,不同的中原帝国在应付北方顽敌时,也需要有一个非常曲折的学习过程。 通过时长千年的试炼,大一统王朝的抵制草原手段就可以被大致归为三类:全面出击、柔性瓦解和硬扛到底。有的王朝会将这些手段全部使用,其余的帝国则可能只会执行其中的某个单项。 1 汉帝国的蓝图 汉朝为后世提供了全部的策略选择 作为首个与草原发生大规模对抗的帝国,汉朝对后世中原文明的启示意义非常重要。因此此前的先秦诸侯只需要各行其是,短暂的秦朝也没有遇到足够份量的对手。唯有汉朝在内部不断挤压先秦的封建老传统,并在外部杠上了同样扩张起来的匈奴势力。 由于没有任何历史经验可供参考,汉朝在初期曾尝试复刻往日赵国的边境反击战模式。意图就是以单次战役的大规模杀伤,给游牧部族造成长时间的伤害。然而,匈奴屹然成长为整个草原牧区的权力核心,也就有足够的资源给这种模式划上句号。因此,西汉在白登之围过后,就被迫向匈奴纳贡并施行和亲。基于恢复国力的文景时代,也始终没有思想准备去突破战国时代的古老策略。 白登之围预示着先秦冲突模式的过时 公元前2世纪后期,汉武帝的横空出世让局面出现了根本性转变。通过编户齐民制度积累的大量财富,让他觉得有能力做出些前无古人的事情。随即,规模浩大而持续时间极长的汉匈战争拉开大幕。西汉通过堆砌大量资源、改革边境军事架构和不断招降纳叛的方式,获得了公元前124年的漠南之战。但汉帝国的体量优势和汉武帝本人的野心欲望,还是趋势这场冲突继续以各种形式存在下去。 今人反观这段历史,往往将主线放在汉军的数次出关决战,而忽略了帝国当时的核心思维。无论胜负几许,牧区决战都能让汉朝这边蒙受很大损失,所以武帝推广的是集合军事、外交和经济于一体的全面出击战略。例如不断派兵攻取河西走廊,并向两个方向不断遣使加以影响,以便从根本上瓦解匈奴势力的国际化生产空间。张骞的开通西域之旅,就是帝国战略意志的风向标。虽然没能拉拢乐不思蜀的大月氏,却意外结交到乌孙这样的西域地方强权。这对汉朝后来在国际舞台上施展影响力,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汉武帝就是全面出击战略的坚定支持者 落实到军事层面,汉军在获得漠南后就重点经营西部战区。一方面通过河西走廊向外扩散驻军,同时也定期尝试对匈奴单于的王庭实施斩首。至于被很多后人视为耻辱的和亲手段,在汉朝宫廷看来也不过是常规操作。只要能将匈奴的西域产业基地拉拢过来,耗费点子女玉帛都不在话下。不少西域土邦就在这个阶段迎来了和亲公主,并逐步从匈奴麾下倒向长安方面。汉武帝也不忘继续挥军西征大宛,尝试将帝国的影响了继续输出,也北面的匈奴几乎并驾齐驱。最终,匈奴就因天灾人祸而生产水平大跌,不得不在长期消耗中损失惨重。 作为配套措施,汉朝也始终不忘策反草原势力内部的事实力量,并辅以对其依赖度逐步增高的其他西域邦国。许多因各种源于内迁的贵族,会成为汉朝「 ”逆郡县化”的小型封侯,用自己的骑兵技术换得栖身之地。当然,这就开启了后来匈奴南下的先河。但汉武帝也非常清楚,用匈奴人是他击败匈奴势力的最快方法。透过执政生涯后期的大宛惨胜和再战漠北失败,逐渐意识到任何帝国都一个扩张极限。以至于当有人提议用间谍刺杀匈奴单于,也被汉武帝以不光彩的名义否决。 联姻与结盟是汉朝策略转变的重要步骤 2 唐朝的柔性瓦解 北魏帝国的六镇兵变 就与北方草原帝国有密切联系 如果说汉朝是中原帝国时代的投石问路,那么相隔近千年的唐朝无疑就成熟许多。在他们正式成为帝国的主人之前,已经历了汉朝编户齐民制度崩溃所引起了漫长连锁反应。其结果远不止黄巾起义和三国鼎立,也让中原地区的资源被透支大半,对草原地区的体量优势降至最低。 例如由南下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无疑是日后隋唐两朝的帝国胚子。但他们不仅需要应付划江而治的南朝势力,也必须面对草原上重新出现的柔然集团。草原依然是那个形散神聚的多事之地,但中原已不复往日的天之骄子豪情。结果,北魏需要以庞大的六镇军事组织加以提防,并在后来酿成动摇根基的六镇兵变。在万般无奈中,他们还得向柔然借兵参与平叛。 新的柔然势力 让北魏帝国也坐立不安 稍后,东西两魏正式成型,并让柔然的战略地位飙升。在损失作为军事核心的六镇主力后,长安与邺城的宫廷都害怕对方获得草原帝国的支持。于是,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表示出服软迹象,并将草原视为不能招惹的交涉对象。实力更弱的西魏,就为了皇帝迎娶柔然公主而废黜原皇后。结果,公主本人因难产而病死,长安宫廷也以处死前皇后的方式平息柔然骑兵的兴师问罪。一直到这个草原帝国毁灭前夕,双方都在卖力争取讨好他们。 公元555年,柔然被更加可怕的突厥所攻灭,北方草原的形式又比过去更加严峻。利用这个动荡的窗口期,北周与北齐也相继取代东西两魏,接过了争相讨好北方强邻的尴尬游戏。由于突厥人的冶铁技术发达,就成为了双方采购武器的重要对象。包括战马等军事资源,也有相当部分需要从突厥手中获得。结果,当然是突厥成为周齐争霸的执牛耳者。北周花费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换来迎娶突厥公主的机会。但转头就意识到北齐也与突厥有战略合作上的默契。每当邺的势力有被直接倾覆的危险,突厥军队就会停止协助北周。但若长安宫廷希望保持和平,也不能不服从突厥人的继续进攻指令。 北周与北齐的争霸 大部分时候都受到突厥操纵 不过,这个阶段的中原外交水平还是比两汉有着提高。相比更多吃先秦老本的刘氏,宇文家族与高家都生活在一个离不开草原帝国协助的年代。鲜卑文化的草场起源,也帮助他们更方便与蒙古高原的对象进行接触。这种文化层面的接近,终于催生出中原王朝的柔性削弱战略。当隋朝重新一统江山,就开始以联姻方式进行渗透和激化突厥内部矛盾。只是因为王朝在隋炀帝手里毁于一旦,才让这个战略被形式所阻断。 公元7世纪初的隋末群雄争霸中,在太原起兵的李家就非常明白突厥人的意义。因为他们无力对抗能制造大量攻城武器的草原骑兵,也架不住其他英雄好汉们的争相献媚和巴结。结果,突厥人反而在中原地区有了更强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为恭顺的李家保驾护航。这个阶段的高潮,还是公元626年的玄武门之变。突厥人以宗主形象南下,干涉陷入自己人火拼的长安局势。自小生活在这类背景下的李世民,不得不亲自跑去赔笑。后人只看到他的全程隐忍和一时的卑躬屈膝,却没有意识到李世民所具备的国际外交素养。因为汉朝皇帝就不可能熟悉草原的口音,但天策卫上将却能与对方无障碍交谈。这其实也让突厥人感到李唐是可以理解的外交对象,有继续保留而不是严加防范的必要。 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 也引来突厥干涉 结果,唐朝方面不仅加精聚集资源和练兵,还施展柔性手段进行各类渗透。例如非常常见的和亲政策,就可以在逐步分化的突厥贵族内部释放枕头风。每次和亲或外交防务的「 ”赏赐”,又都是扩大盟友队伍的银弹外交。恰逢当时的突厥阿史那家族已大体分为两派,在众多小部落首领的簇拥下勾心斗角。唐朝皇帝就很容易用金钱让他们失去对自己的注意,并暗中策动一些消极抵抗者,为后来的斩首式远征奠定基础。每当突厥内部有人提出不利于唐朝的言论,也势必受到拿李家恩惠的贵族反对。像薛延陀、铁勒等反突厥的小势力,也早早就与长安取得联系。 当然,唐朝从未有过汉武帝时的荡平草原理想。相反,因为其外交军事专家都熟悉牧区,所以懂得如何借他人成果去充实自己的府库。李世民不断派往高句丽作战的远征大军,就少不了投奔麾下的突厥军官。那些来自中亚的粟特商人,也透过突厥的带路来到内地,活跃起原本较为凋敝的市场经济。无论是太原、长安、洛阳或扬州,都以最短时间走出南北朝阴霾,跻身为首屈一指的国际化城市。唐朝军队也吸纳着突厥技术,甚至可以用从撒马尔罕进口的牛角制作高性能复合弓。 中亚粟特壁画上的李世民形象 公元8世纪时,唐朝在中亚的拓展就有突厥协助的因素。在遭到阿拉伯帝国的对抗前后,是突厥人而不是本地的粟特贵族,成为唐军作战行军的最大帮手。尤其是北朝残存的骑兵贵族文化凋零,让唐军更加多的以大量步兵出阵。突厥人的军事意义就因此而变得非常必要。后来爆发的安史之乱,也让李家必须从草原上的回鹘人处借兵,从而更加依赖草原地区的军事技艺输出。 至于经济层面的问题,也存在突厥国际流动性优势被容易忽略的情况。唐朝原则上以大运河为中枢,从东南各地汲取粮食赋税,但却离不开国际资金来盘活自己的有限市场。鉴于粟特人的缓慢衰落与突厥人依旧监听,就不难理解长安宫廷的「 ”草原依赖症”。即便是在皇权日落西山的王朝后期,还有更新的沙陀突厥横空出世。其功绩之大,都让皇室将其首领抬入了本家贵族世袭。后来李存勖等人的后唐国号,就是居于这个法理因素而成立的。 源自突厥的沙陀 竟成为唐朝的最后正统 3 宋明的必然硬扛到底 宋朝处于一个全面的退缩状态 经历过唐朝的风风雨雨和五代的局势多变,新的北宋王朝在中原大地重建起帝国世袭。很多文臣士大夫都痛心疾首于前朝的过于倚重草原,却选择性的无视自己都没能力拿回一个幽州。但正是这种利益熏心的拨乱反正,注定了宋朝军队很难触及传统的农牧经济交汇带。更加封闭的环境,势必让可以理解草原的人数降至最低。 于是,宋朝的诡异外交态度和拙计取舍能力就逐步暴露出来。当然,涉及军事经济等实干领域的部门,依然知晓保持国际化交流的重要性。但他们总是被本国的反对声音束缚住手脚,只能坐视自己的迅速消亡。更多无法理解北方人想法的大员上位,搞出诸如海上之盟、对辽背盟和端平入洛式的经典操作。招惹对象也从野心有限的辽国和西夏开始,升级为很不友好的金国女真,最后还有摧古拉朽的蒙古帝国。今人复盘两宋的外交失败,其实也不能不考量其内部的感知世界人能力凋敝。 海上之盟的约定 暴露了宋朝对国际形势的无知 得益于蒙古盛世的武力兴隆,阻隔宋朝与草原游牧经济带的区域性小强纷纷不复存在。于是,取而代之的明朝就很容易利用前人耕耘,一口气吃成个远胜宋朝的「 ”胖子”。但他们的精神层面依然保有宋朝的「 ”受害者心理”,并且不会因接壤而就变得立刻理解草原。类似的情况若是发生在汉朝,那么帝国会用2-3代人的时间培养出相关外交人才。但明朝即便不断收编各类蒙古人才,也无法克服自己深沉次的对抗心魔。 由于同蒙古残部存在正统之争,明朝永远在意识形态层面保持警觉。特别是经历了土木堡惨败和庚戍之变的惨烈阶段后,更是由皇帝带头对所有「 ”鞑子文化”展开完全抵制。其实,类似的问题根本难不倒汉唐的前辈,他们会用联姻、收买渗透等手段进行暗黑操作。但明人经历了宋朝的「 ”不可接触论”熏陶,将对等级别的联姻视为自己丢脸。等于是自己放弃了融入国际外交体系,只希望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自绝于外部世界。 明朝身在草原边 却没有任何同理心思考 这种思维在朱元璋到朱厚照之间的前期还比较克制,等到基本足不出户的嘉靖开始大炼仙丹,便无可挽回的彻底暴露出来。后来的崇祯无法同满清达成临时性媾和,也是由于这种作茧自缚的政治正确。 当然,交流的意义的在具体实干领域是永远可以被操作者所认识。这也让明朝的军队看上去是所有部门中最具「 ”现代化特征”的原因。然而,当事人终究要被庞大的体系所束缚,不可能在根本层面做出决定性改变。也就惹得后世的明粉长期捶胸顿足,恨自己的精神王师为何总是在器物层面反应迟钝,在精神层面麻木不仁。 后金无疑比明朝能够理解和善于沟通草原 既然明朝无法理解身边的草原世界,那么就会遭到能够理解的新势力所取代。崛起于辽东的后金政权,在很早时候就开始接触蒙古高原。随着大量蒙古八旗的出现,明朝不仅失去了侧翼衡制对手的盟友,也丧失了获得更好骑兵部队的源泉。再加上半岛的李朝迫于形势转投盛京,等于自己在对抗中失去了整个阵营。 当满洲的重步兵、蒙古的骑兵和朝鲜的火枪手结队进入山海关,最懂厉害关系的大部明军也就毫不费力的完成了抉择。 欢迎关注网易号:冷炮历史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 ”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相关参考

陈胜吴广起义时采用了哪些策略

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陈胜和吴广发起的大泽乡起义虽没有成功,但它引发的反秦浪潮却席卷全国。尽管是一次偶然事件引发的农民起义,但有着鸿鹄之志的陈胜却并没有草率地反秦,而是采取了相应的策略。那么,陈胜吴广起义

盐铁 中原王朝与草原对峙中的暗线

在中原王朝和草原民族漫长的对峙和厮杀过程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物资往往很少被提到,那就是盐和铁。游牧民族也需要做饭的盐和锅、打仗的兵器,但是他们自己基本不会大规模冶铁晒盐,一般都是从中原王朝贸易或者打劫

为何清朝拼了命也要收复蒙古草原

今天,我们继续来讨论近代中国版图的形成。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研究了古代中国的国家建构,科普了明帝国对近代中国版图所做的贡献,也用两篇正文分别说明了清帝国是怎样收复台湾、驱逐沙俄并将台湾、东北边疆纳入中

漢武帝——劉徹的反間計因何失敗

漢武帝劉徹在平三越和西南夷之後,目光就看向了北邊的敵人——匈奴帝國。漢武帝最初應對的策略,是反間計,但漢武帝劉徹的這次反間計,卻最終以失敗告終了,那麼?漢武帝劉徹的反間計又是因為何種原因失敗的呢!朝堂

弑父立威的冒顿单于称雄草原 匈奴狼王

...北击匈奴,将他们赶出河套地区,十余年间匈奴都没有对中原构成任何威胁。直到冒顿单于的出现,这一状况才有改变。冒顿夺权冒顿本是头曼单于的太子,后来头曼单于娶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阏氏,生下了一个儿子,他对这个儿...

草原霸主匈奴國 橫行中國數百年

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草原的一個遊牧民族。自西周起,匈奴開始威脅中原王朝,戰國末期趙將李牧曾大敗匈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命蒙恬北擊匈奴,使匈奴不敢南下牧馬。漢武帝時,霍去病擊匈奴至今蒙古國境內狼居胥山,衛

草原霸主匈奴國 橫行中國數百年

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草原的一個遊牧民族。自西周起,匈奴開始威脅中原王朝,戰國末期趙將李牧曾大敗匈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命蒙恬北擊匈奴,使匈奴不敢南下牧馬。漢武帝時,霍去病擊匈奴至今蒙古國境內狼居胥山,衛

2000年前,西方文化、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就在蒙古交汇

科技日报记者?乔地美国考古杂志《Archaeology》日前发布“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构成的中蒙结合考古队完成的“蒙古

发源自中亚草原的匈奴如何成为中原王朝不可忽视的威胁

北方游牧民族,尤其是匈奴开始成为中国的问题,大约是在战国中期。为了避免游牧民族造成的破坏,北方诸国纷纷修筑城墙予以防堵。这些诸国所筑的防城,后来由秦始皇规划接连起来,就成了「万里长城」。这些城墙的存在

匈奴为何可以成为崛起于中国北疆的第一个游牧帝国

文/王凯迪对于中华帝国北疆的游牧民族,中原王朝总是在战斗与交流中将之作为最为苦恼与头痛的边疆问题。无论是强盛的汉唐王朝,还是疲软的宋明时代,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都是立国之后最先考虑的重要对象。在潮起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