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时为什么基督教能独霸欧洲
Posted 耶稣
篇首语:好人的天生欲望是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世纪时为什么基督教能独霸欧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世纪时为什么基督教能独霸欧洲
困扰人类的最大问题,就是死亡。所有的宗教,本质上都是围绕着这个给人类予答案,给人类予宽慰。 基督教也是这样。但基督教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原因就是:拉近上帝(或天堂)和普通人的距离,从它的发展史上大家可以看出,上帝离普通民众越来越近。原始宗教天神和民众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希伯莱教使得民众有上天堂的希望,但是团购形式(整个民族是上帝的选民),耶稣出来后,单个人也能上天堂,只是要通过天主教神父的认可。到路德和卡尔文这已经把神父抛开了,只要个人自己认真修行,取得成功,就可以上天堂。总之,降低入门门槛,走大众化路线,自然影响力大增。 仅有理论的创新还是不够的。在具体的传教形式,心灵控制技术层面,基督教会汲取古希腊罗马几千年来的文明成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具体如下: 第一, 神秘仪式。每一次的弥撒中,都要分食面饼,和红葡萄酒,分别代表耶稣的肉和血,以示耶稣和每个个体紧密相连。这一点实际是从希伯莱教继承而来。在欧洲希伯莱教的有些宗教仪式,在一个昏暗的房间里,前面烧着一个火炉,一个读经人在前面领读,男人坐在前面,隔着一层纱帘,后面坐着女人,在诵读完《圣经》后,男人围绕着火炉边唱边跳,而女人们则在后面站立唱吟。而基督教,尤其是天主教的仪式之繁琐、复杂,大家在电影里已看过很多。如果大家有幸到梵蒂冈去游玩,可以参加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弥撒仪式,就会有直接的观感了。仪式是重要的,是让人对上帝产生敬畏,对组织产生尊敬的必由之路。中国古代统治者的繁杂的礼制仪轨,如三叩九拜,道理也是这个。 第二, 紧密的小团体,网状结构。这一点是基督教的原创。因为基督教开始是一个地下组织,必须是一对一,一对几个的小规模传教。在这种小团体里,每个人之间都很信任,犹如家人,即可互相帮助,又可以获得心灵的安慰,偶有出轨的思想,团体里面的人也能很快发现,劝道。一旦痴迷不悟,被踢出小团体,就会有失去家人,爱人般的心灵创伤,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忍受的。本来加入这一类小团体的人在感情方面基本不是很坚强的,所以一旦加入,脱离出来的很少。基督教在欧洲取得统治地位以后,这个传统被很好的保留下来,而且成制度化的被固定。每个社区都有查经班,每天或定期碰面。几个查经班结成一个教区,由一名神父负责指导,几个小教区结成一个大教区,由一个红衣主教负责,各地的红衣主教组成红衣主教大会,教皇由这个红衣主教大会推荐。这种金字塔型的网状的结构使得基督教教皇的意志能很快传导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全世界的基督教徒能步调一致的行动。 第三, 强烈的排他性。如果用褒义词来形容,就是「 ”保持灵魂的圣洁性”,用贬义词来形容就是「 ”摧毁异己思想”。在基督教建立初期,面向的是下层民众,基本是不识字的,不存在系统内部的不同思想派别,需要的只是和别的宗教竞争,要的是生存和自由,所以总是以追求自由的面目出现。当基督教取得统治地位以后,那些追求自由,崇尚宽恕的基督教神父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毁坏罗马帝国遗留下的的书籍,毁坏教育,使得整个欧洲世界只有神父们才能阅读,而且只能阅读《圣经》,整个欧洲陷入愚昧。当某些聪明人试图突破藩篱,表达一些自己的思想时,神父们就利用手中掌握的暴力工具进行镇压,烧死这些敢于挑战权威的人。因此,整个中世纪,整个欧洲的读书人能够谈的问题都是类似:一个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之类的无聊问题(正方说,天使是可以看见的,是有形的,所以一个针尖只能站一个天使,反方说,天使虽然看得到,但是抓不到的,不占用空间,所以一个针尖可以站无数个天使,大意如此,大家可以去中世纪哲学争论的专门论述中查找)。 第四, 强调思想灌输的经常性,反复性。基督教徒除了参加查经班以及每周一次的弥撒,在家也必须每天学习《圣经》,没有文化也必须向上帝祈祷。简单来说就是,早上起床要向上帝祷告保佑,吃饭是要感谢上帝赐予食物,晚上睡觉前要对照耶稣的要求检讨自己一天的所作所为。这种特点一直保留到现在,曾有中国留学生讲述:他在瑞士曾经参加过一个基督教会组织的滑雪活动,一周时间,包吃包住,还包衣服,滑雪板的租费,还有所有滑雪缆车,教练的费用加在一起不过200瑞士法郎,极端便宜,参加者绝大部分都是外国学生,图的就是便宜,中国学生特多,那时大家都没钱,不像现在的留学生了。话说,钱省了,别的地方就要付出一些了。每天早饭前都会有一个人到前面讲述自己的故事,全部都是过去自己是如何坏,比如打老婆,酗酒,吸毒,等等,忽然某天听到《圣经》里的某句话,毛病全改了,脱胎换骨成了一新人。晚上吃完饭,8点准时开始查经。过程是分成十几个人的小组,有一个资深教友担任组长,先领大家读一段《圣经》里的话,然后每个人都得说感想。好在不长,耐着性子忍个半小时就过去了,晚上这几个小时的查经班实在难熬。那组长又很热情,白天滑雪是尽责尽力的给咱当教练,保姆,晚上总不能说人坏话吧,只好硬着头皮说些不痛不痒的话。总结基督教心灵控制的日常手法是,要求信徒每时每刻要记住耶稣的存在,用耶稣及他的圣徒的话或行为对照自己的行动(当然这些话和事迹都是神父们负责记录和叙说的),自省自责,然后通过查经小组互相监督,以确保任何脱离基督教教义的思想和行为被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五, 简化理论,让理论通俗易懂。因为基督教起源于下层民众,无论发起者还是初期的教徒都没有系统的教育和高深的理论,因此例如「 ”摩西十戒”这类简单易懂的戒律可以迅速被教徒们掌握,而且易于监督,因此对基督教的普及起了很大的作用。当基督教在欧洲获得政治统治权以后,基督教神父利用手中的权力,垄断了欧洲的文化。为了防止思想异端出现,极力要保持民众的愚昧。要让愚昧的教民理解基督教义,就不能复杂。所以,基督教神父们没有发展出佛教里高深的哲学思考,而总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对教民实行教化,戒律也只有少数几条,但最重要的是通过特有的,强有力的网络组织使得每个教民一方面有耶稣这样虚拟的精神领袖,另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总有导师陪伴身旁,这个导师可能是教堂的神父,也可能是查经班的牵头人,总之,你的身旁一定会有人给你指出前进的方向,当然也可以纠正你的错误。所以,简单的理论,加上严密的组织,不断地重复,保证了基督教在愚昧大众群中的传播,使得基督教能在文化的废墟中崛起,远远超越了几乎同时代发展起来的佛教。食髓知味,基督教神父深知愚民的好处,所以不予余力的消灭任何可以对他们产生威胁的文化,思想。还是上文提到的那个留学生,在那次基督教会组织的滑雪活动里的最后一个晚上,组织者放映电影《耶稣》,一帮中国人玩牌玩的热乎,组长们再三来催,不得不去。在这部电影里,耶稣的神奇无以伦比,摸一把,死人能复活,和中国的扁鹊一样,能把一条鱼变成上千条鱼,一块饼上千人总吃不完,自己死了也能复活。看完电影,同去的中国伙伴说,电影里的事,中国的江湖骗子们天天演,都演了几千年了,缺的就是组织,还有名气啊!参加活动人员大部分是中国人,原因一个是当时中国人很穷,愿意参加这种教会赞助的活动,二是当时的中国人理论上都是没有信仰,既不是佛教徒,也不是伊斯兰教徒,和天主教,东正教,新教都没关系,对于同行竞争激烈,急于发展教徒,壮大队伍的各派教会来说,简直是天下掉下来礼物,都幻想着在这帮在信仰上面还是白纸一张的中国人脑子里画上一幅最美丽的图画。不过,几年下来,这些教会除了赔上许多吃喝,大笔经费,收获却寥寥,没几个中国人加入教会,大失所望之下,对中国学生不再感兴趣,转而主攻东欧国家来的学生,据说成果颇丰。 第六, 树立榜样,不断造神。神父们要不断推出学习的榜样,这些人原来都是普通人,在《圣经》的感召下奋发努力,成为圣人,这样普通的教民就有了具体的学习榜样。最初,耶稣是唯一的榜样,接着,耶稣的12名徒弟,加上耶稣的母亲玛利亚成了圣贤,然后是那些在罗马帝国时期面临死刑而毫不动摇为信仰献身的教徒成为各地教徒崇拜的圣徒,但这些都是各地教区教主们推出,自然形成的。大概教皇认识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到了公元11世纪,天主教的罗马教廷形成了正式的「 ”封圣”流程。先由各个教区主教推荐达到资格的候选人,然后把材料报到罗马教廷,教廷审核通过后派员实地考察,给出参考意见,最后教皇做出决定。大家可以翻翻描写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书,小说,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圣贤。比如著名的法国少女贞德在被烧死500年后也被教皇封为圣人,前几年罗马教皇还把100来个近代以来死在天朝的传教士「 ”封圣”,闹了一场风波。需要指出的是,在教皇封圣初期,确定一名「 ”圣人”是不要这么久的,但一般都会在圣人们死了以后再封圣。无怪乎民间总是说「 ”好人命短”,因为「 ”圣人”不死,就会做人的事,教廷不就尴尬了嘛,所以只有死人才能成「 ”圣人”。 第七, 建立宏大的宗教场所,让人们一踏入教堂,就心生敬畏。这一点应该是从古希腊罗马的宗教崇拜中学来的。罗马的人神殿,雅典卫城,仅仅是遗址,其宏大已让人震撼,可想而知完整的时候人在里面有着怎样的渺小感,从此衍生出对能够掌控这个神殿,与神能够对话的人崇拜。基督教深谙此中神韵,不予余力的收集钱财,大修教堂。在欧洲、美洲,教堂的精美,成了每个城市明信片的背景。每当我这样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踏进教堂,已不自觉的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很难想象一个自幼相信天主,崇拜圣人的教徒走进这样的神殿还会有自己的思想。从古至今,氏族头领,国王,皇帝,教皇,不管称呼如何,只要有可能,就会造起当时技术上可能的最大建筑,以显示自己的权威,让被统治者心理上臣服。相关参考
在西方历史的多数时候,对于「”非法”性行为的公共惩罚乃是常态。虽然在细微之处不无差异,但每个地处欧洲的社会都提倡性戒律的理想,并惩罚自愿发生偷情行为的人群。这正是基督教文明的一个核心特征,从中世纪早期
1572年的勒班陀海战中,奥斯曼帝国明明军力占优,为何还会惨败给基督教联军呢?首先是火力优势——基督教联军拥有212艘战舰(包括6艘能携带大量火炮、排水量达600至1000吨的大型加莱塞型战船),整个
关于历史的流言不仅会出现在当代网络,在信息闭塞的中世纪时可能会更加容易流行。当时的欧洲上层就有一种偏执,那就是关于祭司王约翰和东方基督教王国的故事。公元1122年,有位来自印度的基督徒来到罗马旅行和朝
一、欧洲教堂建筑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罗曼建筑又译作罗马风,原意为罗马建筑风格的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罗曼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承袭初期基督教建筑。典型特征是:墙体
米兰敕令的历史背景非常复杂,主要包括基督教的发展和君士坦丁一世的上位,在颁布米兰敕令之前,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传播范围最广的宗教,它的前身就是犹太教,公元元年的时候犹太教分化成了4个宗派,所以基督教就...
米兰敕令的历史背景非常复杂,主要包括基督教的发展和君士坦丁一世的上位,在颁布米兰敕令之前,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传播范围最广的宗教,它的前身就是犹太教,公元元年的时候犹太教分化成了4个宗派,所以基督教就...
在中世纪的亚洲内陆,被称为聂斯托利派的基督教分支发展规模很大。甚至在唐朝时期的东亚大陆都有教堂分布。那么这个神秘的教派到底有何不同之处?又为何能够在远离基督教中心的欧洲,发展的如此壮大?早期的聂斯托利
在中世纪时期,贵族和农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贵族和富人能够获得厨师精心准备的各种营养膳食,而农民则必须忍受他们能负担得起的少量肉类和蔬菜。此外,即使一道菜在贵族和农民中都很常见,但在同一个群体烹制时
“谁不知道教会领导下的欧洲一切学问和知识也都发达因为谁是最原版的哲学家最流行的演说家最伟大文学家还不是那班人说了算!”这一段话最早可能出自何人之口?A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B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C启蒙运
这场16世纪规模最大的海战中,五万基督徒为何能暴击九万土耳其人
编者按:公元1571年10月7日,在著名的古战场亚克兴附近的勒班陀港外附近爆发了一场16世纪规模最大的海战。参战双方是神圣同盟舰队和奥斯曼土耳其舰队,前者拥兵5万人和200多艘战舰,后者则投入了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