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不应该被忘记的科学巨星,把元素周期表引入中国,沿用至今

Posted 科学

篇首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晚清最不应该被忘记的科学巨星,把元素周期表引入中国,沿用至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晚清最不应该被忘记的科学巨星,把元素周期表引入中国,沿用至今

文|丁十二 说起晚清,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闭关锁国、科技落后、苟延残喘、丧权辱国等一系列词。当然这确实也是晚清的现状。只是在这一片厚重的阴霾之下,清朝末年也有着一些闪光的人、值得肯定和铭记的事。 耳熟能详的曾国藩、李鸿章,还有洋务运动的张之洞、左宗棠等,这些人都为清朝最后的挣扎立下汗马功劳。而在这些人背后,还有一位更应该被铭记的科学牛人——徐寿。 早有盛名,却连个秀才也没考上 1818年,徐寿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徐寿的祖父务农的同时兼作商贩,家境日渐富裕。徐寿的父亲大概是徐家的第一个读书人,但不幸的是年仅26岁过早去世了,徐寿时年仅4岁。母亲宋氏含辛茹苦,将他和两个妹妹抚养成人。在他17岁那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 青少年时,徐寿学过经史,研究过诸子百家,常表达出自己的一些独到见解,因而受到许多人的称赞,也算早有盛名。然而却没有考上秀才。科举失意,大多数人应该十分伤心。但是徐寿不这样想,他说:「 ”尝一应童子试,以为无裨实用,弃去。”大概的意思是说:「 ”八股文实在没用,还是不学了!”于是毅然放弃了通过科举做官的打算。 但不学八股文,并不意味着他就此放弃对知识的向往和追求。他已经娶妻,并有了一个儿子。一家人的生计才是他最头疼的问题。所以他抱定「 ”经世致用”的宗旨,开始在经籍中学习研究有用之学。 徐寿的家乡无锡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远近闻名的手工业之乡。在那里有许多能工巧匠。这种风气也影响了徐寿,他从小就爱好工艺制作,「 ”少好攻金之事,手制器械甚多” 大概正是由于这一爱好使他由博览群书逐渐转而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 徐寿在科技方面的兴趣极为广泛,举凡数学、天文历法、物理、音律、医学、矿学等等,他无一不喜,无一不好。他不仅潜心研究中国历代的科技典籍,对于明末清初从欧洲翻译过来的西方科技著作也认真加以研究。 当时中国没有系统学习科学的书院,徐寿一切都靠自学。就这样当同龄人还在读着之乎者也的时候,徐寿已经开始通过自学自制指南针、象限仪、自鸣钟等。 徐寿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男人在等你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男人在等你。有了俞伯牙,必然会有钟子期。有了李白,也必然会有杜甫。所以有了徐寿,也就必然会有华蘅(héng)芳。 在一片研究八股考试的人中,两个爱好科技的灵魂一见如故,共同探讨和研究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华蘅芳的出现完全弥补了徐寿在科学领域的短板。徐寿更加关心化学,而华蘅芳更加侧重数学。而两个人又都是翻译家,可以更好更快的学到国外先进的知识。从此,两人你实验来我算数,你设计来我画图,两人组成晚清最强科学cp共闯天涯。 徐寿与华蘅芳一起来到上海,拜访了对数学、天文学、力学和植物学都有研究的近代著名科学家李善兰。同时在上海购买了《博物新编》等一些国外科技译作,还采购了一些物理实验的仪器。回到无锡后,徐寿自己仔细研习,他根据书本上的提示进行了一系列的物理实验。 徐寿学习讲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科学知识必须用于实践检验。当时不像今天的实验室那样,想要什么工具都有。没有工具,徐寿就自己做。他曾经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需要一个三棱镜,买不到就用自己的水晶图章硬磨出来。 晚清的天空,笼罩着危机的阴霾,鸦片战争失败的屈辱,令李鸿章、曾国藩等大臣纷纷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于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兴起一阵洋务运动的热潮。洋务派的首领李鸿章就上书要求,除八股文考试外,还应培养工艺技术人才,专设一科取士。在这种情况下,博学多才的徐寿和华蘅芳引起了洋务派的重视,双双进入了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同时进入的还有徐寿的儿子徐建寅。 多看两眼,中国第一艘轮船就有了 鸦片战争后,外国轮船直接开到中国内河横冲直撞,而中国用的还是帆浆动力船,所以当时第一要务是造出中国人自己的轮船。 然而造轮船在晚清是一片空白,那时一没图纸,二没资料。可谓是一筹莫展。不过这难不倒徐寿。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要造必须先有蒸汽机,于是他们决定造蒸汽机。但是一样的,一没图纸,二没资料,唯一的就是从《博物新编》这本书上看到一张蒸汽机的略图。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是徐寿并没有放弃,而是带着一行人就到停泊在安庆长江边的一艘外国小轮船上仔细观察。 然后回来反复研究计算,精心设计,三个月后,终于制成了中国的第一台蒸汽机。这一象征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的制成,无疑为中国近代工业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于是徐寿等人继续研究,克服重重困难,没有零件,就自己一锉子一锉子的做。就这样靠着一股韧劲和聪慧,三年后,造出了中国海军第一艘蒸汽动力船——黄鹄号。 看到此船,同治帝钦赐牌匾:「 ”天下第一巧匠”。 曾国藩夸赞:「 ”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 事实再次证明,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一定能做到。 有了这个基础,在徐寿的带领下,陆续造出了中国近代第一艘军舰「 ”惠吉号”。随后「 ”操江”、「 ”测海”、「 ”澄庆”、「 ”驭远”等接连诞生。 徐寿堪称我国海军军工业的先驱。 潜心翻译,命名元素周期表,沿用至今 早在在「 ”黄鹄”号轮船建成并且引起世间轰动时。徐寿曾向曾国藩建议当务之急必须要做的四件事:翻译西书,开煤炼铁,自造大炮,操练水师。 但是在曾国藩看来,徐寿这样的科技人员只是一种为我所用的雇佣关系,而不是可以参与谋划重大决策的官员。 于是,碰了钉子的徐寿开始潜心译书工作。他设法取得江南制造总局会办冯俊光等人的支持,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内专门设立了翻译馆,招聘了包括傅兰雅、伟烈亚力等几个西方学者外,还召集了华蘅芳、季凤苍、王德钧、赵元益及徐建寅等略懂西学的人才。 1868年起,徐寿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从事翻译工作17年,专门翻译西方化学、蒸汽机方面的书籍。他一生译书13种,26部书籍,约300万字。他与英国人傅兰雅合作,翻译了《化学鉴原》等书,系统地介绍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化学知识的主要内容。 此外还有《化学鉴原续编》、《化学鉴原补编》、《化学求质》、《化学求数》、《物体遇热改易记》、《中西化学材料名目表》,加上徐建寅译的《化学分原》,合称《化学大成》。将近代西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物理化学以及化学实验仪器和方法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特别有意义的是,在翻译中,他发明了音译命名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的方法。就是把化学元素的英文读音中的第一音节译成汉字,作为这个元素的汉字名称。 这就是让无数学生头疼的元素周期表。其中「 ”钾”、「 ”钙”、「 ”锌"、"锰"、"镁"等元素的中文名称,沿用至今。 1881年,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刊登了一篇题为「 ”声学在中国”的文章,文章以实验为根据,推翻了著名物理学家约翰·丁铎尔在声学中的定论,纠正了伯努利定律。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徐寿,而将这篇文章翻译为英文的人正是傅兰雅。 现在所用的元素周期表,大部分都出自于徐寿的译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徐寿从小是通过自学成才,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没有自己的学习科学技术的学院。自己虽然翻译了很多书籍,但是还是需要系统的引导,所以最好还是有一个专门学习科学技术的学院。 既然没有,那就创办一个。于是为了更好的传播近代科学知识,徐寿又开办了上海格致书院。 这是中国第一所向中国民众教授科学技术知识的场所。学院开设矿物、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等课目。同时定期举办科学讲座,讲课时配有实验表演,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中国兴办近代科学教育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 ”格致”的意思,就是穷究事物的道理而求得知识。徐寿早年正是靠着「 ”格致之理纤且微,非借制器不克显其用”的探索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才取得后来的成功。 于此同时,他们还创办发行了我国第一种科学技术期刊—《格致汇编》,介绍了很多西方科学技术知识,起到了向国人传播近代科学技术的作用。 虎父无犬子,徐寿的次子徐建寅,从小跟随父亲做科学试验,17岁进安庆内军械所搞科学研究工作。1900年,应张之洞的邀请到湖北汉阳钢药厂,几个月就制成了我国自行生产的第一代无烟火药,冲破了洋人对我国的技术封锁。1901年3月31日,因火药发生意外爆炸献出了宝贵生命,遇难时年仅57岁。徐建寅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殉难于事业的科学家。 而晚年的徐寿仍将毕生的心血倾注于译书、科学教育及科学宣传普及事业上。 1884年9月24日,徐寿病逝于上海格致书院,享年67岁。 上海格致书院 写在后面的话 晚清政府风雨飘摇,苟延残喘。 鸦片战争后,这些当朝统治者认识到了洋枪洋炮的威力,认识到了帆浆动力船与军舰的差距,但却并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中国落后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科学技术能力。使得「 ”师夷长技以制夷”不过是一句空头口号,喊得再响也对敌人构不成半分威胁。 科学技术要进步,还得靠实践,光喊口号是没有用的。 好在这样列强环伺的环境下,有徐寿、华蘅芳等人凭借坚韧的毅力和格物致知的探索精神,打破洋人的技术封锁,在一没图纸、二没资料、三没零件的情况下,用双手造出了中国近代第一艘轮船、第一艘军舰。 同时他们翻译、引进西方经典科学理论,认识到科学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并创办中国自己人的科学技术学院和期刊,为培养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人才和传播近代科学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 《格致汇编》 从这点来看,徐寿不光是「 ”天下第一巧匠”,而是中国近代化学、中国近代科学的启蒙者。是清朝末年厚重阴霾下一颗熠熠发光的科学之星。是一个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人。 图片/网络 每天共话诗词,关注十二读书

相关参考

为什么明朝皇子们的名字,和化学元素周期表重合率那么高

化学元素周期表之所以与明朝皇子们的名字重合率高,首先得益于朱元璋创造的家谱取名字序,其次还要感谢清末时期著名科学家徐寿,为何这样说?且听羽评郡主细细道来,涨知识的时候到了。中文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形成我们

化合价的发展历史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起源简介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得米特里·门捷列夫首创的。1913年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X射线,发现原子序越大,X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核的正电荷决

元素周期表清朝才出现,为何朱元璋起的名能联成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前世今生我们现在看上去非常平常的元素周期表,背后其实有着一段意义非常深刻的经历。从1869年2月17日至今,正好是门捷列夫版化学元素周期表的150岁生日。门捷列夫先生的年代里,化学界还

明朝王爷的名字放一起,竟然是一张元素周期表

有人说,「”元素周期表”的创始者是朱元璋。这个说法,惊呆了诗词君。可是,再一看明代宗室的名字,我好像明白了什么!且看明代宗室子孙的名字。朱慎镭朱同铬朱同铌朱公锡朱在钠朱成钴朱成钯朱恩铈朱恩钾朱帅锌朱寘

请教稀缺资源是不是也是属于有色金属啊

是的。通常把元素周期表中具有金属光泽、可塑性(机械性能)、导电性及导热性良好的化学元素称为金属。目前世界上发现的金属有86种,其他的为非金属。金属的分类是按照历史上形成的工业分类法,这种分类法虽然没有

近代俄国凭啥会呈现人才济济、群星璀璨的局面

大家都知道,在近代历史上,俄国科学技术稳居世界先进的行列,一直不输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而且出现了方方面面、许许多多的世界顶级人才。科技发明方面,有发现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发现「”条件

化学历史上的名人

1、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俄语:Дми́трийИва́нович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7日—1907年2月2日),俄罗斯科学家。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但是真正第一位发现元素周

哪位 ”两弹一星”功臣坠机牺牲引周总理痛哭失声

说起中国「”两弹一星”的功臣,我们应该能报出一系列科学家的名字。其中有一个名字,我们可能会有些陌生,但不应该忘记。11968年12月5日,中南海怀仁堂。一位秘书匆匆走了进来,来到正在接待外宾的周恩来身

朱元璋还对化学也有贡献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元素周期表是怎么来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爹叫朱五四,他爷爷叫朱初一,如果再往上查的话不难发现,朱元璋祖上的名字都跟数字有关,这难道是当时的潮流吗

曹彰是最能打仗的人为什么他也是最不受曹操待见的

其实曹老板有很多儿子,每一个儿子他都非常爱的,没有说不受待见。我们试想一下,我们现代人如果多一些子女怎么也不会说不待见其他子女,顶多也就是一碗水没有端平有点偏心罢了。既然提到了曹彰,我们就应该把他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