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势力命运的转折点,竟是这场不起眼的战役
Posted 战役
篇首语: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方势力命运的转折点,竟是这场不起眼的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方势力命运的转折点,竟是这场不起眼的战役
导语 1644年的怀远之战,既是南明弘光王朝的大好机会,也是清朝多尔衮的战略上的重要转折点,但是从历史上看这场战争,并不是那么的起眼,因为在闯王李自成一生中的战役,前有山海关大战,后有潼关之战,都被视作为大顺与大清的国运之战。 三方势力命运的转折点 因此小小的怀远之战在规模上毫不起眼,似乎并不能够与这些大战相提并论,但是我们要知道,一场战争的影响可不是单单看规模就能够判断的。 1、怀庆大战的失利 公元1644年10月,大顺出军两万人东渡黄河,与控制了当时河南怀庆府的清军展开大战。在这场战争中,怀庆一方的领军是总兵金玉和,但在柏香镇与大顺军的遭遇战中,金玉和与副将常鼎、参将陈国才先后阵亡。紧接着,大顺军继续进攻怀庆府城沁阳。 在这一场战役中,怀庆大战对于双方的实力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它却让清军折损了金玉和。金玉和的职务在当时是梅勒额真,就是副都统署怀远总兵,这可是正二品武官。 金玉和的阵亡对多尔衮心理打击相当大 在清军入关以后,还没有如此高级别的将领阵亡。因此在怀远之战中,它对局势带来的影响是超过了战役的本身。 金玉和的阵亡让多尔衮在心理上备受打击,因为在此之前,他并不认为大顺军有多少战斗力,经此一战后,才意识到是自己太看轻大顺军的实力了,多少还是有点战斗力的,并没有自己心里想象的那么不堪。 因此,多尔衮立刻调整了战略,把原本要南下的多铎调回了河南回援怀庆,这样以来,原本的战略被完全改变,天下的走势也因此时发生根本的变化。 2、大顺军方面 在山海关一战以后,被打败的李自成一路向西逃窜,直接放弃了控制的北直隶、山西等大片土地,退回了老巢陕西。但即便退回了陕西,一直跟在屁股后边的清军依然是死咬着不放,若是再这样下去,退无可退的李自成估计只有插上翅膀才能逃过一劫。 但好在经过千里追击的清军到陕西时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并且顾及到李自成在这里经营多年,若是逼太急了,李自成仗着的对地势熟悉,死磕到底,那就太得不偿失了。于是清军决定班师回朝,主力部队回京休整,同时这也给大顺军喘息的机会。 千里追击的清军疲于奔命 而这时候人在本经的多尔衮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决定分兵两路,同时进攻大顺和南明。但对于李自成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清军将兵力两分,那么大顺军所面临的压力也就没那么大了。 虽然接连惨败的大顺军在战绩上看是落入了下风,不过这也只是暂时的,毕竟大顺的元气并没有遭到多大的损伤,兵力还有数十万之多,更重要的是,来战的阿济格人数只有十万,还是长途奔袭,加上李自成的主场作战优势,自然是不惧任何人。 而且按照当时清军这边的体量,是经受不住大规模的战败的,若是大顺军能够在这一次击败阿济格的这路清军,对于天下局势的变化将会起到相当大的影响。 往小了说,若是清军失利,李自成可以趁机东征,收回失地,从而剑指京城;往大了说,清军惨败,那么必定会造成统治不稳,归降八旗的地区肯定会揭竿而起,那些明朝的降将也会带领手下反叛,这样一来,多尔衮可就悬了。 3、南明方面 多尔衮派遣的是多铎南下,直扑南京,矛头指向了南明政权,意图一举歼灭弘光残余势力,但从时机上来看,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的确,相比较于第二年多铎攻明就可以看出。 公元1645年,多铎平定中原后,再次领军南下,而这时候的南明王朝内部产生矛盾,武昌左良玉与南京首辅马士英的不和,导致本就实力不济的南明更是雪上加霜。 多铎的切入点就是当以"清君侧"为名东征南京的叛军发动兵变后,为了平息,马士英抽调了江北四镇的主力,导致江北防守空虚,多铎率兵从此进入,一路上如入无人之境,不到两个月,连克扬州、镇江,兵不血刃接管南京。 闯王李自成 但时间若是回到一年前,以多尔衮南下的方案,当时弘光南明王朝好歹也是坐拥数十万大军,即便刘良佐、刘泽清之流实属乌合之众,但是另一边的高杰、黄得功还是颇有战斗力的,那时的多铎能否打下南京还是个未知数,若是武昌的左良玉在出兵增援的话,实属无望。 对于弘光政权来说,怀庆之战对他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因为在怀庆之战以后,多尔衮改变了战略,让出兵南京的多铎先救怀庆,再转战西安,这时候的清军主力都被吸引到大顺,后方防守空虚,在长江一线只有豪格带着少数的兵力驻守。 只要这时候南明趁机北伐,腹背受敌的清军肯定招架不住。作为南明光复的大好机会,为何他们却没有任何行动呢? 因为当时南明弘光王朝实行的是"联虏平寇"政策,什么意思呢?就是想凭借政治手段,与清朝和平相处,并且学习南宋的经验偏居一隅扎根江南,但这个愚蠢的政策没能看清主要矛盾,致使最后南明彻底垮台。 4、大清军方面 多尔衮入主中原以后,屡战屡胜,虽然将李自成打回了老家,但也因此得意忘形,制定了兵分两路的战略,任命阿济格为"靖北大将军",带着吴三桂率兵西征,进攻陕西;任命多铎为"定国大将军"。带着孔有德南下攻打南京。 似乎在多尔衮眼中,就只有一直打败仗的大顺军和不敢打仗的南明,根本没有大清军的对手,只消三月,必定拿下天下。 如果真的按照多尔衮的想法走,清朝真的就没了。 血战的八旗兵 阿济格和多铎两路都没有单独消灭大顺和南明的实力,虽然李自成和南明的战斗力都比不上清军,但都是主场作战,清军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心不附,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即便打下了地盘,但百姓会顺从你吗? 有人认为,不听话就武力镇压,但是要知道,降将们之所以投靠大清,就是为了一条活路,若是他们在大清身上也看不到生的希望,那又何必在依附于大清呢?而且这些降将大多老奸巨猾,苗头一不对就立刻扯大旗跑路。 这一点在清朝建立初期的几十年里就最常发生,即便是到了康熙时期三藩之乱时,还是有着明朝降将在后方响应叛乱。 因此对于清军来说,两路作战实在是愚蠢且不切实际。但是怀庆之战的失利让多尔衮看清了形势,急忙调回多铎,先干趴陕西的大顺军,与阿济格回合后直取潼关。 在红衣大炮的猛烈攻势下,李自成的大顺军一路溃败,退到了九宫山,在此陨落。而南明王朝也因此唇寒齿亡,被大清专心对付,走向灭亡。两个势力的清除也坐实了大清的统治地位,谁又能想到,造成这一切的,只是一场并不起眼的战役呢?相关参考
作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中途岛战役,决定了日本和美国之间,强弱力量的对比,也决定了两国在战争中截然不同的命运。而日本的作战方案,从一开始就精细无比,但是却没有集中他们的力量。那么日本联合舰队的司令长官
嘉靖四十年,这一年注定要被载入历史史册,因为这一年明朝历史出现了一场以少胜多,九战九捷的大型战役「”台州战役”。明朝初期,日本正直战乱时期,国内的一些浪人和战败的部队,狼狈的逃窜出日本,流浪海上,为了
嘉靖四十年,这一年注定要被载入历史史册,因为这一年明朝历史出现了一场以少胜多,九战九捷的大型战役「”台州战役”。明朝初期,日本正直战乱时期,国内的一些浪人和战败的部队,狼狈的逃窜出日本,流浪海上,为了
你知道洛东江战役吗?这是20世纪五十年代由朝鲜人民军在南朝鲜发起的一场战争。洛东江这场战争参与的国家很多,在世界历史上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此次战役是朝鲜土地上的第一次战争转折点。当时的国际霸主美国——美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为血腥暴力的战役,苏德战争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肯定就是其中之一了。在这场战役中,双方损失了大约200多万人。这场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为重要的一场战役之一,因为他是一个转折点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聊一聊三国的脑洞,说的是赤壁之战的时候神秘的第三方势力。不过我希望你们把它当笑话来看,千万别当真。周瑜先从周瑜打黄盖说起很多历史学家都说,周瑜打黄盖是《三国演义》虚构的,不能当真。事
三国中的刘备,可以算得上是一位比较具有争议色彩的人物。最开始时候的他,一穷二白没有任何的实力基础。但刘备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他想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中做出一些会被后世所铭记的大事。所以刘备便在机缘巧
三国中的刘备,可以算得上是一位比较具有争议色彩的人物。最开始时候的他,一穷二白没有任何的实力基础。但刘备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他想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中做出一些会被后世所铭记的大事。所以刘备便在机缘巧
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200万伤亡,苏联胜利离不开他的功劳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之一,苏联军民经过顽强的抵抗终于扭转了战场上的局势,从而将战场的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而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中,苏联将军崔可夫的表现着实令人敬佩,正是有了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西安事变是中国抗战的转折点,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场事变究竟是如何对第二次国共合作哦的建立起作用的?我们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