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出土最早夏代青铜鼎,会是大禹铸造九鼎的 ”山寨版”吗

Posted 大禹

篇首语: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二里头出土最早夏代青铜鼎,会是大禹铸造九鼎的 ”山寨版”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里头出土最早夏代青铜鼎,会是大禹铸造九鼎的 ”山寨版”吗

大禹雕像 二里头出土的夏代「 ”方格纹铜鼎” 「 ”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夏德衰,鼎迁于殷;殷德衰,鼎迁于周;周德衰,鼎迁于秦。”(《汉书・郊祀志》) 中国历史上,器型沉雄厚实,饕餮纹饰神秘的青铜鼎,一向是王权至高无上象征,被誉为青铜时代的礼器领袖和国之重器。 而在汉语中,早已被赋予「 ”显赫”、「 ”尊贵”、「 ”盛大”、「 ”诚信”等含义的大名鼎鼎、三国鼎立、一言九鼎、定鼎中原等成语词汇,无不彰显着鼎文化曾经的一段鼎盛和辉煌。 一、大禹铸九鼎的由来和传说。 鼎最早是史前时期华夏先人最常见的炊器,基本上为陶土烧制。 相传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即将大功告成之际,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令九州州牧贡铜,收九州之铜铸成九鼎,并将各地山川奇异之物刻于鼎身。以九鼎象征九州,表明自己乃九州之主。此后,象征天下一统的九鼎遂成中国的代名词。 由于有了禹铸九鼎九州一统的象征含义,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逐渐升华为传国重器。 到了公元前21世纪大禹儿子启开创的夏代,青铜鼎逐渐发展成为最重要的礼器,成为国家政权、王权至上的象征,该传统甚至承袭了数千年。鼎在则国盛,国灭则鼎迁,由此反复易手,争夺不已。 大禹铸造九鼎,很可能在历史上由来已久、真实存在过。因为西周初期的文献便有「 ”九鼎”的详细记载。 「 ”乃命南宫百达、史佚迁九鼎三巫。” (《逸周书・克殷篇》) 在其后出现的古代典籍《左传》,第一次把九鼎和夏朝联系在了一起。 「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左传・宣公三年》) 再往后的《史记》、《汉书》也把大禹与铸九鼎联系在了一起。 「 ”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上帝鬼神。”(《史记·封禅书》) 夏商周三代,九鼎一直是王朝统一天下的标志,是王朝至高无上的象征。定鼎,即标志国家建立和国都所在。 「 ”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义士犹或非之。”(《左传・桓公二年》) 铸有「 ”成周”(洛邑)金文字样的成周鼎 夏商周三代在用鼎礼仪制度上,存在一脉相承的密切关系。到了西周,则以列鼎制度彰显使用者的身份地位(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东周以来,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崛起,从西周时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转为自诸侯出,自卿大夫出,进而陪臣执国命。反映在用鼎制度上便是贵族阶层对鼎制的逐级僭越,此种僭礼行为最终导致整个用鼎礼制的彻底崩溃。 史书记载,秦灭周后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迁咸阳。但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之际,九鼎已不知下落。 「 ”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史记》) 上古时代祭祀场景 天子九鼎 二、九鼎形状究竟是圆的还是方的? 01 方鼎说可能更占上风。 根据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址相继出土的文物实锤表明,鼎在中国的历史极为悠久,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上古时代,之后延续使用数千年。 鼎最早是生活用具,多为圆形陶鼎,后来出现青铜圆鼎,成为祭祀先祖、国家象征之礼器后,鼎的形状由圆变方,规矩方正。 古人推崇「 ”天圆地方”理念,可见代表九州大地的「 ”九鼎”应该以方形为主。要知道,在距今3800年前的二里头夏代文化遗址已多次出现陶方鼎。 二里头出土的夏代陶鼎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方鼎是一个模范,二里头人是东亚大陆第一个掌握了复合范法铸造青铜器工艺群体,而这件陶方鼎就是二里头用来铸造青铜鼎的内模范。这件陶方鼎折射出的一个信息就是,二里头时代应该有很多这样的方鼎,只是限于发掘范围至今还未找到。由于方鼎比圆顶鼎的规格要高,如果九鼎存在,那它必然更多是方鼎。 考虑到在祭祀等礼仪上商承夏制,二里头出土的毫不起眼的小小夏代陶方鼎,无疑是后世司母戊青铜大方鼎等的老祖宗。 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青铜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逾832公斤,是至今国内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重器。 02 大鼎有圆有方说,可能更有历史文献依据。据《史记· 楚世家》 记载,九鼎由3件圆鼎、 6件方鼎组成。圆鼎和方鼎的同时出现,在理论上可能性更大。当时夏朝初期的青铜礼器制度正属于形成过渡期,也就是说鼎的形状正由圆形向方型转变过渡,出现「 ”九鼎”方圆相间、参杂出现既有时代背景,也有渐变可能。 从距今3800年的夏代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残存「 ”青铜器陶范”内壁判断,所铸铜器多为圆形,最大直径可达30厘米以上。二里头文化早期与大禹铸九鼎时间相隔200多年,很难说相互间不受影响。 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 ”龙纹陶范” 三、九鼎尺寸大小怎样,到底有多重? 大禹铸成的九鼎,其命运随着国运昌盛,争夺流转,起伏不定。 「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左传》) 西周攻克殷商都城朝哥之后,那九尊高大浑厚、庄严沉稳,象征着至高无上王权的九鼎,被胜利者的周人移放于成周城的明堂当中,寓意定鼎中原,统令天下。 「 ”成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史记·周本纪》) 东周时期诸侯大国兼并加剧,周边势力膨胀,争相打听、觊觎周王室的「 ”九鼎”的尺寸和重量,凸显其问鼎中原的勃勃雄心。 「 ”定王元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次洛,使人问九鼎。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楚兵乃去。”(《史记·周本纪》)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 ”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可见,远在东周时期,九鼎因为国之重器,深藏深宫,秘而不宣,其尺寸大小和重量俨然成为天下诸侯感兴趣的谜团(有实力诸侯王想窃取、实力弱的诸侯王想仿制,显示自己受命于天,问鼎中原)。 商代早期的圆鼎 那么,群雄割据诸侯眼里的香饽饽——九鼎到底有多重呢? 《战国策》在首篇「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中就曾关注过这个热门话题。 彼时秦国想借口向东周索要九鼎,从而霸占地盘。战国七雄的齐国也是当仁不让。周臣颜率便出使齐国,答应如果齐国将秦军杀退就将九鼎送与齐国。事后齐国向东周索要九鼎,颜率却对齐王说:「 ”九鼎不像普通的物品,拿着就可以走,一个鼎就需要九万人才能抬动,九鼎就需兴师动众的九九八十一万人,当路过梁、楚两国时一定会被夺去。”齐王听罢打消了索取九鼎的非分想法。 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战国策》) 一个鼎居然要9万人才能抬动,这显然是后人臆想杜撰,荒谬不可相信。 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国攻占东周门户——韩国重镇宜阳后,秦武王引任鄙、孟贲一班勇士直入东周太庙明堂中欲窥九鼎。 秦武王欲取九鼎之一的「 ”雍鼎”,借口道:「 ”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当携归咸阳。” 守鼎的官吏说:「 ”此武王定鼎于此,未曾移动,每鼎有千钧之重,无人能举。” 史书记载,逞强好胜、有图霸天下野心的秦武王当着周赧王面子,任性举鼎结果不慎失手被砸断小腿致死,说明九鼎分量不轻。 「 ”十八年,秦武王与孟说举龙文赤鼎,绝膑而死。”(《史记·赵世家》) 不难想象,要是九鼎有千钧之重,象商朝重达832公斤的司母戊鼎一般雄浑厚重,秦武王肯定是望而却步。而类似201公斤的大克鼎,估计勉强能举起来,但是还是有点吃力,最后撑不住就落了个「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的历史笑柄。 而史书记载秦始皇兴师动众千人「 ”泗水捞鼎”的典故,也从侧面印证九鼎分量着实不轻。 (始皇)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史记》) 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 四、大禹铸造的九鼎与二里头出土的夏代「 ”方格纹铜鼎”有无关联? 1975年,在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夏代「 ”方格纹铜鼎”,轰动考古界,第一次在实物上为夏代九鼎的考证提供了具体样式和尺寸依据。 夏代「 ”方格纹铜鼎”,造型和纹饰风格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陶鼎形制一脉相承,但材质却是当时罕见的贵金属一一青铜。二里头遗址青铜鼎的出现,无疑是王权礼制萌生的象征。 这件罕见的3800年前铜鼎,圆腹、平底、锥状三足,沿上铸二环形立耳,腹饰不规整的方格纹。与后世出土的精美复杂大鼎相比,其看上去着实有些稚拙,纹饰也略显简单朴素。但它却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青铜鼎,号称「 ”华夏第一鼎”。 二里头方格纹铜鼎的惊世献身,等于九鼎在铸造上上已有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考古发掘证明,仰部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晚期即已出现了铜器。龙山时代考古发现的铜器或冷铜、铸铜遗物更多,但主要限于小件工具、饰品。 从夏代开始,华夏的青铜冶炼技术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夏商周更被称为中国的「 ”青铜时代”,到了3800年前的二里头文化时期,二里头遗址不仅发现了若干前所未有的青铜器,还发掘了大规模的青铜治铸作坊和大量与青铜治铸有关的遗物。 在二里头遗址官营作坊区南侧,发现有面积1.5万-2万平方米的青铜器铸造作坊,使用时间从二里头文化早期至末期,这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 二里头出土的陶鼎 二里头出土的铜斝 发现与青铜冶铸有关的器物有陶范、石范、坩埚、炉壁、炼渣、铜矿石、铅片、木炭和小件铜器。数量最多的是陶范,多为铸造后废弃的破碎外范,其内表光洁,有的还刻有兽面纹等花纹。 二里头遗址迄今已经发现铜器200多件,包括容器、兵器、乐器、礼器和工具等, 出土的礼器有鼎、爵、觚、斝、盉;兵器有戈、戚、箭;工贝有凿、锛、锥、钻等,两外还有铜铃、铜饰牌等,这些器物的工艺复杂,有的用了复合范法浇铸,还有分铸、接铸等技术,凸显了二里头青铜冶铸技术的领先地位。 有专家据此预测,当时的夏人能够制造出更大更复杂的青铜器,可能躲藏在迄今尚未找到的未知神秘大墓之中。 从治铸技术来看,「 ”龙山末期至夏初可能已使用复合陶范铸造礼器和容器类器件”。所以夏代初期完全可以制造青铜鼎,也就是说大禹铸造九鼎在技术上是完全有可能的。 因为早在此前,已有黄帝铸造铜鼎记载。可能形状也应该是圆形陶鼎类似的青铜圆鼎,与二里头的「 ”方格纹圆形铜鼎”器型相似,不排除影响到了大禹铸造九鼎的形状。 「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 (《史记・封禅书》) 那么,世人关注的九鼎最终那去了呢? 霍小姐大胆推测,由于九鼎单体分量重,数量多,最有可能被在秦末的农民起义战争中,被不信奉「 ”国之重器、礼器之首”这一套传统礼教的、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军将领攻占秦都咸阳后当战利品掳掠而去,因搬运不便,融化铸造钱币、打制兵器,从此湮灭、消失在滚滚的历史尘埃之中。 参考书籍:《史纪》、《战国策》、《何以中国》、《左传》等 《天工开物》描述的冶炼铸铜场景 二里头出土的夏代乳钉纹铜爵 二里头出土的浅绿松石铜牌饰 二里头夏都博物馆

相关参考

华夏神器的下落,大禹铸造的九州鼎失踪之谜,秦始皇是知情人

传说夏王禹将天下划分为九个州,又让九个州的州牧贡献了大量青铜铸造了九州鼎,还将自己治水时候遍历华夏大地时所记录的山川河流,物产和奇珍异物,也就是山海经中的内容镌刻于九州鼎之上,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将鼎致

中国古代的一大谜团,已困扰世人两千多年,至今依旧无人能解

导读:夏朝初年,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即古代的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命人用青铜铸造了九个鼎,每一个鼎上都刻有本州比较有代表性的名山大川。九鼎制作完成后,一起被运送到了夏

57件馆藏青铜器鉴赏

夏代夏二里头文化期公元前1900-前1600年,二里头文化期得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发掘。二里头遗址发现了相互叠压的四个文化层,发掘了墓葬和宫殿遗址。目前二里头发现的青铜器不多,是一些小工具和兵

商代青铜器鼎是用来做什么的

语文书中,和“鼎”有关的成语、俗语我们一口气能说出一串:一言九鼎、鼎鼎大名、人声鼎沸、鼎力相助、三足鼎立、楚王问鼎、问鼎中原、春秋鼎盛等。历史书中,也出现了鼎的身影,像“世纪宝鼎”“司母戊鼎”。就连一

夏、商、周,我们常以三代并称,他们的文化有何异同

夏是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开始了家天下的的传承因此中国自古又被称为华夏河南省二里头的考古发现宫殿遗址一般认为那就是夏代的遗迹遗址出土有铜制品夏小正为目前已知最早的历法是不考虑月相变化的初期阳历他们已知以谷物

西周九鼎何人铸造,揭秘它的下落

西周九鼎有两大之谜,第一《史记》上没有明确记载是何人锻造,第二《史记》中没有明确记载它的下落。司马小绢今天和人人讲一讲!西周九鼎之谜。西周九鼎是中国汗青上最神奇的宝贝之一,据说:“得九鼎者,得世界”,

西周九鼎何人铸造,揭秘它的下落

西周九鼎有两大之谜,第一《史记》上没有明确记载是何人锻造,第二《史记》中没有明确记载它的下落。司马小绢今天和人人讲一讲!西周九鼎之谜。西周九鼎是中国汗青上最神奇的宝贝之一,据说:“得九鼎者,得世界”,

西周时期青铜工业的发展介绍

在西周官府手工业中,最为重要的仍然是青铜工业。早期铜器的分布地点,除了丰、镐和成周外,各地的诸侯国大概也都有铸造。已经发现的西周早期最大铜器如《大盂鼎》,虽然没有商代《司母戊鼎》大,但这时发现的青铜器

涂山大会铸九鼎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本站网中华上下五千年涂山大会铸九鼎的故事。  一次,禹在涂山开部落首领大会,会上各部落用自己贡献出的铜铸成了九个大鼎,九个大鼎象征九州。每个鼎上铸着各州的地理出产、珍禽异兽,然后将九

历史上魏颐结局

1.秦武王王后魏颐是怎么死的历史上魏颐结局秦武王四年(甲寅,公元前307年),在位仅四年的秦武王赴洛阳观周太庙时,只见九个宝鼎一字排列在殿堂之内。这九鼎本是大禹收取天下九州的贡金铸成,每鼎代表一州,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