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苦出身,本篇带你了解一下到底有多苦
Posted 大娘
篇首语: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苦出身,本篇带你了解一下到底有多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苦出身,本篇带你了解一下到底有多苦
公元1343年(元顺帝至正三年),淮西地区遇上了百年大旱,一连数月滴雨未下。百姓们不得不动员起来开展自救,按照当时的惯例,大家拿出不多的一点积蓄,请神职人员替大家恳求龙王老爷开恩降雨。 眼看着田地已经晒成焦土,庄稼苗早已经干枯,可任凭百姓们在炎炎烈日下磕破了头,跪折了腿,锣鼓锁呐震天响,那天空还是不见一丝乌云。除了那些僧侣和神职人员暗暗得意以外,靠天吃饭的农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却又无计可施,都在愁眉苦脸的唉声叹气,这老天爷是存心不让人活了! 也许正应了一句老话:好话不灵,丑话灵。就在广大劳苦人民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转年春天,求雨不来,却迎来了一群铺天盖地的蝗虫。严重的蝗灾,把人们赖以生存的那点野菜、嫩树叶吃了个精光。由于上年大旱没打下粮食,整个孤庄村除了二老爷刘德外,连大老爷刘继祖家也没有多少余粮了,其他的村民就更不用说了。 更要命的是,蝗灾过后没多久,村里就开始有人病倒,人们已经是靠树皮草根在维系生命了,一倒就挺不过去。先是村里一个老妇人突然发烧,上吐下泻,没过两天就死了。接着是算命先生郭山甫的婆娘,紧接着是村里不断有人发烧呕吐,又不断地相继死去。最多的一天,村里就死了十几个人,连村子里天天给人瞧病的郎中也在束手无策中死去。郎中临死前告诉人们:「 ”是瘟疫!” 人们开始着了慌,孤庄村乃至整个濠州一带但凡能走得动的人都纷纷逃离,几天功夫就人烟寥寥,鸡犬之声不再,一片凄凉的景象。本篇的主人公朱元璋家也逃脱不了厄运,一开始是大哥的大儿子文直,上午发烧,下午又是吐又是泻,晚上就闭上了眼睛。大嫂王氏哭晕过去好几次,母亲陈二娘目光呆滞地看着大孙子的尸体,除了面部表情能看出悲伤,没有任何反应。朱五四叫上朱元璋,趁没人之机,连夜将文直的尸体丢到一条干枯的水沟里。 侄子文直的死只是开始,接下来不到半个月,64岁的父亲朱五四也因同样的症状死了,接着是大哥朱重四,最后是母亲陈二娘。 朱元璋眼看着劳累了一辈子的父母和大哥相继死去,急得一个劲地伤心痛哭,他是真切地感到,自己从此就是一个没爹没娘的孩子了,从今往后再也没人疼没人爱了。此时的他还不满17岁。 悲痛欲绝的朱元璋还有一个天大的难题摆在面前,给地主老财开了一辈子荒山野地的父母,竟没挣下一分是属于自己的地,如今上哪找地方葬去?正在此时,二哥朱重六回到这个只有三间茅草屋的家里来了。朱元璋这才从二哥口中知道很多事情。 原来朱重六入赘的那户人家也死得只剩他一个人了;三哥朱重七入赘的那户人家更惨,包括三哥在内全死光了;二姐家还算幸运,二姐死了,二姐夫李贞还活着,在朱重六回家的时候,已经带着他的儿子、朱家的外甥保儿外出逃荒去了。 原本偌大的一个家,眼下只剩下二哥、大嫂、二侄子文正和朱元璋四人了。哥俩悲痛之余就商量着要找块地让过世的父母和兄长入土为安,这是这辈子能为他们所做的最后一件事了。两人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二老爷刘德,好夕朱刘两家也做了几年的主仆,从未拖欠过租谷,也没闹过任何不愉快的事。心想如今落到这步田地,去求他总该发发善心,施舍点边角荒地度过眼前的难关。 刘德得知朱五四家连连遭殃,所欠的租子是没有指望了,心中正懊恼呢。得,这兄弟俩碰了一鼻灰不说,还被数落了一顿。当二人垂头丧气返回家时,邻居汪大娘正在等着他们。汪大娘是过来看望大嫂和侄儿的,她是个心地善良的人,早年守寡,带着儿子汪文靠织布为生。在这场灾难中很幸运的没什么意外,见朱家遭了大难,是过来宽慰和提供帮助的。 汪大娘知道眼前的难处后,虽然也很无奈,但还是告诫他们,不能把爹娘的尸首乱抛,无论如何要给爹娘弄块坟地。正没着落处,大老爷刘继祖带着老婆娄大娘及儿子刘英全家上门来了,他们家在这场瘟疫中也死得只剩下这三口人了。 原来刘继祖的小儿子刘英常常跟朱元璋一块玩耍,与其他孩子一样特崇拜朱元璋,虽然朱元璋监守自盗吃了他家的牛,但那是他爹的,他一点也不都不在乎,刚才朱元璋和朱重六去求刘德时,他正好在场,看到二叔不肯给地还臭骂他们,就跑回家把事情跟他娘说了。 娄大娘一上来就埋怨朱重六,这事为什么不找大老爷,而要自讨没趣找二老爷?刘继祖也开口了,说他愿意把南面山坡上的一块地送给朱元璋兄弟,作为朱家的坟地。朱元璋一听,立即和二哥一道跪下给大老爷叩头:「 ”大老爷,您的大恩大德,我朱重八永生难忘。若有朝一日我混出个人样,一定报答大老爷。”刘继祖的慷慨赠地,让朱元璋感动不已,令他感动的还有汪大娘。 墓地是有了,可是棺木衣衾还没有着落,事到如今也顾不上了,尸体放了好多天不说,也实在没地方求去了。只好将老人生前的破衣衫给裹上,再用汪大娘送来的一丈多白布铺上,算是安顿停当了。朱元璋又要给汪大娘跪下,汪大娘催促道:「 ”赶紧让你爹娘入土为安吧,别再耽搁了。” 兄弟俩再加上汪大娘出面请来的几乡邻,用门板抬着,一路走一路哭,好不容易将三个席卷抬到山坡下,突然乌云翻滚,刚才还火辣辣的太阳顷刻就不见了,随即狂风怒号,电闪雷鸣,倾盆大雨把整个大地都遮蔽了,砸得人眼睛都睁不开。 大伙连忙跑到树林里避雨,一道道闪电撕裂着在头顶掠过,一声声炸雷在耳边响起,在树下瑟瑟发抖的哥俩虽然惦记着父母的遗体,但也无可奈何。约莫一顿饭的功夫,雨过天睛。兄弟俩跑过去一看,却大吃一惊:尸首不见了! 原来是刚才那场大雨来太过迅猛,导致被暴晒得干裂松散的土地发生山体滑坡,一大堆坍塌下来的黄土把尸首掩埋得严严实实,那一堆黄土的形状,就像一座小山包。兄弟两觉得自己很不孝,很没用,汪大娘对他们说:「 ”这叫天葬。赶快给你们的爹娘磕头吧。”朱元璋对着土堆发誓:「 ”爹、娘、大哥,我和二哥只能将就着这样把你们葬了,等重八有了出息,一定回来给你们修一座天底下最大的陵墓。”三十五年以后,朱元璋回忆起此事时,仍难抑悲痛之情,他在《皇陵碑》中写道:「 ”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父母算是安置好了,可昔日和睦温暖的家也不复存在了,今后的生计更是大问题。二老爷刘德已经派家丁过来发话,如果他们还租种他的田地,就继续住那几间草屋,要是不打算租种他的地,就尽快交出房屋。朱元璋仿佛一夜之间就成熟了起来,父母和大哥辛辛苦苦劳累,也只免强维持生计,如今二哥饿得软绵绵的,真担心他也挺不过去,自己一个人能干什么?大嫂好夕还有娘家,不如让她带着文正暂且投靠娘家再做打算。 汪大娘把朱元璋的困境看在眼里,就找到他说:「 ”你爹娘曾抱着你到皇觉寺舍生,依我看不如让你二哥出去逃荒,你就到皇觉寺去,既还了愿,又有口吃的,总比饿死强。”事到如今也只有这条路可走了。二哥病怏怏的抱着兄弟大哭了一场,朱元璋也不由自主地痛哭流涕。为了活命兄弟两就此含泪别过,各奔前程。 徐达、周德兴、汤和等人也准备要跟随家人外出逃荒,他们听说朱元璋要去庙里当和尚,都过来告别,四个小兄弟也抱头痛哭了一阵,除了哭诉各自的亲人死的死,逃难的逃难外,更是哭诉小兄弟们就此分散后,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再相见。还是朱元璋这个当大哥的鼓励和安慰大家:不管走到那里,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活下去,只要活着兄弟总有相聚的一天! 汪大娘替朱元璋备办了香烛纸钱及一应物品,去跟长老周彬法师一说,周彬一口就应承了下来,对于小时候经常来这玩的朱元璋,他太为熟悉了,自己还教过他认字。再说他这庙里又没有固定的编制,多一个人来帮助打杂,也没什么不好,又不用开工资,两顿粥就搞定的事。周彬跟住持德祝打了声招呼,连表格都不用填,就让朱元璋前来报到。相关参考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穷苦出身,深知底层百姓的艰难。等到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并没有贪图享乐,而是时刻惦记着天下的百姓。为了能够了解百姓的状况,朱元璋经常走出皇宫,到民间去微服私访。另外,有人认为朱
王洪文本文摘自:《抓捕“四人帮”》,作者:李丹,出版:台海出版社也是个苦孩子王洪文家里世代务农,贫农成分,加上他当过兵的经历,无疑是他能够得到组织重用的先决条件。毛泽东曾对张春桥说过:“王洪文当过农民
方孝儒,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初浙江宁海人。他是一代名儒宋濂的得意门生,是当时的大儒。他博学强记,通晓经史,文章盖世。洪武二十五年被蜀献王特聘为世子之师,并为其读书处题额「”正学”,时人遂尊称其为「”方
大同代王府的—“愣怔代王”文章來源:大同知事說起九龍壁,大家應該都知道這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而對於這位代王朱桂,可謂知之甚少,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愣怔代王”。明代王朱桂朱桂
大同代王府的—“愣怔代王”文章來源:大同知事說起九龍壁,大家應該都知道這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而對於這位代王朱桂,可謂知之甚少,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愣怔代王”。明代王朱桂朱桂
...餐,就是一餐四样菜一碗汤,意为励勤励俭,廉洁清明。明太祖朱元璋为整治达官贵人穷奢极欲而首创,此后历朝历代多有提倡。公元1368年,征战十七年的朱元
...餐,就是一餐四样菜一碗汤,意为励勤励俭,廉洁清明。明太祖朱元璋为整治达官贵人穷奢极欲而首创,此后历朝历代多有提倡。公元1368年,征战十七年的朱元
01我们都知道,伟大的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定律。然而,牛顿,还有世人所不知道的另一面:牛顿是一个很贪婪的炒股人士,而且,牛顿的股市投资能力很烂,亏了很多钱。你没有看错,在天文学界聪明绝顶的
光绪帝是慈禧的儿子吗,对于光绪帝想必大家都不会很陌生,光绪帝继位后大力主持戊戌变法,给清王朝续了最后一道命,不过很多人都疑惑光绪帝是不是慈禧的儿子,那么光绪帝是慈禧的儿子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光
#头条创作挑战赛#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文化常识显然也是相当必要的。现在就来了解一下20个历史文化常识,顺便考考自己!一、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儒家重要的传统经典,也是科举